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骨肉瘤往往是单发的,多灶性少见。国外虽有少量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于1984年收治1例报道如下。病例报告男,17岁,住院号192636,1984年10月26日入院。病史:左大腿断续隐痛2月。左膝轻肿1周。体检:心、肺、腹无明显异常,左大腿远端轻度肿胀,无红热及静脉扩张,股骨内外髁及胫骨内上限局部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碱性磷酸酶72金氏单位,酸性磷酸酶0,血沉22毫米/小时。X线检查:双侧肱骨近端、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远端、左股骨远端均呈大片密度增高影,骨纹理不清,无骨膜反应。左股骨中上段及远侧干骺端里大量不规则散在斑片样密度增高影,远端呈花边状骨膜增生。  相似文献   

2.
读片窗     
病例男,42岁。6个月前突然出现左膝内侧酸痛,呈持续性、无放射,夜间加重,近1个月疼痛加剧。查体:T36.3℃,左膝肿胀,皮温高,内侧可及5cm×5cm大小肿块,质硬,边界不清,触痛明显,膝关节活动度受限。血常规正常。CR:左股骨远端斑片状溶骨性骨破坏,内侧髁骨皮质中断,左膝关节软组织明显肿胀(图1)。CT:左股骨远端斑片状溶骨性破坏、骨皮质中断,内侧髁可见病理骨折,髌骨显示骨质破坏,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左膝关节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CT50H u,图2)。M RI:左股骨远端可见限局性骨质破坏,病灶T1W 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 I表现为不均一的高信号,病灶…  相似文献   

3.
程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12):1174-1174
患者女 ,36岁 ,于 2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左膝部疼痛 ,否认外伤史 ,近日加重。体检 :左膝部无明显肿胀 ,肤色正常 ,肤温不高 ,股骨外髁轻压痛 ,左膝关节活动可 ,步态正常 ,下蹲活动正常 ,左大腿肌肉轻度萎缩。X线检查 :左股骨外侧髁呈不规则蜂房状骨密度减低区约4cm× 3cm ,无膨胀性及骨膜反应 ,病灶外缘皮质呈不连续的薄壳状改变 ,病灶上缘及内缘有较细的硬化缘 ,病灶内透亮区则有不规则分布的骨嵴夹杂 ,邻近软组织无肿胀及肿块影。左膝关节面未被侵蚀 (见图 )。X线诊断 :左股骨外侧髁良性肿瘤 ,性质待定。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 :纵行切开 …  相似文献   

