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尚论篇>全称<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系清代著名医家喻嘉言所著.初刊于公元1648年,4卷,外卷首1卷.<尚论篇>以六经为纲,以三百九十七法为目,重编<伤寒论>条文,并加以阐发,其在自序中说:"兹特以自然之理,引伸触类,阐发神明,重开生面,读之快然,觉无余憾."  相似文献   

2.
喻昌(公元1585~1664年),字嘉言,晚号西昌老人,江西省新建人.学术上,喻氏崇尚<内经>、<伤寒杂病论>.其医学著作主要有<尚论篇>、<医门法律>及<寓意草>.这3部书集中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并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喻氏,名昌,字嘉言,江西新建人,为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其生于明万历己丑(1589)年,八十而殁,一生离弃曲折,"自儒而之禅,自禅而之医",晚年信奉"吾执方以疗人,功在一时;吾著书以教人,功在万里".陆续撰写了<寓意草>、<尚论张仲景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简称<尚论篇>)和<医门法律>等著作.<尚论篇>是研究<伤寒论>的一部重要的专著,稿凡八卷,前四卷详论伤寒六经证治,后四卷论述春月温病,夏秋暑湿热病,以及脉法、方剂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喻昌<尚论>的学术思想探讨,指出<尚论>是后世研究伤寒学的重要论著之一.喻昌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尚论仲景伤寒,倡导三纲之说,自创"温病三纲",重"法"释义等方面;其倡导的三纲之说及对温疫证治的阐发,对后世伤寒、温病学的发展功不可没,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喻昌,字嘉言,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因新建曾名西昌,故晚号西昌老人,其传世之作主要有<尚论篇>、<寓意草>、<医门法律>,后世合称<喻嘉言医学三书>.<尚论篇>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喻昌治伤寒的思想,分为两部分,即<尚论张仲景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和<伤寒尚论后篇>.本文意欲从尚论少阴经证治以窥喻昌治伤寒之旨.  相似文献   

6.
《尚论篇》《尚论后篇》对温病学的贡献与后世影响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昌,字嘉言,明末清初(约公元1585-1664年),江西南昌府新建县人,因新建曾名西昌,故晚号西昌老人.喻氏治学伤寒,在理论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打破成规;实践中重视治法的确立,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伤寒的研究方法,倡导"三纲鼎立"学说和重订伤寒论突出治法是其对<伤寒论>的两大贡献.此外,喻昌在<尚论篇>和<尚论后篇>中论述了颇多温病学内容,对温病学说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影响后世温病学,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尚论篇>的编写及内容特点,概括明代医家喻嘉言对<伤寒论>的贡献,认为其主要体现在错简重订,见解独到;三纲鼎立,革新编次;以纲统法,引申新意;阐发温病,启示后学四个方面,浅析了喻嘉言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喻嘉言<尚论篇>首创"阳明之表"一说."阳明之表"是指太阳病证中略兼阳明证."阳明之表"时太阳病的恶寒发热尚在、阴津未伤,故可用葛根.阳明经证、腑证时完全不恶寒、反发热,阳盛阴伤,纯属里证,故不能用葛根发汗劫伤津液."阳明之表"的提出,解决了一个久悬不决的问题.即:阳明经以葛根为主药,如同少阳经以柴胡为主药一样,但为什么阳明经证、腑证俱不能应用葛根的道理所在.通读<尚论篇>,发现其在理论上常论及阴阳,治疗上讲究调治阴阳,喻嘉言已经把阴平明秘的概念,融会在<尚论篇>的字里行间.疾病尽管错综复杂,但究其本,只是一个变化着的阴阳失调的矛盾运动."阳明之表"的创新思维的提出,体现了阴阳学说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为<伤寒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素问》对运气七大论渊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运气七篇大论问题,宋臣林亿等曾云:"详<素问>第七卷,亡已久矣.按皇甫士安晋人也,序<甲乙经>云,亦有亡失.<隋书·经籍志>载梁<七录>,亦云止存八卷……而冰自谓得旧藏之卷,今窃疑之."其后文又云:"窃疑此七篇乃<阴阳大论>之文,王氏取以补所亡之卷."犹<周官>亡‘冬官',以‘考工记'补之之类也."后世学者,多从此说.然此中尚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2004年6月的<中医药学刊>上发表了赵书刚的<<尚论篇><尚论后篇>对温病学的贡献与后世影响探微>(下文简称为<探微>)一文.  相似文献   

