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覆盖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病灶切除联合桥式结膜瓣覆盖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 进行手术51例,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51例全部治愈,保住了眼球。结论 病灶切除联合桥式结膜瓣覆盖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抗真菌药物联合结膜瓣覆盖治疗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抗真菌药物联合结膜瓣覆盖治疗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19例19眼进行抗真菌药物联合结膜瓣覆盖治疗,其中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大蒜素、那他霉素眼液、斯皮仁诺等,观察治疗前后角膜刺激症状、视力、角膜溃疡愈合等变化。结果:术后角膜刺激症状明显减轻,治疗1mo后17眼结膜伤口愈合,视力:光感~0.3。另2眼复发加重,其中1例放弃治疗,因穿孔发生眼内炎,选择眼球摘除1例。术后1a,6例患者打开结膜瓣,角膜上皮平复,角膜白斑4例和斑翳2例。结论:抗真菌药物联合结膜瓣覆盖是一种有效的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孙昱昭  刘贤洁  白雪  才娜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819-1822
目的:评价自体结膜瓣覆盖术对深层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

方法:分析于2010-05/2011-10在中国医科大学眼科中心行自体结膜瓣覆盖术的14例深层角膜溃疡患者的预后。14例患者中包括6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7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和1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进行结膜瓣遮盖术前,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用氟康唑冲洗角膜溃疡,细菌和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用庆大霉素液体冲洗角膜溃疡。根据角膜溃疡大小不同采取部分或全部结膜瓣覆盖术。术后根据不同的角膜炎类型使用不同的抗菌素共4wk。所有的患者术后均随访观察结膜瓣存活情况、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随访时间达10~18mo。

结果:所有患者经历1次手术后均痊愈(治愈率为100%)。除1例结膜瓣脱落外,其余患者术后2wk自体结膜瓣均存活并与角膜溃疡处贴附紧密(85.71%)。这13例患者的结膜瓣在随访观察期间内逐渐变得透明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缩。1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在术后3mo时角膜炎复发,在使用那他霉素眼液点眼3wk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3mo时并发浅前房。1例患者术后10mo并发后弹力层膨出。1例患者术后1a并发了青光眼。所有的患者成功地保留了眼球,但视力提高不明显。

结论:自体结膜瓣覆盖术治疗深层角膜溃疡有效,但是术后长期观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前房冲洗及结膜瓣掩盖治疗化脓性角膜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伴有前房积脓的化脓性角膜溃疡行前房冲洗联合结膜瓣掩盖术的效果。方法12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化脓性角膜溃疡,在处理溃疡面后,以角膜穿刺刀在颞下及鼻下方角膜缘处做两个相对的穿刺1:3,以8U/mL庆大霉素液冲洗前房。前房积脓冲洗干净后,制作桥状结膜瓣,覆盖于溃疡面上,以10—0尼龙缝线固定。前房充气,加压包扎。术后继续用药,10天拆线,14天剪除结膜瓣两端。结果覆盖的结膜瓣萎缩变白形成角膜白斑,周边角膜透明,前房积脓消失。术后视力增加,视力最好者达0.3。结论前房冲洗联合结膜瓣掩盖术治疗药物不能控制的化脓性角膜溃疡,效果良好,并为二期角膜移植创造了条件。此法操作简便,效果确切,不需特殊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眼球小睑裂畸形的矫治方法。方法:对11例11眼先天性小眼球小睑裂畸形行结膜瓣全角膜覆盖、外眦开大、结膜囊成形联合术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11例患者中,9例于术后4wk顺利安装预选好的义眼;2例角膜表面结膜瓣愈合不良,治疗痊愈后于术后6wk安装义眼。随访2~21mo,4例更换较大型号义眼,全部病例均能轻松安装义眼,无睑裂回缩,角膜覆盖完好,安装义眼后无明显刺激症状,外观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采用结膜瓣全角膜覆盖,外眦开大联合结膜囊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小眼球畸形,具有外观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及痛苦少,治疗费用低廉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游离结膜瓣移植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07/2012-12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8例,采用游离结膜瓣移植手术治疗,术中清除角膜表面溶解坏死组织,上穹隆环钻刻切全厚游离结膜瓣,覆盖角膜病变区域,10-0尼龙线间断缝合8~12针,线结埋于角膜基质,配戴角膜接触镜,术后继续药物治疗原发病。