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临床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的抗病毒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轻度预后较好,重度预后较差;重型肝炎预后不良.结论 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HCC,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述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有效、易耐受的新颖疗法.方法:论述重组IFNα和重组人白蛋白的基因融合蛋白、利巴韦林替代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HCV多聚酶抑制剂、丙型肝炎疫苗和中成药临床试验效果.结果:明确了抗HCV药物治疗的新方法.结论:随着人们对HCV病毒生命周期的深入认识,新治疗靶位不断增加,抗HCV药物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乙醇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非饮酒与饮酒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临床表现、病毒学、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162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中,非饮酒者99例,少量饮酒者34例,大量饮酒者29例,3者的病程中位数分别为12、9、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非饮酒者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 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 inase,AST)、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与少量饮酒及大量饮酒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饮酒者中,高病毒载量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饮酒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1.0%和14.1%,P=0.037)。非饮酒者中肝硬化32例(32.3%),少量饮酒者为13例(43.3%),大量饮酒者为18例(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非饮酒者中死亡2例(4.0%),少量饮酒者死亡2例(5.9%),大量饮酒者死亡5例(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非饮酒者与饮酒者肝癌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酒可加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损害,加速病情的进展,增加肝硬化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大量饮酒有可能促进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复制。  相似文献   

5.
魏明禄 《中外医疗》2014,(30):130-131
目的探讨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是研究组,另外一组是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以及苦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丙氨酸转氨酶复常率以及不良反应等各方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丙型病毒性肝炎(Hepatitis C,HC)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HC),呈全世界分布。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丙型肝炎病人和丙肝病毒携带者,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丙肝的临床症状较轻,易转为慢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首个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证实和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而抗病毒治疗是首选,但由于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严重,为了对抗病毒治疗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正确及时的护理指导,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我们对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科住院45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以1992.6-1993.7期间66例抗-HCV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型分布、重叠感染分布等特点。结果:HCV/HAV重叠感染发病率6.06%,HCV/HBV重叠感染发病率48.48%。丙型肝炎中抗-HCV与HBsAg阳性的病例4.5%,抗-HCV与HBsAg、抗-HBc阳性占19.7%,抗-HCV与HBsAg、抗-HBe、抗HBc阳性占7.6%,抗HCV与HBsAg,Hb  相似文献   

11.
12.
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的策略及实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慢性肝炎是指名种病因所致的持续肝脏坏死和炎症超过 6个月 ,并伴有血清转氨酶 (ALT、AST)增高。在国内以慢性乙型和丙型为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但是也应注意到药物、代谢异常 (如脂肪肝 )、酒精中毒、自身免疫和遗传性疾病 (如 :肝豆状核变性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血色病等 )在某个阶段 ,也属于慢性肝炎的范畴 ,要做好鉴别诊断。根据世界胃肠学大会和国际肝病学会的建议 ,慢性肝炎从病因、组织学和临床3方面进行分类和评估。慢性肝炎的药物治疗应包括病因治疗 (如抗病毒 ) ,改变病理和病理生理 (如 :抗肝纤维化 ,降低门静脉压力 ) ,…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由上海实业科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丙型肝炎试剂盒测定277例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抗-HCV。结果25例抗-HCV阳性,占9.2%(25/277),其中有6例曾有输血及血液制品史。有14例与乙型肝病毒重叠感染,占56%(14/25)。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因反复乏力、纳差、尿黄、上腹部部不适和肝功能异常1年余住院治疗。患者于1989年4月因患流行性出血热住我院,予腹透、输血、抗感染和对症治疗92天,临床症状消失及肾功能正常后出院。出院后不久自感乏力、纳差和尿黄,在当地医院检测肝功能为血清胆红素17. 4μmol/L,ALT<40U。经对症处理后未见好转,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等症状,血清胆红素上升至19.6μmol/L,ALT为64U,予静脉滴注能量合  相似文献   

15.
经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检查确诊的丙型病毒性肝炎115例,有输血或输血浆史90例(78.26%),其临床表现复杂,常易复发,若转为慢性肝病及和重叠乙肝感染则治疗困难,本组有2例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相似文献   

16.
TLR7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巧凤 《医学综述》2013,19(13):2336-2339
Toll样受体7(TLR7)是表达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跨膜信号转导受体,通过识别丙型肝炎病毒的单链RNA和多种小分子抗病毒化合物(如isatoribine、imiquimod、R-848等),经MyD88信号通路诱导Ⅰ型干扰素分泌和经非依赖干扰素机制发挥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效应。此外,TLR7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还可能影响着慢性丙型肝炎的肝纤维化进程及干扰素抗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该文就TLR7的结构、分布、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它们起始于骨髓中的干细胞,经过几个分裂过程成熟后进入血液循环。许多病理情况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其中有丙肝。丙型肝炎病毒除了生存繁殖于肝细胞外,也可以生存繁殖在骨髓细胞和外周血液的白细胞中。它可以直接损害骨髓细胞或者可以改变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造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一般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约为3.2%(0.1%10.0%),HC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早期发现HCV感染患者可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抗-HCV及HCV RNA是诊断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学指标[1]。成人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演变成慢性者的比例为60%10.0%),HC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早期发现HCV感染患者可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抗-HCV及HCV RNA是诊断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学指标[1]。成人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演变成慢性者的比例为60%85%,甚至更高。20%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逐步演变为肝硬化,因此阻止丙型病  相似文献   

19.
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脏脂肪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普通人群抗 HCV的阳性率为3.2 % ,全球HCV感染者1.7亿人。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HCV感染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谱有  相似文献   

20.
丙型病毒性肝炎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有关问题及预防措施。方法对57例丙型肝炎的感染因素、临床症状、体征、血清标志物检查与甲、乙、丙肝重叠感染进行对照。结果丙肝与甲、乙、丙肝重叠感染,在临床症状、体征、肝功检查、血清标志物检查均有明显差异,治疗结果治愈18例占31.57%、好转35例占61.40%。结论单一丙肝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损害较乙、丙肝重叠感染轻,而病毒复制指标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