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刺五加多糖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刺五加多糖对体外培养人白血病K562细胞有无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密度为5×10^4/mL和1×10^4/mL)分别接种于96孔培养板(100μL/孔)及50mL培养瓶(1.5mL/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刺五加多糖作用24h后。用CCK-8法检测刺五加多糖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不同浓度刺五加多糖(0.405、0.810、1.620、2.430、3.240mg/mL)作用K562细胞24h.抑制率分别为16%、27%、48%、50%、5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培养K562细胞中出现核固缩、凋亡小体。结论:刺五加多糖对体外培养K562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TPK)抑制剂STI571对K562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取对数生长期K562细胞,分4组培养.Ⅰ组不加任何药物,Ⅱ组、Ⅲ组、Ⅳ组分别加0.5 μmol/L、1 μmol/L和2 μmol/L 的STI571,继续培养5 d.每d行细胞计数,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活力,连测5 d.培养36 h时,取细胞,双缩脲法检测细胞蛋白含量,采取蛋白免疫印迹法进行Procaspase-3及Bcl-xL检测.结果:Ⅱ组、Ⅲ组细胞数低于同-时间段Ⅰ组细胞数(P<0.05),但高于Ⅳ组细胞数(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和Ⅳ组Procaspase-3和Bcl-xL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Ⅱ组和Ⅲ组比,Ⅳ组2者表达量更低(P<0.01).结论:STI571通过下调Bcl-xL,激活Procaspase-3,诱导K562细胞凋亡,从而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HL-60和THP-1黏附、迁移能力以及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D (GPI-PLD)的表达,探讨GPI-PLD表达与不同白血病细胞黏附性、迁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黏附实验和体外穿膜实验比较3种不同白血病细胞的黏附性和侵袭性;半定量RT-PCR检测这些白血病细胞GPI-PLD和uPAR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GPI-PLD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uPAR的表达.结果 THP-1细胞中GPI-PLD和uPAR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K562和HL-60细胞.THP-1细胞对Fn的黏附率显著高于K562、HL-60细胞;THP-1与HL-60细胞体外穿膜侵袭能力显著高于K562细胞.结论 THP-1细胞较K562和HL-60细胞具有较高的黏附和侵袭能力,与其GPI-PLD和锚定蛋白uPA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辛伐他汀通过氧化应激诱导K562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处理K562细胞,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辛伐他汀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辛伐他汀处理K562细胞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突变P53蛋白表达.RT-PCR测定c-junmRNA表达.结果: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结果显示,5、10、20μmol/L辛伐他汀作用K562细胞48-72h能诱导其凋亡.辛伐他汀作用K562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细胞内ROS明显升高.辛伐他汀处理K562细胞后突变P53蛋白表达明显下调,c-jun mRNA 表达上调.结论:辛伐他汀改变K562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细胞氧化应激,下调突变P53蛋白表达,上调c-jun 表达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牛蒡多糖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牛蒡多糖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检测BCL-2mRNA、Bax mRNA的表达。结果牛蒡多糖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BCL-2基因表达下调,Bax的基因表达增多。结论牛蒡多糖对K56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下调,Bax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血病细胞株的固有活性氧(ROS)水平与细胞对三氧化二砷(As2O3)促凋亡作用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用2μmol/L As2O3作用于四种髓系来源的人白血病细胞株(NB4、HL60、K562、U937),证实As2O3促凋亡敏感性在四种细胞之间的差异.然后在不加As2O3情况下,用活性氧捕获剂双氢-乙酰乙酸二氯荧光黄(DCFH-DA)或双氢罗丹明123(DHR)捕获RO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ROS水平. 结果四种白血病细胞凋亡敏感性与ROS水平存在对应关系,由高到低的顺序为:NB4、HL60、K562、U937. 结论白血病细胞固有的ROS水平与细胞对As2O3诱导凋亡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桂皮醛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桂皮醛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率和Caspase 3表达.结果:桂皮醛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影响K562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受阻于G2/M期,并诱导K562细胞凋亡.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活化的Caspase 3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桂皮醛使K562细胞周期受阻,并使Caspase-3活化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实现对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  相似文献   

8.