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感染控制无复发,游离结膜瓣贴敷良好,缝线拆除后结膜瓣无松脱,眼表规则,泪膜涂布良好,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药物或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真菌性结膜溃疡的疗效及手术时机。方法对临床确诊的真菌性角膜溃疡先用药物(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治疗,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差者尽早联合结膜瓣遮盖术。结果18例中9例(50%)单用药物治疗溃疡愈合,另有9例接受了结膜瓣遮盖术。所有患者溃疡愈合无复发,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伊曲康唑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对药物反应不敏感者尽早联合结膜瓣遮盖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视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球筋膜囊修补联合结膜瓣覆盖治疗角膜溃疡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18眼不同病因导致的角膜溃疡穿孔,应用自体眼球筋膜囊对角膜穿孔区进行修补,并行结膜瓣覆盖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外露的角膜情况、术后炎症反应、前房形成情况及并发症如继发青光眼、虹膜粘连等。结果:溃疡愈合17例(94%),成功保住眼球,并且角膜外露部分透明度良好。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感染,前房形成。2例(11%)术后继发青光眼,经局部药物治疗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7例(39%)虹膜粘连,1例(6%)角膜再次穿孔且继发角膜葡萄肿行球内容物剜除术。结论:在供体角膜缺乏时,眼球筋膜囊修补联合结膜瓣覆盖治疗角膜溃疡安全有效,是一种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结膜瓣遮盖术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6例(26眼)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愈合情况。结果26例中除一例手术失败外,全部一次手术治愈。随访3个月~1年,无复发。结论结膜瓣遮盖术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简捷易行、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膜瓣遮盖术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结果。方法对33例(33眼)真菌性角膜溃疡先行角膜病灶切除。病灶面直径〈5mm的行单蒂结膜瓣遮盖,≥5mm的行桥状结膜瓣遮盖。用10-0尼龙线缝合固定。术后继续抗真菌治疗2周左右。4~5周拆结膜瓣缝线。结果28例行单蒂结膜瓣遮盖中的24例一次手术成功,4例结膜瓣溶解脱落后,二次改桥状结膜瓣遮盖成功。5例溃疡面积大,4例桥状结膜瓣遮盖成功。1例眼内感染严重、角膜穿孔、眼内容脱出、丧失光感而行眼球摘除0结论该手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效果良好,手术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角膜板层切除加结膜瓣覆盖术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3例(23只眼)真菌性角膜炎采用病灶区角膜板层切除,取上方桥状或蒂状球结膜瓣覆盖病灶区并缝合固定,瓣下涂入氟康唑药粉,1个月后在表面麻醉下剪断结膜蒂,并拆线.结果 23只眼角膜炎全部控制,拆线时角结膜完全愈合.4个月至2年随访,视力眼前数指~0.1者18只眼,0.2~0.5者5只眼.所有移植的结膜瓣均为半透明愈合,血管萎缩,大部分角膜表面凹陷明显变浅.结论 本手术方法为一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应用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在青岛眼科医院和山东省眼科医院行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的难冶性角膜溃疡患者30例30眼。其中感染及外伤性角膜溃疡10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溃疡16眼,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溃疡4眼。30眼中,出现角膜溃疡穿孔9眼。对上述患者行病灶清除+结膜瓣遮盖术治疗,合并穿孔者术中行双层结膜瓣遮盖或重缝植片,术后针对原发病进一步进行药物治疗。结果27例27眼患者1次手术治愈角膜溃疡。3眼术后结膜瓣回退,再次行结膜瓣遮盖加睑裂缝合术,1眼溃疡修复;1眼结膜瓣再次脱落,改行板层角膜移植术;1眼反复行结膜瓣遮盖术3次,最终角膜植片完全自溶。28眼通过结膜瓣遮盖术达到治愈角膜溃疡,保存眼球的目的。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角膜溃疡,结膜瓣遮盖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作为应急方法治疗角膜穿孔、控制炎症.从而保存眼球,为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术提供条件。