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人比较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具体原因和有效防御手段。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30例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用药种类以及给药途径,同时总结老年患者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具体诱因。结果:引起老年人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关键原因是患者身体药理作用以及药动学发生变化,同时身体比较衰弱,必须联合用药,对老年患者长时间使用滋补药物以及有效抗菌药物。结论:正确指导老年患者用药,同时对其用药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可以显著降低老年患者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我院药剂科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出现的老年人常用西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其诱发因素以及临床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多数老年人发生西药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年人自身机能下降,使其免疫功能下降,同时其药动学以及药物学发生变化,再加上滥用抗衰老等滋补药物所造成。结论正确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同时做到先检查后用药,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西药联合使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8例中西药联合使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98例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有61例、中度不良反应28例、重度不良反应9例;以幼儿和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中药和西药注射液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结论中西药联合使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人群常见西药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发生的74例西药不良反应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抗菌药物、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较常见,其中静脉给药途径发生的不良反应占首位,发病的原因主要是老年人药理作用和药动学发生改变,并且老年人体质较差,常需要联合用药和长期用药。结论:对老年人用药进行合理指导,加强监管合理用药,减低老年人群常见西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制定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爱玲 《包头医学》2010,34(3):160-161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夜尿增多的原因和发生情况,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社区26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对夜尿增多的老年人进行相关的健康检查,分析原因,制定防治措施。结果:夜尿增人数220名,其中单纯原因引起的有高血压致32名,前列腺致36名,糖尿病致26名,动脉粥样硬化引起10名,精神性因素致29名,原发肾脏疾病致11名,其它26名;两种及以上因素导致夜尿增多者60名。结论:老年人夜尿增多原因多种多样,夜尿增多是多种病因致肾脏病变的早期症状,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延缓肾脏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药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总结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方法:对2011年9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用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通过对患者的病情、发生不良反应的种类及进行治疗的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结果:在这68例患者中,因未进行辨证论治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8例,因剂量及用法错误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3例,因药物炮制不当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8例,因中西药联用不当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7例,因其他客观因素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例。结论:加强对中药辨证、配伍、用法、炮制等的监管力度,提高临床上合理用药的水平,对减少中药所致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剑锋  陈小平 《求医问药》2014,(21):162-164
目的:分析68例患者使用西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使用西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药品的种类、患者用药的方式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这些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部位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静脉给药方式导致的不良反应最多;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类药物、消化系统类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等。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表现、处理方法,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临床上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尹永宇 《大家健康》2014,(9):286-286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西药致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发生的中药联合西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37例,对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中药联合西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进行自选用药以及没有遵从医嘱服药。结论:在同时服用中药和西药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遵从医嘱的要求,坚决杜绝自选用药的情况,有助于降低中药联合西药发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不良反应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西药的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研究表明,用量以及用法错误的患者例数为65例(65.00%),西药联合使用不当的患者例数为10例(10.00%),其他原因所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为25例(25.00%)。结论:在临床上,对西药进行合理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针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从而进一步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常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形成的相关因素从而为老年人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8例因用药不当而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老年患者的发病原因、药物成分的情况,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导致老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中,以用药过量、用药时间过长、非医嘱用药三方面占主要因素。同时还发现导致老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影响心电活动、心肌收缩力、降压药物、不明药物成分的中药汤剂等为主。结论引起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有多种因素,并且呈现出相应的特征分布,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时一定要明确病因,合理用药。同时还要开展全面的健康宣教,达到有效减少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归纳加替沙星的各类不良反应,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国内外对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的各类报道,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症状多样,程度轻重不一,发生的时间长短不一,与多种因素有关,后果可十分严重,应强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讨论西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对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治疗的156例西药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中,常见的西药给药途径主要包含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与口服给药等,其中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临床症状表现部位主要包含:附件与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结论:在临床应用西药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对西药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对于患者临床合理用药具备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可以有效的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所开具的西药处方单3000张,出现不良反应患者200例,并对以上处方单利用回顾性的研究统计学方法来进行统计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结果通过对本院3000张西药处方单进行分析,有200张西药处方单中出现药物配伍不当而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原因包括用量不当、重复用药、药理拮抗以及用法不当,分别占据了25.0%、24.0%、26.0%、25.0%;因药物之间不配伍而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恶心、头晕、呕吐以及睡眠不足,分别占据了31.0%、7.0%、29.0%、16.0%、17.0%。结论针对多种西药出现匹配不当的情况下,患者处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药物不良反应,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继续发生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需要加强医生对于药理知识的掌握,并严格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进行药物给予,避免患者出现因药物不合未发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5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药物种类和用药方式,总结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特点。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中,以皮肤损害(36%)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8%)最为多见。而导致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占比为38%,心脑血管病药物排在第2位,占24%。多药合用26例(52%)。中药西药联用20例(40%),单纯西药4例(8%)。结论老年人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种类较多,临床工作者应重视指导患者合理药物,减少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合理对策,使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得以提高。方法:通过临床对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文献调研,根据不同的耐药机制,总结和分析对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及诱发此类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引起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药物质量问题、患者情绪问题、环境问题、药物用量问题、患者年龄问题、患者过敏问题及患者药后饮酒问题等。结论:临床在对患者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根据诱导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必须对药物适应症进行严格把握,对用药的用量和方法进行严格控制,使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患者的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6.
许凯 《大家健康》2016,(6):29-30
目的:探讨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以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122例发生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122例患者中,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和特异性反应这四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7.21%、12.30%、33.60%和36.89%。122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21例患者(17.21%)由用药途径不当引起,91例患者(74.59%)由药物配伍不当引起,其他原因引起的患者有10例(8.20%)。结论:临床用药时,应对西药和中成药的使用禁忌进行了解,达到中成药和西药联合使用的真正目的,避免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主要分析中药与西药二者联合使用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影响因素,总结分析后给予解决办法。方法:本次研究的起止时间与终止时间分别为2015年09月以及2017年02月,将我盟(市)某医院中药与西药二者联合使用过程中出现的63例药物不良反应实施总结处理,同时给予相对的解决办法。结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有:由于剂量使用不恰当以及用法出现错误导致、药物炮制时使用的方法不恰当、中药与西药联用时使用药物不恰当。63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中属于轻度等级36例,中度等级19例,重度等级8例。结论:在医院的中药与西药二者联合时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现象。因此要在药物的配伍方面、炮制方式等方面加强管理与监管,以降低用药不合理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多种西药联用造成不良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门诊多种西药联用致不良反应的206张,对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同时提出加强对策。结果:206张多种西药联用致不良反应处方中,不良反应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皮疹、嗜睡、胃部不适等;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包括:药品剂量过大、药品重复性使用、药品之间存在相互反应等。结论:多种西药联用容易造成不良反应,临床需提高重视,充分了解药物间的作用机制与理化性质,采取有效手段优化,尽量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引起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出现跌倒的45例病人的跌倒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龄、体能状态差、患有慢性疾病、不良的外界环境、镇静安眠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增加体育锻炼,治疗相关疾病是预防和减少老年人跌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78例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老年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对患者的谵妄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导致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针对性的治疗方式,通过吸氧、全身支持疗法及服用地西泮等药物治疗。结果经研究分析发现,导致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原因主要有年龄因素、BMI、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肌酐升高及麻醉方式等,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关治疗措施,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易发生谵妄情况,但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干预,能够有效防治,降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