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丽水市儿童体内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水平,为更好地指导本地区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5种微量元素,对本地3个年龄段1428名儿童全血铜、锌、钙、镁、铁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5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种微量元素中,锌总缺乏率最高,达到19.05%,且3个年龄段锌元素缺乏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铁缺乏,达到16.80%,钙总缺乏率较低,为3.64%。结论:丽水市儿童易出现锌、铁微量元素失衡,尤其0周~3周岁婴幼儿锌元素缺乏率高,应对儿童定期检测微量元素,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微量元素缺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地区微量元素缺乏或者过多的状况,更好地进行儿童营养指导。方法使用SK微量元素分析仪对东胜地区各大幼儿园共2 453例0~7岁儿童进行锌、钙、铁、镁、、铜、铅六种微量元素检测。结果有一定比例儿童铁、锌、钙微量元素缺乏,镁、铜、铅缺乏或者过量较为少见。结论儿童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最容易缺乏铁、锌、钙微量元素,而且发现锌、铁元素年龄越小,越易缺乏,而钙元素则年龄越大越容易缺乏。  相似文献   

3.
桑植地区儿童血液中锌、铁、铜、钙、镁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成祥  方梅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5):1496-1497
目的检测桑植地区儿童血液中锌、铁、铜、钙、镁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本地区不同年龄、性别儿童中血液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和相关性。为指导儿童合理补充营养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检测2003年1月-2006年12月间,来本院就诊的1750名儿童血液中锌、铁、铜、钙、镁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儿童血液中锌、铁、铜、钙、镁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值分别为(46.33±14.82)μmol/L、(8.26±1.61)mmol/L、(24.47±8.84)μmol/L、(1.42±0.12)mmol/L、(4.37±0.18)mmol/L。锌、钙含量低于正常对照值,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铜、铁、镁与正常对照无差异。不同性别儿童的6种微量元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地区儿童血液中钙、锌元素普遍缺乏。  相似文献   

4.
空港地区535例儿童全血微量元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空港地区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方法:对535例6岁以下儿童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全血中锌、铁、铜、钙、镁5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受检儿童锌、铁缺乏率较高,钙、铜含量偏高。结论: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对儿童健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南昌地区6月~6岁健康儿童未稍血锌、铁、钙、镁、铜、铅的含量,为本地区评价儿童微量元素结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用Mp-2型电位溶出分析仪测定1645例健康儿童血中锌、铁、钙、镁、铜、铅的含量。[结果]比较不同性别健康儿童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之间锌、铁、镁、铜、铅5种微量元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1645例健康儿童按性别、年龄分组统计得出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作为评价本地区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高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开封地区儿童末梢血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儿童喂养及保健管理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4至5月进行健康体检的0-16岁儿童2016名,取其无名指指端末梢血,使用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BH5100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情况。结果5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元素钙和铜的含量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锌和铁的含量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镁的含量相对比较稳定。锌和铁的总缺乏率高,分别为52.3%、46.5%。结论开封地区儿童锌、钙和铁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尤其是婴幼儿期锌和铁的缺乏率比较高,应该定期为儿童做微量元素检测,加强锌和铁缺乏的保健指导。  相似文献   

7.
911名儿童指血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璐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53-356
目的:了解吐哈油田儿童指血的微量元素含量及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911例儿童微量元素钙、锌、铜、铁、镁。结果:在不同年龄组间,镁、铜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锌、钙、铁含量差异显著(P值均<0.01)。锌、铁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钙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婴儿组缺铁的比例最高,学龄组男童缺钙的比例最高。结论:吐哈油田儿童存在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应注意均衡饮食,加强铁、钙、锌、铜的补充及促进其吸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儿童体内铜、铁、锌、钙、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探讨其缺乏的防治措施。方法在社区体检的312例儿童,分成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三个年龄组,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铜、铁、锌、钙、镁等元素含量。结果 312例0-6岁儿童中,除微量元素铜镁含量正常外,在部分儿童中锌、铁、钙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缺乏,锌的缺乏比例在婴幼儿期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铁的缺乏比例婴儿期明显高于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钙的缺乏比例在三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快速阶段,易缺乏锌、铁、钙等微量元素,建议家长应注意儿童饮食搭配,合理膳食,对缺乏的微量元素能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9.