4.
少见部位骨肉瘤的临床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苏丹人少见部位骨肉瘤的临床X线表现特点。方法:分析9例少见部位骨肉瘤(跟骨、跖骨、腕骨、胸骨、骨干)的临床X线表现。结果:发病年龄偏大,多数为青年成人。临床病程较长,进展较缓慢。成骨性骨破坏占绝大多数。常出现各种骨膜反应,以单层骨膜反应为主。出现不同程度软组织肿块或肿胀,其内多有斑片状肿瘤骨。可有不典型表现。结论:临床X线表现较有特点,但尚需与慢性骨髓炎、骨巨细胞瘤、马杜拉足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 [例1] 男,15岁.因左膝疼痛3个月入院.自述体育课时扭伤左膝部,当即患处疼痛,无肿胀,活动可,在校医务室给予对症治疗,疼痛时轻时重.后在乡卫生院诊断为左膝关节扭伤,经活血化淤及止痛药物治疗3个月,疼痛加剧,来我院.查体:左小腿近端内侧肿胀,皮温高,触压痛,可见浅静脉怒张,左膝活动可.CT扫描示:左胫骨近端骨干增粗,骨皮质显著增厚,髓腔窄细,密度增高,皮质外内后侧丛状瘤骨.怀疑左胫骨骨肉瘤,转上级医院局部活检行病理检查确诊为左胫骨骨肉瘤,给予截肢及化疗等综合治疗.术后2个月出现肺转移,4个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骨肉瘤亚型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均行X线检查,6例行CT检查,4例行MR检查.重点描述肿瘤的位置、骨皮质改变、髓腔内侵犯等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分别位于股骨骨干和股骨远端,X线及CT显示病灶呈地图样溶骨性骨质破坏,进展性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影明显.1例小细胞型骨肉瘤位于胫骨近端,X线显示渗透样髓内骨质破坏,临近骨皮质破坏.5例皮质旁骨肉瘤中4例位于股骨远端,1例位于胫骨近端.3例肿瘤围绕骨表面生长,2例肿瘤与骨皮质间形成透亮间隙,3例CT扫描显示肿瘤呈高密度肿块.1例骨膜骨肉瘤位于胫骨骨干,X线表现为肿瘤内钙化或骨化呈垂直状排列延伸至周围软组织肿块内.2例多发性骨肉瘤病灶见于股骨、胫骨、肱骨及骨盆,为云团状瘤骨,进展性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及临近软组织肿胀.结论:原发性骨肉瘤亚型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骨肉瘤18F-FDG 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35例骨肉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分析同机CT扫描图像的影像学特点,使用ROI(感区)技术将患者肿瘤病灶的SUVmax计算出来,分析骨肉瘤18F-FDG PET/CT显像的影响预后因素。结果:18F-FDG PET/CT显像的影像学表现为骨质破坏、肿瘤骨、骨膜三角及软组织肿块;肿瘤骨对18F-FDG PET/CT摄取较低,非瘤骨区域或者是软组织肿块对其摄取显著升高;SUVmax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实现了骨肉瘤解剖结构改变及代谢变化优势互补,为骨肉瘤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4 2岁。 5个月前因着凉后左膝及小腿痛 ,服用抗风湿药不缓解而逐渐加重 ,伴下肢浮肿来诊。查体 :左膝关节轻度肿胀 ,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浮髌试验阴性。化验室检查 :血类风湿因子、抗“O”及血沉均未见异常。X线片见左股骨髁部、胫骨上端及髌骨均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囊状密度减低 ,其内未见钙化及骨化 ,周围未见硬化环 ,以膝关节的伸侧面明显 ,局部骨皮质变薄但连续 ,无骨膜反应。关节间隙正常 ,软组织轻度肿胀 (如图 )。X线诊断考虑 :多发骨母细胞瘤或软骨母细胞瘤。组织病理活检结果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讨论 色素…  相似文献   

9.
骨嗜酸性肉芽肿是组织细胞病,我院遇到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6岁,一月前无明显原因间歇性右股部疼痛,无外伤史及放射痛,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夜间明显,当地以“缺钙”治疗无好转。查体:T36.8℃、P84次/分、R22次/分、BP12/9Kpa。发育正常,无贫血貌,心肺(-),腹软,肝脾未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 实验室检查:ALP198U/L、ESR55mm/h、RBC3.59×10~(12)/L、WBC6.2×10~9/L、E5×10~9/L、HB10lg/L、PLT74×100/L。 骨科情况:右股骨干中段梭形肿大,未扪及包块,表面皮肤无红肿及破溃,无静脉怒张、皮温高、下肢关节正常,末梢血液循环良好。 X线检查:右股骨中段呈溶骨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膜呈葱皮样增厚,周围软组织肿胀。 X线诊断:右股骨肿瘤病变;尤文氏肉瘤待排。 手术所见:术中见骨膜增厚,右股骨中段皮质变薄,髓腔内有大量淡红色肉芽组织,切除后送病检。 病理诊断:右股骨嗜酸性肉芽肿。  相似文献   

10.
长管状骨骨干结核在骨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低(占1%),本报告5例均经 X 线、手术、病理证实为长管状骨骨干结核,现报告如下:【例1】患儿男,12岁。体温38℃右小腿肿痛2~3个月,近1周加重,X 线检查腓骨中下部有10×2.5(厘米)的骨质疏松破坏,不规则状骨膜增生并有新骨与科德曼氏三角,无死骨,局部软组织明显肿胀  相似文献   

