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院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的临床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10月我院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信息,在所有中药饮片处方中随机抽取300张,对中药饮片的临床用药情况、各科室处方分布情况、单张处方出现的药味数、药品使用总量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出的392种中药饮片中,排在前5位的中药饮片分别为当归、茯苓、白术、枳壳、柴胡;使用中药饮片较多的临床科室依次有:中医科、大内科、肿瘤科、儿科、妇科及其他科室;单张处方用药药味数偏多,平均每个处方药味数为16.2味;且使用总剂量普遍偏大。结论:中药饮片在临床治疗用药中有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的饮片类型主要为虚补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药物味数过多、使用剂量超出《中国药典》规定剂量等问题,不仅严重浪费中药材,而且不良反应出现几率增大,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我国的中医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医院中药饮片处方剂量,分析其合理性。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医师开具的中药饮片处方中的1500张,统计单张处方中中药饮片的总剂量、处方中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饮片剂量、超剂量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物,分析中药饮片处方剂量情况。结果:单张中药饮片处方总剂量在300g以上占59.4%;1500张处方中,使用频率前5位中药饮片为甘草、党参、白术、茯苓、当归;1500张处方中,超剂量使用频率前10位的中药饮片为细辛、干姜、前胡、熟附子、红花、川芎、桂枝、法半夏、吴茱萸、当归。结论:中药饮片处方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超剂量使用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规范,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性和用药合理性现状并提出对策。方法:选取1 000张中药饮片处方作为研究对象。由资深医师及药师参照相关规定分析处方的规范性和用药合理性,统计超剂量药味情况。结果:不规范处方共624张(62.40%),其中临床诊断不规范有89张(8.90%),书写不规范有471张(47.10%),使用方法错误有64张(6.40%),饮片种类为1~5种的处方有430张(43.00%),占有比例最高。单味药物超量使用的处方有87张(8.70%),其中超出30 g以内的处方占88.51%(77/87)。毒性饮片超正常剂量的处方有92张(9.20%)。炒白术超剂量使用次数最多。结论:我院中药饮片处方不规范和用药不合理情况较严重,需采取积极措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的用药剂量,并对其相关的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数据统计,为规范中药饮片处方中用药剂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我院门诊开具的1972张中药饮片处方单进行分析,由资深医师和药师对处方单的药物用量同《中国药典》中的用药标准进行对比,统计门诊中药饮片中使用剂量、平均剂量、中药药品使用频率、药品使用总量,分析中药饮片处方中用药剂量合理性情况。结果使用频率位列前3位的是甘草、茯苓、白术;超量最严重的是半夏、柴胡、陈皮、桂枝、川芎。结论与《中国药典》相比,临床处方的饮片用量呈增大趋势,大部分药物超出其规定范围,部分药物的用量范围与药典规定用量范围相差甚远。同时不排除我院在中药饮片处方剂量使用中可能存在一些的不合理现象。药物超剂不仅会造成药物的浪费,还会产生不良重要反应,我院医务人员应重视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合理性,主动肩负起认真审查核对处方的重任,对患者负责。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2010年7月~2010年6月中药饮片的使用分析,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的中药饮片处方共计20739张,将每张处方的每味及剂量等情况输入微机,用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药味数以10 ~15味居多,单味药常用剂量为6~12g,单张处方总重量以100 ~ 200g居多,处方药物结构中补虚药最常用,其次是清热解毒,使用频率前10位饮片中,甘草使用频率最高,不规范处方存在.结论:需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范中药饮片使用,根据用药习惯和疾病特点合理采购、储存饮片,提高医院整体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性与用药合理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门诊部使用过的中药饮片处方300张,作为实验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规范中药饮片处方和合理用药。结果从处方统计情况来看,年龄分布为36~55岁、56~75岁,两个年龄阶段的占比最高;超剂量用药不合理数占比最高,不合理率占比为17.67%。结论加强规范性与用药合理性是提升中药饮片整体疗效的最佳办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剂量中药饮片使用原因,并以此制定相应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纳入的3000份中药处方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处方中存在的超剂量问题,并以此提出一定建议。结果 3000份处方中共发现463份超剂量处方,占比为15.43%。