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长期疗效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白血病的长期疗效和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1999年4月~2007年12月,应用Allo-HSCT治疗各类白血病患者37例,其中第1次完全缓解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各11例,慢性期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15例.在37例中,HLA全相合同胞供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0例,HLA相合非血缘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7例(骨髓14例,外周血3例);移植预处理包括环磷酰胺(Cy) 全身照射(TBI)±依托泊苷(VP16)方案21例、白消安(Bu) Cy方案11例和氟达拉宾(Flud) 阿糖胞苷(Ara-C) Bu方案5例;异基因移植患者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案为氨甲碟啶(MTX) 环孢素(CSP)±吗替麦考酚酯(MMF).对37例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复发率进行统计,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结果 移植后预期6年总体生存率为(67.6±10.1)%;移植后第100天TRM为(2.7±2.7)%,预期6年总体TRM为(28.6 4±9.9)%;预期6年复发率为(5.34±5.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提示,发生重度GVHD(Ⅱ~Ⅳ度急性GVHD或广泛性慢性GVHD)是影响生存的最重要因素.结论 Allo-HSCT治疗白血病具有良好的长期疗效.预防和治疗GVHD对进一步提高Allo-HSCT的长期疗效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白血病的长期疗效和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1999年4月~2007年12月,应用Allo-HSCT治疗各类白血病患者37例,其中第1次完全缓解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各11例,慢性期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15例.在37例中,HLA全相合同胞供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0例,HLA相合非血缘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7例(骨髓14例,外周血3例);移植预处理包括环磷酰胺(Cy)+全身照射(TBI)±依托泊苷(VP16)方案21例、白消安(Bu)+Cy方案11例和氟达拉宾(Flud)+阿糖胞苷(Ara-C)+Bu方案5例;异基因移植患者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方案为氨甲碟啶(MTX)+环孢素(CSP)±吗替麦考酚酯(MMF).对37例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复发率进行统计,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结果 移植后预期6年总体生存率为(67.6±10.1)%;移植后第100天TRM为(2.7±2.7)%,预期6年总体TRM为(28.6 4±9.9)%;预期6年复发率为(5.34±5.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提示,发生重度GVHD(Ⅱ~Ⅳ度急性GVHD或广泛性慢性GVHD)是影响生存的最重要因素.结论 Allo-HSCT治疗白血病具有良好的长期疗效.预防和治疗GVHD对进一步提高Allo-HSCT的长期疗效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庆咸  陈协群  王文清  董宝侠  李蕊  石梅  李琳 《医学争鸣》2004,25(24):2300-2302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及主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接受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27例,年龄16~50岁,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0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8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 9例.HLA完全相合同胞供者25名, 1~2个HLA主要位点不合同胞供者2名.采用环磷酰胺联合全身放疗(CYTBI)为主的预处理方案或白消安联合环磷酰胺(BuCY2 )方案预处理.采用标准环孢霉素A(CsA)联合短期甲氨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2个HLA主要位点不合的1例移植患者加用兔抗人胸腺球蛋白(ATG)及抗CD25单克隆抗体.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稳定植入,Ⅱ-Ⅲ度急性GVHD 3例(11%),慢性GVHD 7例.并发特发性间质性肺炎1例.ABO血型主要不合及Rh血型不合的CML患者并发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随访2~30 mo,存活20例(74%),移植后4~11 mo死于白血病复发7 例(26%). 结论: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但移植前处于高危难治状态的病例复发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采用减低剂量Bu+ Cy预处理方案在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减低剂量Bu+ Cy预处理方案:马利兰4 mg/(kg·d),3d;环磷酰胺50 mg/(kg·d),2d;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2.5 mg/(kg·d),2/4 d.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共15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变1例.结果 ①造血重建:患者均顺利植入,中性粒细胞>0.5 ×10 9/L的中位时间为12(10~ 17)d,血小板>20×10 9/L的中位时间为15(12 ~27)d.30 d行短串联重复序列复合扩增(STR-PCR)检测均为完全嵌合型.②移植相关并发症:15例患者中6例(40.0%)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其中Ⅰ度2例,Ⅱ度4例,无Ⅲ~Ⅳ度;8例(53.3%)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其中广泛型2例,局限型6例;3例(20.0%)出血性膀胱炎;4例(26.7%)血巨细胞病毒感染.③复发及生存情况:随访中位时间15.4(6 ~30)个月,1例(6.7%)移植相关死亡,2例(13.3%)血液学复发,余12例(80.0%)无病存活6~30个月.