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湖南省麻疹监测及其控制策略评价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及传染病监测报告进一步对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流行因素、免疫覆盖状况进行分析 ,评价。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 ,运用 EXCEL软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评价。 结果 湖南麻疹疫情呈现湘东低、湘西高的流行趋势 ,其模式为散发与暴发共存 ;各地发病强度存在较大差别 ,反映了计划免疫工作进展不平衡 ;且 85 %的病例分布在散居儿童及小学生中 ;麻疹专报系统对麻疹病例的反应性尚欠敏感。 结论 EPI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的发病 ,但麻疹监测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 ,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完整性都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麻疹在计划免疫靶疾病在发病率中居高不下的原因及造成这种流行病学特征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及实验室监测报告进一步对麻疹的汉行病学、流行因素、人群免疫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我省麻疹疫情呈现湘东低、湘西高的流行趋势,其模式为散发与爆发共存,各地发病强度存在较大差别,反映了计划免疫工作进展不平衡。结论 实施加速控制麻疹规划,建立麻疹监测系统,使人群达到并维持高免疫水平,强化快速应答,减少爆发流行,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实验室网络系统,以支持麻疹控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烟台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烟台市麻疹流行状况 ,对 1999~ 2 0 0 2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比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多 187 5 0 % ,7 37%的监测点有病例报告 ,就诊后 12h内报告率 6 9 13% ,2 4h内调查率 98 91% ,标本采集率、及时送检率、结果及时反馈率分别为 10 0 0 0 %、98 91%、99 4 6 % ,合格标本采集率4 8 37%。提高监测质量和医务人员报告意识 ,预防和控制爆发是减少麻疹发病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监测是麻疹监测系统中极其关键的一环。准确的实验室监测既对疑似病例明确诊断、核实暴发提供科学依据,又指导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为进一步健全麻疹监测系统,现将烟台市1999- 2 0 0 2年麻疹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 来自烟台市麻疹专报系统包括流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麻疹控制策略,对黑龙江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麻疹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和麻疹免疫策略的实施,使黑龙江省在“九五”期间麻疹发病率(特别是小年龄儿童麻疹发病)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使麻疹流行强度迅速减弱,打破了麻疹的流行周期.提出适宜的麻疹疫苗初种和复种免疫程序,解决麻疹发病年龄双向移位现象,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罗湖区麻疹流行特征及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深圳市罗湖建区以来麻疹的流行动态特征以及 1999年建立麻疹监测系统以来的监测结果 ,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历年麻疹疫情资料及流行病学监测资料统计分析罗湖区 2 0年间麻疹流行特征及监测结果。结果  2 0年间罗湖区麻疹平均发病率为 6 14 /10万。建区初期 ,处于高发水平 ,年平均发病率为 2 4 4 2 /10万 ;1987年后 ,发病率大幅下降 ,但在 1992、2 0 0 1年发病率有明显回升 ,分别达到 12 5 6 /10万 ,2 1 70 /10万 ,并出现暴发疫情 ,呈周期性流行。 0~ 15岁占发病总数的 70 4 2 % ,但近 10年 ,成人麻疹 (>15岁 )所占比例由 1984~ 1993年期间的 10 5 0 %上升至 1994~ 2 0 0 3年期间的 4 2 0 6 %。男性占发病总数的 5 7 96 % ,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发病数的比值为 3 18∶1,在发病对象中 ,免疫空白及免疫不详的占 82 5 4 %。发病高峰季节为 3~ 8月份 ,占 6 9 5 5 %。结论 自建区以来 ,麻疹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 ,但仍出现周期流行 ,并有局部地区暴发 ,麻疹患者年龄明显后移 ,已由小年龄组模式转为混合模式。加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在成人的高危人群中开展疫苗免疫接种 ,提高免疫接种率、加强麻疹疫情监测 ,预防暴发疫情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了探讨省麻疹流流特征,制定控制消除麻疹的措施,现将麻疹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来源湖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表;湖北省预防接种资料,疫情监测年、月、旬报表。人口资料由湖北省统计局提供。2 结果21 发病概况 湖北省1990~1998年共报告麻疹65933例,年均发病率为1299/10万,发病率波动在434~2540/10万之间。死亡117例,平均死亡率为002/10万。全省自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的发病率逐步下降,1990~1998年麻疹报告接种率都在90%以上。麻疹发病率1998年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表1)。近几年,在我省少数边远的乡村仍出现麻疹的爆发流行,发病高达20…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加速麻疹控制策略实施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了加速控制麻疹。方法 安徽省1997 年度对三个地市1 ~6 岁儿童进行麻疹疫苗( M V) 强化免疫,并随后开展了全省麻疹监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 L I S A) 检测麻疹、风疹 Ig M 抗体,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麻疹 Ig G 抗体。结果 强化免疫后麻疹抗体阳性率上升到100 % , G M T 从1∶18 .97 增长到1 ∶43 .45 ;1998 年上半年麻疹发病数比1997 年同期下降了87 .71 % ,并控制了爆发,检测181 例发热出疹性病例的血清, 其中麻疹 Ig M 阳性105 例,占58 .01 % ,风疹 Ig M 阳性32 例,占17 .68 % 。结论 在保持高水平的 M V 常规免疫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建立并逐步完善麻疹监测系统,加强风疹预防工作,是加速控制麻疹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速麻疹控制策略,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西安市1951—2007年麻疹三个阶段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采用对重点高危人群干预、麻疹监测系统的建立、麻疹剂量与麻疹免疫策略调整等综合措施,控制麻疹发病。结果西安市2005年后麻疹发病率下降至5/10万以下,其中2~14岁组儿童麻疹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使麻疹流行强度迅速减弱,改变了麻疹的流行特征。