三丁酸甘油酯对K562 白血病细胞的体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三丁酸甘油酯(tributyrin,TB)对K562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细胞计数及台盼兰拒染法观察TB对K562细胞增殖及活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形态观察、流式细胞术分析观察TB对K562细胞体外诱导凋亡的情况,RT—PCR技术分析p2l^WAFl表达的改变。结果(1)TB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2)TB诱导K562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影响细胞周期的进程,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3)在TB引起的K562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过程中,p2l^WAFl表达增加。结论TB抑制K562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于G2/M期,p2l^WAFl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优势表达鞘氨醇激酶-1(SphK-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使用pLXSN、pLXSN-SphK-1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液感染K562细胞并用终浓度1 000 ng/m l的G418筛选感染pLXSN和pLXSN-SphK-1基因的K562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pLXSN和K562-SphK细胞提取蛋白收集胞浆蛋白,应用BCA-200蛋白检测试剂盒进行蛋白定量。根据蛋白定量取蛋白含量相同的蛋白提取上清行γ3-2P-ATP掺入法检测K562-pLXSN和K562-SphK细胞SphK-1活性;并应用MTT法检测K562-pLXSN和K562-SphK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对不同剂量格列卫的敏感性。结果:K562细胞转染SphK-1基因比转染空载体后的细胞SphK-1酶活性显著增高;K562-pLXSN细胞和K562-SphK细胞培养24 h、48和72 h后细胞增殖无显著性差异;当格列卫浓度为0.1和0.25μmol/L时,K562-PLXSN和K562-SphK细胞培养72 h后的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当格列卫浓度为0.5至10μmol/L时,K562-SphK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K562-PLXSN细胞(P<0.05)。结论:优势表达SphK-1基因对K562细胞自然增殖无显著影响,但增加了细胞对浓度高于0.5μmol/L格列卫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芩素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K562细胞,将对数生长期K562细胞数调整到1×105/m l,将黄芩素加入各实验孔,将黄芩素的终浓度调整为25.0,50.0,100.0,200.0,400.0μg/m l,每个浓度设4个复孔,分别培养细胞48 h和72 h,采用MTT比色法观察黄芩素对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将对数生长期K562细胞数调整为1×107/m l,加入黄芩素50.0,100.0,200.0μg/m l作用48 h后,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并计算凋亡细胞百分数。结果:黄芩素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黄芩素50.0,100.0,200.0μg/m l诱导K562细胞凋亡,有明显的凋亡峰(AP峰)出现。结论:黄芩素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K562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检测重组人γ-干扰素(recombination human interferon gamma,rhIFN-γ)对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CD123表达的影响. 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白血病K562细胞在不同浓度rhIFN-γ作用72 h的增殖活力以及用流式检测其CD123的表达.结果 5×104~108 U/L rhIFN-γ作用K562细胞72 h,细胞生长抑制率随剂量增大而增高,而2×105 U/L rhIFN-γ使其抑制率降低.rhIFN-γ 2×105 U/L、107 U/L孵育K562细胞72 h, 流式检测到CD123在K562细胞的表达量分别为(7.2±2.50)%和(21.6±1.17)%;107 U/L rhIFN-γ组与对照组(4.10±1.46)%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hIFN-γ对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有双向作用(抑制或促增殖),诱导CD123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MSCs和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反应体系总量250μl。以SD大鼠的脾T淋巴细胞为刺激细胞,以W istar大鼠的脾T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分为6组。组Ⅰ:对照组,1×105刺激细胞和1×105反应细胞共同培养;组Ⅱ:1×105反应细胞与1×104SD大鼠的MSCs共同培养;组Ⅲ:1×105刺激细胞和1×105反应细胞并加入1×104SD大鼠的MSCs共同培养;组Ⅳ:细胞种类及数量同组Ⅲ,另加1-甲基色氨酸(1-MT)(终浓度1 mol/L);组Ⅴ:细胞种类及数量同组Ⅲ,另加植物刺激素(终浓度2μg/m l);组Ⅵ:每孔加入反应细胞和刺激细胞各1×105及MSC 1×103。混合培养120 h,结束培养前13 h,每孔加入3H-TdR 20μl,以液闪测定仪测定各组的每分钟脉冲数。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MSCs和MLR共培养体系中色氨酸含量。结果:MSCs可以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T淋巴细胞增殖,并呈现出剂量依赖关系;同时MSCs和MLR共培养体系中色氨酸含量明显降低。1-MT可以阻断这一作用。结论:MSCs在体外可抑制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吲哚胺2,3双加氧酶参与了这种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汉防己甲素逆转白血病细胞株K562/A02耐药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TTD)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A02多药耐药(MDR)逆转的机理。方法:以白血病细胞系K562及其耐药细胞系K562/A02为TTD作用的靶细胞。