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长轴各节段心肌及整体心肌二维应变的变化,评价其左室收缩的不同步情况及左室收缩功能.方法 分别收集30例CHF患者与30例正常人的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及心尖二腔切面的连续3个心动周期图像.应用GE Echo PAC PC SW-Only软件分析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正常构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左心室构型正常(LVN)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例,健康对照组25例,获取其心尖四腔、三腔及二腔二维图像,测定左室各节段心内膜下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并计算左室基底段水平、中间段水平、心尖段水平各6节段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室18节段平均应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左室各节段心内膜下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基底段水平、中间段水平、心尖段水平各6节段纵向收缩期平均应变值及左室18节段平均应变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早期准确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二维长轴应变和整体应变评估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实验研究.方法 采用心导管、超声诊断仪测量实验模型的左室压力、压力最大变化速率、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运用斑点追踪测量起搏过程中长轴峰值应变、整体应变指标.方法 实验犬安置起搏器后的左室舒张末压较起搏前有逐渐增长的趋势.随着起搏时间的延长,左室腔内压力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均呈下降趋势,实验犬心肌各段的二维长轴应变和整体应变呈逐渐减低的趋势,部分终末时间段的测量值显著低于基础状态(P<0.05).其中二维长轴应变和整体应变与左室舒张末压和左室腔内压力最大下降速率呈正相关.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测量的二维长轴应变和整体应变与左室舒张功能下降呈正相关,对于早期评价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左室心肌纵向应变及其与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分析36例正常对照组和48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后组的患者,分别测量左室心尖二腔观、三腔观、四腔观节段及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并分析其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 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组左室各心肌节段收缩峰值应变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尤以前壁基底段、中间段;侧壁中间段;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前间隔中间段;后间隔中间段;心尖部降低程度明显(P<0.01);左室心肌整体收缩峰值应变与LVEDV、LVESV、LVEF相关良好.结论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定量测定左室长轴局部和整体的心肌收缩峰值应变,评价局部和整体心肌的收缩功能;与反映左室重构的指标间相关良好.  相似文献   

5.
郭玲玲  孙志丹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80-2082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右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0例(T2DM组)和健康者25例(正常对照组)。先对两组受检者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在心尖四腔切面测量两组受检者左心室侧壁及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纵向收缩期二维应变峰值。结果 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左心室心肌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从基底段至心尖段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右心室心肌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从基底段至心尖段呈逐渐减低的趋势;T2DM患者左、右心室心内膜下纵向应变收缩期峰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各个节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成像可以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心脏整体收缩功能出现降低前左右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已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评价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代谢综合征不伴左室肥厚(MS-NLVH)患者24例,26例伴左室肥厚(MS-LVH)患者和28例正常人(对照组).采集心尖左室长轴、心尖四腔观和心尖二腔观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自动功能成像软件自动测量左室长轴方向18节段收缩应变,心尖左室长轴观总应变(GLPS-LAX)、四腔观总应变(GLPS-A4C)、二腔观总应变(GLPS-A2C)及左室长轴平均全局应变(GLPS-Avg).结果两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左心室长轴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平均值及左室全局应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代谢综合征合并左心室肥厚组较非肥厚组降低(P〈0.01,或P〈0.05).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能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早期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SE)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分别采集25例T2DM患者与29例正常对照者心尖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和心尖二腔观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自动功能成像软件自动测量长轴方向左室18节段收缩应变;同时采用二维Simpson法分别测量三个切面的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 T2DM患者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DSE技术能够无创性评价T2DM患者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无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左室纵向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无左心室肥厚(nLvH)高血压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采集左室心尖长轴三个切面图像。应用EchoPAc工作站的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左室长轴各切面室壁节段的纵向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Le)、纵向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La)。