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云卿  余建明 《新中医》2015,47(5):161-162
目的:观察祛痹镇痛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MTX)、柳氮磺吡啶片及美洛昔康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祛痹镇痛方治疗,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对照组为7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晨僵、握力、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ESR、CRP、RF、抗CCP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痹镇痛方加西药治疗RA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方2号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湿痹阻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RA寒湿痹阻证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44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疼痛剧烈时采取美洛昔康片内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洗方2号熏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关节主要指标改善情况;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72.72%,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143,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关节主要临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ESR、RF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药外洗方2号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RA寒湿痹阻型可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关节临床症状,降低ESR、RF和CRP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化痰祛瘀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化痰祛瘀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促进西药减量及稳定病情作用,以初步探讨中药化痰祛瘀蠲痹方治疗RA疗效及的机理。方法:7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化痰祛瘀蠲痹方加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35例,西药对照组35例,其中西药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MTX,每周1次,每次7.5mg),柳氮磺吡啶片(每天3次,每次0.5g),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天2次,每次7.5mg)。中药治疗组在口服上述西药的同时,加用化痰祛瘀蠲痹方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变化,西药用量和治疗后3个月病情复发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在改善症状体征(关节疼痛度、肿胀度、压痛度、活动度、握力、晨僵)的积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中药治疗组的美洛昔康及MTX的用量(P<0.05或P<0.01)。两组在改善RF、ESR、CRP、PLT、Ig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中药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化痰祛瘀蠲痹方加西药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具有促进西药减量作用。温化蠲痹方具有抗炎等免疫调节作用,可能通过抑制RF、Ig等达到治疗RA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痹合剂2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通痹合剂2号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双模拟的方法,将60例RA患者分为通痹合剂2号方治疗组(40例),甲氨喋呤(MTX)联用来氟米特(LEF)对照组(20例),治疗3个月,观察DAS-28积分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DAS-28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具体的功能改善方面(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痹合剂2号方对活动期RA具有改善关节功能及降低活动期炎症指标的作用,具有抗炎镇痛、缓解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化蠲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研究其对RA患者耐药基因P-糖蛋白(P-g P)表达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RA的增效机制。方法: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MTX,每周1次,每次7.5 mg),来氟米特片(每天1次,每次10 mg),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天2次,每次7.5 mg)。治疗组在口服上述西药的同时,加用温化蠲痹汤(每天1剂,分2次口服)治疗,观察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包括中医症候疗效分析、健康状况评估(HAQ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S28)、患者疼痛评估(VAS评分)、晨僵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血小板计数、P-g P表达、安全性指标等,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P-g P表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优于对照组(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DAS28、HAQ评分、VAS评分、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P-g P、ESR、CRP、RF、抗CCP抗体、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出现肝酶升高、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感染及血压升高等,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RA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温化蠲痹方可降低RA患者多药耐药基因P-g P表达,改善患者对DMARDs多药耐药,可能是其治疗RA提高临床疗效机制之一,该方治疗RA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痹方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甲氨蝶呤片10 mg/次,口服,1次/周;观察组同时服用热痹方1剂/d,口服,2次/d,2组均连续治疗20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晨僵持续时间、VAS评分、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67%,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指数、肿胀指数、晨僵时间、VAS评分、RF、CRP、ESR、CCP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痹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湿热痹阻型RA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以口服甲氨喋呤片(MTX),内服二藤蠲痹汤,外敷栀子三黄膏。对照组30例,予以口服MTX。如果两组患者疼痛难忍,予以口服醋氯芬酸片。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56.67%(P0.05);治疗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缩短,休息疼痛程度减轻,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减少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均有显著下降,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活动期RA(湿热内蕴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疗效优于单独使用MTX。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祛湿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益气养血祛湿通络方每次200ml,每日2次,口服MTX,每次10mg,每周1次,双氯芬酸钠每次25mg,每天2次;对照组口服MTX,每次10mg,每周1次,双氯芬酸钠25mg/次,每天2次;两组均治疗16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8%,总有效率98%;而对照组分别为66.7%和8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ESR、RF、CRP平均水平比较:两组在改善实验室指标方面均有较好作用。治疗组在改善ESR、RF、CRP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益气养血祛湿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可有效控制疾病活动度、改善风湿病情,较之单独应用MTX与双氯芬酸钠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痹痛康联合甲氨蝶呤(MTX)方案治疗RA的疗效,比较联合方案对寒湿痹阻、风寒湿痹、肝肾不足3个证型的疗效。方法:收集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辨证为寒湿痹阻、风寒湿痹、肝肾不足型的RA患者183例,试验组92例予痹痛康颗粒联合MTX方案治疗,对照组91例予MTX联合痹痛康颗粒安慰剂治疗,疗程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观察指标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12周时,两组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寒湿痹阻型有效率高于风寒湿痹型、肝肾不足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痹痛康联合MTX方案治疗RA疗效优于MTX联合痹痛康安慰剂,且痹痛康联合MTX治疗寒湿痹阻型RA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痹祺胶囊(BQC)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案。方法将138例RA患者随机分为Ⅰ组(44例,BQC治疗)、Ⅱ组(46例,MTX治疗)和Ⅲ组(48例,BQC加MTX治疗)。每组均治疗12周。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程度、压痛关节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握力、晨僵时间和实验室相关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并记录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3组治疗后的关节疼痛程度、压痛关节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握力、晨僵时间、ESR、CRP、R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Ⅲ组优于Ⅰ、Ⅱ组(P<0.01);3组间疗效比较,Ⅲ组疗效优于Ⅰ、Ⅱ组(P<0.01)。3组不良反应均为胃肠道不适,因症状较轻,不影响治疗,未处理。结论 BQC治疗RA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BQC加MTX治疗RA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BQC或MTX,并可减少MTX的不良反应,具有减毒增效作用;提示BQC加MTX是治疗RA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1.
