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训诂学在阅读《黄帝内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内容丰富而深奥,是中医献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医工作的必读之书。然而,由于成书年代久远,今人不悉古语,读来不免有些艰涩。宋人郑樵云:“古人之言所以难明,非谓书之理意难明也,实为事物难明也;非谓古人之言难明也,实为古人之言有不通于今之难明也”(《通志·艺略》)。为《素问》作注的王冰也曾说:“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葳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诘训”。可见要沟通古今,唯有训诂:要读潼《黄帝内经》,同样要借助于训诂。  相似文献   

2.
“胃不和则卧不安”源于《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明新逆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不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日:“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长期以来多解释为食积于胃而致不寐之症,对此笔者将多年临床体会陈述于下,供同道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素问·痹论》云:“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该句中“上为引如怀”一句,王冰注云:“上引少腹痛,如怀妊之状也。”张志聪云:“肝气痹闭,则木火郁,固在上则多饮,在下则便数,上引于中,而有如怀妊之状也。”今人郭霭春先生的《黄帝内经素问校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素问·离合真邪论篇》中关于”大气“与”温血“的两则经文进行辨析。提出”大气“有真气、邪气之分,而”温血“应理解为蕴血,即邪蕴于血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过敏性疾病的国家,远古时代的神农氏就曾告诫孕妇“不要食鱼虾之类食物”,认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恶疮”;2000多年前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已有许多过敏性疾病的记载,《素问·阴阳别论》说:“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喘鸣与现代所说的‘支气管哮喘’相似。此外,《素问·气支变大论》所载“鼽嚏”与过敏性鼻炎相似;《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之“瘾疹”与今之“荨麻疹”相似。  相似文献   

6.
肺癌的中医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广志老师为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应用中医药治疗肺癌的颇具心得。老师认为古代医典虽无“肺癌”之病名,但对其体征和症状却早有载录,如《素问·玉机真藏论篇》详细记载了晚期肺癌发热、胸痛引肩背、恶液质的症状,指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难经》称:“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济生方》曰:“息贲之状,在右肋下,覆大如杯,  相似文献   

7.
《素问·热论篇》中有几处经文排列颇有不妥之感,试析疑如下。 篇首黄帝愿闻“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之状,下文当是歧伯具体说明热病单经受邪和两感于寒的情况,但中间却插入“病遗”、“食复”内容。这样,不仅答非所问,且条文体例亦失严密性。易使人误以为“病遗”、“食复”仅为单经受邪之热病所发生。其实无论单经受邪,还是两感于寒,如护理不当,皆可发生“病遗”、“食复”,而且临床上更多见于两感于寒之热病者。由是,若将  相似文献   

8.
在《素问·平人气象论篇》中,有关“尺脉缓涩”与“肝不弦,肾不石”的两则经文疑义颇多,现辨析于下。……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书中标点的合理运用,对于进一步理解原文,并切近仲景原意,有很大帮助,兹就本人教学中的体会,略陈管见,不当之处,尚祈同道指正。1.《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第二条:“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原文标点,根据《金匮要略讲义》,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以下同)。按上述标点, “当有脓血,吐之则死”隔在两个问号之间,自成一句,“吐之”在语气上自然指的是“脓血”。但仲景“吐之”本意在这里不是指脓血,而指的是“吐法”。因此,笔者认为此段的标点应改为“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  相似文献   

10.
“噼”、“癖”是出现在《内经》中的古老的病证。“噼”,《灵枢·经筋》:“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眦急不能卒视,治皆如右方也。”[1]《太素·经筋》“噼”作“辟”,《甲乙经》“噼”作“僻”。张介宾注:“此申言口眼歪僻之证,必系足阳明、手太阳之筋病也。噼,僻同。”“癖”,《灵枢·水胀》:“肠覃何如?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肉乃生。”《太素》、《甲乙经》“癖”作“瘕”。  相似文献   

11.
《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 :“诸气者 ,皆属于肺”。肺主气 ,是指肺有化生、调节人体宗气、营卫之气、清阳之气等后天之气的功能 ,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谓 :“肺主气 ,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类经·藏象类》)。《内经》对此论述颇多 ,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1 主宗气《灵枢·邪客》:“宗气者 ,积于胸中 ,出于喉咙 ,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肺主宗气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1 主宗气的生成宗气由清气和谷气汇聚而成 ,肺在其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一方面 ,自然界清气进入肺脏 ,通过肺肃降透肺进胸 ,正如《医学衷中…  相似文献   

