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青少年和成人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收治的40例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包括青少年和成人各2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接受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BCT)检查,比较青少年组和成人组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的差异。结果①青少年组中性侧髁突形态、位置和关节窝形态分别与远中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成人组:与中性侧相比,远中侧髁突内外径、髁突前后径、髁突长轴与正中矢状线成角、髁突最大轴面面积、髁顶高度、关节间隙(内、上、后)较小,远中侧关节前间隙、关节窝深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人组远中侧髁突中心到正中矢状面距、关节中间隙、关节外间隙、关节窝长度、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度与中性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成人组中性侧髁突内外径、髁突前后径、髁突最大轴面面积、髁顶高度、关节窝深度和关节窝长度均大于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性侧髁突中心到正中矢状面距、髁突长轴与正中矢状线成角、关节间隙(内、中、外、前、上、后)、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成人组远中侧髁突内外径、髁突前后径、髁顶高度、关节前间隙、关节窝深度、关节窝长度、关节结节后斜面倾斜角度大于青少年组,成人组远中侧髁突长轴与正中矢状线成角、髁突最大轴面面积、关节间隙(内、上、后)小于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远中侧髁突中心到正中矢状面距、关节间隙(中、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少年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有一定的生长潜力。与中性侧相比,成人安氏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远中侧髁突向后上内移位且形态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安氏Ⅲ类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上下颌前部牙槽突宽度。方法:选取骨性安氏Ⅲ类患者30名,均上颌拔除第二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一前磨牙,对其正畸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上的上下颌前部牙槽突宽度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后,上切牙根尖部腭侧及唇侧,牙槽骨宽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下颌切牙根尖部唇侧的牙槽骨宽度较薄,而舌侧相对应处的牙槽骨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安氏Ⅲ类患者上颌前部牙槽突吸收与增生基本平衡;而下颌唇侧的增生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分析Forsus矫治器治疗安氏II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对牙颌及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取21例下颌后缩的安氏II类错牙合畸形的青少年患者,使用Forsus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每位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CBCT扫描,通过Invivo 5软件分别对治疗前后的颌骨、牙与牙槽、颞下颌关节有关数据进行测量,并应用Pancherz分析法对治疗前后的颌骨变化进行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对比发现在治疗前后两组中,与髁状突在关节窝内位置的有关测量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颌骨相对位置有关的Pancherz测量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安氏II类错牙合下颌后缩的青少年患者经Forsus矫治器治疗后,颞下颌关节髁状突位置改变较少,下颌骨发生明显的向前生长,侧貌的改善和咬合关系的纠正主要是由牙槽骨的适应性改建和颌骨的生长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关节结构特征,为正畸临床评估颞下颌 关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成人颞下颌关节正常及成人骨性Ⅱ类高角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锥形束CT ( CBCT)资料中各选取20例,将研究对象分2组,采用Invivo5 软件将CBCT 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分别 测量关节窝、关节间隙、髁突等关节结构。结果:同颞下颌关节正常组相比,20例成人骨性II类高角颞 下颌关节骨关节CBCT样本中,关节窝前后径显著增加、高度显著减低(P<0.01);关节窝顶骨质显著增 厚(P<0.01);关节结节高度降低、后斜面角减小(P<0.05);矢状向关节后间隙减小,而关节上间隙 及前间隙都增加(P<0.05);髁突前后径、高度减小(P<0.05);水平角、髁突前斜面宽度及后斜面 角增加(P<0.05)。结论:成人骨性Ⅱ类高角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在关节窝改变最明显,其次是关节 间隙和髁突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成年安氏II类高角型错颌患者颞下颌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最近几年口腔正畸科接诊的30例成年安氏II类高角型错颌患者,选择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采用16层螺旋CT,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颞下颌关节进行扫描,再对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利用多层面重建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和参数的测量,然后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测量的结果.