[眼科新进展2.007;27(3):204-20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蒂结膜瓣移植治疗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角膜溃疡行病灶清除及带蒂结膜瓣移植术,合并穿孔者行带眼球筋膜囊的改良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术后针对原发病进行药物治疗。结果 53例1次手术治愈角膜溃疡,达到了保存眼球的目的。3例术后结膜瓣脱落,反复行结膜瓣遮盖术2~3次,但最终角膜融解。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角膜溃疡,带蒂结膜瓣移植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角膜穿孔者,可以控制炎症,保存眼球,并为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角膜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角膜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1-01/11收治的30例30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行患眼角膜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术后继续药物治疗。 结果:17例17眼1次手术,结膜瓣遮盖良好,角膜溃疡治愈; 7例7眼1次手术,1wk内结膜瓣脱落或溶解,继续用药10d~2mo角膜溃疡治愈;2例2眼1次手术,1wk内结膜瓣脱落或溶解,经2次手术,结膜瓣遮盖良好,角膜溃疡治愈;4例4眼1次手术,1wk内结膜瓣脱落或溶解,治疗过程中角膜溃疡穿孔,而行角膜移植术。30例30眼通过结膜瓣遮盖总治愈26例26眼,治愈率87%。 结论:角膜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是一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适合基层医院,可以尽可能挽救眼球,保留残存视力,为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术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病灶清创术加结膜瓣遮盖对不同程度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26例(26眼)病灶清创术加结膜瓣遮盖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15例早期者全部一次手术治愈,11例前房积脓者6例复发.结论 病灶清创术加结膜瓣遮盖对早期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达到最佳的运动和仿真效果及长期的稳定,设计后巩膜瓣旋转覆盖巩膜腔内Medpor义眼座植入术,并评价此术式的手术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8-01/2011-07在深圳市眼科医院接受眼内容剜除后巩膜瓣旋转覆盖巩膜腔内Medpor义眼座植入术120例患者:眼内容摘除后制作后巩膜瓣,将义眼座植入后方开放的巩膜腔内,旋转后巩膜瓣覆盖在义眼座表面,缝线固定义眼座。随访1~3a,记录最后一次就诊时的义眼座活动度,义眼片活动度,结膜囊剩余面积,结膜囊深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义眼座活动度:115例为优,5例为良;义眼片活动度89例为优,26例为良,5例为差;平均结膜囊剩余面积为178.1±7.5mm2;平均结膜囊深度为2.7±1.1mm;2例出现义眼座暴露感染,3例出现结膜下植入性囊肿,2例出现义眼座固定缝线外露,未出现义眼座内陷、上眶区凹陷、结膜囊狭窄、下睑外翻、眼眶蜂窝织炎。结论:后巩膜瓣旋转覆盖Medpor义眼座巩膜腔内植入术对于轻中度眼球萎缩、角巩膜葡萄肿、绝对期青光眼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角膜板层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及结膜瓣覆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病灶区角膜板层切除,保存或新鲜羊膜氟康唑注射液内浸泡半小时后双层或多层覆盖角膜植床,取上方桥状或蒂状球结膜瓣覆盖病灶区连同羊膜一并缝合固定,1个月后在表面麻醉下剪断结膜蒂,并拆线。结果19例(19眼)角膜炎症全部控制,拆线时羊膜吸收或部分吸收,角结膜愈合。6个月~3年随访,视力数指~0.1者8眼,0.2~0.5者11眼。所有移植的结膜瓣均为半透明愈合,血管萎缩,大部分角膜表面凹陷明显变浅。结论本手术方法为一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病灶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26例真菌性角膜溃疡,采用彻底切除病灶,依据病灶大小取患眼的上方或下方带蒂或桥式结膜瓣缝合固定于植床上。结果 术后随访1~3年,治愈25例,复发1例。结论 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其菌性角膜溃疡病灶切除后用亲水性治疗性接触软镜(以下简称治疗软镜)替代结膜瓣掩盖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角膜病灶切除后覆盖用0.2%二性霉素B眼药水浸泡过的治疗软镜,每3天取下治疗软镜清洁消毒1次。12天摘除治疗软镜。结果 28例(28只眼)思考术后2周治愈,无复发。2个月后复诊角膜均透明愈合。结论 角膜病灶切除后用治疗软镜替代结膜瓣掩盖创面,减化了手术,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20.
角膜板层切除联合嵌入结膜瓣治疗角膜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板层切除联合嵌入结膜瓣治疗角膜溃疡安徽安庆市立医院眼科施凌平,何巧云,吴福兴角膜溃疡药物治疗无效时,常常需要手术,手术方式多选用结膜瓣遮盖术,由于按此术式制作的结膜瓣较厚,易卷曲;结膜瓣固定不佳,不易和汲。疡面愈合,可以发生结膜瓣移位、滑脱导致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