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知度,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从全院医护人员中随机筛选出40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在376份有效答卷中,多数医务人员对上市后的药品都存在ADR认知尚可,认为报告ADR是自己的职责,都遇到过ADR并且认为有必要上报ADR。结论药剂科应和医院医务科联系,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ADR的法规,充分发挥药学部门在ADR监测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上市药品再评价的基础,是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众安全、合理用药的保障。通过时天津市天港区3所二级医院132名医务人员进行的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得出统计结果,以期为有关部门的药品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徐艳艳  尹桃 《中国药房》2008,19(14):1117-1120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认知现状,分析ADR的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5~12月门诊患者488名,填写问卷调查表,并当场回收,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患者的ADR知识答题正确率仅为36.6%;70.5%的被调查者对ADR知识认知度低。文化程度、ADR经历、药师指导用药、药物知识来源、职业、医师指导用药、社区开展ADR讲座以及性别为ADR认知度的影响因素。结论:门诊患者对于ADR知识的认知非常欠缺,应加强医院医师、药师指导用药,在社区开展合理用药和ADR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4.
罗洁丽  黄艳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191-192,194
本文通过对我国处方点评制度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存在认知度不高、实施水平差异明显以及监管模式缺乏第三方监管问题,并指出我国应该从完善医疗补偿机制、加强点评制度宣传、加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以及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促进点评效率提高等方面入手,以期完善我国处方点评制度。  相似文献   

5.
对天津市北辰医院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对上市药品安全性的再评价,是公众安全合理用药的保障,是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中心对天津市北辰医院103名医务人员进行了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认知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相关部门的药品监管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有关ADR的认知度的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通过样本估计总体。从基本知识、执行情况和影响报告ADR的因素三方面进行调研。结果:85%人员认为上市后药品存在或遇到过ADR;仅4%人员填写过ADR报告表;57%人员不清楚《药品管理法》中有无ADR的法律条款;53%人员不清楚所在医院有没有ADR职能机构。结论: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ADR监测很有必要,但自己没有责任和义务,而且不清楚如何上报ADR报告。需加强ADR知识在医院内的宣传。并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  相似文献   

7.
医务人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认知度调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颁布后医务人员时药物不良反应监察的认识了解程度。方法:对全院在岗人员随机抽样,入选人员在限定时间内填写ADRM认知度调查表,对全部调查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被调查者中有90%知道国家ADR中心的职责;79%了解我国ADR报告程序;44%明确ADR定义,91%认为上市后药品存在不良反应;79%认为ADR与药品质量有关;98%认为有必要报告ADR;在日常工作中有84%遇到过ADR。其中34%向有关部门上报过ADR,只有25%是自愿上报。94%认为只有提高医务人员的ADR意识才能加强我国ADRM工作力度。结论:我院医务人员中绝大部分认识和知道ADRM,但对ADR上报意识不强,自愿上报ADR的仅占被调查人员的四分之一。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国人民的ADR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苏省涉药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和药物安全性问题的认知情况,为药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单位集中被调查人员统一填写问卷。EpiData3.1建立录入系统,用SPSS13.0和SAS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回收问卷5482份,纳入统计5474份,回收率81.69%。江苏省涉药人员对于ADR基本知识、ADR的监管知识、合理用药等知识认知程度较高,对于药物警戒认知程度较低。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单位内不同岗位之间人员的认知程度有一定差距。单因素分析显示,单位类型、地区、工龄、本岗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和职称与认知程度有关,性别与年龄则与认知程度高低无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单位类型、地区、文化程度和职称与认知程度的高低有高度的统计学关联,而工龄和本岗工作年限与认知度无关。结论:江苏省涉药人员对于ADR的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较高,而对于药物警戒认知度低,不同单位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需加大对药品生产企业,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宣传培训力度,在不同的单位中,应加大对直接面对患者的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ADR报告意识,促进ADR监测工作平稳、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药品不良反应公众认知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现状,为相关单位和部门提供信息依据和参考。方法 利用“公众用药安全”讲座活动对到场公众进行了随机调查,发放调查表150份,回收144份。通过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的方法,除去信息缺失较多的调查表,对剩余115份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结论 多数被调查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公众希望政府部门加大药品监管力度,保证上市药品质量,治理虚假广告,及时公布药品安全信息,大力宣传科学合理用药知识,为其安全用药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安全用药和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方法选择医生、农民、学生等群体,发放250份问卷,不记名填写。结果大多数人认为药品有不良反应,但了解存在误区。结论加大对医生、护士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知识的培训,加强对广大群众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现状,为相关单位和部门提供信息依据和参考。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间对参加"公众用药安全"科普讲座活动的到场公众进行了随机调查,并对信息完整的2746份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发放调查表3000份,回收2890份,信息完整资料2746份。参加讲座活动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88.5%对广告宣传的药品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80.3%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相关知识认识不足。