苏济深 《新中医》2010,(5):59-60
目的:观察七味通痹口服液联合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口服尼美舒利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尼美舒利胶囊联合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并观察关节疼痛度、晨僵时间等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关节疼痛度、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关节压痛度等6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关节疼痛度、关节压痛度2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改善关节疼痛度、关节压痛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ES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七味通痹口服液联合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中医辨证结合西医分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风湿康冲剂加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风湿康冲剂加MTX,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12周后,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等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缓解,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改善亦较对照组显著;JgG-RF、CCP-Ab治疗组均有明显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患者恶心、呕吐、腹泻、脱发、肝酶升高、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牛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风湿康冲刺联合MTX可有效控制RA关节炎症,增强临床疗效,并可减轻MTX的不良反应;风湿康冲剂加MTX治疗RA是具有良好前景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各20例,分别予蜂针加MTX(甲氨喋呤)、MTX、强的松加MTX治疗,30 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并对一般症状、体征、ESR、CRP、RF等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改善RA患者症状体征、降低活动期指标水平总有效率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中医寒湿痹阻证候总有效率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蜂针疗法能有效治疗RA,改善寒湿痹阻型中医证候,且较其他药物疗法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培本治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数字法将1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培本治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则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变化、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27%(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度、关节压痛度、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IL-6、TNF-α、CRP、RF、ESR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本治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疗效明确,能更快的改善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这可能与其抗炎作用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痹汤加减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7例予三痹汤加减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对照组37例单纯予来氟米特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价疗效,包括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晨僵、舌象及脉象;根据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改善情况评价2组治疗后病情活动度控制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9%,病情明显控制率67.57%,对照组总有效率75.67%,病情明显控制率45.94%,治疗组疗效及病情控制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晨僵、舌象及脉象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中医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RF、ESR及CRP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6%,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痹汤加减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寒湿痹阻型RA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控制RA病情活动,降低RF、ESR及CRP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寒痹停片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关节液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将114例RA寒湿痹阻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7例。两组患者均参照《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采取非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片,10 mg/次,1次/周,和扶他林片,75 mg/次,1次/d,晚餐后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寒痹停片,3片/次,3次/d。两组均观察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采取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液和血清IL-17及PGE2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各项指标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6.49%,优于对照组的82.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和关节液中IL-17及PG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寒痹停片辅助治疗RA寒湿痹阻证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其降低关节液和血清IL-17及PGE2水平可能是发挥上述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蠲痹颗粒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9例活动性风寒湿痹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0例和对照组69例,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口服、每周1次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蠲痹颗粒,每次15 g,冲服,每日3次;对照组加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每次60mg,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疗效、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简化疾病活动指数(SDAI)、关节肿胀数(SJC28)、关节压痛数(TJC28),进行患者疼痛评分、患者自身病情总体评价(PGA)、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总体评价(MDGA),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组疾病疗效、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DAS28、CDAI、SDAI、SJC28、TJC28、患者疼痛评分、PGA、MDGA、ESR、CRP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并且治疗组在改善DAS28、CDAI、SDAI、SJC28、TJC28、疼痛评分、PGA、MDGA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蠲痹颗粒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活动性RA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疾病活动度,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血通络方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88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养血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MTX)加来氟米特(LEF)治疗]、对照组(41例,MTX加LEF治疗)。每组均治疗12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及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43/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31/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休息痛、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指数、肿胀关节指数、ESR、RF及CRP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ESR、RF及CRP改善程度较对照组为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胃肠道不适为主,但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养血通络方联合MTX加LEF治疗RA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且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法联合银杏达莫(杏丁)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心脏病变临床症状积分、关节症状积分和疾病活动性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对照组35例和补心通络方+杏丁治疗组35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的疗效和心脏病变临床症状积分、关节症状积分、各活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ESR、α1-AGP、CRP、RF显著降低,关节症状积分改善;治疗组心脏病变临床症状积分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则改善不明显。结论补心通络方联合杏丁治疗RA合并心脏病变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其心脏病变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络开痹片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寒热错杂兼瘀血阻络型RA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药组(36例)和中西药组(36例)。西药组口服来氟米特片,中西药组加服通络开痹片,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VAS评分、DAS28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G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中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1. 7%,西药组总有效率88. 9%,2组疗效等级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治疗后2组患者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VAS评分、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G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 0. 01),且中西药组效果优于西药组(P 0. 05),不良反应少。结论通络开痹片联合来氟米特片能明显改善寒热错杂兼瘀血阻络型RA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