细胞水平检测实验分5组(K562组、K562/A02组、K562+ADM组、K562/A02+ADM组和K562/A02+TTD+ADM组),采用MTT法检测TTD对K562和K562/A02细胞的非细胞毒性剂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阿霉素(ADM)的浓度,基因、酶学、蛋白水平检测实验分3组(K562组、K562/A02组和K562/A02+TTD组),采用RT-PCR法检测mdr1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法检测P-糖蛋白(P-gp)和bcl-2表达。结果:1.562 5 mg•L-1的TTD处理K562/A02细胞后,细胞内ADM的浓度较单用ADM组明显提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K562/A02细胞内mdr1 mRNA/P-gp的表达量减少(P<0.01);GST-π和TopoⅡ表达无明显变化;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量减少(P<0.01)。结论:TTD主要通过增加细胞内ADM浓度,下调mdr1/P-gp和bcl-2表达逆转耐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厄贝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THP-1细胞经0.16μmoL/L佛波酯诱导分化后,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AngⅡ组、厄贝沙坦干预组,干预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厄贝沙坦孵育2 h后,再加入AngⅡ1×10-6moL/L孵育24 h,用荧光定量PCR和细胞酶联免疫法检测(LOX-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 II可明显上调THP1细胞(LOX-1)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厄贝沙坦均能抑制(LOX-1)蛋白表达(P<0.05),并且随着厄贝沙坦浓度降低,抑制作用减低,即两者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厄贝沙坦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AngⅡ诱导的THP1细胞(LOX-1)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巨噬细胞通过(LOX-1)途径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摄入,影响泡沫细胞的发生、发展,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氯喹与地西他滨联合应用对白血病K562和KG-1a1Aor1a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自噬对地西他滨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髓性白血病K562和KG-1a1Aor1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地西他滨(10 μmol·L-1)单用组和氯喹(50 μmol·L-1)联用地西他滨组(联用组)。联用组细胞使用氯喹孵育6 h后再与其他组细胞同时开始实验。孵育24及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数量并计算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Q-PCR法检测Atg7及Atg12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LC3蛋白表达。结果:孵育24及48 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地西他滨和联用组K562和KG-1a1Aor1a细胞数量数量明显减少(P < 0.05或P < 0.01);凋亡率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线粒体膜电势明显增加(P < 0.05或P < 0.01);与地西他滨组比较,联用组K562和KG-1a1Aor1a细胞明显减少,细胞数量凋亡率明显升高(P < 0.05)。孵育24 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地西他滨组K562和KG-1a1Aor1a细胞Atg7、Atg12和LC3-Ⅱ/LC3-Ⅰ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与地西他滨组比较,联用组K562和KG-1a1Aor1a细胞Atg7、Atg12和LC3-Ⅱ/LC3-Ⅰ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结论:地西他滨具有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而联用氯喹可以抑制自噬从而增强地西他滨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亚硒酸钠(Na2SeO3,Se)处理、K562细胞裂解物(又称为抗原细胞裂解物:ACL)冲击致敏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衍生的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白血病细胞的能力。方法1)DCs培养:用含3种细胞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RPMI-1640(10%FBS)培养体系,培养健康人的PBMNC 4d,收获贴壁细胞;2)DCs分4组:Ⅰ组:单独DC培养组;Ⅱ组:加入0.5μmol/LSe的DC组;Ⅲ组:加入ACL的DC组;Ⅳ组:同时加入0.5μmol/LSe和ACL的DC组;3)效应细胞-CTL的诱导培养:用含细胞因子IL-2的1640(10%FBS)培养体系,将非贴壁细胞(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单独或与各组DC共同孵育5d;4)CTL活性测定: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靶细胞为K562细胞。结果效应细胞与K562细胞按不同效靶比混合培养时,DC-Ⅳ组、Ⅲ组及Ⅱ组刺激后的T细胞比DC-Ⅰ组刺激后的T细胞及单纯T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更显著,杀伤率随效靶比的增加而增加。其中E∶T=25∶1时,T细胞组及T-DC-Ⅰ、T-DC-Ⅱ、T-DC-Ⅲ、T-DC-Ⅳ组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5.9%±2.4%、15.3%±2.3%、26.3%±3.7%、28.2%±4.5%、36.2%±3.7%。T-DC-Ⅳ组杀伤活性高于其他各组(P值均<0.01)。结论用含GM-CSF、IL-4和TNF-α的体外培养体系可从健康人PBMNC获得成熟的DCs,小剂量亚硒酸钠和K562细胞裂解液负载均可诱导出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CTL,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ginseng polysaccharide,GPS)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和周期阻滞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调整密度为7×108/L,空白对照组予以常规培养;GPS组加入400 mg/L GPS。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变化;RT-PCR检测细胞ERK表达的变化。