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口腹葡萄糖耐量试验将空腹血糖受损者976例随机分成安慰组及二甲双胍治疗组。安慰组口服安慰剂,二甲双胍治疗组口服二甲双胍0.75g,随访2年。通过测定俩组间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等指标,并做统计学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后糖尿病发生率有明显差异。二甲双胍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脂、胆固醇、体重指数的比较显示:治疗后各项指标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餐后2h血糖比较无差异。而安慰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二甲双胍通过降低游离脂肪酸和空腹血糖,减轻体重而改善了胰岛素抵抗状态,从而阻止空腹血糖受损向2型糖尿病发展,可作为空腹血糖受损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8例经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超重、肥胖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阿卡波糖联合治疗,观察3个月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⑴联用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BMI、TC、SBP、DBP均降低,HDL增高,与联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⑵FBG、2 h PG控制率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4.5%、29.3%vs 62.1%、65.5%, P <0.05);⑶无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地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并降低体质量调节血脂,安全性好,是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较为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琳  杨爽  曲荥荥 《当代医学》2022,(17):27-30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治疗磺脲类药物失效型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磺脲类药物失效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治疗,研究组采用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空腹胰岛素、血糖达标时间、单日胰岛素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均低于常规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常规组,单日胰岛素用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基于二甲双胍/维格列汀和利拉鲁肽的两种治疗方案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BMI>25 kg/m2)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皖南地区107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所选患者初发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将患者分为二甲双胍/维格列汀治疗组(n=53)和利拉鲁肽治疗组(n=54),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MI、腹围、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2 h C肽、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 h胰岛素,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107例皖南地区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二甲双胍/维格列汀组和利拉鲁肽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MI(P<0.05)、腹围(P<0.05)、空腹血糖(P<0.05)、餐后2 h血糖(P<0.05)以及糖化血红蛋白(P<0.05)均较前下降,空腹C肽及餐后2 hC肽较前恢复(P<0.05)。对比两组治疗结果,血糖下降水平疗效相当,但利拉鲁肽组的腹围减少疗效更优(P<0.01),两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影响并不显著(P>0.0...  相似文献   

5.
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RGZ)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对85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给予口服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观察治疗前后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治疗后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联合应用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效控制患者餐后高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肥胖型顽固性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IGT)病人的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6名肥胖型(BMI≥28 kg/m2)的顽固性高血压病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为合并IGT组,乙组为血糖正常组,甲组在原有降压药基础上加君力达胶囊,0.5 g/次,3次/d,乙组仍口服原降压药不变情况下加用安慰剂,观察两组开始前及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BMI、胰岛素、HOMA-IR及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甲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BMI、血压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乙组除餐后2 h血糖外,其余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除了可以降低血糖外,可明显改善顽固性高血压病人的肥胖、降低胰岛抵抗,使体重下降,并因此降低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患儿血清脂源性激素(脂联素、抵抗素、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54例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患儿分为轻、中度肥胖组(27例)及重度肥胖组(27例),以门诊健康体检非肥胖儿童45例为对照组,2个肥胖组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脂源性激素脂联素、瘦素、抵抗素的变化。结果:轻、中度肥胖组与重度肥胖组治疗前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胰岛素、瘦素、抵抗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降低(P<0.01);体重指数(BMI)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能显著改善肥胖患儿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磺脲类合并二甲双胍失效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3例经磺脲类、二甲双胍治疗失效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磺脲类药改为瑞格列奈0.5~2mg,每日3次,二甲双胍剂量不变。观察12周内不同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瑞格列奈、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磺脲类合并二甲双胍治疗失效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在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血糖参数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为8.9%,低于对照组的2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糖和体质指数,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9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片500mg/次,2次/d。治疗3个月之后,观察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BG)、餐后2h胰岛素(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体重指数(BMI)等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二甲双胍显著降低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TC、TG、LDL-C和体重指数,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量(HDL-C)(p〈0.01)。结论二甲双胍是较好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IGR)人群不同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4例1GR患者分为三组,生活方式干预组给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分别每日加用吡格列酮片38mg和二甲双胍缓释片38mg。分别检测i组干预前及干预两年结束时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餐后二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二小时胰岛素(2hlNS)水平。结果干预后三组IG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T发生率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显著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发生率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在BMI、2hPG、FINS和2HINS与十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2hPG、FINS和2HINS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强化治疗比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影响。方法:入选初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每天服用替米沙坦40~80mg,对照组45例每天服用厄贝沙坦75~150mg,共治疗12周。观察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P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和IRI水平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改善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3.