吴惠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79-1181
目的:了解台州市城乡0~3岁儿童血铅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水平,并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博晖原子吸收光谱仪,用原子吸收法测定1 122例0~3岁儿童的全血铅、锌、铁、钙、铜、镁的含量。结果:各年龄组血镁、铜、铁元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锌、血铅含量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含量随年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儿童的锌、铁、钙、铜值均低于非铅中毒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认识血铅及微量元素的作用,及时纠正微量元素缺乏,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铅中毒,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末梢血测儿童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980例儿童末梢血锌、铁、钙、铜、镁含量。结果:980例儿童锌、铁、钙3种微量元素缺乏比较普遍,锌缺乏率19.5%,铁缺乏率16.1%,钙缺乏率15.2%。铜缺乏率2.0%,镁缺乏率2.1/%。在年龄上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检测微量元素很有必要,有利于临床及时指导儿童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可以避免盲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路北区0~6岁儿童指血中钙、镁、铜、铁、锌的变化规律,提高0~6岁儿童不同年龄段幼儿保健水平。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钙、镁、铜、铁、锌的含量。结果:男女儿童指血中钙、镁、铜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铁缺乏率最高为婴儿期女童组,有随年龄增加铁缺乏率最高组向学龄前组转化的趋势;锌缺乏率最高为婴儿期男童组,也有随年龄增加向学龄前组发展的趋势。结论:路北区0~6岁儿童指血中钙、镁、铜含量不缺乏,趋于合理。铁、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乏状况,应加强保健指导,促进两种元素的吸收,改善铁、锌缺乏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0~12岁少儿血中钙、铁、锌、镁、铜、铅和镉水平,为预防疾病,科学合理的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灞桥区0~12岁少儿手指血样4 210例,进行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分为4个年龄组,分别为0~1岁,1~3岁,3~7岁,7~12岁,进行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0~12岁儿童钙、铁和锌元素的总体缺乏率分别为24.94%,19.19%和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镁和铜元素的缺乏率在不同年龄段中无统计学差异;未见铅镉水平超标;男童和女童在钙、铁、锌元素的缺乏率上存在差异,镁和铜元素在男女童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灞桥区儿童钙、铁缺乏较为明显,锌其次,铜和镁元素基本不缺乏。应提高家长和民众对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认识,同时发现微量元素的缺乏,应该尽早纠正,科学补充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3.
王冰  简友平  高平 《职业与健康》2011,27(5):559-561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某幼儿园儿童指血的微量元素含量,探讨其缺乏的可能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230例儿童微量元素铜、锌、铁、镁含量及元素钙含量。结果儿童血锌缺乏位于5种元素之首,其次为钙、铁、铜、镁,缺乏率分别为18.7%、7.4%,6.5%、4.3%和3.2%。结论该幼儿园儿童存在铜、锌、铁、钙、镁等元素缺乏,应注意均衡饮食,特别是加强锌、钙、铁的补充及促进其吸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微量元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及妊娠母亲与新生儿脐血中常/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妊娠母亲和新生儿脐血血清元素。结果:孕妇静脉血的钙和铜水平高于新生儿脐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铁、镁和锌水平低于新生儿脐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孕妇静脉血与新生儿脐血中钙、铜和镁水平正相关(P<0.01),其余铁和锌无相关。新生儿体重3 500 g以上新生儿铁和锌水平高于<3 5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微量元素可能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元素水平可以反映母体内的元素水平及营养状况。因此,应做好孕期保健及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学龄前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的现状,为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保障学龄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预防严重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2 000名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锌、钙、镁、铁、铜含量。