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吴以岭教授主持、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承担的“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日前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4):407
2011年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获奖代表,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出席大会。我校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冯华、府伟灵、黄岚教授出席会 相似文献
3.
李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2):0-0
2005年3月28日,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04年度医药卫生领域的33项成果获奖,占获奖成果总数的11%。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29项,比上一年度增长27.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夏恩兰教授课题组的成果“宫腔镜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9):859-I0001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3年1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副主编谢恬博士等完成的《榄香烯脂质体系列靶向抗癌天然药物产业化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谢恬博士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出席了本次大会,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表彰。 相似文献
5.
络病理论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络脉学说,至清代叶天士针对临床久病难治的状况提出“久病人络”、“久痛入络”学说及相关治法,络病之病机初露端倪。但是,长久以来有关络病的认识仅停留于此,并未在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上获得深入发展。近年来,随着一些重大难治病、疑难病对临床困绕的加重,特别是一些复杂性疾病的产生,原有中、 相似文献
6.
本刊编辑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2,(2):192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日前召开。会上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委段金廒教授主持完成的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体系建立及其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段金廒教授主持的这项研究围绕我国中药资源生产与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若干瓶颈问题,通过十余年的创新研究和探索实践,率先在国内外提出和建立了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体系,并在10余种重要特色药用生物资源生产和利用中得到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7.
8.
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其辨证施治,法度精严,是对汉以前医学的总结,奠定了后世辨证论治的基础,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极高的理论和临床价值。但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又几经注释,数为变易,已非仲景旧貌。其中有些又杂以他说,甚至掺进一些玄学思想,给我们学习理解《伤寒论》带来很大困难。将当代医家吴以岭提出的创新络病理论“三维立体网络”框架引入“六经辨证”研究中,深化对《伤寒论》临床指导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总结历代医家对中风的病机认识,结合络病理论和脑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提出中风病的病机为"气络失调,血络不通,络伤毒浸",其中,中风先兆期以"气络失调"为本,中风急发期和恢复期以"血络不通,络伤毒浸"为要,为创新中风病的辨证论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络病学说是指导内伤疑难杂病临床治疗的应用理论,掌握络病发病特点、病理变化、临床特征及治疗方药将会使许多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取得新的突破,着重阐述了应用络病理论在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有效的根治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设立对照组,通过临床治疗观察,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和根治率。结果观察组从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和根治率方面看,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中医络病理论进行中医辩证治疗,所拟方剂对于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显著,根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13.
14.
近年来随着人们日益不良的生活方式,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长.患者由于体内血糖的不断增加使机体的多个脏腑受到影响,导致一系列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中医络病学包括对络脉与络病理论的研究,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络脉是沟通机体内外的桥梁,络病是指不同的病邪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深入脏腑,伤及络脉,导致其功能与结构的异常改变从而引发机... 相似文献
15.
应用络病理论辨证施针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佳年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0,(8):168-169
目的:观察应用络病理论辨证取穴治疗黄褐斑67例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黄褐斑的络脉病机,采用温针灸,结合面部围刺治疗黄褐斑。结果:应用络病理论辨证施针对改善面部黄褐斑疗效明显。结论:以络脉病机辨证施针诊治黄褐斑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络病理论,对消渴变症的病机进行探讨,为消渴变症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阴茎硬结症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男性疾病,因其起病隐秘,病症复杂,病程缠绵且容易复发,同时伴阴茎疼痛、勃起障碍等症状,对男性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现代医学对于阴茎硬结症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作者通过长期临床观察,认为阴茎硬结症属于中医络病范畴,以络病学说“易滞易瘀”的病理特点为基础,将“阳虚络瘀”视作阴茎硬结症的基本病机,运用“温阳通络”法治疗阴茎硬结症验案多例,疗效颇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络病理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08年4月—2012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均给予严格控制血糖、补充维生素B1片、甲钴胺胶囊等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同时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给予中药汤剂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并比较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均有一定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络病理论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中,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还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