11.
2例饮酒后出现骨、关节疼痛但无器质性病变病例,笔者暂称之为酒精性骨痛,现报道如下。 例1.患者男,36岁。饮酒半小时后出现左膝关节及左大腿剧烈疼痛。既往亦有酒后疼痛史。查体:神志清楚,皮肤可见荨麻疹,左膝关节及左股骨压痛明显。但无红、肿,其余骨骼无压痛。X线摄片检查正常。血尿酸0.30mmol/L,血清钙2.5mmol/L,血清磷1.05mmol/L。血硷性磷酸酶10~U。均在正常范围。给予强痛定等治疗后症状消失。 例2.患者男性,44岁。饮白酒后出现右上臂  相似文献   

12.
骨膜骨肉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膜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骨膜骨肉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影像学分析。结果3例均表现为局部肿块伴疼痛;影像学显示骨皮质表面软组织阴影,其中1例伴局灶性髓腔浸润。镜下均可见以软骨母细胞为主的瘤细胞呈分叶状排列,小叶周边梭形细胞排列密集,异型性明显,细胞间可见少量骨样基质形成;1例可见肿瘤侵犯骨皮质及周围软组织,并且局部髓腔内见瘤组织浸润。结论骨膜骨肉瘤是一种发生于骨表面的罕见骨肉瘤,伴发髓腔浸润者更为少见。综合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骨的血友病性假肿瘤(hemophilicpseudotumor)为少见的血友病并发症,它是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所致,无明显原因或轻微外伤造成的骨膜下、软组织、骨内和关节内的反复出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我院近2年收治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例1,男,2 9岁。血友病史2 7a ,右膝关节肿胀10a。查体:一般状态好,营养状态差,贫血貌,右膝伸180°,屈0°,膝关节肿胀如排球大小,表面皮肤破溃约10cm×10cm ,有时血液渗出,双下肢肌肉废用性萎缩,左膝、双肩、双肘关节无肿胀,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化验检查:白陶土部分凝血活…  相似文献   

14.
[病例] 男,8岁。主因发热伴关节疼痛1个月住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及右腕关节疼痛和肿胀,体温38℃左右,无皮疹,应用青霉素、吲哚美辛等药后体温有所下降,但关节疼痛无好转。既往水痘病史不详。查体:体温37.5℃,皮肤粘膜元皮疹,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左膝及右腕关节明显肿胀且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2.8×109/L,中性粒  相似文献   