结论 减低剂量Bu+ Cy预处理方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快,移植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且预处理相关死亡率低,是治疗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白血病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的62例AML患者(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观察患者移植后白血病复发与CMV感染及供受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白细胞>100×109/L、疾病高危、移植后环孢素浓度低于200 μg/L的患者复发率高,而移植后CMV阳性及慢性GVHD患者复发率低;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高危(RR=3.296,95% CI:1.274~8.530,P=0.014)、无慢性GVHD(RR =0.167,95% CI:0.042~0.668,P=0.011)及CMV阴性(RR=0.285,95%CI:0.084 ~0.973,P=0.045)是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ML患者allo-HSCT后CMV血症是影响复发的有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复发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88例白血病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99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85例和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6例]allo-HSCT术后CNS的复发率、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结果 288例患者中,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出现CNS复发的8例(ALL4例,AML 3例,CML急淋变1例),累计发生率2.78%,中性复发时间160.5 d(95~622 d)。移植前伴有和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病史者,移植后CNS复发率分别为13.04%和1.89%。移植前不伴CNSL的患者中,以ALL移植后CNS复发的风险最高(2.50%),其次为AML(2.47%),而全部66例CML-CP(慢性期)患者中未出现CNS复发。对于移植前不伴CNSL的患者,移植后预防性鞘注化疗与CNS的复发无关。8例CNS复发患者中,存活3例,2年总生存率为50%。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特别是移植前伴CNSL者)allo-HSCT术后CNS的复发并非罕见,且预后欠佳。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6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其中5例耐药复发,1例继发性白血病,经常规化疗2~11个疗程未能达到完全缓解.预处理方案为减低预处理剂量的BuCy方案.结果 除1例死于肠道Ⅳ度急性GVHD外,其余5例均获得造血重建,各脏器预处理相关毒性(RRT)大多数为Ⅰ~Ⅱ级,未发生严重预处理相关并发症.移植后11~24 d均有经DNA检测证实的完全供者嵌合.发生急性GVHD 4例,2例为Ⅳ度肠道GVHD,分别于+18 d和+64d死亡.1例为Ⅰ度皮肤GVHD治愈,1例先后出现Ⅳ度皮肤aGVHD和肝脏cGVHD经治疗得到良好控制,无白血病生存.3例移植后发生髓外软组织肿瘤(EMD),采用联合化疗+放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2例进行了二次移植,2例无病生存,1例带瘤生存.结论 减低预处理剂量的BuCy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有较好的耐受性,可取得完全型供者细胞植入及血液学缓解,但有可能增加髓外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同胞间脐血移植成功治疗儿童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道同胞间脐血移植(UCBT)成功治疗1例儿童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 急性髓系白血病M5a型8岁男性患儿1例,采用改良的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方案预处理.回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完全相合胞妹的脐血干细胞,脐血有核细胞(NC)数:5.17×107/kg,其中集落形成细胞(CFC)数为10.33×104/kg,CD34 细胞数为1.25×105/k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单用环胞素A(CsA)的方案.结果 移植后 14d患者WBC>1.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 23d PLT>20×109/L, 35d性染色体检测显示为完全供者的染色体.移植后 85d未发生GVHD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UCBT是儿童高危白血病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同胞间脐血移植则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脐血移植(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 UCBT)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relapsed/refractory acute leukemia,R/R-A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UCBT的22例患者,其中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relapsed/refractory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R/R-AML)18例、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elapsed/refractory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R/R-ALL)4例。结果 ①+42 d粒系植入率为100%(22/22);+100 d巨核系植入率为90.5%(19/21)。②+100 d 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 累积发生比例为36.4%(8/22);3年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cGVHD) 累积发生比例为21.1%(4/19);3年重度cGVHD的累积发生比例为10.5%(2/19)。③3年累积复发率为3.2%;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为71.4%;3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 DFS)为70.9%。结论 UCBT治疗R/R-AL患者具有重度cGVHD率低、复发率低、OS和DFS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不相合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方法 :总结我所于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进行的 7例HLA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其中包括 3例慢性髓性白血病、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干细胞来源 :6例为外周血干细胞 ,1例为骨髓干细胞。