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析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择取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给予椎体成形手术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丢...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100),对照组接受传统保守治疗,实验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Oswestry评分为(27.2±1.1),VAS评分为(2.40±0.23),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后Oswestry评分为(55.6±1.4),VAS评分为(5.31±0.24),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该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确诊的40例由于老年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例患者),观察组中的患者采用的主要治疗方式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同时还要配合复位治疗,而对照组中的患者则是采用的单纯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在一段时间的相应治疗和恢复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效果、实际临床的影像学的变化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VAS评分与术前相比都有显著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的下降幅度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Cobb氏角、椎体高度丢失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配合我科实施的复位疗法在治疗老年性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其收到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用以提高患者该类损伤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研究组采用PVP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方法治疗,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骨折疼痛程度,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功能障碍程度。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及椎体高度丢失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高于对照组的78.2%(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ODI评分及椎体高度丢失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骨折疼痛症状,恢复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7.
<正>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常见于老年人群中,目前仍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以真正减轻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易加重骨质疏松,常遗留后背痛及后凸畸形,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经皮椎体成形术是通过椎弓根途径或椎弓根外途径经体表穿刺进入椎体,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或骨材料从而稳定椎体并增加其强度和刚度,从而减轻疼痛,恢复部分椎体高度的一种微创技术,被认为是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1])。本文对比分析了脊柱新鲜骨质疏松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n=40),分别采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均康复,没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用后凸成形术治疗患者前柱高度(81.2±12.3)mm、中柱高度(83.5±12.6)mm以及活动能力评分(1.3±0.23)分等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的(74.2±11.3)mm、(76.3±11.8)mm、(1.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均令人满意,但是后凸成形术有更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椎体骨折的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椎体骨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试验组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指标、血清睾酮(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Ⅰ型胶原交...  相似文献   

10.
李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4):513-515,518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照组行传统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影像学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Oswestry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及伤椎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以上影像学指标均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VP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有效手段,能更好改善症状,恢复椎体形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手术后研究组患者后凸Cobb角、术后VAS评分、JOA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脊髓压迫或神经压迫症状,无术后感染、愈合不良等情况。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效果确切,患者功能恢复好,对日常生活影响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腰背部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得到随访的26例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经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2.3岁),在C型臂X线机(DSA)监视引导下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疗效进行评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2±1.5)个月。结果:15例患者术后即刻疼痛缓解,9例患者术后24 h疼痛缓解,2例患者术后1周疼痛缓解。术后l周优良率100%,有效率100%;术后3个月优良率100%,有效率100%;术后6个月优良率90%,有效率100%;术后1年优良率80%,有效率100%,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53.8%,再次接受PVP治疗后疼痛仍可得到有效缓解。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很好地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腰背部疼痛,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48例,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伤椎影像学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及伤椎中线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伤椎后凸角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伤椎影像学指标,应当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析脊柱骨质疏松骨折运用椎体成形术和保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保守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7.56±0.83)、(7.48±0.8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为(0.38±0.22)分,低于对照组的(0.51±0.4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ODI评分在治疗后1~3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低于对照组的14.89%,但是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 临床上运用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这种类型的脊柱骨折的发病机制有别于外伤所致的脊柱骨折,大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止痛效果差、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此类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常并存器质性的系统疾病,常规骨科治疗风险大.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自2005年10月~2008年6月,我们运用此方法治疗19例骨质疏松及转移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其对伤残指数评定(ODI),简明健康状态调查评分(SF-36评分)和Cobb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予以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椎高度增加、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治疗前后SF-36、ODI、Cobb角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84.4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4,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应用于临床之前的开放性手术中就有医生直视下将骨水泥或骨材料直接或间接植入椎体内,从而达到增强椎体强度,防止椎体塌陷等目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在1984年由Deramong H发明并首次应用,1987年由法国医师Gallbert首次应用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1994年美国首次将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治疗,手术通过在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使骨折的椎体稳定,以防进一步的塌陷,从而缓解疼痛,缓解率为70%~95%~([1])。本文就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评分、VAS评分以及活动能力评分改善情况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骨质疏松骨折临床治疗方案中,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确切,可在短时间内缓解骨折疼痛,且较少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45例,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和对照组22例(采用保守疗法治疗).随访1年,对比2组总有效率、伤椎前后中柱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保守疗法相比,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疗效更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眉山市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疼痛情况、椎体高度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椎体高度高于对照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可明显缓解术后疼痛,有效恢复患者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