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同俏静  朱志俊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99-2300
血管置管包括外周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外周动脉置管等,它在为病患提供输液、输血等治疗、营养支持及血液动力学监测的同时,也使病患处于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之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病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原因,落实改进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式和流行病学方法,对某病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患者感染病例进行了调查。结果某病区在1周内连续发生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血流感染,感染病原菌为阴沟肠杆菌,且3例感染病原菌具有同源性。3例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由同一名医生实施,操作者隔离措施和手卫生均不规范。结论该病区3例CRBSI病原菌来源相同,可能因医务人员操作时消毒隔离措施不规范所致。  相似文献   

3.
赵烜 《护士进修杂志》2013,(24):2270-2271
目的探讨2例患者安装植入式深静脉置管后引起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总结分析2例住院患者深静脉置管局部感染的伤口护理过程。结果加强深静脉置管输液的护理,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发生局部感染的危险性。结论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深静脉置管的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处理。出现局部感染并发症后,能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避免进一步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99年5月至2003年5月对24例患者经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共行86次血透治疗或血液灌流,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焕文 《天津护理》2011,19(6):348-349
目的:对心脏术后深静脉置管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31例心脏术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置管感染中,所有病例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且均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病史;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感染率高于锁骨下静脉;留置时间大于或等于7天的置管感染率明显升高(与留置时间小于7天相比(P<0.05).结论:机体抵抗力低下、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留置时间过长、置管部位和护理不当等是其高危因素,应针对其采取综合性预防和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医院感染监测结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状况,找出医院感染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度本医院全部出院病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医院全年住院病人4682例,感染率为3.3%。在医院感染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构成比为66%;其次是泌尿道感染构成比为24.8%;手术切口感染构成比为4.8%。致医院感染高危因素是侵入性诊疗操作,放疗、化疗和使用免疫制剂。结论本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感染高危因素为侵入性操作和放化疗等。  相似文献   

7.
中心静脉置管穿刺处两种不同护理方法与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从人为因素着手预防留置导管引起的医院内感染。方法:选择中心静脉置管的危重患者201例分为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1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和伤口局部的变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按照“局部处理五步法”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有效地减少了置管造成的医源性感染,使其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感染.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监测2006年1月-2007年12月ICU内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患病情况,分析常见致病菌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共监测符合条件的ICU住院患者76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52例,患病率6.8%,导管相关性感染率9.34例次/1000导管日,经患者评价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法调整后,为2.72例次/1 000导管日.致病菌以G+菌为主,占44%;G-菌次之,占31%;真菌第3位,占25%.经单因素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患者置管时间、免疫功能、病情严重程度、插管时机.结论 ICU是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重点部门,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严格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加强医务人员手和穿刺部位消毒,对控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透析患者仅次于心血管并发症的第2位死因,病死率为15%~38%[1].血液透析置管感染给临床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预防措施,感染率得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医院感染目标监测与常规监测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为改进消毒工作及消毒设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4年医院感染常规监测与目标监测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目标监测合格率53.38%,常规监测合格率97.61%,目标监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监测阳性率,两种监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目标监测能真实反映医院消毒工作的薄弱环节,为制定预防医院感染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医院空气消毒质量与呼吸道感染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医院室内空气消毒质量与呼吸道医源性感染的情况,用资料调查和空气采样检测方法对医院空气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该医院全年住院病人6031例,发生呼吸道感染病人209例,上呼吸道感染构成比为10.7%,下呼吸道感染构成比为45.19%;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是鲍曼不动杆菌,占66.67%;白色念珠菌,占33.33%。临床感染病人咽拭子采样标本和痰标本检出大量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咽拭采样致病菌检出率高于痰液。该医院室内空气消毒质量经两次重复检测全部达到卫生合格要求。紫外线灯辐射强度和使用中化学消毒剂全部符合卫生标准。结论,该医院住院病人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高,空气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可能存在其他潜在感染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研究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与医生报告相结合的方法,对本医院2003~2007年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出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此期间共出院3038例新生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1例,医院感染率为2.34%;2003年感染率为3.31%,2007年感染率为0.99%。感染部位居前三位的是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和胃肠道感染,依次分别为50.70%、25.35%和15.49%。感染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39.02%。结论该医院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呈下降趋势,规范的护理操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医院感染与医院消毒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本中心医院的医院感染情况,以便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疗质量。方法采用连续常规监测和分析监测资料的方法,对连续5年医院感染情况作出评估。结果5年来医院各项监测数据总体显示消毒合格率逐年增高,空气Ⅱ类环境合格率为65%~85%,Ⅲ类环境合格率为72%~95%;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为82%~96%左右;无菌物品和压力蒸汽灭菌器合格率均为100%。各年度医院感染的感染率波动在4.2%~6.1%。结论该院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存在薄弱环节,应加强对医护人员手部消毒的管理并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案。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2009-2011年该中医院共出院28 68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60例,平均感染率为1.65%。感染的高发部位是呼吸道,构成比为64.35%;其次是泌尿道和胃肠道。医院感染发生率以肿瘤科居首位,60岁以上老年病人占73.26%,侵入性操作、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老年基础病是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中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重症病人属最易感人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为主要防控手段。  相似文献   