结论中药饮片中超剂量处方普遍存在,为进一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临床医师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药饮片处方中用药剂量的合理性,对相关的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开出的中药饮片处方中随机抽取1792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处方中所用药物的剂量与《中国药典》中相关的用量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本组1792张处方所用的药物中,使用频率较高的19种中药是(按使用频率进行排序):甘草、茯苓、薏苡仁、白术、黄芩、半夏、厚朴、桂枝、黄芪、柴胡、杏仁、川穹、香附、陈皮、生地黄、苍术、干姜、当归。在这19种中药中,存在超量用药情况的中药主要是半夏、柴胡、陈皮、桂枝、川穹。这5种存在超量用药情况的中药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止咳化痰或活血化瘀类中药。在使用半夏的处方中,有95.3%的处方存在超量用药的问题。在使用柴胡的处方中,有87.6%的处方超量用药。在使用陈皮的处方中,有76.4%的处方超量用药。在使用桂枝的处方中,有88.9%的处方超量用药。在使用川穹的处方中,有86.8%的处方超量用药。结论:本院在使用半夏、柴胡、陈皮、桂枝、川穹等中药方面存在超量使用的情况。为了避免使患者因过量使用此类中药而发生不良反应,我们应对中药饮片处方中用药的剂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李慧 《甘肃医药》2011,(8):504-506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情况,评价门诊处方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0年2~8月处方共计4000张。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为306张,占所查处方的7.33%。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选药不合理等方面。结论:对医师要定期进行药事法规和药学知识培训;医师应严格按照临床诊断及药物相互作用机制和相关性,为患者开具合格处方;药师应严格审查处方,开展药物咨询,提高病人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用药的临床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中药方中药饮片处方信息,在所有处方中随机选取200张处方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相关中药饮片的用药情况。处方在不同科室的分布情况、单张处方用药情况等各项资料加以统计分析。结果对其相关科室处方分布情况加以分析,发现中医科室、内科、肿瘤科三个科室的中药处方较多,分别是80张、60张以及29张,所占百分比分别是40.00%、30.00%以及14.50%,剩下的分别是儿科、妇科以及其他相关科室。结论中药饮片处方在临床开展治疗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应用的中药饮片主要是虚补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药物味数过多、使用剂量不合理的情况,进一步引发不良反应症状,需要在临床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155-158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辽宁某中医院脾胃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饮片处方的用药情况,了解中药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19 年辽宁某中医院脾胃科门诊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饮片处方438 张,对患者性别、年龄、处方用药味数、处方用药剂数、处方每剂药量、单张处方每剂金额及处方单味中药使用频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438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饮片处方中,男性患者处方比例略多于女性;患者年龄9~72 周岁,平均51.25 周岁,其中56 周岁以上患者居多;处方平均19.72 味/张,16~20 味的处方居多;处方平均剂数为5.71 剂,其中以4~6 剂最多;处方平均使用剂量312 g,其中250~350 g 最多;单张处方平均金额为37.70 元,其中30~40 元最多;涉及中药211 味,使用频率排序居前20 味的药物依次为党参、白术、黄芪、白及、知母、枳实、鸡内金、海螵蛸、延胡索、山楂、莱菔子、神曲、麦芽、太子参、厚朴、木香、当归、柴胡、白芍、陈皮。结论 中药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以补虚药(补气药)为基础,辅以消食、理气等为辅。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充分利用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更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分析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方法随机抽取我处在2016年和2017年两年间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300张,同时将其中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分析。结果 (1)排在前五的中药饮片中,分别为:①茯苓;②当归;③白术;④柴胡;⑤枳壳;(2)排在前五名的科室依次为:①中医科;②内科;③肿瘤科;④儿科;⑤妇科;(3)平均药味数量为:16.3味,其中17-18味最多,占15.67%;(4)中药处方中平均剂量为(260.2±43.2)克,总剂量在250-299克所占比例最多为105张(35.00%)。结论中药房需要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的管理工作,在开具处方时,一定全面考虑患者的疾病、身体耐受情况等,另外控制处方中中药的剂量和味数,可以保障辨证施治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院中药用药及剂量使用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本院门诊中药处方10253张,对中药用药及剂量进行统计,并与《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范围作比较分析.结果 用药频率大于10%的35味中药中,甘草使用频率最高,61.07%.