11.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其中<方技略>著录与医药卫生相关的书籍.本文就<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所述内容,从文献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将其分析总结为四方面:1."条其篇目,撮其指意"--<汉志>图书整理著录方法.2."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方技略>图书四分法.3."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重视医学的思想.4."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以医从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论语>是古代孔子和其弟子们的伟大著作,历来被世人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又是一本养生保健的百科全书.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养生理论的核心是"中庸";孔子养生理论的特色是"身心并修";孔子养生理论的精髓是"仁者寿".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不寐病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寐一类病证,在医学文献中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并始将本证称为不卧、不得卧和不能卧,但其中并无理论性描述.<内经>称此类病证为"目不瞑"、"不得卧"、"卧不安"和"不能眠"等,相关认识较为丰富,散见于<灵枢·营卫生会>、<灵枢·邪客>、<灵枢·大惑论>、<素问·逆调论篇>、<素问·病能论篇>和<素问·刺热篇>等20余篇文献之中.  相似文献   

14.
<伤寒杂病论>是对汉以前医药学的总结.仲景吸收各家之长,融会贯通,著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其辨证施治,法度严谨,规模已具,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医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大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兰室秘藏>是李东垣的重要著作,在理论上与<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一脉相承,内容上则侧重于将脾胃学说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四库全书提要>日:"其治病分二十一门,以饮食劳倦居首,他如中满腹胀,如心腹痞,如胃脘痛诸门,皆谆谆于脾胃,盖其所独重也."因此,后世医家多从脾胃学说方面整理研究,虽然也认为"此书载所自制诸方,动至一二十味,而君臣佐使相制相用,条理井然",但对其中某些独到的用药规律尚缺乏足够的重视.笔者研读<兰室秘藏>多遍,每有心得,今从当归及活血药在该书中的应用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有七卷本<校正素问精要宣明论方>,将其与历史文献中有关元刊本<宣明论方>的记载进行对比.证实该七卷本为一完整的元刊本,纠正了现代有关文献所说该元刊本为十卷本,残存七卷的错误说法;通过对元刊七卷本与万历二十九年<刘河间医书六种>十五卷本<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的比较研究,表明二者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分卷不同,说明通行的十五卷本的内容在元代已基本定型;元刊本有刘完素的自序,该自序罕见于明清刊本,对考证刘完素的<宣明论方>、<内经运气要旨论>、<素问玄机原病式>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昆文 《国医论坛》2006,21(2):51-51
黄竹斋(1886~1960),陕西长安(今西安)人.他一生推崇仲景,尽力宣传其学说并加以阐发,曾搜辑诸书撰"张仲景传",并著有<伤寒杂病论集注>十八卷、<伤寒杂病论新释>十六卷、<针灸经穴图考>八卷等.自谓"赋性愚拙,不自度量,欲以发扬中国医学为己任".从<医事丛刊>一书的内容就可看出,他为中医学的传承、教育和振兴,大声疾呼,奋起力争,不辞辛劳.  相似文献   

18.
<脉经>系西晋太医令王熙(字叔和),于公元220~230年间撰著的有关脉学专著,共10卷.现在流传于世的<脉经>,是经过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校正后的传本,在对<脉经>进行修订时,除在编次体例上进行了调整之外,又将王叔和收集在<伤寒杂病论>中的部分条文进行了删削,如卷九第三、五、九篇均可见到"方见伤寒中"或"在伤寒中"之语.尽管这样,<脉经>中仍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属<伤寒杂病论>未散佚的条文,因此,<脉经>是相关<伤寒杂病论>最早的传本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朱志华  邱慧颖  李绍华  刘侃 《光明中医》2009,24(9):1659-1659
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学家,并以研究<伤寒论>创立"三纲鼎立"学说名噪大江南北,生平著述不多,学术思想主要见于其所著的<尚论篇>、<医门法律>等.喻氏通晓临床各科,擅长疑难大证,对于"胀病",尤多心得:认为"<内经>明胀病之旨,而无其治;仲景微示其端,而未立法"故于<医门法律>立胀病论"一篇,以明其理,<寓意草>举胀病案8则,以详其治惜其论多剖见,治恒奇中,既可补前人之未备,又能启后人之心智,于今研究鼓胀,仍有指导意义,故撷其要,以资来者.  相似文献   

20.
<时病论>主论湿热性质时行温病,其论多为季节性常见、多发病,传染性多不及<温疫论>等所论疾病强烈,或为温疫的小规模流行.很好补充了瘟疫内容,完善了瘟疫的理论和治疗.该书瘟疫治疗以脾胃内伤为基础,健脾化湿、清解少阳,佐以清热解毒、调畅气机,处方用药多属辨证用药,保留了部分特殊毒性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