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普通胸外科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普通胸外科择期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烷组(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吸入麻醉),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等手术相关情况;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1、3、6、24、72 h的认知功能;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麻醉诱导前和术毕1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长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术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和3 h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七氟烷组术后1、3、6 h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的MMSE评分分别于术后6 h和24 h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且七氟烷组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均可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普通胸外科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普通胸外科择期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烷组(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吸入麻醉),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等手术相关情况;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1、3、6、24、72 h的认知功能;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麻醉诱导前和术毕1 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长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术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和3 h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七氟烷组术后1、3、6 h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的MMSE评分分别于术后6 h和24 h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术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且七氟烷组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均可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依托咪酯麻醉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腹部手术患者7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七氟烷组(38例)和依托咪酯组(32例)。分别在术前(T0)、术后2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7 d(T4)比较两组MMSE评分、血清S100β蛋白含量及发生与未发生POCD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含量。结果:两组比较MMSE评分及S100β蛋白含量,七氟烷组术后T1、T2、T3与T0时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依托咪酯组术后T1、T2与T0时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七氟烷组与依托咪酯组在术后T1、T2、T3时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共有19例在术后1 d发生POCD,七氟烷组13例(34.2%)比依托咪酯组6例(18.8%)发生率上升(P<0.05)。结论:七氟烷和依托咪酯麻醉均可引起老年腹部患者术后短期内认知功能下降,与七氟烷比较,依托咪酯麻醉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七氟烷、丙泊酚分别联合芬太尼对肺部手术患者血气分析以及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胸外科住院的择期肺切除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二组.其中七氟烷组34例,采用咪达唑仑0.04mg/kg、维库溴铵0.15mg/kg、芬太尼4μg/kg静脉诱导联合七氟烷麻醉;丙泊酚组34例,采用同种静脉诱导联合丙泊酚麻醉.麻醉诱导前(T1)、机械通气后15min(T2)、单肺通气后30min(T3)、手术结束后15min(T4),采集桡动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值;采用脑氧饱和度监护仪测定T1、T2、T3、T4四个时间点患者的脑氧饱和度(rSO2),计算均值;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分别对患者麻醉前、应答后1、6、24、72h进行评分.结果 ①血气分析指标比较,二组患者的SO2均在90%以上,相同时间点二组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同组间比较T3<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比较,丙泊酚组Qs/Qt的T3>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丙泊酚组Qs/Qt明显大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氧饱和度测定比较显示,与T1比较,T2时二组患者的rSO2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丙泊酚组rS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丙泊酚组的rSO2明显低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认知功能比较显示,麻醉结束后二组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与丙泊酚组相比,七氟烷组MMSE评分在麻醉结束后6h、24h、72h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在肺部手术中降低肺内分流,保持脑氧饱和度,防止脑神经损害方面的效果比丙泊酚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患者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全身麻醉药物的节俭作用.方法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24例年龄为18~65岁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于全身麻醉下行开腹手术,且手术时间>2 h.患者随机分为Dex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全身麻醉诱导前经静脉泵输入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或等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10 min,记录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Ramsay镇静评分(RSS)的变化.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术中以七氟烷维持.记录丙泊酚诱导剂量及术中血压、心率、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结果 Dex组用药后5、10 min时的RSS及用药后10 min较给药前的RSS升高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00).Dex组全身麻醉诱导期间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0).Dex组切皮后2 h内24个观察时间点(每5 min为1个观察点)的七氟烷MAC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MAC曲线下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0).结论 右美托咪定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减少全身麻醉中丙泊酚和七氟烷的用量.  相似文献   

6.