李蓉 《四川医学》2009,30(12):1930-193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在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84例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照者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略有下降,而HDL-C水平略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降低肥胖T2DM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兴福 《医学综述》2014,(11):2093-2095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南院区内分泌科收治的98例肥胖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应用阿卡波糖治疗,治疗组(49例)应用利拉鲁肽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血清nesfatin-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MI较治疗前降低(P<0.05),HOMA-β值和血清nesfatin-1水平较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BMI、HOMA-β值和血清nesfatin-1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用阿卡波糖通过升高血清nesfatin-1水平、降低BMI、改善糖脂代谢对肥胖型T2DM起到治疗作用,可作为肥胖型T2DM的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李弘磊  ;周玲  ;杨涛  ;范红旗 《医学综述》2014,(23):4382-4384
目的研究肥胖对糖脂代谢及血压的影响,并探讨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在南京市大厂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肥胖患者31例作为肥胖组,33例超重患者为超重组,3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高及体质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和体质量指数(BMI),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FPG、FINS、HOMA-IR、UA、TC、TG、HDL-C及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超重组的FINS、HOMA-IR、TG、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FPG、TC、SBP、D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超重组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FINS、HOMA-IR、TG、UA显著高于超重组(P<0.05或P<0.01),HDL-C则显著低于超重组(P<0.01),两组FPG、TC、SBP、DB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其病理生理机制促进了代谢综合征其他组分,如血糖、血脂及血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与正常妊娠人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差异.方法将40名GDM孕妇与40名正常孕妇按年龄、产次、民族、孕周、孕次配对后测定两组孕28~30周的BMI、WHR以及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值、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 h胰岛素水平(2hINS),应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作为胰岛素抵抗指标,稳态模式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作为胰岛素分泌指标,并对两组孕妇的这些指标及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GDM组首诊时的BMI、OGTT时的WHR、FPG、75 gOGTT2hPG、FINS、2hINS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表现为持续的高胰岛素状态;(2)GDM组HOMA-IR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GDM人群BMI偏大和向心性肥胖的临床特征更为突出.主要以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持续的高分泌状态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应用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联合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单药组单纯给予瑞格列奈治疗,同时选取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值(MODD)、血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单药组、联合组FPG、2 hPG、HbA)(1c)、MDA均升高,SOD均降低(P<0.01);治疗后2组FPG、2 hPG、HbA_(1c)、MDA、MAGE、MODD均较治疗前降低,SOD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MDA、MAGE、MODD、HbA_(1c)下降及SOD升高较单药组更明显(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可减少血糖波动,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天麦消渴片对肥胖伴胰岛素抵抗(IR)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排卵、糖、脂代谢及生殖激素方面的影响。方法:在饮食运动控制基础上应用天麦消渴片治疗肥胖伴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70例,持续12周,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相同时间点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睾酮(T)、LH/FSH水平的变化。结果:70例患者中57例(81.4%)月经和排卵功能改善,其中2例(2.85%)妊娠。BMI较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WHR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2hPG、FINS、PINS、HbA1c、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TC、TG、LDL—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LH、T和LHWSH均显著下降(P〈0.05),但FSH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天麦消渴片可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肥胖伴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异常的糖代谢、脂肪代谢、调节生殖激素水平,恢复排卵功能。  相似文献   

19.
张莉  ;王秀琼  ;林瑞冰 《医学综述》2014,(16):3018-3020
目的研究高血压(EH)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FG)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EH患者62例作为EH组,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58例作为EH+IFG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EH+IFG组和EH组BMI、收缩压、舒张压、TC、TG及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H+IFG组BMI、TC、TG高于EH组(P<0.01)。EH+IFG组IMT、FPG、FINS、HOMA-IR高于EH组及对照组(P<0.01),EH组IMT、FINS、HOMA-IR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HOMA-IR、FPG及BMI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早期高血糖状态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且与高血压患者I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钟晓卫  李莎  付徐泉 《西部医学》2009,21(10):1653-1654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糖尿病肾病56例,另一组为非糖尿病肾病组52例。观察血压、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DN组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DM病程(DOD)、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IR)、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非DN组(P〈0.001)。结论高血压、血脂、血糖和病程是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