用血流多普勒法测定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fE,A)及E/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TI技术测量的高血压病纽左室心尖三个长轴切面的srLe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准确地测量无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患者舒缩期左室壁纵向舒张功能,为无创检测早期诊断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长轴舒张功能减退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早期改变。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T 2DM组)及正常对照组60例,应用经胸二维超声、获取受检者心尖二腔观、三腔观、四腔观图像,记录左心室内膜及外膜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T 2DM组与正常对照组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内径缩短率、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 2DM组的左心室长轴内膜心肌纵向峰值应变均明显减低(P<0.05),而外膜心肌只有后壁、下壁及后间隔纵向峰值应变明显减低(P<0.05)。结论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能发现常规超声心动图难以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早期心肌纵向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方法对50例正常人采集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的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分析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和圆周应变(CS)。结果左心室各节段心内膜层心肌LS、RS、CS均显著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LS由基底部到心尖部递增;RS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分布较一致;同一水平前室间隔的CS较高。结论 STI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壁节段心肌应变,能够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方法 对50例正常人采集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的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分析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和圆周应变(CS).结果 (1)左心室各节段心内膜层心肌LS、RS、CS均显著高于心外膜层心肌(P<0.05);(2)LS由基底部到心尖部递增;RS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分布较一致;同一水平前室间隔的CS较高;结论 STI可以准确测量左室壁节段心肌应变,能够定量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SE)及其自动功能成像软件所生成的牛眼图定量评价心肌局部应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30例)、心肌梗死组患者(39例)和不稳定心绞痛组(46例)患者。分别采集其心尖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和心尖左室二腔观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自动功能成像软件自动测量长轴方向左室18节段收缩应变(εs)。比较心肌梗死纽、心绞痛纽与对照组各参数测值。结果:心肌梗死组和心绞痛组18个节段的εs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正常对照组各室壁自基底段向心尖段εs逐渐增加,各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D—SE可用于定量测量左室局部心肌的应变,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的无角度依赖的定量左室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室短轴收缩期圆周应变.方法 50例健康人,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41.1±20.1)岁;采集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二维灰阶图像,使用Qlab8.1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系统自动将左室短轴心肌分为前间隔(AS)、前壁(AW)、侧壁(LW)、后壁(PW)、下壁(IW)、后间隔(PS)6节段,共计18节段,将左室壁心肌等分心内膜下层、心外膜下层心肌及整体心肌为感兴趣区,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感兴趣区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结果 正常人心内膜下层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均高于心外膜下层心肌峰值应变(P<0.05),而且收缩期圆周应变整体心肌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存在差异,特别是前间隔、后间隔与其它各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不受声束角度的限制,可以准确评价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圆周应变,为测定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更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胡彬  魏茜  刘霞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2):114-116,F0002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心肌应变、应变率及其与早期重构的关系。方法分析健康对照组30例与30例急性心肌梗死PC!术后患者左室LVESV、LVEDV、LVEF与峰值收缩总应变(GLS)和应变率(GSLR)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左室各心肌节段峰值收缩长轴应变、应变率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以延迟PCI术后患者为著(P〈0.01);心尖两腔、三腔、四腔切面GLS、GSLR与LVESV、LVEDV和LVEF相关良好。结论用STI可测定左室心肌的应变、应变率及心肌重构情况,从而获取大量有关心肌应变方面的信息,能够快速、敏感和准确地进行心脏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室短轴收缩期圆周应变。