七氟烷联合丙泊酚用于小儿微创心脏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七氟烷联合丙泊酚用于小儿微创心脏手术麻醉诱导和维持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小儿56例。应用4%~6%七氟烷+O2吸入诱导,意识消失后顺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mg/kg、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5mg/kg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用1.0%~2.5%七氟烷吸入+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结果:4%~6%七氟烷吸入诱导患儿意识消失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与诱导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后1minMAP与HR和CPB后20minMAP均明显低于CPB前(P<0.01),而CPB停机时,MAP和HR与CPB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微创心脏手术应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诱导迅速、平稳,术中麻醉深度可控性好,可满足小儿微创外科手术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中七氟醚预先吸入预处理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40例ASAⅡ~Ⅲ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两组诱导前分别吸入100%氧气及4%七氟醚各10 min后诱导气管插管.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1.5~3ug/mL,S组持续吸入七氟醚,维持呼末浓度1~1.5 MAC.检测麻醉前基础值、术毕即刻、术后6h、12h、24 h血清CK-MB、cTnI、IL-6、CRP浓度.结果 术后6~24 h时点S组CK-MB、cTnI、IL-6、CRP浓度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 七氟烷预先吸入麻醉对冠心痛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七氟烷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全麻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73例)和七氟烷组(73例),均采用右美托咪定、芬太尼和咪达唑仑进行诱导麻醉。术中,丙泊酚组给予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七氟烷组给予持续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两组停用麻醉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完全苏醒时间差异,检测两组麻醉前(T1)、复苏后12 h(T2)、24 h(T3)、48 h(T4)、72 h(T5)时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于术后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丙泊酚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分别为(9. 9±2. 3) min、(13. 4±2. 8) min、(21. 3±3. 7) min,七氟烷组分别为(10. 1±2. 4) min、(12. 9±2. 7) min、(20. 9±3. 9) 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T1时点血清SOD、CA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2~T5时点SOD、CAT水平均低于T1(P <0. 05),其中丙泊酚组明显低于七氟烷组(P <0. 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GOS预后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烷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全麻维持,麻醉效果及预后相近,但七氟烷较丙泊酚更能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对减轻脑组织损伤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2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 mg/kg进行麻醉诱导插管,气管插管完成后行机械控制通气。丙泊酚组患者术中采用TCI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设定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3μg/mL;七氟烷组患者术中持续吸入2%~3%的七氟烷维持麻醉,氧流量2 L/min,保持七氟烷浓度≥1.0 MAC。采集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1),切开皮肤后2 h(t_2),术后24 h(t_3),术后48 h(t_4)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及皮质醇的浓度,并于术前1 d及术后24 h、48 h用QoR-40量表进行术后恢复质量评估。结果:与t_1相比,两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TNF-α及皮质醇水平在t_2~t_4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七氟烷组患者相比,丙泊酚麻醉组患者IL-10水平在t_2~t_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患者相比,七氟烷麻醉组患者IL-6、IL-8、TNF-α及皮质醇水平在t_2~t_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丙泊酚组患者QoR-40总评分、身体舒适度评分、情感状态评分及疼痛评分均高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丙泊酚组患者QoR-40总评分及身体舒适度评分高于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相比,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更好的减轻应激所致的炎症反应,更有助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术后心脏损伤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54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18例。S组(七氟烷组)和I组(异氟烷组)在麻醉诱导后至体外循环转流前分别吸入七氟烷和异氟烷进行心脏预处理:监测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1.3 MAC,持续30 min,并洗脱15 min。C组(对照组)吸入纯氧。3组患者麻醉维持选用芬太尼(40~45μg/kg)和咪达唑仑,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3组施行相同的CPB和手术方式。观察心脏自主复跳率和复跳时间,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ICU滞留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使用时间,种类及使用数量。并观察手术前,主动脉开放4 h、24 h、36 h的静脉血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结果 3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主动脉开放后S组和I组在相同时间点的CK-MB和cTnI的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S组的CK-MB和cTnI在相同时间点略低于I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组和I组的心脏复跳时间,低于C组(P<0.01);S组的辅助循环时间低于I组和C组(P<0.01)。结论七氟烷和异氟烷一样,预处理后可减轻心肌细胞缺血引起的心肌酶释放;有利于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但不能说明七氟烷优于异氟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科3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等外科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低心排15例,严重心律失常7例,肺部感染9例,肾功能衰竭3例,死亡3例,死因低心排2例,肾功能衰竭1例。