结论公众希望政府加大药品监管力度,保证上市药品质量,治理虚假广告,及时公布药品安全信息,经常宣传科学合理用药知识,为公众安全用药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院1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其规律,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报的100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占68.0%);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51.0%),其次为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药物。结论加强ADR监控意识,并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痰热清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0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彩虹  李勇 《齐鲁药事》2012,31(4):246-248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以"痰热清"为关键词或题名,对维普资讯网内中国生物医学知识库收录的2003年~2011年8月的文献资料检索并查阅原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效的有关痰热清注射液致ADR文献19篇,共20例,所有ADR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ADR多发生在首次用药及用药30 min内,皮肤过敏反应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ADR如过敏性休克多在早期出现。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痰热清注射液致ADR的监测,合理选用,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尽量减少严重ADR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收集的114例神经系统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14例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涉及13类药物,52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18例,占15.78%),其次是眼用药物(16例,占14.04%)和消化系统药物(13例,占11.41%)。静脉用药引发神经系统ADR最多(93例,占81.58%)。ADR均较轻,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脚麻木、头痛、精神异常。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01例环丙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环丙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7年1 月1 日-2011 年12 月31 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收的101 例环丙沙星不良反应报告资料,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01 例环丙沙星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42 例(41.58%),女性患者59 例(58.42%),平均年龄(55.03±18.11)岁;97 例环丙沙星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引起,占上报总数的96.04%;环丙沙星不良反应共累及10 个器官/ 系统,其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38.69%,其次为用药部位损害(18.98%)、神经系统损害(16.79%)、胃肠系统损害(10.22%)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5 例,表现为过敏性休克(2 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2 例)、急性肾衰竭(1 例).结论:环丙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 器官,应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规定用药,同时加强用药监护,警惕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认识程度调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桂兰  梁莉君  潘秋萍  邢翔飞 《中国药房》2005,16(14):1098-1099
目的:了解我市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认识程度。方法:采用“医护人员对ADR认识度调研问卷”形式,调查我市400名医护人员对ADR概念认识、报告意识、ADR上报范围及原因、ADR的报告程序、ADR的专业机构、ADR的法律意识等。结果:我市医护人员对ADR上报范围及原因基本明确,但存在对其概念认识不足,上报意识较淡薄,对上报程序及ADR专业机构不明,ADR的法律意识不够强等现象。结论: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ADR专业知识及法律、法规等有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对ADR监测的认识程度,使ADR监测工作成为医护人员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7.
2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临床科室上报的286例ADR报表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发生频率、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分类及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6例ADR中,男性ADR发生率略高于女性;ADR发生率,0~10a婴幼儿(29.72%)和60a以上老年人(22.72%)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89.16%)和口服给药(9.09%)为主;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频率高。头孢菌素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及青霉素类药物的ADR发生频率占抗感染药物前3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以及全身性损害为主;引发ADR例数前3位的药物为头孢曲松、五水头孢唑啉、头孢替安;新的及严重的ADR占8.04%。结论:应重视与加强ADR监测与报告工作,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我院35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规律,并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ADR报告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59例ADR中,女性患者发生概率较大(191例,占53.20%);0~10a(66例,占18.38%)婴幼儿及51~60a(65例,占18.11%)中老年人发生居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179例,占40.50%)和口服给药(173例,占39.14%)为主;用药方式多为单一用药(336例,93.60%);抗感染类药物所占比例较多,占50.45%;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引起ADR例数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磷酸克林霉素;ADR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结果多为治愈或好转。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我院6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规律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临床上报的ADR报告,共计609例,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ADR累及系统损害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9例ADR报告中,男性340例(55.83%);女性269例(44.17%);ADR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年龄大于7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多,共计142例(23.32%);静脉滴注的ADR发生率最高516例(84.73%);按引起ADR前10位预警药物分类统计,氨甲环酸氯化钠占首位;按ADR临床表现分类,最常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计159例(25.32%)。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报告与监测工作,加强患者的药学监护,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