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细胞中p-ERK、NF-κB、Cyclin D1蛋白定位及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RK、p-ERK、NF-κB、Cyclin D1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562细胞在400 mg/L GPS的作用下,体外培养24、48、72 h后,GPS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周期分布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GPS组K562细胞G0/G1期细胞数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多(P<0.05),G2+M、S期细胞数量则明显减少(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400 mg/L GPS处理48 h组ERK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20vs 0.50,P<0.05)。免疫组化显示p-ERK、NF-κB、Cyclin D1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与对照组相比,GPS组K562细胞内p-ERK、NF-κB、Cyclin D1的表达明显减弱。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ERK总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而p-ERK、NF-κB、Cyclin D1随时间变化有减少趋势,且在48 h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多糖GPS可促使K562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并诱导K562细胞凋亡,且均呈时间依赖性。GPS促进K562细胞凋亡、导致其细胞周期阻滞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RK/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下调Cyclin D1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吴小东  冯霞  张中伟  曹丽丽 《西部医学》2014,26(11):1448-1450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大范围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大范围肝叶切除术患者144例,分为4组(n=36),分别于术后第1、2、3天分别持续静脉输注1.0×10^5 U·h-1(Ⅰ组)、2.0×10^5 U·h-1(Ⅱ组)、3.0×10^ 5U·h-1(Ⅲ组)乌司他丁,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观察4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2、3天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E)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Ⅰ组ALT在术后T3时,AST、CRE在术后T2和T3时,BUN在术后T1-T3时活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ALT、AST、BUN、CRE在术后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而TBIL在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均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范围肝切除术后早期应用乌司他丁2 X105-3X105 U.h-1能够抑制ALT、AST、BUN、CRE活性的升高,且与用药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力达霉素(LDM)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CMLK562细胞,采用不同浓度(0.01、0.10和1.00nmol·L-1)LDM处理48h,作为0.01、0.10和1.00nmol·L-1LDM组,不加药物的正常细胞为对照组。台盼蓝染色观察各组K562细胞生长抑制率,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双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表现,AnnexinⅤ-FITC/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台盼蓝染色,LDM对K562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各浓度LDM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MTT法检测,随LDM作用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下降,LDM对K562细胞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3.2)nmol·L-1。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LDM能够引起细胞发生凋亡(胞质呈芽状突起,胞核碎裂成点状)。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浓度LDM组K562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0.10和1.00nmol·L-1LDM组K562细胞中caspase-8和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1nmol·L-1LDM组K562细胞中caspase-8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M能够有效抑制K562细胞增殖,低浓度LDM可能通过上调细胞中caspase-8和caspase-3表达诱导K562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0.
氯化甲基汞对NB4和K562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氯化甲基汞(MMC)对NB4和K562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NB4、K562细胞经1.25、2.50、5.00、10.00和20.00 μmol•L-1MMC、三氧化二砷(ATO)分别作用0、6、12、24、48和72 h,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后荧光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NB4和K562细胞接触10 μmol•L-1 MMC 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2.0%和70.0%,与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和0.014);NB4和K562细胞接触10 μmol•L-1ATO 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4.4 %和52.0%(P值分别为0.001和0.000);荧光镜检呈现明显的凋亡图像。MMC与ATO对NB4、K562细胞诱导凋亡及抑制增殖作用相似。结论:MMC能诱导NB4和K562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