方法 50例健康人,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41.1±20.1)岁;采集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二维灰阶图像,使用Qlab8.1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系统自动将左室短轴心肌分为前间隔(AS)、前壁(AW)、侧壁(LW)、后壁(PW)、下壁(IW)、后间隔(PS)6节段,共计18节段,将左室壁心肌等分心内膜下层、心外膜下层心肌及整体心肌为感兴趣区,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感兴趣区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结果正常人心内膜下层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均高于心外膜下层心肌峰值应变(P<0.05),而且收缩期圆周应变整体心肌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存在差异,特别是前间隔、后间隔与其它各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不受声束角度的限制,可以准确评价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圆周应变,为测定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更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2D-STE)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 CSF)患者左室心肌分层应变, 研究2D-STE在临床上评估CSF患者左室各层心肌收缩功能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设定CSF组41例(CSF患者)及对照组59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正常者), 分别采集存储6个切面观(心尖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及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左室短轴)的动态二维超声图像, 利用软件于各切面观脱机分析CSF组和对照组左室3层心肌(心内膜下、中层和心外膜下)的分层应变, 分别计算出两组左室3层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s, GLS)和整体环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s, GCS)以及相应的跨壁应变梯度△GLS、△GCS。结果  CSF组及对照组左室3层心肌(心内膜下层、中层、心外膜下层)GLS和GCS均保持由内向外逐层递减的跨壁梯度特征; CSF组GLS、△GLS 较对照组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尤以心内膜下层GLS和△GLS降低更为显著(P<0.001); CSF组GCS、△GCS减低, 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ROC曲线计算分层应变参数预测CSF左室收缩功能, △GLS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766, P<0.001), 当△GLS取截断值为-4.87%时, 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可达66.7%及76.3%。结论  2D-STE可通过评估心肌分层应变识别CSF患者左室3层心肌收缩功能受累的差异(心内膜下层为甚)。心肌纵向应变跨壁梯度△GLS可早期识别CSF患者的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具有临床诊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免梗死心肌收缩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莹  唐红 《西部医学》2009,21(12):2030-2032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诊断局部心肌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经外科手术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1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梗死节段室壁以及1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相对应心肌节段的二维应变值,记录其左室乳头肌短轴图像切面,测量各个节段的收缩期二维应变值,并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得梗死组和对照组兔子相对应心肌节段收缩期的二维径向应变值。梗死组兔子的前间隔及左室前壁心肌节段收缩期径向应变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提供一种准确率高且无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STI(即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病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检测,研究STI对左心室整体、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Ⅱ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0例,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量参数:获取收缩期左室心尖段水平、中段水平、基底段水平所有室壁节段的长轴应变,同时,对左心室整体应变值进行计算,对长轴左心室心尖段、中段、基底段的收缩期平均应变峰值展开计算.所有样本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正常.结果 与对照组(P<0.01)相比,糖尿病伴左心室肥厚病人及单纯糖尿病患者左心室长轴室壁所有节段收缩期的纵向峰值应变都相对较低,心尖段除外,糖尿病并左室肥厚组的其余所有节段峰值应变都没有单纯糖尿病组(P<0.05)高;与对照组(P<0.001)相比,2组糖尿病病人左室整体应变以及左室长轴心尖段、中段、基底段收缩期的平均峰值应变水平显著偏低,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降低(P<0.01).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对Ⅱ型糖尿病人早期左心室长轴局部收缩现象进行评价,并判定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有无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心肌收缩时序及同步性影响的应用价值.方法:获取右室间隔起搏组(9例)、右室心尖起搏组(15例)、正常对照组(13例)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左心室长轴观,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的图像,测量左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L).胸骨旁短轴观测量收缩期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sR)和径向应变率达峰时间(TsrR),并计算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L-SD,TsR-SD,TsrR-SD)及任意两节段间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L-d,TsR.d,TsrR-d)作为左室收缩不同步性指标.通过分析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评估各组内左室机械收缩时序.结果:右室心尖起搏组纵向与径向收缩不同步性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右室间隔起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室间隔起搏组与正常对照组纵向与径向收缩不同步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室间隔起搏组左室收缩时序与正常对照组类似,右心室心尖起搏组的左心室壁收缩时序较正常对照组发生改变,左室整体收缩达峰时间较正常对照组及右室间隔起搏组延迟,多数节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心尖起搏较右室间隔部位起搏左室心肌在纵向、径向上均存在显著的收缩不同步,提示与异常的电机械激动顺序相关.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用于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及收缩时序影响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超声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评价肥厚性心肌病心肌收缩协调性的临床价值。对14例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和20例正常人,采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显像技术,同步实时获取心尖四腔观、左室心尖两腔观和左室心尖长轴观,通过绿黄红三种颜色半定量显示局部心肌收缩达峰时间(TTP)。采用牛眼图模式分别定量测量HCM组和正常组左室6个壁12个心肌节段的纵轴收缩达峰时间,分别比较:OHCM组与正常组室间隔中段TTP;②HCM组与正常组左室后壁TT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