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力 《中国肿瘤》2001,10(7):412
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手术包括两部分 ,即原发病灶切除和腋窝淋巴结清扫。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目的是切除转移的淋巴结、确定分期、估计预后 ,决定综合治疗方案。因此 ,腋窝淋巴结清扫是乳腺癌的常规术式。然而 ,单凭触诊判断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的误诊率高达25%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并发症 ,特别是上肢淋巴水肿及功能障碍 ,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 ,成为国内外乳腺癌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前哨淋巴结是最先接受肿瘤淋巴引流、最早发生肿瘤转移的淋巴结。有学者提出 ,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取代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 ,将是“继乳房保留手术后乳腺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态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自从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以来,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因前哨淋巴结阴性而免除了腋窝淋巴结清扫,而另一部分患者因前哨淋巴结微转移选择术后放射治疗或是化疗以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从而减少了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运动障碍以及感觉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少部分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腋窝淋巴结复发。对此,部分学者认为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即使不做腋窝淋巴结清扫,腋窝淋巴结复发率也未见明显增加;但部分学者则认为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应被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残留的肿瘤病灶能增加腋窝淋巴结复发率,因此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于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处理方式,国内外专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目前众多研究者仍在不懈地进行相关临床试验及大数据分析,旨在为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患者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现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治疗目前遵循综合模式。改良根治术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主要术式,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术中各种损伤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仍为乳腺癌手术的重要部分。临床医师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  相似文献   

4.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照射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的治疗经历了从大手术到小手术以尽量保存功能的过程。从全乳腺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到乳腺肿瘤区段切除加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手术的转变影响到放射治疗的应用。例如,一位早期乳腺癌患者,若行全乳腺切除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如果腋窝淋巴结阴性,就不需要进行放射治疗;若行乳腺肿瘤区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彭庆蓥  邵正才 《中国癌症杂志》2004,14(3):297-297,299
随着对乳腺癌认识的逐步深入,对于乳腺癌手术切除的范围亦趋于缩小,而对术后患者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愈加重视。特别是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陈了对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等运动神经常规进行保留外,对支配感觉的肋间臂神经的保留亦越来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淋巴结(LN)转移和肿瘤大小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密切相关。一直以来,淋巴结受累的程度和数目是重要的预后因素,指导着临床选择更可能从辅助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乳腺癌区域淋巴结包括腋窝(Ax)和乳房内淋巴结。以前,清扫乳房内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的扩大根治术是乳腺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但是几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乳房内淋巴结清扫不能提高术后生存率,因此现在大多数乳腺外科医师只清扫腋窝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目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ncloss法)还是中国大多数医院治疗进展期乳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虽然乳腺癌传统根治术(Halsted法)腋窝淋巴结清扫彻底,但术后并发症多且胸壁毁损严重,现已少用。Auchincloss法清扫Ⅲ组淋巴结困难,易使进展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不彻底,导致其病理结果不能真实反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从而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和预后判断。Kodama法改良根治术不仅能彻底清扫腋窝淋巴结,而且术后胸部外观和患侧上肢功能良好。现将近5年来本院采用Kodama法改良根治术治疗进展期乳腺癌印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技术的广泛开展与病理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临床工作中,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对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小转移灶患者预后影响,目前国内外尚未达成一致意见,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其预后意义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查见微小转移灶不尽相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最佳临床决策目前亦无定论,当前多数研究倾向于对这类患者可采用全身辅助治疗联合术后局部放射治疗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但该结论仍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笔者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的预后意义及临床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腋窝淋巴清扫一直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早期乳腺癌常规行腋窝淋巴清扫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够给临床医生提供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信息,提高分期的准确性,避免一部分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不必要的腋窝淋巴清扫,并指导乳腺癌术后的治疗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疗效。方法对可行保乳的21例患者行肿瘤切除或加腋窝淋巴结清扫,于术后3~15周行全乳腺照射DT56~64Gy.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常规作锁骨上、腋顶淋巴结照射DT50Gy,若腋窝无淋巴结转移,只作全乳腺照射。结果其1、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2%。2年局部复发率为4.86%。乳房美容満意率为9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可达到与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相同疗效,且保留乳房的美容效果佳,并未增加放疗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手术(以下简称保乳手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ehial nerve,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9月至2009年1月开展的46例行保乳手术乳腺癌患者(48个乳房)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ICBN患者26例,未保留ICBN患者22例作为对照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肢感觉变化以及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目。