29例术后随访,心功能Ⅰ级19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症多,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是外科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施行瓣膜置换术21例,其中置换二尖瓣12例、主动脉瓣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膜3例。21例中男7例,女14例。平均年龄38岁。术前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13例,Ⅳ级4例。心胸比率0.56~0.77。手术死亡率4.76%(1/21)。作者对影响手术死亡原因如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一种新型供体心脏体外保存及功能评价的方法。方法:将血型一致的12头瑞典健康家猪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心脏供体组和血液供体组两组,每组6头。用体外循环机以不同流量(0.76、1.00、2.00、3.00、4.00 L/min)在37℃条件下灌注离体心脏,监测动静脉血气和离体心脏血压、心率、心肌耗氧量及氧摄取率。结果:不同灌注流量下,离体心脏心肌耗氧量、心率、收缩压、平均压、左室收缩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3.500,331.010,77.701,10.101和89.301, P 均<0.001)。灌注流量较高,离体心脏上述各指标也较高( F =0.460, P>0.05)。不同灌注流量组心肌氧摄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6,P=0.788)。结论:该模型可使离体心脏心功能保持良好并得到较好的保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瓣膜置换、法乐氏四联征根治术等较复杂心脏手术53例,无一例死亡,文中对手术时机选择、术中心肌保护和术后心功能支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功能Ⅱ~Ⅳ级的患者40例,入院后每日观察心率及血压,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T组,20例)和卡维地洛组(CA组,20例),院外随访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做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结果T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分数(FS%)、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波峰值流速与A波峰值流速之比(E/A)明显提高(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mm)]、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mm)]及等容舒张时间(IRT)明显缩小及缩短(P<0.05);CA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VEF、FS、E/A显著增加(P<0.05,LVEDd、LVESd及IRT明显缩小及缩短(P<0.05;CA组与T组疗效比较:CA组△LVEF、△FS、△E/A显著大于T组,(P<0.05),△LVEDd、△LVESd、△IRT显著大于T组(P<0.05).结论ACEI类药物可抑制心衰患者的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卡维地洛与ACEI类药物和用对改善心脏的结构及功能则显著优于单用ACEI类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olter检测系统检测123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HRV中的SDNN(24 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I(24 h内每5 min一段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RMSSD(连续正常R-R间期的差值的均方根)、PNN50(连续24h 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百分数)及三角指数,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DNN、RMSSD、PNN50、三角指数明显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DNNI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心功能分级与HRV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提示NYHA心功能分级与HRV各指标呈负相关,随心功能降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明显降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DNN和PNN50进入回归方程,Y=3.422-0.011SDNN-0.057pNN50.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随心功能降低而逐渐降低,心率变异性中SDNN、PNN50指标对心功能的评估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9例,其中心脏停跳下手术(即常规术式)31例,心脏跳动下手术8例。结果治愈38例,手术死亡1例。认为重症病人要加强术前准备,常规术式对复杂心脏畸形矫正比较适合。心脏跳动下手术比较符合生理供血,整个手术过程简化,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是目前一种较好的心肌保护手术方法,主动脉瓣替换也可以采用本术式。同时讨论了本术式的其它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量房间传导时间并观察其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右房、右室及右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三导心电图机同步记录食道单极心电图和体表V_1、V_6导联,测定右房、右室内径。结果:正常人与肺心病组房间传导时间有显著差异性(P<0.001)。在50例肺心病患者中右心增大40例,其中心功能Ⅰ~Ⅱ级与心功能Ⅲ级相比,房间传导时间有差异性(P<0.05)。正常人组与肺心病组右房、室内径大小有显著差异性(P<0.01),心功能Ⅰ~Ⅱ级与Ⅲ级右房右室大小亦有差异性(P<0.05)。在20例右房内径增大患者中,其房间传导时间与右房内径呈明显正相关(r=0.913)。结论:房间传导时间越长,右心越大,心功能越差。本测定方法具有无创、简便易行及重复性好等特点,它对估计病情,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及减少病死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讨脂肪心的发病年龄、发生原因及病理学特点。研究背景文献中关于脂肪心的报道较少,尤其是尚未见到对脂肪心的病理分级的研究。研究方法 38例脂肪心皆来自尸体解剖。心脏常规取材、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结果 38例中平均年龄为34.8岁,发病与酗酒及偏食含糖量高食物有关。将脂肪心病理改变分为四级。结论脂肪心的发病始于青壮年,预防的方法一是少饮酒,二是防止偏食。脂肪心的病理学分级与病人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在全盲模式下,食道癌根治性放疗时,心脏勾画图谱统一学习前后不同研究者勾画心脏的差异,及其对全心和各瓣膜受照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对10名未行手术的食道癌患者,在全盲模式下,由5名医生在统一学习心脏图谱前后行两次心脏靶区勾画,比较学习前后全心勾画的差异以及全心和各个瓣膜受照射剂量的变化?结果:与无指南相比,引入指南后,心脏勾画的体积明显增大从635.3 cm3增加到647.6 cm3,Soensen-Dice 相似指数从0.84~0.87增加至0.92~0.94;Jaccard相似指数从0.91~0.93增加至0.96~0.97,I_Tot/U_ Tot从0.75 ± 0.02提高到0.84 ± 0.03?除全心和肺动脉瓣外,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的平均照射剂量(Dmean)和最大照射剂量(Dmax)较引入指南前均明显提高,全心及所有瓣膜的Dmean和Dmax的变异系数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心脏勾画指南的引入明显缩小了不同研究者对心脏勾画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改变对全心和肺动脉瓣膜受照剂量没有明显影响,导致了主动脉瓣?二尖瓣及三尖瓣Dmean和Dmax的不同,而心脏勾画指南的引入减小了上述所有结构的受照射剂量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