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滑脱ugh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和横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32例,Ⅱ度滑脱3例.28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7例采用全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椎间融合器加植骨融合术.结果:35例中,30例术后2周内神经受压症状消失,X片显示内固定器械位置良好.5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神经根刺激症状加重者4例,其中3例经治疗症状于3个月内缓解,1例症状未缓解者于术后8个月将内固定钉棒取出后症状缓解;不全瘫者1例,经二次手术探查后症状减轻.29例获得连续随访,随访时间2~3.5年,1例于术后6个月发现滑脱椎体再次轻度滑脱.1例因跌倒致椎弓根螺钉位置改变,伴有神经根刺激症状,将椎弓根螺钉取出后症状缓解,其余27例椎体滑脱完全复位,椎间融合或横突间植骨融合良好.临床疗效按照邹德威的综合评价标准评估:优20例,良7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1%.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或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7):1627-1628
[目的]介绍重度腰椎滑脱改良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2013年~2017年对10例重度腰椎滑脱患者先行后路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再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笼架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随访16~35个月,椎体复位及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无松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其中1例骨质疏松较重女患者,笼架轻微下沉,最终也获得骨性融合。根据NaKai评分,优良率达90.00%。[结论]先行后路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再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笼架植骨融合术治疗重度腰椎滑脱,术后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结果,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5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植骨术后的资料.47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及小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11例采用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后路椎间、横突间植骨融合.对术后疗效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4~63个月.临床疗效按照邹德威综合评价标准:优47例,良5例,一般2例,差4例,优良率达89.6%.疗效不佳主要为:1例椎管减压不彻底,2例为滑脱椎体复位过度,3例为植骨未融合,其中2例滑脱复发.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是有效的方法.彻底的减压,有限复位滑脱的椎体,有效的椎间、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后腰骶部支具外固定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及合并症的腰椎滑脱症患者67例,比较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手术疗效与并发症、滑脱椎体复位率与复位丢失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结果: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手术时间最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总体优良率为88.71%,三种术式间无差异。所有椎体间植骨组植骨融合良好,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12例后外侧植骨者平均复位丢失率为11.24%,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枚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腰椎滑脱翻修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评价术后滑脱复位和椎间植骨愈合情况。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6~12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4例植骨区仍有透亮影,2例出现滑脱椎体复位丢失。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植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3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评价术后滑脱复位和椎问植骨愈合情况.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6~12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4例植骨区仍有透亮影,2例出现滑脱椎体复位丢失.结论 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路腰椎椎体问植骨融合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植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7.
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8月~2007年11月收治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患者11例,其中L4、L5双侧峡部裂伴L4椎体滑脱4例,伴L5椎体滑脱4例;L3、L4双侧峡部裂伴L3椎体滑脱1例,伴L4椎体滑脱2例.均行后路脊柱矫形固定器椎弓根钉棒系统(3D)复位固定、滑脱椎体全椎板切除减压和植骨融合术,其中滑脱节段行椎体间+横突间+峡部植骨7例,横突间+峡部植骨4例;峡部裂而无滑脱节段均行峡部+横突问植骨.根据侯树勋等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80~260min,平均210min:术中出血量600-1200ml,平均800ml.术后无神经根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8~30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和螺旋CT检查显示滑脱节段完全复位10例,大部分复位1例;已骨性融合10例,融合时间为5~15个月(平均7个月),1例8个月随访时尚未融合,以后失访;内固定无松动及折断.末次随访时疗效评定结果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应用后路脊柱矫形固定器椎弓根钉棒系统(3D)治疗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具有较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配合滑脱椎体全椎板切除减压和后外侧融合或后外侧+椎间融合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老年退行性椎体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老年退行性椎体滑脱伴腰椎管狭窄定的患者行椎管减速压、松解神经根,实施Tenor-Ⅱ内固定系统复位和固定、后路椎体间Cage融合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重建腰椎稳定性.