结果治疗后,处于关节后位和窝前位的髁状突的构成比分别是11.9%(5/42)和30.95%(13/42),和治疗前相比,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关节的窝中性位有24侧的髁状突,占57.15%(24/42),和治疗前相比,其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治疗后髁状突前斜面的倾角的测量值平均增大约1.64度,和治疗前相比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窝的内外径、前后径、高度和关节结节之后的斜度测量值和治疗之前相比,其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成年安氏II类的高角型错颌,能使患者髁状突的位置前移,且能适应性地改进髁状突的前斜面,而不会影响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和骨性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骨性安氏Ⅲ类伴偏颌畸形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2015年3月,我院收治1例骨性Ⅲ类错伴偏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牙根基本平行,颞下颌关节无明显变化,两侧下颌升支长度对称,前牙覆牙合覆盖良好,软组织侧貌较好。结论:骨性安氏Ⅲ类伴偏颌畸形术前术后正畸治疗效果较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进行三维测量分析,分析青少年骨性Ⅱ类错■下颌骨生长变化及性别差异,为青少年Ⅱ类错■患者的早期诊断、选择矫治时机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筛选CBCT资料,按照纳入标准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共120例,男女各半),应用Invivo5软件测量相关指标,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少年骨性Ⅱ类错■高峰期前后,下颌骨三维方向形态特点及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三维方向生长量的性别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峰期前后下颌骨髁状突相关测量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骨性Ⅱ类错■高峰期前后下颌骨形态及生长量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比女性有更大的生长量,髁状突位置及形态发生变化,关节窝加深,关节窝相对于颅底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
谢琳  陈磊 《吉林医学》2011,32(15):2982-2983
目的:研究Forsus矫治器矫治生长发育高峰期骨性Ⅱ类错的效果。方法:采用Forsus推杆矫治器对17个下颌后缩生长发育高峰期骨性Ⅱ类错青少年患者进行治疗,平均年龄12.3岁。在Forsus戴用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覆、覆盖减小,尖牙、磨牙关系由远中调整为中性。SNB角增大,ANB角减小,下颌骨长度增长,上切牙内收,下切牙唇倾,面凸角减小,颏突角增加。结论:Forsus矫治器能够有效促进下颌生长、改善磨牙远中关系及Ⅱ类骨面型,对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季洪超  徐巍巍  邓旭霞  刘兰  李薇 《广西医学》2023,(9):1034-1037+1047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隐形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隐形组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相关指标(关节结节倾斜角、关节窝深度、髁突短轴长度、髁突长轴长度、髁突-正中面距、髁突上部高度、下颌骨升支高度、下颌骨长度、下颌骨升支高度与下颌骨长度比值),以及颞下颌关节间隙(颞下颌关节前间隙、颞下颌关节后间隙、颞下颌关节上间隙),并计算关节间隙指数(R值)。结果 (1)两组内治疗前后的关节结节倾斜角、髁突长轴长度、髁突-正中面距、下颌骨升支高度、下颌骨长度、下颌骨升支高度与下颌骨长度比值及常规组治疗前后的关节窝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隐形组治疗后的关节窝深度较治疗前变小,两组治疗后的髁突短轴长度、髁突上部高度均较治疗前增加,且隐形组的髁突短轴长度、髁突上部高度均较常规组增加(均P<0.05)。(2)常规组治疗前后的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及关节后间隙,以及两组内治疗前后的颞下颌关节上间隙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Forsus推杆矫治器改良应用治疗安氏II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整群选取2011年—2013年该院收治的16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Forsus推杆矫治器改良应用实施治疗,产生显著的牙性和骨性改变,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变化,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经过6~8个月的Forsus矫治器治疗,发现患者髁状突后上方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现象,患者治疗后髁状突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关节盘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髁状突与关节盘的关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应用后的Forsus推杆矫治器治疗安氏II类错牙合中具有较好的矫正效果,不仅能有效刺激患者髁状突和关节盘,提高其建造适应性,而且能有效保持髁状突、关节盘及关节窝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1.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正畸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骨性Ⅱ类错(牙合)表现为发育过度的上颌骨和/或伴下颌后缩;牙性Ⅱ类错(牙合)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可伴前牙覆盖过大.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可利用其生长发育潜力通过功能矫形的方法前导后缩的下颌骨;严重骨性畸形的患者则需要成年后通过正颌手术纠正异常颌骨关系.  相似文献   

12.