15.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度该医院住院患者院内感染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该医院在2007年度住院患者11817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401例,院内感染率为3.4%。在所有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感染占54.2%,老年人为易感人群。从401例院内感染者的不同标本中分离鉴定出101株医院感染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低,所发生的院内感染中以呼吸道为主,中老年患者是医院感染危险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四川省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消毒卫生现状,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消毒卫生质量。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抽样检测方法,对实施干预措施前后作比较检查。结果基层医疗机构消毒器械非常缺乏,多数没有压力蒸汽灭菌设备,没有安装紫外线灯,消毒用品比较落后。实施干预措施后,消毒器械及设备的配备情况有明显改善。消毒剂配备率明显提高,中高效消毒剂从9.50%增加到21.08%。实施干预后,医疗机构物品表面消毒卫生合格率达到82.67%,医务人员手消毒合格率为88.29%;消毒合格率在干预后有了显著提高。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率为75.75%,毁形率为24.75%,使用后基本不消毒。实施干预措施后,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率上升到96.00%,用后毁形执行率上升到88.00%,用后消毒的执行率达到45.50%。结论四川省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消毒工作存在设备落后,消毒质量低下;实施干预后情况得到改善,消毒质量有所提高,但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医用瓶口贴在临床输液中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和检测方法,对临床使用静脉输液的液体瓶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输液过程中凡使用瓶口贴的100瓶,在3组时间间隔采样检测全部无菌生长,所得到的结果与传统的瓶口擦拭消毒法结果一致。输液瓶口使用瓶口贴明显比传统的瓶口消毒法节省时间和经费,达到了节约、简便、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同时可以保证防控医院感染的效果。结论使用输液瓶口贴代替传统的输液瓶口擦拭消毒法是护理操作细则中一次有价值的改革,具有科学、实用、安全、便捷和防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标准预防隔离措施和感染控制措施,实行重点环节把关,防止感染扩散。结果经过积极救治和正确的防控措施,病人各种标本H5N1病毒全部转阴,病人痊愈。所有接触人员未出现异常,病人所在活动场所经过严格消毒处理,两次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采样监测,总合格率为100%。结论所采取的标准隔离措施到位,消毒处理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法和纸片扩散法,对医院感染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临床分离91株医院感染菌株中,革兰阴性菌35株,占38.5%;革兰阳性菌33株,占36.2%;真菌23株,占25.3%。91株病原菌中,有59株来自内科,占64.8%;32株来自外科,占35.2%;神经内分泌科检出病原菌最多,其中真菌占36.4%、葡萄球菌占18.2%、铜绿假单胞菌占9.1%。91株医院感染菌株中,呼吸道占64.8%、泌尿道26.4%、伤口分泌物5.5%。91株感染菌株中,多数细菌耐药率在50%以上,部分耐药率超过90%;真菌对氟康唑耐药率为43.5%,对伊曲康唑耐药率达到65.2%。结论医院感染菌主要来自呼吸道,真菌占第1位,多数菌株对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发病率变化及感染致病菌分布特征,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本医院2000-2008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以及病原菌变化趋势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在2000-2008年期间住院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患者6 203例,平均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9%,波动在2.0%~4.1%之间。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血液感染呈上升趋势。医院感染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2004年后鲍曼不动杆菌呈上升趋势。结论该医院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但血液感染呈上升趋势;感染病原菌以真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以此制定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