有33味药有超剂量使用现象,超剂量处方比例大于50%的中药有12味.结论 中药处方普遍存在中药用药剂量偏大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目前退药处方的情况,对出现问题加以分析,降低临床处方差错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取2011年1-6月底退药处方共828张,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为临床工作依据,对各种原因加以分析提出建议,给予干预,与干预后2012年1-6月底的退药处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退药处方828张,占处方数38.05%。干预后退药处方404张,占处方数25.07%。结论通过对我院门诊退药处方进行分析,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减少了不合理退药,使门诊退药数量有所下降,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张国良 《当代医学》2007,(6):102-103
目的 了解我院中药用药及剂量使用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本院门诊中药处方10253张,对中药用药及剂量进行统计,并与《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范围作比较分析.结果 用药频率大于10%的35味中药中,甘草使用频率最高,61.07%.有33味药有超剂量使用现象,超剂量处方比例大于50%的中药有12味.结论 中药处方普遍存在中药用药剂量偏大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崔忠林  米莹  房志仲  孙国珍 《中外医疗》2010,29(16):131-132
目的统计某院门诊中医处方,总结用药状况,为指导中药房工作和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该院2009年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随机抽取4709张,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找出处方用药的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该院中药处方用药基本合理,月经不调的中药饮片处方最多。与药典建议用量相比,处方用药味数偏多,剂量偏大,当归等药用药频数最高。结论中药的用药频率对中药房的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高脂血症常用中药处方规律,总结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用药特点。[方法]收集中国已上市治疗高脂血症中成药处方,运用SPSS 19.0软件对各处方中药的用药频率、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频次与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国目前已上市且功能主治有明确治疗高脂血症的中成药品种有222个,涉及中药饮片212种,用药频率排在前10位的中药饮片分别为山楂、何首乌、决明子、丹参、泽泻、大黄、荷叶、三七、葛根、黄芪。在高频药物中补虚药33种,活血化瘀药15种,药性以温性、平性、寒性居多,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主要归肝、脾经。[结论]目前已上市治疗高脂血症中成药用药以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其次为清热药、消食药和利水渗湿药,反映了高脂血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因病机特点和攻补兼施的用药规律,对临床医生治疗高脂血症遣药组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余德钊教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慢性咳嗽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小儿支原体肺炎慢性咳嗽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11月72例244份电子病历及处方,采取药味频数、频率统计和Hierarchical Cluster聚类分析办法进行分析评价用药规律。结果:12味药出现的频率>50.00%,10味药出现频率为25.00%~50.00%,7味药出现频率<25.00%。除甘草外,28味中药可以聚成6类。结论:余德钊教授用药规律主要从肝经论治,以小儿体质为基础,重视药物性味归经,选药“知变”,引药得当,因地制宜,颇具岭南特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超常处方的基本构成和合理用药情况,为制订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12月门诊处方3600张,调查超常处方病种构成和合理用药情况。结果:超常处方数为677张(18.8%),排序前5位病种分别为糖尿病、胃炎、高血压病、外伤、脑梗死;人均用药品种数为3.07种,针剂使用率为32.9%,抗菌药使用率为36.5%,中成药使用率为51.1%,医保处方比例为25.4%,人均药品费用为304.61元,不合理用药处方数为59张(8.71%)。结论:本院超常处方合理用药水平有待提高并对其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用药临床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142张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药饮片的具体的用药情况。结果回顾分析得知142张中药饮片处方主要以中医科、内科和肿瘤科为主,分别为60、42、21张,分别占42.25%,29.58%,14.79%。其余主要分布在儿科、妇科和其他科室。且中药饮片处方中作用主要以补虚、解表和理气的药物为主,为茯苓、当归柏树和柴胡等。中药饮片处方剂量分布主要以200-249g、250-299g、300-349g为主,分别为34、47和24张,占23.94%,33.1%、16.9%。结论中药房中药饮片处方用药是临床治疗的重要部分,对治疗患者作用明显,且主要以中医科、内科和肿瘤科为主,且主要以补虚、解表和理气的药物为主,并通过合理控制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和浪费药材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