方法 手术过程包括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用自体骨进行融合,部分病例使用椎间融合器.结果 术后随访12~27个月.14例椎体间Cage完全融合,28例横突间植骨者4例未融合,融合时间为4~10个月.结论 后路减压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和椎间融合器可使植骨早期融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腰椎滑脱症外科治疗策略选择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症及合并症的手术治疗方式、疗效及优缺点。方法2000年2月~2004年4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前路椎体问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症及合并症的患者78例,比较术后及随访时疗效、滑脱椎体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恢复率、植骨融合率以及复位丢失率。结果术后28例Ⅰ度滑脱及37例Ⅱ度腰椎滑脱患者获得解剖复位.9例Ⅱ度滑脱及4例Ⅲ度腰椎滑脱患者矫正至Ⅰ度滑脱。随访时总体优良率为89.72%,42例椎体间植骨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36例后外侧植骨者有12例复位丢失,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枚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对小于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对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对Ⅱ度以上峡部裂性单纯腰椎滑脱者以及腰椎滑脱翻修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植骨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2~2010年1月,共收治腰椎滑脱症患者173例,其中退变性滑脱74例,峡部裂性滑脱99例。应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术。比较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手术疗效及椎体滑脱复位率等。[结果]因合并糖尿病切口感染1例,经再次清创、冲洗等疗法治愈;切口脂肪液化5例,经2~3周换药后切口愈合;7例有神经根袖破裂或硬膜撕裂,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观察3~7 d夹闭引流管脑脊液漏停止后拔管,经换药引流愈合;2例出现L5一侧神经根损伤。随访3~7年,平均4.2年,临床满意率退变性滑脱组86.7%,另一组为87.2%;滑脱复位率退变性滑脱组77.9%,另一组79.7%。[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Ⅱ度以上者辅以横突间及峡部植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的治疗策略和术式选择,防止过度手术,扩大手术范围;提高治疗效果。方法自1994年6月-2008年9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的232例,根据临床症状与滑脱程度的不同采用的术式如下:①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4例;②患侧半椎板减压,神经根松解,对侧椎板间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64例;③后路减压,滑脱复位(RF或AF系统)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术39例;④后路减压、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椎体间植骨125例。结果 2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12个月,平均68个月,其中优128例,良83例,可17例,差2例。结论①慎重掌握手术适应症,应依据腰椎滑脱的程度和临床症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使手术获得最佳有限化。②达到腰椎滑脱嵌压部神经根彻底减压,滑脱椎体间植骨坚固融合。③椎弓根钉棒系统,在彻底减压后,使滑脱的椎体满意复位,椎体间可靠的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较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神经根管减压滑脱复位椎问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36例退变性腰椎滑脱应用PLIF技术进行神经根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椎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单节段滑脱28例,双节段滑脱8例,36例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神经根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36例中病例均获随访.原有的神经压迫症状均得到缓解,其中28例间歇性跛行、24例下肢放射痛消失.8例遗留慢性腰痛,疼痛较术前减轻,优良率为78%.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术后X片复查显示椎间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一例术后12个月出现融合器下沉,一例出现植骨块的吸收,植骨融合率为94.4%.结论 后路腰椎神经根管减压、滑脱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效果满意,正确安全彻底的神经根管减压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RF-Ⅱ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采用椎管开窗减压、RF-Ⅱ系统复位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或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52例。结果 37例完全复位,15例部分复位。术后随访49例,随访时间平均4年,优良率83.7%。结论 RF-Ⅱ系统纵向撑开力大,能恢复椎间隙高度;复位拉力大,能使滑脱的椎体复位;固定可靠,能明显提高脊椎融合率;是治疗腰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经后路椎间植骨治疗下腰椎滑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体间和椎板、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对比两种不同植骨融合的近远期效果。方法腰椎滑脱有手术指征患者,据CT判断椎管内马尾及神经根受压情况及平卧位后有无神经症状分为两组,A组14例,CT示椎管内硬脊膜囊及神经根受压明显及平卧位后神经症状部分消失,采用经后路椎管开窗减压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B组20例,CT示椎管内硬脊膜囊及神经根受压不明显及平卧位后神经症状基本消失,采用椎板间或横突间植骨,以上患者均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结果随访时间1~2年,4~6个月椎体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无椎体间植骨脱落至椎管内,腰、下肢疼痛明显缓解及下肢肌力、感觉均有恢复,4~6个月后均能恢复日常生活及极轻体力工作。取得较满意疗效。结论椎体间和椎板、横突间植骨融合率和融合时间及术中平均输血量无明显差异,功能恢复无显著差异,A组植骨所需量少于B组。  相似文献   

15.