15.
起源子骨表面的骨肉瘤,以往仅被列为独特的骨肉瘤亚型。近年来,对其临床、X线表现、病理,特别是生物学行为和普通骨旁骨肉瘤不同的骨肉瘤有进一步认识,从而将其分3个亚型:骨旁骨肉瘤、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骨膜骨肉瘤。各型骨表面骨肉瘤特征一、骨旁骨肉瘤①临床特点:患者多为成年,女性略多于男性,病程一般较长,肿块生长较慢,局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61岁,因不慎摔倒,左膝着地,伤后左膝肿痛,活动受限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左膝关节稍肿胀,左髌骨前方皮肤组织缺损未见皮下瘀斑,皮温稍高;髌前区局部压痛、叩击痛阳性,浮髌试验阳性;无骨摩擦感,无反常运动,主被动活动受限。X线检查:侧位片示左侧髌骨下极骨折,骨折端分离移位明显,髌股骨间隙稍增宽,周围软组织稍肿胀。超声检查:左膝髌骨连续性中断,断端分离约10 mm,断端中间可见局限性低回声,内可见散在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7岁,维吾尔族,因左膝肿痛活动受限1个月于2003年6月20日入院. 查体:患者左膝前方有一约4.0 cm×4.0 cm肿块,伴明显局部红肿疼痛,左膝皮肤温度升高,有压痛,屈体28~90°,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70.73,明显升高.X线胸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左膝关节正侧位片示:左膝髌骨前上可见4.0 cm×4.0 cm不规则骨质破坏区,其周围骨质疏松,髌骨前缘骨质增生,骨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左膝关节间隙无异常,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图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上骨肉瘤中骨膜异常与肿瘤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17例骨肉瘤的影像与病理进行研究,观察骨膜异常形态,对骨膜异常、肿瘤髓内侵犯、骨皮质破坏范围及软组织肿块径线进行影像病理对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MRI可显示病理所见的各种骨膜异常,二者显示范围无统计学差异。MRI上,骨膜异常范围与骨髓内侵犯范围、骨皮质破坏范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与0.764;骨膜纵向范围与肿瘤皮质外纵径和皮质外横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和0.100。结论 MRI对骨膜异常范围的显示有较高的准确性。骨膜异常范围与骨髓内侵犯范围、骨皮质破坏范围及软组织肿块特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和司坦唑醇复方制剂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胫骨中段皮质骨和胫骨上段松质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并与己烯雌酚作用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5-05/12在广东医学院药理学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SPF级3月龄Wistar雌性大鼠40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制剂组、己烯雌酚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行去卵巢假手术;其他3组均行去势手术(结扎子宫,削除卵巢),造成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1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复方制剂组、己烯雌酚组分别以生理盐水、黄芪和司坦唑醇复方制剂(自制复方,生药含量为2kg/L)、己烯雌酚0.5g/L(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批号050103,1mg/粒)按大鼠5mL/kg灌胃给药,饲养8周后全部处死。②取大鼠胫骨上段松质骨和中段皮质骨硬组织包埋、切片、染色、图像分析松质骨、皮质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即松质骨静态及吸收参数: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破骨细胞数量,破骨细胞周长百分数;松质骨动态参数:骨小梁荧光周长百分数,骨矿化沉积率,骨形成率/组织参数、骨形成率/小梁面积和骨形成率/周长;皮质骨静态参数:皮质骨面积,皮质骨面积百分数,髓腔面积百分数,内骨膜面骨吸收参数;皮质骨骨形成动态参数:皮质骨内外骨膜荧光标记周长百分数,皮质内外骨膜骨矿化沉积率,皮质内外骨膜骨形成率。结果: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4组大鼠皮质骨面积及其百分数、骨髓腔面积参数差异不明显。己烯雌酚组和复方制剂组大鼠内骨膜面骨吸收参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②复方制剂组大鼠皮质骨内、外骨膜骨形成参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0.01)。己烯雌酚组皮质骨内骨膜骨形成参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皮质外骨膜骨形成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③复方制剂组和己烯雌酚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和骨小梁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0.01),骨小梁分离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复方制剂组和己烯雌酚组破骨细胞数量和破骨细胞周长百分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④复方制剂组大鼠胫骨上段松质骨形态计量学动态参数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①实验8周时间内,黄芪和司坦唑醇复方制剂和己烯雌酚对骨质疏松症大鼠皮质骨内骨膜面骨吸收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②黄芪和司坦唑醇复方制剂能促进骨质疏松症大鼠皮质骨内、外骨膜面骨形成,而己烯雌酚无该作用。③黄芪和司坦唑醇复方制剂和己烯雌酚均能促进骨质疏松症大鼠胫骨上段松质骨骨小梁面积、数量和降低破骨细胞的吸收功能。④黄芪和司坦唑醇复方制剂和去卵巢手术均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而己烯雌酚无该作用。  相似文献   

20.
骨膜型骨肉瘤极少见 ,文献只见三十多例 ,国内仅广州孙逸仙纪念医院刘尚礼报告过 1例 ,我院 1991年 9月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 ,1岁。 10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右大腿中段明显肿胀、疼痛 ,无高烧、寒战、食欲不振等异常。患肢中部明显肿胀 ,局部皮温较高 ,压痛明显 ,未见发红。门诊以右股骨化脓性骨髓炎收治 ,经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患肢肿胀更加明显。收住院治疗 ,疑右股骨肿瘤而行手术。2 实验室检查 :血尿便常规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均正常。3 X线表现 :右股骨中段一巨大纺锤形软组织肿块包绕于股骨周围 ,其长轴长度相当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