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背侧腕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治疗慢性舟月不稳定的效果。方法 慢性舟月不稳定病人22例(22个腕关节),均行背侧腕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病人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5个月。治疗前后拍摄X线片,测量舟月角、舟月间隙、腕关节运动范围和握力;用Mayo指数评价术后病人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病人的舟月角和舟月间隙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t=13.4、14.4,P<0.05)。运动范围和握力有较小损失,病人较满意。结论 背侧腕间韧带关节囊固定术治疗慢性舟月不稳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张桢铭  阚世廉 《医学综述》2008,14(9):1344-1346
舟月不稳定是腕关节不稳定中最常见的。但对于舟月不稳定的最佳治疗方法还存在争议。一些最新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能更好地了解舟月不稳定和桡腕关节炎发生的机制。一些研究人员试图应用关节镜和影像学技术使舟月不稳的诊断更为明确。大多数当前的研究都致力于改进和精炼对于动态及静态舟月分离的多种不同治疗方法。尽管慢性舟月不稳在治疗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于舟月不稳定还是没有明确的最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掌、背侧深层桡尺韧带对桡尺远侧关节的稳定作用。方法: 将14具新鲜冰冻上肢标本随机分为2组,解剖显露桡尺远侧韧带,分别标记掌、背侧深层韧带,解剖游离出旋前圆肌及旋后肌,在桡骨Lister结节处垂直骨面置一枚克氏针,前臂中立位时在尺骨远端同一水平位置平行置一枚克氏针作为标记点,用自制的夹具将标本固定于生物力学仪器上,使肘关节屈曲90°,固定尺骨,使桡骨可围绕尺骨自由旋转。于旋前圆肌加载50 N的力模拟前臂主动旋前,于旋后肌加载60 N的力模拟主动旋后,分别切断掌、背侧深层桡尺韧带,测量桡骨相对于尺骨的位移。结果: 切断掌侧深层韧带后,前臂旋前时桡骨相对于尺骨的位移明显改变(t=5.591,P=0.001),旋后时无明显改变(t=0.433,P=0.680)。切断背侧深层韧带后,前臂旋前时桡骨相对于尺骨的位移无明显改变(t=1.000,P=0.356),旋后时明显改变(t=-6.225, P=0.001)。结论: 单独切断掌侧深层桡尺韧带会造成桡尺远侧关节旋前时不稳定,单独切断背侧深层桡尺韧带会造成桡尺远侧关节旋后时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舟骨骨折后不愈合和舟月骨间韧带损伤最终导致腕退行性关节炎,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腕关节融合,但融合后腕关节功能完全丧失。1999年4月~2002年12月,我科采用腕关节近排腕骨切除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14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兔关节囊自体游离移植形成软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兔髋关节囊移植化生软骨的可能性 ,为修复股骨头软骨缺损提供新材料。方法 :新西兰幼兔 2 4只 ,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 16只 ,取左髋关节囊 5mm× 5mm修复同侧股骨头软骨缺损 4mm× 4mm ;对照组 8只 ,仅造成左股骨头软骨缺损 4mm× 4mm。术后左髋进行持续被动活动 3周。这两组的右髋手术方法同实验组 ,术后让其自由活动 ,作为亚对照组。术后 6周及 12周处死动物 ,进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软骨形成率占 87.5 % (14/16 ) ,明显优于亚对照组的 2 9% (7/2 4) (χ2 =13 .0 99,P <0 .0 0 1) ,对照组无软骨形成。实验组及亚对照组 6周时 ,移植区表层可见滑膜细胞 ,深层为软骨细胞 ,12周时软骨细胞逐渐增多 ,对照组缺损区为纤维组织。结论 :兔髋关节囊移植可化生关节软骨 ,持续被动活动优于自由活动。关节囊游离移植在临床上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后交叉韧带切除对于关节间隙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需要做全膝关节置换的有膝内翻的骨关节炎病人,采用标准的手术方式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后交叉韧带被切断前后用内径卡尺分别测量膝关节屈曲90°和伸直位时内外侧膝关节间隙的宽度,精确度为1mm。结果后交叉韧带切除后可以使伸膝间隙由(21.37±1.52)mm增加到(23.11±1.23)mm,屈膝间隙由(19.52±1.37)mm增加到(24.67±1.01)mm,差异有显著性(t=18.782、32.467,P<0.01);屈膝间隙的增加值明显大于伸膝间隙的增加值(t=18.345,P<0.01)。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后交叉韧带对关节间隙的变化有较大影响,当其被切断时屈伸膝间隙都会增加,尤其是屈膝间隙。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拇指腕掌关节背桡侧韧带对关节的稳定作用解剖学观察指导临床工作。 方法:在放大镜下解剖成年男性尸体12例新鲜手标本,分别测量拇指腕掌关节背桡侧韧带在正常中立位状态下的长、宽、厚及最大拉伸长度以及在最大屈曲位、背伸位、内收位、外展位的拉伸长度;同时设计利用桡侧腕长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重建拇指腕掌关节背桡侧韧带治疗拇指腕掌关节脱位的术式。 