结果两组病例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差异无显著性,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用时、上臂后内侧及腋部皮肤麻木与疼痛感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0期、Ⅰ期、部分Ⅱa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中,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ICBN是可行的,延长手术时间是可以接受的,不增加出血量,不影响淋巴结清扫,可改善患者术后的感觉障碍(局部麻木与刺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腋窝淋巴结清扫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不可或缺的步骤,是判断腋窝淋巴结状态最可靠的方法,对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腋窝淋巴结从解剖上分为Ⅰ、Ⅱ及Ⅲ水平3组。Ⅰ、Ⅱ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是临床上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而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则一直存在争议。Ⅲ水平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引起远处复发的重要因素,也是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为明确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否必要,现将Ⅲ水平腋窝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并发症、手术方式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已成为中国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主要术式,而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各种乳腺癌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术后常发生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疼痛等并发症。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其心理负担。为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本院于2002年1月~2006年12月对102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了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对比实验研究,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的临床意义.方法 106例行根治术的I、Ⅱ、Ⅲa期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行腋窝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对照组(60例)行腋窝清扫术时常规切除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两组患者术后按乳腺癌治疗,进行严密随访观察.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1个月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8.70%、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6.52%、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1~5年随访均无局部复发.结论 对于I、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可明显减少患者上肢内侧感觉障碍和上肢水肿发生率,并能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2009年在108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82例,切除肋间臂神经26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82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78例(95.1%),感觉异常4例(4.9%);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26例感觉正常3例(11.5%),感觉异常23例(88.5%)。随访2~5年,108例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对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利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2009年在108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82例,切除肋间臂神经26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82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78例(95.1%),感觉异常4例(4.9%);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26例感觉正常3例(11.5%),感觉异常23例(88.5%)。随访2~5年,108例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对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利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根治术、改良根治术还是保留乳腺的根治术,都要常规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获得肿瘤分期资料从而指导下一步治疗,传统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IND),被认为是乳腺癌手术淋巴结分期的金标准。但AIND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如上肢淋巴水肿、功能障碍、皮下积液和切口愈合不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一直是临床外科治疗的一大难题。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保全性手术时腋窝淋巴结清扫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乳腺保全性手术时腋窝淋巴结清扫与不清扫对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66 例Ⅰ~Ⅱ期乳腺癌行乳腺功能保全性手术的患者分为2 个组:乳腺肿块局部切除 腋窝清扫组( 局部切除 腋清组)36 例和乳腺肿块局部切除组30 例。所有病例均用乳腺切线野给予锁骨上下区、腋窝、内乳淋巴链区照射,瘤床行推量补充照射。结果 临床检查腋窝淋巴结阴性的28例,术后病理证实为阳性的6 例(21.4 % );T1 ,T2 期病例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0.0% (6/20) ,43.8% (7/16) 。局部切除 腋清组和局部切除组乳腺复发分别为4 例(11.1% ) 和7 例(23.3% ) ,区域淋巴结复发分别为2 例和3 例,2 个组乳腺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5) 。局部切除 腋清组和局部切除组远地转移分别为6 例(16 .6% ) 和7 例(23.3% )( P> 0.05)。局部切除 腋清组与局部切除组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经KaplanMeier 法分析,Logrank 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局部切除 腋清组和局部切除组上肢浮肿发生率分别为12 例(33 .4% ) 和5 例(16.7 %) 。结论 在早期乳腺癌乳腺保全性手术 术后放射治疗中,腋窝淋巴结清扫对腋窝淋巴结阴性的T1 期和部分T2 期病例是不必要的,原发灶局部切除术后区域淋巴结放射治疗可达到与腋窝清扫  相似文献   

19.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加放疗6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配合术后放疗的远期生存和美容效果。资料与方法:1989年1月至1994年3月共收治早期乳腺癌63例,其中Ⅰ期22例,Ⅱ期41例。行单纯肿瘤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配合放疗。全乳腺切线照射45-50Gy,瘤床加用电子线照射15-20Gy。腋窝淋巴结阳性者同时照射相应的淋巴引流区45-50Gy。结果: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1%和87.3%。仅1例发生放射性肺炎症状,美容效果满意。结论:保留乳房手术,术后配合放射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与根治手术大致相似。对符合条件的Ⅰ、Ⅱ期病例,此种方法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行保乳保腋窝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在该院接受保乳保腋窝手术治疗的3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为乳腺局部肿物切除,术中将肿物及切缘送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同时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SLNB),全组38例均为阴性,予保留腋窝,未做腋窝淋巴结清扫。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无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术后随访6~32个月,局部均无复发,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13个月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经放疗后得到缓解。结论 SLNB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保腋窝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化的手术和术后综合治疗是保证疗效的关键,保乳保腋窝手术有可能逐步取代简化根治术成为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