对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进行t检验,并对铁、钙及锌的全血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 000名学龄前儿童中以铁、锌、钙缺乏为主,铁缺乏占42.17%,锌缺乏占38.83%,钙缺乏占20.83%。微量元素缺乏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乡儿童各种微量元素缺乏分别占31.33%和47.65%,并以钙、铁缺乏的差异显著(P<0.05)。全血中钙含量和锌含量之间呈负相关(P<0.01),回归系数为-25.093,相关系数为0.225;锌含量和铁含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回归系数为6.328,相关系数为0.749。结论:学龄前儿童锌、铁、钙缺乏较为普遍,且农村多于城市。全血中锌和铁以及锌和钙含量之间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武汉市某区 180 0名 3岁以下婴幼儿发样分析 ,探讨该区婴幼儿发中铜、锌、铁、钙、镁含量的正常水平和婴幼儿部分微量元素营养状况。方法 :采集婴幼儿发样进行预处理后用火焰原子光谱法测定其铜、锌、铁、钙、镁含量 ,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卫生统计学处理。结果 :发铜在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年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发锌、钙、镁、铁性别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0~ 3月组与其它组别差异显著(P <0 0 5 ) ,0~ 3月婴儿发中铜、锌、铁、钙、镁含量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锌、铜随着年龄的增长至 3~ 12月其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随着年龄进一步增长至 12~ 2 4月 ,其含量略呈回升趋势。铁、钙、镁的含量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但均处于正常水平 ,且钙与镁呈伴随趋势。结论 :婴幼儿应加强微量元素的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学龄前儿童末稍血中钙、铁、锌、镁、铜元素的水平,为预防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P-2型溶出分析法检测。结果:各种元素构成比正常;<2岁组、2~5岁组、>5岁组儿童钙、铁、锌、铜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镁元素在3个年龄组儿童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岁组与≤5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镁元素缺乏率高。结论:营养素钙、铁、锌、铜在学龄前儿童体内的分布合理;镁元素的缺乏在学龄前儿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机体可存在长期缺镁而无低镁血症现象,建议将营养素的检测纳入学龄前儿童保健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8.
潘建英  严佳斌  张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771-2772
目的:了解盛泽地区幼儿铜、锌、钙、镁、铁五项微量元素的含量情况,并建立正常参考区间。方法:使用多通道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对2009年"迎六.一"幼儿体检中的各幼儿园幼儿末梢血进行铜、锌、钙、镁、铁的检测。结果:在盛泽地区幼儿中铜均不缺乏,缺锌率为5.2%,缺钙率为4.7%,缺铁率为3.0%,缺镁率为2.0%。铜、锌、钙、镁、铁的过高率分别为0.4%、0.3%、1.5%、0.2%和0.1%。用正常幼儿的五项微量元素的含量建立正常值参考区间,小班、中班、大班三组的铜、钙、镁、铁的含量基本一致,锌的含量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小班、中班、大班分别为(88.53±15.80)μmol/L、(95.34±17.21)μmol/L和(103.15±16.81)μmol/L。结论:盛泽地区幼儿铜、锌、钙、镁、铁五项微量元素的情况基本良好,铜、钙、镁、铁的含量在三组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锌的含量随年龄升高有递增趋势,适宜建立不同年龄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轮状病毒胃肠炎患儿及非感染性腹泻患儿锌、铁、铜、钙、镁及铅等微量元素水平的对照研究,了解轮状病毒感染对人体微量元素的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7名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及56名非感染性腹泻的患儿分别测定研究对象的锌、铁、铜、钙、镁及铅等微量元素水平。结果轮状病毒胃肠炎患儿的锌、钙、镁这三种微量元素水平均低于非感染性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患儿血铅水平则高于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铜、铁元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比非感染性腹泻患儿更易于发生微量元素失衡,在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加强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0~14岁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其异常的原因,探讨干预措施及纠正方法。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2 963例正常儿童全血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铅、镉)含量,比较年龄、性别对微量元素异常的影响。结果:成都地区正常体检儿童血锌、钙、铁和铅的异常率相对较高,血铅有随年龄增加异常率增加的趋势,血铁及血钙5岁以下组与5岁以上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微量元素测定结果无性别差异。结论:儿童微量元素含量与生理周期及喂养习惯有密切关系,婴儿期应注意补铁,幼儿期侧重补钙,良好的生活环境及个人卫生习惯可以预防铅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