结论根据西安市麻疹流行三个阶段特点和干预效果分析,提出适宜的麻疹疫苗初种年龄和控制院内感染,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和薄弱环节的环状免疫,以及加强麻疹监测等综合措施是加速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麻疹流行特征,分析流行因素,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42年的麻疹疫情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随着麻疹疫苗的使用和计划免疫的实施,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90年代后维持在较低水平;四季均有发病,以2~5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主要为5~14岁人群;以局部地区暴发为主要流行形式,暴发疫情影响全县整体发病水平;麻苗常规免疫不扎实,局部地区存在免疫空白等是现阶段麻疹流行的根本原因.结论抓好常规免疫,加强疫情监测,控制暴发是现阶段防治麻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婴儿麻疹发病原因及防治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近年来,西安市未及接种麻疹疫苗(MV)的周岁内婴儿麻疹发病有增高趋势,为查明原因,在2000年春季对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36例≤7岁麻疹患儿进行了分析。结果<8月龄未接种MV的病例占34.40%,发病最多的是6、7、8月龄,分别占周岁内病例数的18.18%、15.91%和21.82%。同时随机抽取51名5~8月龄未接种MV未患过麻疹的健康婴儿和63名育龄期妇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7名5月龄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为57.14%,GMT为1∶148.4,随月龄增长抗体阳性率逐渐下降,12名8月龄婴儿均为阴性。63名育龄期妇女抗体阴性占15.87%,抗体处于低水平占58.73%,中等水平19.05%,高水平只占6.35%。此结果表明,婴儿发生麻疹主要是母亲麻疹抗体水平低,导致婴儿母传抗体水平低、维持时间短,不能保护婴儿至8月龄MV初种时。因此建议对育龄期妇女进行婚前MV接种,并将MV初种月龄调整至6月龄。  相似文献   

12.
金华市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免疫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金华市本地人群与外来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和完善麻疹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7个年龄组的630名本地人口和210名流动人口、180名18~25岁育龄期妇女、180名孕妇和90名8月龄以下儿童母亲,共1290人开展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提出免疫策略。结果本地人群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92.54%、78.73%和1774.19 mIU/ml;外来流动人口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66.67%、40.95%和269.90 mIU/ml,本地人群的阳性率、保护率和GMC均明显高于外来流动人口(P<0.01)。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C分别为93.33%、62.78%和1194.13 mIU/ml;孕妇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C分别为94.44%、65.56%和1298.82 mIU/ml;8月龄以下未患病儿童母亲的抗体GMC明显高于患病儿童母亲(P<0.05),4类特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和接种意识均低于50%。结论金华市本地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较高,4类特殊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种率、接种意识和免疫水平均不高。应加强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应急接种、规范接种和健康教育等。  相似文献   

13.
德州市1999~2002年麻疹控制与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德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行状况 ,对 1999~ 2 0 0 2年麻疹监测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4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2 6 4例 ,比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多出 138% ,确诊麻疹 12 3例 ,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和血清标本采集率分别达到 10 0 %、10 0 %、99%。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 ,爆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 5 1%。麻疹散发以学龄前儿童和成年人为主 ,爆发病例以学龄儿童为主。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 (MV)免疫史者占 32 5 2 % ,无免疫史者占 19 5 1% ,免疫史不详者占 4 7 97%。 3年麻疹监测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病例调查的完整性均达到 10 0 %。发病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低和免疫失败。应在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的同时 ,要抓好大年龄儿童的MV强化免疫 ,进一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预防控制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流动人口麻疹暴发疫情特征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北京市近10年来本市户籍人群麻疹发病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但随着流动人口不断增多,流动人口麻疹发病日益突出,并常以暴发的形式出现。其发病对象以学龄前儿童和建筑民工为主,发病主要原因是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加强麻疹监测,提高流动儿童常规免疫覆盖率,开展特定人群强化免疫,增强流动人口保健意识,是预测和控制暴发、降低该人群发病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的运行现状,评价现有监测系统与监测目的是否匹配;分析深圳市社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数据填报质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优化社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模式系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罗湖辖区内37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中,随机抽取15家社康中心开展监测系统评价调查,通过资料分析、现场查看监测系统、问卷调查以及深入访谈等方式,对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进行评价。结果①简单性:92.6%的被调查医生都认为系统容易使用,96.3%的被调查医生认为报告卡内容容易理解,100%的被调查医生都认为能够很快学会使用系统上报食源性疾病报告卡。填报一张食源性疾病报告卡所需的时间中位数为1~3min,每位医生平均每周上报数据需要时间不超过20min。②可接受性:罗湖区报告单位覆盖率为100%,被调查者对系统总体满意度达96.3%。③时效性:出现症状至就诊之间间隔时间平均为24—48h,患者就诊至社康医生上报报告卡的时间同样不超过24h,及时性为100%。④可靠性:食源性疾病报告卡5个信息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漏填情况,其中以实验室检测结果项目漏填情况最为严重,达87.6%(149/170)。食源性疾病报告卡中报告病例符合率为75.3%(128/170),重卡率为7.1%(12/170)。结论深圳市社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简单性、时效性、可接受性较高,不足之处在于漏报率较高,报告信息项目漏填、填报合格率偏低。建议加快数据统计模块和预警模块的建设,从而提高社区食源性疾病报告卡填报的合格率,降低其漏报率。  相似文献   

16.
