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5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33眼(73.33%)。结论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小瞳下行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摘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7例21眼葡萄膜炎后严重粘连并发性白内障眼采用该种手术治疗。手术要点包括:剪除瞳孔区机化的前囊膜、瞳孔缘剪开、水离分核、囊袋内晶体圈匙翻转娩出晶体核、灌洗囊袋内皮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结果19眼人工晶体顺利植入囊袋中,术后瞳孔为3~5mm,无严重并发症。术中有2眼出现后囊破裂。结论小瞳下行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儿童白内障133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时机与疗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时机与疗效。方法 对 133例 14 8眼儿童白内障行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随访 1~ 2年。结果 出院时矫正视力≥ 0 .5者 90眼 (6 0 .8% ) ,随访时矫正视力≥ 0 .5者为 85眼 (5 8% ) ,获得双眼视功能者 6 6例 (4 7% ) ,主要并发症为后囊混浊、瞳孔挟持、葡萄膜炎、角膜水肿。结论 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可获得较满意的视力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在伤后早期进行人工晶体植入 ,将有利于获得理想的视力或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晶体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对20例21只眼进行手术。其方法是前房注入粘弹剂,沿瞳孔缘剪开3—4个切口。行晶体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结果:21只眼瞳孔5—6mm大小,其中18只眼视力进步(85.7%)。随访3个月以上15只眼中,10只眼(67%)视力≥0.5,低于0,4的5只眼(33%)均为眼后段疾病改变。结论:虹膜炎并发白内障行晶体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均能恢复有用视力而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肖蕾 《中外健康文摘》2012,(31):178-179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后发生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临床资料.结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发生率为3.8%.结论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葡萄膜炎病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在色素膜炎并发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43只眼)色素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观察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眼部情况,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3年,结果:95%术眼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中25.58%术眼在小瞳孔下操作,术中并发症有前房出血(2.33%),后囊膜破裂(4.65%),术后瞳孔的均能维持生理性圆形无上移,术后并发症有早期角膜水肿(23.26%),虹膜后粘连(1.40%),后囊膜混浊(46.51%),黄斑囊样水肿(2.33%),人工晶体表面机化物(4.6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色素膜炎并发白内障 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超乳技术的不断成熟,手术材料的不断完善.手术设备的不断更新,许多难沧性白内障已不再是手术禁忌证。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利用已成熟的超声乳化技术已取得很好的手术效果,我院2000年9月-2005年9月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9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丁怡  王燕  王诚忠 《上海医学》2001,24(8):504-505
慢性葡萄膜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并发白内障 ,它是慢性炎症的刺激及类固醇药物治疗的综合结果 ,也是葡萄膜炎患者主要致盲原因之一。目前常规采用的手术方法是囊外手术摘除白内障及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以提高术后疗效。但慢性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术后葡萄膜反应的程度及后发障的发生率往往高于其它类型的白内障。因此 ,对此类患者术后的临床观察及门诊随访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院自 1990年~ 2 0 0 0年对 2 8例 30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囊外手术摘除白内障及一期植入人工晶体 ,并进行临床观察及术后门诊随访、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29例(34眼)3-14岁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并行前房型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术后脱盲率88.24%,脱残率为58.82%。后囊混浊和葡萄膜炎是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 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是有效的方法,但应选择度数适当的人工晶体,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并发性白内障21例,结果表明: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并发症多而且较重,经适当处理及密切观察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术后视力最高者1.0,最低者0.1,0.5至0.8者占80%以上,同时讨论了并发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准备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陶爱平  朱光  李新 《河北医学》2001,7(6):495-497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3例(41眼)3-13岁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前房型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脱盲率87.80%,脱残率为58.54%,后囊混浊和葡萄膜炎是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是有效的方法,但应选择度数当的人工晶体,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儿童白内障手术疗效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探讨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收治儿童白内障67例71眼,其中先天性白内障19眼,外伤性白内障51眼,并发性白内障1眼,行晶体囊外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67眼,术后随访观察1-12月,结果:术后58眼(81.7%)脱盲(视力>0.05),44眼(62%)视力0.1-0.3,15眼(21.1%)视力大于0.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葡萄膜炎,瞳孔夹持,继发性青光眼,后囊混浊,弱视和斜视,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或外伤性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人工晶体植入,可有效提高患眼的视功能,而术后的弱视治疗对术后患儿视功能的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9例(34眼)3-14岁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前房型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后产盲率88.24%,脱残率58.82%。葡萄膜炎是术后主要并发症,持续时间长,易发生虹膜后粘连和形成后囊混浊。结论: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有效的方法,但应选择度数适当的人工晶状体,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 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51例(56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 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53例(56眼)3~14岁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随访3个月~4年,观察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有视力记载的病例中出院时脱残与脱盲率分别为44.0%和86.0%,随访病例中脱残与脱盲率分别为64.5%和90.3%;后发障和葡萄膜炎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应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并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同时要尽早行屈光矫正及系统正规的弱视训练以提高术眼视力及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发生、发展、治疗效果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本组发病率为2.82%,发病时间平均为术后32d,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病率较高。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此类手术后较为严重的疾病,必须及时处理,其发病机理可能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7.
肖秀林  莫桂林 《华夏医学》2003,16(3):382-383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白内障患者复明唯一的有效方法 [1 ] ,但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症反应 ,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构成严重威胁。笔者对 1996年 8月至 2 0 0 2年 10月间施行的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引起葡萄膜炎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施行 12 8例 (14 6眼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其中发生急性葡萄膜炎 13例 ,15眼 ,发生率为10 .2 7%。男 5例 6眼 ,女 8例 9眼 ,年龄 36~ 86岁 ,平均 6 5岁。其中双眼白内障患者中 ,1例双眼接受手术间隔 1周 ,1例间隔 6个月 …  相似文献   

18.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12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优缺点。方法:分析12 6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资料。结果:12 6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均获成功。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术有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粘连性瞳孔状态下行白内障震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 17例(17只眼)粘连性瞳孔并发白内障,术中使用粘弹剂、器械分离松解粘连,剪切瞳孔区机化纤维膜,“U”形截囊,水分离、水冲法或注水圈套器托出法娩核,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随访6~18月,术后视力〉0.5者7只眼,〉0.3者6只眼,0.1-0.25者3只眼,视力同术前者1只眼。结论 粘连性瞳孔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韦晓星 《微创医学》2009,4(5):504-505
目的探讨非超乳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26眼非超乳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采用散瞳、局部及全身皮质类固醇激素、消炎痛及雷公藤多甙片等综合治疗。结果大部分患者治疗3~12d跟部炎症消退,视力恢复,有2例就诊晚,虹膜稍后粘连,人工晶体瞳孔夹持,视力稍下降。结论非超乳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只要早期就诊,早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