12.
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中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小细胞肺癌 ( NSCLC)为肺癌的主要类型 ,占肺癌的 75 %~ 80 %。本文就 NSCLC的中医中药治疗和进展作一介绍。1 中医学有关肺癌的论述在中医学文献中 ,虽无肺癌的病名 ,但类似肺癌症候的记载不少。如《素问》“肺咳之状咳而喘息 ,甚至唾血……而面浮气逆。”《难经》称 :“肺之积 ,名曰息贲 ,在右胁下 ,复大如杯 ,久不己 ,令人洒浙寒热 ,喘咳 ,发肺壅。”宋代一些方书则载有治疗息贲、咳嗽、喘促咳痛、腹胁胀满、咳嗽见血、胸隔壅闷、呕吐痰涎、面黄体瘦等肺癌常见症的方药。金元时期李东垣治疗肺积的息贲丸 ,所治之证均类似肺癌症状…  相似文献   

13.
虚里,是中医特有的学术概念,出《素问·平人气象论》,一直沿用到现在。但历代对于这个概念的内涵、外延与诊断价值,并无统一的认识。至今岐义犹存,值得加以探讨.1 虚里概念的本质所在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古人早已发现,人体左乳之下存在动而应手(或应衣,下同)的现象。但其应手之“力”来自何处?则主要有两大见解。《内经》从经络学说出发,认为虚里是言“胃之大络……出于大乳之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后世注家多把“胃之大络”,作为虚里应手的内在本质。其实,“胃络”只是古  相似文献   

14.
“二阳之病发心脾 ,有不得隐曲 ,女子不月……”。语出内经《素问·阴阳别论》篇。“二阳”是指足阳明胃和手阳明大肠经 ,偏重于足阳明胃经。如《类经》十三卷第六注云 :“二阳 ,阳明也。胃与大肠二经 ,然大肠、小肠皆属于胃 ,故此节所言 ,则独重在胃耳。”本段记载了女子闭经的主要原因———因忧愁思虑 ,或饮食不节 ,或劳倦过度 ,损伤心脾 (胃 )心气被抑 ,脾气结而不运 ,胃纳因之减少 ,久则生化之源不足 ,营阴暗耗 ,血海枯竭 ,无血下达胞宫而产生闭经的发病机理。“二阳之病发心脾” ,历来有二种说法 :一说是即二阳之病发于心脾 ,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5.
《素问·痿论》是《内经》论述痿证的专篇,它较系统地阐述了各种痿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法,是后世认识痿证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但笔者认为,《素问·痿论》关于痿证的涵义与后世不尽相同,范围也较广泛,有必要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麦门冬汤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上气者,麦门冬汤主之”。后世医家皆谓之治肺痿主方,本方证是由胃虚有热,津液不足,虚火上逆所致。病虽在肺,其源在胃,服本方滋润养阴,则胃得其润,肺得其滋,如此则虚火降,咽喉利,咳嗽气逆亦能随之而愈。笔者在临床中,根据相同病机之鼻衄、久咳不止、便秘,运用本方治疗收效甚佳,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学术界多从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今本《针经》(《灵枢》)《素问》即《内经》之见,并认为《黄帝外经》散佚已久。而考察历代史志可知,随着《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渐失记载,《黄帝素问》《黄帝针经》两个系统的传承脉络日益清晰,至《清史稿·艺文志》所载书目,《素问》《...  相似文献   

18.
从"气一元论"浅析"八法"之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曰:“百病生于气也”。张景岳明确指出:“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处也。“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中医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欲求其本,调气为先,邪在表,散而调之;邪在里,行而调之;寒者温而调之,热者清而调之,虚者补而调之,实者泻而调之。“各安其气,则无病不除,是皆调气之大法也。”总而言之,“八法”施方用药,暗合利气玄机于其中。法虽众而治则一也,即治病皆以“调气”为原则,所谓“大气一转,其结乃散”是也,“善医者,调其气而已”。  相似文献   

19.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病证,可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或由于病情的发展,病型的各异,病机的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治疗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1]。两者均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1提示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的重要性《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说:“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素问·病能论》又说:“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异等…  相似文献   

20.
《素问·奇病论篇》云:“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林亿新校正云:“按《甲乙经》曰:‘胆者中精之府,五藏取决于胆,咽为之使。’疑此文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