户县1970~200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户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加速控制麻疹。方法 对户县 1 970~ 2 0 0 3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发病有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 :1 970~ 1 984年麻疹发病呈高发状态 ,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每隔 2~3年出现 1个发病高峰 ,整个流行呈阶梯形下降态势 ;1 985~ 2 0 0 3年发病呈低发状态 ,其发病率波动在 0. 35/ 1 0万~ 7. 71 / 1 0万 ;流行模式为散发和爆发并存 ,以爆发为主 ,局部麻疹爆发影响着全县的发病水平 ;3~ 6月为麻疹高发病季节。不同时期麻疹发病年龄分布提示 ,发病年龄后移。对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 ,30 %未接种麻疹疫苗 (MV) ,24%免疫史不详。结论 今后加速控制麻疹应继续加强MV的常规免疫 ,提高MV的初种、复种覆盖率和有效接种率 ;在全县范围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 ;重新调整或制定现行MV免疫程序 ;加强麻疹监测与报告 ;对疫点及时应急处理 ,防止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南京市鼓楼区1999~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南京市鼓楼区1999~2004年共报告麻疹205例,常住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4.70/10万。常住人口发病以成人为主,≥18岁病例数占常住人口总病例数的77.99%;而流动人口以小年龄段为主,<10岁病例数占流动人口总病例数的71.74%。中学生和散居儿童病例分别占44.88%、17.07%。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15.61%,无免疫史的占19.51%,免疫史不详的占64.88%。麻疹发病高峰在3~6月。结论人口频繁流动和免疫空白及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结合强化免疫活动和有效的疾病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奉贤县产妇与婴儿麻疹免疫水平监测及当前麻疹控制对策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鉴于近些年本县小月龄婴儿及成人麻疹发病出现增多趋势,我们于1997年对1973-1975年出生的产妇及所生婴儿的麻疹免疫水平,以及6月龄婴儿的麻疹疫苗(MV)免疫应答反应,进行了血清学监测.结果:170对产妇及婴儿麻疹血凝抑制(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76%及93.53%,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7.53及1:8.54;139名出生时HI抗体阳性的婴儿,在6月龄时HI抗体阴转率达99.28%;31名6月龄婴儿免疫前HI抗体均<1:2,免疫后1个月HI抗体阳转率达100%,GMT为1:20.01.鉴于上述监测结果及当前麻疹流行特征,作者建议将现行婴儿麻疹疫苗初免由8月龄提前到6月龄.对预防本县出现麻疹流行提出控制对策:使外省籍流动人口中20岁以下人群MV接种率应达80%以上;对散发病例的儿童接触者和暴发点周围30岁以下人群做应急接种;当发病率>10/10万时,对流行波及范围内6-7月龄婴儿提前初免.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9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消除麻疹策略。方法 对1951—2000年麻疹发病情况及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和人群免疫水平等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MV前期(1951—1966年)、MV推广期(1967—1978年)、MV计划免疫期(1979~1986年)、计免-冷链运转期(1987~2000年)的麻疹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39.10/十万、436.40/十万、163.10/十万、4.35/十万,呈逐年下降趋势;麻疹发病呈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有后移趋势;10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总病例数的78.8%。1967~2000年全省累计使用MV17222.75万人份,1979~2000年MV报告接种率维持在84.8%~95.9%之间,1994~2000年MV免疫成功率、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维持在88.9%~94.4%、87.4%~98.1%。结论:1.广东省麻疹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2.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是控制、消除麻疹的前提和基础;3.开展MV初始强化免疫是控制、消除麻疹的关键;4.开展MV后续强化免疫、应急免疫和风疹疫苗免疫是控制、消除麻疹的必要补充;5.建立、健全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消除麻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