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口腔科医务人员“四手操作”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成立品管圈,确定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本次活动主题,分析手卫生依从性过低的原因,寻找真因,针对可控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制定相应措施并监督落实,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积极影响,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由接触病人前的44%,无菌操作前48%,接触病人后43%,处理污物后51%,分别提高到52%,55%,53%,60%,P≤0.05;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圈员的综合能力(3.22±0.23)(包括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到了(4.27±0.51),(t=-23.747 P=0.000)。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有效控制医疗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重症医学科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品管圈的十个步骤和方法,动员科室护士自发组圈,利用QCC科学管理工具,找出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低的真正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并监督落实完成。将2015年9月(干预前)与2016年3月(干预后)影响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进行比对。结果:QCC活动实施后,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从68.33%提升到85.83%,并且护理团队协作精神及凝聚力也得到明显提升。结论: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对提高重症医学科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于品管圈护理在提升肿瘤内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当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以该院肿瘤科在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品管圈,来进行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的调查以及分析,并且通过探讨相关的因素,并且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的建立,来对于品管圈建立前后手卫生已从性的变化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与实施品管圈以前相比,实施品管圈以后,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前面的61.54提升至,90.41%整体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品管圈护理方式对于提升肿瘤内科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外二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普外二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为主题,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以下简称“我科”)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进行观察,并与2011年1月~2012年1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我科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进行比较,并对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的自我评价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对患者身份错误率由实施前的71%显著降低至2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的责任心、积极性、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分分别为(4.5±0.3)、(4.6±0.3)、(4.5±0.3)、(4.4±0.5)分,均显著性高于活动前[(2.9±0.7)、(1.9±1.1)、(3.2±0.5)、(3.4±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普外二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率,同时提升护士的责任心、积极性、沟通协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方法用于提高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ICU医护人员10人组成品管圈,以提升手卫生依从性作为圈主题。结果品管圈活动后,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由58.4%提升至81.6%,效果显著(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内科应用品管圈后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提高效果。方法以我院肿瘤内科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开展品管圈的时期为观察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未实行品管圈的时期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为73.8%,远超过对照组的28.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应用于肿瘤内科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显著提升了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2016年2至7月实行品管圈活动,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为活动主题,以护理小组为单位自发组圈,具体内容包括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与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与实施对策等,比较实行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手卫生依从率。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使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前明显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由58%达到95%,护理人员洗手正确率达100%。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护理人员开始重视洗手,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我院急诊内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拟定计划、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设定目标、解析、制定实施管理措施,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从由72%上升到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780,P0.01)。结论品管圈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干预措施可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手部卫生认知现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及探讨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手部卫生认知现状、影响因素及需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果教师手部卫生知识平均得分1.949±0.481分(总分9分),按100分折算为21.66分;知识、行为和态度合计得分7.165±1.852分(总分17分),按100分折算为42.091±10.835。基础课和临床课教师在总体上存在明显差异(P〈0.001)。其影响因素有:“没有接受过专业手卫生知识培训(61.9%)”、“缺乏教材及缺乏相关的专业书籍(44.8%)”、“对执行手卫生的目的不明确(56.2%)、“对不洗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46.6%)”等。结论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整体手卫生认知现状不容乐观,应采取积极教育及行为干预措施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老年病房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主题,活动前对我科陪护人员在喂饭前、喂饭后、接触大小便前、接触大小便后、翻身前、翻身后及接触血体液后等七项操作进行手卫生现状调查,分析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及实施对策,比较活动前后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活动前32.28%提高至活动后60.82%。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老年病房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规范了陪护人员手卫生监管流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因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差引起的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自发组成品管圈小组,采用品管圈的八大步骤对本科室20名护士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分析导致手卫生依从性低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最后进行效果确定。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由58.6%逐步提高至87.4%。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不但加强了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医院性感染,还提升了护士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员工积极参与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职医护人员301例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品管圈活动,调查导致手卫生依从性不高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采用自制评分量表,评价活动前后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医护人员在诊疗操作前、诊疗操作后、无菌操作前及脱手套后洗手次数均比活动前明显增加(P<0.05);总体手卫生知识评分高于活动前[(51.50±5.31)vs(40.18±4.25)分,t=7.518,P=0.000];随着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的升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所得分数亦逐渐提高(P=0.000、0.002、0.000),且外科高于内科(P=0.013)。结论: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手术室护士手卫生的依从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手卫生相关知识、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提高手卫生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以保障手术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医务人员126名,分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将两组进行对照。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在36.1%。61.2%,略高于普通临床工作人员,影响手术室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原因为缺乏洗手技术指导及管理(43.9%),缺乏相应设施供应或远离洗手设备(55.8%),工作紧张、急诊手术时间紧迫(69.9%)。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程度不均衡,尤其是教学医院,实习护士周转快,很难得到系统的手卫生培训,与固定人员相比临床工作中手卫生依从性不理想,应加强洗手设施建设和手卫生学教育,才能更好地保障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6-12月在本科开展品管圈(QCC)活动,根据实际成立品管圈(QCC)活动小组,确立"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为活动主题,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的原因加以分析,在掌握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措施,达到指定的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目标。结果自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达到90.75%。目标达成率约为120%,进步率约为46.65%。结论根据实际,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在掌握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措施,可以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应用价值值得肯定和认可,并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于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内科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采取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内科积极实施。结果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由活动前的64%提升到93%,手卫生规范执行率提高了29%。结论应用品管圈,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率,并且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抗感染意识,同时提升了参与品管圈的小组人员在应用品管圈时的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丁剑慧 《大家健康》2016,(7):210-211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在 ICU 多重耐药菌(MDROs)病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我科开展了一次名为“无缝圈”的品管圈活动,以降低医院感染、MDROs 感染发生率为主要目标。结果:2015年病原菌检出率、MDROs 感染率低于2014年,病原学标本合格、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MDROs 感染患者隔离率高于2014年(P <0.05)。结论:在 ICU 中的应用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感染防控水平,降低 MDROs 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及对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品管圈活动,找出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40.16%上升至60.09%(χ~2=19.091,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从1.62%降至1.29%(±s=0.952,P=0.329)。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但要把活动的"成效"变为"长效",还须建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干预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开始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干预,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干预前的75例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实施干预后的75例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对比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得分、手卫生合格情况和手卫生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卫生知识得分、手卫生合格情况和手卫生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加强手卫生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水平和手卫生依从性,进而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控制医院感染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静文 《大家健康》2016,(11):291-291
目的:调查我院静脉治疗工具使用现状,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规范执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依从性,对降低临床钢针针使用率的效果。方法:2015年4月静脉治疗小组开展以“降低钢针使用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对临床输液工具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静脉导管使用率的因素,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钢针使用率由63.75%下降至44.92%;且圈员的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品管圈手法掌握程度、积极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不但对降低钢针使用率效果显著,而且督导了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的规范执行,可以提升团队精神,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手卫生宣传培训月活动历程,思考提高手卫生执行力的可行性方法。方法:从活动的内容、活动的亮点两方面总结本院开展手卫生宣传培训月的经验与体会。结果:全院员工掌握了“六步”洗手口诀和洗手的标准操作程序,手卫生知识认知率由培训前的56.2%上升至88.7%,对洗手指征的知晓率由培训前的39.2%上升至80.5%,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平均洗手率为53.8%。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不理想,手卫生依从性低,提高手卫生执行力有赖于采取多渠道、多方位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