结果:背桡侧韧带在中立位时的长度(14.16±0.66)mm、宽度(6.74±0.39)mm、厚 度(1.05±0.32)mm、最大拉伸长度(16.05±0.67 )mm;背桡侧韧带在最大屈曲位时的长度(14.51±0.71)mm、最大背伸位时的长度(14.16±0.66)mm、内收位时的长度(16.03±0.70)mm、外展位时的长度(14.16±0.66 )mm;39例拇指腕掌关节脱位患者应用桡侧腕长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重建拇指腕掌关节背桡侧韧带,疗效满意。 结论:拇指腕掌背桡韧带是稳定拇指腕掌关节的主要韧带;利用桡侧腕长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一半腱束重建拇指腕掌关节背桡侧韧带来治疗拇指腕掌关节脱位是一种治疗拇指腕掌关节脱位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诊断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48例(单侧)CTS患者,用高频超声测量钩骨钩水平的腕横韧带厚度,所有病例均行腕管切开减压术,术中直视下采用游标卡尺测量钩骨钩水平的腕横韧带厚度,评价高频超声测量腕横韧带厚度的准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其测定腕横韧带厚度的诊断阈值,计算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超声检测CTS患者腕横韧带于豌豆骨及钩状骨位置的厚度与神经传导检测的相关性。结果:在钩骨钩采用超声和术中测量CTS患者的腕横韧带,分别为(0.42±0.08) cm和(0.41±0.06) c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2, P>0.05),表明超声可准确测量腕横韧带。钩状骨水平腕横韧带厚度与神经传导取最佳截点0.385 cm,灵敏度为0.775,特异度为0.788。豌豆骨水平腕横韧带厚度的最佳截点为0.315 cm,灵敏度为0.950,特异度1.000。豌豆骨及钩状骨位置处腕横韧带的厚度与腕-示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SCV)、腕-中指SCV均呈负相关性。结论:高频超声测量腕横韧带厚度协助诊断腕管综合征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肩锁关节脱位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如肩关节处于外展内旋位时暴力冲击肩的顶部或跌倒时肩部着地,均可引起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的稳定性靠关节囊、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共同维持,其中喙锁韧带是稳定肩锁关节的主要结构。(1)。根据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损伤,锁骨移位的方向和移位的程度不同,分为为半脱位和全脱位。对肩锁关节半脱位治疗一般可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4周后去外固定行功能锻炼。本文就我院1996—2007年收治的12例肩锁关节全脱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关节囊、肩、喙锁韧带修补手术治疗,随访结果及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前列腺素F2α受体(PTGFR)基因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髋关节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DD H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8对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DD H患儿(DD H组)和对照儿童(对照组)入组进行比较.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患儿PTGFR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DH组患儿髋关节关节囊和圆韧带中PTGFR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3.472、2.887,P<0.05).DDH组患儿髋关节关节囊和圆韧带中PTGFR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5.488、3.942,P<0.05).结论 PTGFR可能在DDH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PTGFR可能是DD H的致病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给肩锁关节全脱位的18例患者用喙肩韧带修补喙锁韧带的方法进行了手术治疗.随访0.5~3年,临床及X线结果表明,用喙肩韧带修补喙锁韧带疗效好,操作简单.早期手术,彻底修补是提高肩锁关节全脱臼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正>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经关节镜下重建手术治疗后都需一定时间的制动,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活动受限,如治疗不当,易致关节僵硬。笔者自2008年6月以来采用关节松动手法对术后关节僵硬29例进行治疗并与传统中药熏蒸和电脑中频疗法比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14年7月在  相似文献   

13.