腰椎滑脱症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手术内固定、减压和植骨融合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对37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三种手术方式治疗。a)单纯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椎骨融合术16例;b)半椎板开窗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术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14例;c)全椎板减压、椎弓钉固定、人工椎板或椎间植骨融合术7例。结果随访时间0.5~2年,平均16个月。无感染、神经根损伤,术后症状基本消失,植骨均融合,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按照邹德威等标准评价疗效,A组:优13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88%;B组:优10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6%;C组:优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6%。结论只要手术方案正确,术后效果均满意,三种方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路腰椎减压并Dynesys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应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进行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37例;应用后路腰椎管减压并Dynesys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5例。结果随访9~39个月,平均26个月,腰痛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为8.7分,随访时为2.1分;腿痛VAS评分术前为7.6分,随访时为2.3分。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58.2%,随访时为21.2%。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椎间高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滑脱椎体完全复位或者基本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无融合器移位或螺钉松动、断裂。结论后路腰椎椎管减压、钉棒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路腰椎减压并Dynesys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效果满意,安全彻底的神经根管减压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予以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植骨于3~12个月内均获骨性融合。未发生Cage融合器移位或沉陷及椎弓根钉棒松动、移位、断裂、滑脱复发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复查,I度及Ⅱ度滑脱均完全复位,1例Ⅲ度滑脱复位改善明显。末次随访依据邹德威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31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为97.62%。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内固定稳定可靠,复位准确,椎体间融合良好,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治疗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本组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36例:行横突间植骨融合19例,椎体间Cage融合17例.L4-5节段滑脱及椎管狭窄25例,-S1 11例;其中退变型24例,峡部裂12例.结果:随访3~5年.采用Kim评定标准分为优、良、一般、差四级.本组优25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3%;X线复查32例达到骨性融合,融合率90%,平均融合时间为7个月(4~11个月),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治疗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症,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82例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病人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有关腰椎滑脱症的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依据病人情况分别采取以下4种术式:A组,后路单纯植骨融合术18例,均Ⅰ度滑脱;B组,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术31例,Ⅰ度11例,Ⅱ度20例;C组,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19例,Ⅰ度2例,Ⅱ度13例,Ⅲ度4例,包括椎间盘突出3例,椎管狭窄3例;D组,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14例,Ⅰ度1例,Ⅱ度10例,Ⅲ度3例,包括椎管狭窄6例(Ⅰ度1例、Ⅱ度4例、Ⅲ度1例),椎间盘突出4例(Ⅱ度3例、Ⅲ度1例)。[结果]随访6个月~6a 6个月,平均3a8个月,单纯植骨融合组(A组)18例中15例融合,其融合率83%、滑脱复位率0.03%,根据下腰痛的FRS评分标准,其改善率52.69%。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B组)的31例中30例融合,其融合率96%,滑脱复位率83%,改善率56.20%。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组(C组)融合率89%、滑脱复位率90%、改善率59.85%。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组(D组)融合率100%、滑脱复位率92%、改善率61.08%。[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针对不同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的不同因病人的病情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腰椎滑脱症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复位固定、π式椎间融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手术,行椎管、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的彻底减压,切除病变椎间盘,利用椎弓根钉复位,行病变椎体间前方植骨,左右椎间融合器融合及椎弓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48例。结果 36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10例Ⅱ度滑脱有9例复位,1例Ⅳ度滑脱完全复位,滑脱复位满意率98%。椎体间高度恢复正常。用JOA评分,术前JOA平均评分6.715分,术后JOA平均评分13.343分。术后根据X线片检查,所有患者椎体间“式融合均骨融合;椎间隙高度保持正常,滑脱未复发。术前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80.81%。随访18~26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88.74%。结论 后路π式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恢复了椎体间高度,扩大了椎体间植骨接触的面积,减少了椎弓根钉的应力,即防止了滑脱矫正度数的丢失,又有利于椎体间的骨融合,同时减少了椎弓根钉的断钉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