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血病是一类典型的、以白血病细胞无限增殖为主要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紫杉醇是一种天然抗癌药物,因其具有独特的抗癌效应已被广泛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但是,有关紫杉醇在白血病中应用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现就紫杉醇治疗白血病的实验研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高复发率及药物的耐药性是导致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白血病干细胞被认为是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及复发的起源,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靶向白血病干细胞有望成为提高急性髓系白血病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主要治疗策略。近几年国内外对靶向白血病干细胞的研究较多。该文从白血病干细胞的来源、生物学特性、生存微环境、相关免疫表型、相关信号通路、靶向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并重点阐述治疗策略,以期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临床表型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与多种疾病,特别是癌症相关的新型非编码RNA(ncRNA)。研究表明,circRNA主要作为微小RNA(miRNA)的分子海绵参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并且在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化疗药物耐药等方面中的作用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本文对circRNA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提高人们对circRNA在白血病中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免疫细胞在白血病免疫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文鑫  翁开枝 《医学综述》2006,12(12):739-742
化疗和骨髓移植作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但化疗和骨髓移植同时也带来很多并发症,并且复发率很高。免疫细胞作为白血病治疗的一种新方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就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供者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经自分泌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并降低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研究发现,在白血病患者中VEGF浓度的变化可能与血小板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将蛋白酶活化受体作用于血小板,可激活血小板内α颗粒而释放促血管生成调节蛋白VEGF,因此对VEGF的研究将会为白血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靶点。本文就VEGF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22):1752-1755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其根本原因是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内部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DNA不再是影响遗传的唯一物质,针对DNA以外遗传物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科学家发现表观遗传学异常也是白血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观遗传学涉及DNA、蛋白质、染色质和RNA等多个水平,而不同水平在调控基因表达上相互关联、彼此牵制。近年来,染色质重塑已成为肿瘤学表观遗传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已得到大家公认。本文介绍染色质重塑及复合物分类,与人类疾病特别是白血病的关系,同时讨论染色质重塑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应用前景,为白血病的治疗寻求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新生血管的形成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GF)和自身特异性受体结合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移行,其他促血管生成因子完全或部分通过VEGF发挥作用,VEGF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些实体瘤的独立预后因素。近年有关文献表明,VEGF在恶性血液病细胞株有异常高表达,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参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病过程。它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日受人们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殷悦  王雅梅 《医学综述》2021,(6):1118-1123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了高效的平台,还在临床肿瘤、精准医学领域呈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高通量测序技术以通量高、成本低、精确度高、信息量丰富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白血病的临床研究,在揭示肿瘤的异质性、追踪细胞谱系、探索肿瘤克隆演变的复杂机制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白血病的预后分层、辅助诊断、靶向...  相似文献   

9.
鄢爱红  万伍卿 《医学综述》2008,14(4):575-577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克隆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生积聚,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其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有关。目前,白血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随着现代实验方法的进步,人类对其发病机制有了逐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 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是临床上常遇到的难题,对其治疗大都是根据临床经验选择新的化疗方案或引用新的抗白血病之药。但上述方法大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临床效果也不尽人意。客观上延长了再次获完全缓解(CR)C(R)的时间,而且费用昂贵。自1993年9月至1994年12月我们将白血病化疗药敏试剂盒应用于测试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18例,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微RNA(miRNAs)已成为生物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miRNAs在造血细胞分化以及包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等血液恶性肿瘤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miRNAs的异常表达与AML特异性的基因异常以及AML患者的临床结局密切相关,且miRNAs与AML的发病机制和预后密切相关。另外,由于miRNAs既可作为致癌基因又可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因此miRNAs可作为AML诊断和治疗的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功能缺陷的成熟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CLL起病隐匿,病因不明,根据疾病进展快慢,分为侵袭性CLL和惰性CLL,在临床病程、进展、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存在较大异质性。微RNA(miRNA)作为非编码RNA可以调节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存在着紧密的关系,miR-29b通过调控其靶基因在CLL发生、发展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1]。具有益气健脾,扶正固本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运化无力等证。本方以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白术为臣,苦温健脾燥湿;茯苓为佐,甘淡健脾渗湿;炙甘草为使,益气和中,调和诸药[2]。研究显示,方中人参、白术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茯苓可激活体内免疫系统释放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因子,增加NK细胞和LAK 细胞功能;甘草的有效成分甘草甜素可增加干扰素的产生,同时,其还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3-4]。近年来,本方在肿瘤防治中应用广泛。本文将其在白血病防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白血病疫苗能激活机体产生针对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反应,消除体内的微小残留白血病,达到治疗目的,以延长化疗后病人的无病生存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研制出的白血病疫苗有白血病细胞疫苗、白血病相关多肽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和DNA疫苗.部分疫苗现已进入了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并已取得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15.
溶质载体(solute carrier,SLC)超家族成员数量庞大,功能繁多。研究证实SLC超家族部分成员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白血病的发病过程,导致白血病细胞耐药性增强、过度增殖、凋亡受阻、免疫逃逸等,其可作为白血病的潜在治疗靶点之一。本文对SLC超家族部分成员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究其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为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多种信号通路共同参与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长期生存率低,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检测方法和治疗手段,从而改善预后.环状RNA(circRNA)是新近发现的非编码RNA,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在基因的转录、翻译和表观遗传学修饰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参与调控肿瘤增殖、浸润及转移等恶性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7.
CCCH型锌指蛋白包含1到6个拷贝的CCCH类型的锌指基序,折叠成特殊的指状结构,通过与富含腺嘌呤和尿苷(AU)的mRNA 3'端结合,参与调节mRNA代谢.作为转录因子,免疫调节因子和肿瘤抑制蛋白,临床上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证实,CCCH型锌指蛋白可通过调节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参与白血病发生发展的进程.靶向干预CCCH型锌指蛋白或基因可能是一种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可为白血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媛媛 《医学综述》2011,17(5):691-694
表观遗传学异常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croRNA(miRNA)是一类通过转录后调控机制对基因进行调控的非编码的短链RNA,其调控机制属广义的表观遗传学范围。近年来对miRNA的研究显示,在血液病中miRNA与表观遗传学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血细胞分化调控及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密切相关,从而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CD19抗原作为B细胞谱系标志物,在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细胞上也表达,但对其预后情况尚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文章主要介绍CD19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并对其预后进行探讨,为此类型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1白血病干细胞起源早在20世纪70年代,Park等[1]的研究已清楚地表明,在白血病细胞中,仅仅只有很小一部分具有无限增殖、分化潜力的细胞,但起着重要作用。Bonnet等[2]经过大量研究发现,CD34+CD38—与正常造血干细胞(HSC)表面标志相似,可用来鉴别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具有无限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研究表明虽然该类细胞群在AML患者体内所占的比例很少,但它们却是唯一将人类A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