预处理方案为改良马利兰 (busulfan ,BU) /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CY)或BU/CY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ntithymocyteglobulin ,ATG)。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采用环孢霉素A及短疗程氨甲喋呤 ,5例患者加用霉酚酸酯 (骁悉 )。结果 :1例为骨髓造血干细胞 ,采集骨髓单个核细胞数 3 .4 1× 10 8kg-1,6例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locytecolony stimulatingfactor,G CSF)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 ,平均接受8.4 6× 10 8kg-1(4.3 0× 10 8~ 15 .3 5× 10 8kg-1)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平均 + 13天 (+ 11~ + 16天 )中性粒细胞(absoluteneutrophilcount,ANC)大于 0 .5× 10 9L-1。平均 + 16天 (+ 11~ + 2 3天 )血小板大于 2 0 .0× 10 9L-1。发生急性Ⅰ~Ⅱ度GVHD 3例 (42 .9% ) ,无 1例严重的急性GVHD ,发生慢性广泛性GVHD 2例 (2 8.6% )。中位随访时间 1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以下简称AL)是一种常见的、预后恶劣的恶性肿瘤。为提高AL的诊治水平,现将我院自1974年至1987年所收治的102例AL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58例,女44例。男:女=1.32:1。年龄从10个月至76岁,14岁以下45例,60岁以上5例。平均年龄22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髓外白血病是其治疗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白血病细胞几乎可以浸润全身脏器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这些病理变化的最终结果往往是致命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诊断的进步及治疗方案的改进,髓外白血病的临床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8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脑脊液常规、生化、脑脊液细胞离心涂片、脑电图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分析,阐述了以上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诊断价值。提出:急性白血病患者均应作CNS—L的有关检查,对CNS—L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提高缓解率,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我院1968~1988年间首发症状表现特殊的急性白血病27例,占316例同期住院急性白血病患者的8.5%。这些以特殊形式表现的急性白血病,临床类型各异,易于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c—Myb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分析患者的表达谱数据,比较在正常早幼粒细胞和APL细胞中c—Myb的表达水平;然后通过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和PR9加ZnSO4模拟APL发病,研究c—Myb是否参与APL发病过程;利用RNAi干扰c—Myb表达的技术,明确c—Myb对逆转APL的作用。结果在APL细胞中c—Myb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早幼粒细胞;c—Myb的表达随着ATRA的诱导分化逐渐下降,在ZnSO。诱导PR9模拟APL发病的过程中逐渐上升;c—Myb的敲除可以促进NB4细胞的分化,使NB4细胞的CD11b阳性率增加约20%。结论APL细胞中c—Myb的表达高于正常早幼粒细胞,它对APL的发病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其选择性敲除可以部分逆转APL细胞的分化阻滞。  相似文献   

16.
L6565白血病克隆细胞培养上清液的病毒特性和致病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鼠L6565克隆细胞株培养上清液中病毒的特性及其致病性。方法 从XC试验、逆转录酶活性、NB嗜性等方面了解培养上清液中病毒的特性;将培养上清液和超离心浓缩液分别皮下注射SSB系新生小鼠,观察其致白血病活性。结果 L6565克隆细胞培养上清液的XC试验呈阳性,并具有逆转录酶活性和NB嗜性。培养上清液能诱发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L)和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L),发病率为50%(5只/10只);超离心浓缩液可诱发TL、BL和粒细胞白血病(GL),发病率为100%(10只/10只)。结论 小鼠L6565白血病克隆细胞株培养上清液中存在具NB嗜性的、可诱发SSB系新生乳鼠TL、BL及GL的小鼠白血病病毒。  相似文献   

17.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LIF对某些白血病细胞具有增殖抑制、诱导分化和促进凋亡作用,白血病患者LIF体内表达与患者的病情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受很多因素影响。LIF在白血病诊断及治疗中也有一定应用前景,作者检索了本领域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对LIF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高复发率及药物的耐药性是导致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白血病干细胞被认为是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及复发的起源,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靶向白血病干细胞有望成为提高急性髓系白血病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主要治疗策略。近几年国内外对靶向白血病干细胞的研究较多。该文从白血病干细胞的来源、生物学特性、生存微环境、相关免疫表型、相关信号通路、靶向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并重点阐述治疗策略,以期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医学综述》2013,19(4):696-699
去甲氧柔红霉素(IDA)是临床上常用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与其他传统葱环类药物相比,IDA具有不良反应小、耐药程度低、抗白血病作用更强等优点。IDA与阿糖胞苷组成的IA(IDA+Ara-c)方案已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缓解的一线方案,同时使用IDA增强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移植前预处理强度,能降低移植后复发率,提高长期无病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我院1972年~1989年8月底307例急性白血病,就其发病、临床及实验室特点进行了分析。其中1972年~1980年底完全缓解率(CR)21.04%,1981年~1989年8月CR44.25%,CR有逐年增高趋势。同时重点讨论了治疗策略与CR及长期生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