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使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9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治疗组和利培酮治疗组,每组46例,在治疗后第2周、8周末,对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评价临床疗效,并用副反应量表系统(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价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 8周后,氨磺必利治疗组和利培酮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55%,78.3%。治疗2周后,氨磺必利治疗组的 PANSS 阴性量表减分[(8.5±4.1)vs (5.8±3.6),P <0.05],明显低于利培酮治疗组;将两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给予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利培酮组为33.77%,氨磺必利组为29.2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与氨磺必利治疗,临床效果表现良好,对于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氨磺必利的效果明显比利培酮好,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及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组显效率70.8%,有效率87.5%,利培酮组显效率62.5%,有效率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ANSS阴性量表及CDSS减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高于利培酮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氨磺必利组37.5%,利培酮组4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泌乳素及体重方面的影响,氨磺必利组影响更小。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似,但氮磺必利组能更好改善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不良反应少,且对体重及泌乳素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3.
潘国良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5):41-42,53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14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组治愈率34.3%,有效率77.1%,利培酮治愈率32.9%,有效率32.9%,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氨磺必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43%,利培酮组发生率为45.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 收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比2组PANSS量表评分、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PANS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培酮与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利培酮口服治疗,观察组予氨磺必利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各项分值和总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优于利培酮效果,可以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鼠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有效率分别为76.2%和78.6%,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氨磺必利主要不良反应是失眠、头痛、体重增加和轻度EPS,但较利培酮出现少,低剂量使用少见血清催乳素增高。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均在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服用利培酮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服用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两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采取药物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CDSS及PANSS减分情况优于对照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P0.05,对照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5例(37.50%)高于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进行治疗均有良好效果,但氨磺必利对患者的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有良好改善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40例。氨磺必利组患者给予口服氨磺必利治疗;利培酮组患者则给予口服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精神分裂症状评分与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氨磺必利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利培酮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氨磺必利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与总分均显著性低于利培酮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氨磺必利组患者嗜睡与肌强直发生率明显高于利培酮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较利培酮显著,但其嗜睡与肌强直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同时给予研究组患者利培酮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8周,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8%(44/4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43/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和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均能获得较好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氨磺必利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采用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和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利培酮组患者的PANSS阴性量表评分、CDSS评分下降程度均明显低于氨磺必利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的泌乳素分泌增加、体重增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培酮与氨磺必利均是有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药物,但是氨磺必利对于阴性症状、抑郁症状者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对患者体重、泌乳素的影响更低,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氨磺必利治疗)32例,对照组(利培酮治疗)32例,观察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 SANS 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 <0.05或 P <0.01),而研究组数据更有统计学意义(P <O.01)。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安全性好,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2.
吴昊 《中外医疗》2014,(20):91-92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将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5.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遴选8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n=41)和氨磺必利组(n=41),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氨磺必利组给予氨磺必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精神症状、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及疗效。方法:选取7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38例。氨磺必利组患者应用氨磺必利治疗,利培酮组患者则采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持续8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氨磺必利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利培酮组(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2%,利培酮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95%;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安全有效,氨磺必利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氨磺必利与利培酮的不同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均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常规组患者服用利培酮治疗,治疗组患者则接受氨磺必利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好于常规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氨磺必利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氨磺必利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9例),应用利培酮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氨磺必利联合利培酮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及总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1.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氨磺必利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病情等情况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n=43)。试验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对2组患者分别治疗8周。利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反应,用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患者的PANSS量表减分以及CDSS减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患者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讨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疗效基本相似,但氨磺必利能较好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以及情感症状,发生的不良反应少,对患者体重以及泌乳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与探讨氨磺必利对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进行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与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减轻,总有效率分别为89.3%与85.7%,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不影响治疗过程.结论:采用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疗效与利培酮基本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7例,分别给予利培酮与氨磺必利治疗,连续治疗8周,运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估,并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PANSS评估结果为(35.3±10.7)分,对照组PANSS评估结果为(52.4±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1.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比较氨磺必利、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50例每组,A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B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PANSS)、不良反应。结果组间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氨磺必利、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均较好,但氨磺必利的不良反应相对更少,其用药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