1995年 1月~ 2 0 0 4年 5月 ,我院共收治陈旧性第一腕掌关节半脱位 12例 ,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 7~ 65岁 ,均为单侧损伤。左 4例 ,右 8例。 5例为单纯性脱位 ,7例合并有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按第一掌骨骨折Green  相似文献   

14.
1980~1990年我们改进关节内人工韧带法治疗习惯性肩脱位效果良好,无复发,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例,均为男性单侧前脱位,年龄29~42岁,右6例,左3例,均有外伤史, 病期2~6年,脱位4~12次,劳动、托举物品、甚至穿农时可脱位,有时可自行复位,大多需他人帮助或到医院才能整复。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手指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部位和伤因,强调了早期手术的重要性,并比较了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29例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分别作韧带直接修补术13例和韧带重健术16例。结果术后随访1~6年,平均为2.1年。29个受累指关节均无侧方不稳定,指间关节伸屈基本正常。结论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后早期行修补术或韧带重建术,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及前方关节囊切开、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2004年2月-2010年5月以来,我科采用髋外侧小切口及前方关节囊切开、DHS内固定治疗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切口长度平均约4.8cm,术中使用C-臂X光机透视辅助指导。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32例随访至骨折愈合后内固定取出),时间8~34个月,期间无一例出现骨不愈合、髋内翻、内固定物断裂等相关并发症。按髋关节功能评定:优33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7.2%。结论术中使用髋外侧小切口及前方关节囊切开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术中内固定牢固,创伤小,出血少,解除了关节囊内压力,减少了术后疼痛,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工LARs韧带"(简称LARs韧带)固定治疗肩锁关节急性TossyⅢ型(完全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法国产LARs韧带治疗急性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10例,所有病例均用LARs韧带固定、修复喙锁韧带。选择Karlsson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经过术后6~12个月规律随访,术后2~3周所有病例肩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优良率100%;术后X线拍片无肩锁关节再脱位;本组患者术后切口未出现明显疼痛、肿胀及渗液反应。结论:应用LARs韧带治疗肩锁关节急性完全性脱位可恢复解剖重建,恢复肩锁关节稳定性,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方法研究腰椎小关节囊对腰椎运动及稳定性的影响,从而提高临床医生在腰椎后路手术及对脊柱行旋转手法治疗时对腰椎小关节囊保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腰椎小关节囊的解剖及组织学特点,探讨腰椎活动对关节囊的影响。方法 对5具正常人体腰椎标本进行小关节囊的大体解剖观察;对2例人体新鲜L5小关节囊进行间苯二酚品红-VG染色,观察小关节囊的组织学构成。结果 关节囊外层为均一致密的胶原纤维组织,上下部纤维走行方向不同;中层在关节囊纤维两端有大量弹性纤维分布。结论 复杂的解剖和组织结构使关节囊适于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载荷,并可影响小关节力学特性。过度的腰椎旋转易导致小关节囊损伤,这可能是一些临床疗法后腰痛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保留关节囊的人工关节置换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6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Ⅰ组为35例,Ⅱ组为30例,分别采用保留关节囊的人工关节置换及不保留关节囊的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Ⅰ组患者的皮肤切口与Ⅱ组比较明显较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弃楞时间与Ⅱ组比较明显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出血量、引流量与Ⅱ组相比也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的优良率与Ⅱ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保留关节囊的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收到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术后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