Forsus矫治已过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的颜面美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常规用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患者治疗的Forsus矫治器,应用到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该类患者,评价其对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影响程度。方法:临床选择19例已过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安氏Ⅱ类患者.根据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上的软组织测量标志点。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的侧貌改变。结果:H角减小(1.43±0.94)°,鼻唇角增大(1.71±1.42)°,上唇突点后移(1.36±0.44)mm,上唇突距减小(2.02±0.10)mm,上唇角减小,上下唇角增大;下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结论:Forsus矫治器能在短时间内使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患者软组织侧貌得以改观。避免了部分患者拔牙正畸或正颌外科,对现有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矫治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CBCT对安氏Ⅱ1和Ⅱ2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研究安氏Ⅱ1和Ⅱ2错牙合畸形患者TMJ的形态结构.方法 选择安氏Ⅱ1和Ⅱ2患者各15名,年龄18- 28岁,由同一名放射科医生拍摄CBCT影像,利用DOPHIN IMAGIN软件对所获得的原始影像进行3D重建.于轴面测得髁突中心点到正中矢状线的距离r和水平角;于矢状面测得关节结节斜度、髁状突长度、关节窝的高度和宽度;于平行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测得髁状突长轴;于垂直于髁状突长轴的斜位测得髁状突短轴、前、上、后关节间隙,运用Pullinger分析法判断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结果 安氏Ⅱ1患者左右两侧关节上间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安氏 Ⅱ1和Ⅱ2患者的关节结节斜度和关节各间隙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安氏Ⅱ1患者髁状突在关节窝内大部分为前移位,Ⅱ2患者大部分为后移位.  相似文献   

14.
陈峥  林紫燕  王海燕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5):82-85+89+169
目的观察安氏Ⅱ~1错患者接受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前后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区域的三维变化,分析Twin-Block矫治器对下颌骨生长发育以及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2月间生长发育高峰期安氏Ⅱ~1错患者20例,拍摄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前后的CBCT,导入Dolphin软件进行下颌骨三维重建后定点测量,运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下颌骨以及颞下颌关节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双侧下颌升支长、喙突长以及下颌骨综合长度、髁突内外径长、冠状向的髁突宽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余关于颞下颌关节以及下颌骨的测量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能刺激安氏Ⅱ~1错患者的下颌体长度、升支高度以及下颌综合长度、髁突内外径、冠状位的髁突宽度增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结合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颌畸形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恒牙期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采用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结合拔除下颌第三磨牙进行掩饰性正畸治疗。结果:矫治前后对比,上下颌切牙代偿增加,下颌磨牙大幅度远中移动。ANB角小量增加,下颌平面角变化不大。结论:运用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结合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矫治恒牙期骨性Ⅲ类错颌畸形,可使患者咬合重建,达到正常的磨牙关系及前牙覆覆盖关系。患者软组织侧貌也得到良好改善。可以作为临床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在口腔正畸学中,安氏分类是针对正畸患者口内牙列情况做出的分类,便于正畸医师辨别和精心专业的为患者设计矫治方案,安氏Ⅱ类错颌(下颌后缩),远中错颌[1]。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远近中关系不协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远中位置,磨牙为远中关系。本研究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研究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颅面部生长发育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采取2010—2017年太原小店地区,18岁以上安  相似文献   

17.
武丽坤 《当代医学》2011,17(4):44-45
目的分析Ⅱ类牵引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对33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不拔牙患者进行Ⅱ类牵引治疗前后前牙覆盖、上下切牙位置、磨牙关系以及上下颌基骨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进行Ⅱ类牵引后,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前牙覆盖平均由8.0mm减少到3.1mm,上切牙平均后移2.3mm,下切牙平均向前移动2.0m,磨牙关系在矢状方向变化了2.5mm,下颌基骨相对上颌基骨向前移动了1.2mm。结论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治疗中,Ⅱ类牵引通过橡皮圈的力量,不仅可以有效的利用下颌骨向前生长的潜力,而且可以使下颌前移,以致下颌磨牙前移,改善Ⅱ类磨牙关系,同时可以使唇向上切牙舌向移动,进一步改善深覆盖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探讨其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 方法:选择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非拥挤错牙 合患者21 例(男7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X 线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正畸治疗后上前牙及上唇发生了明显的后退(U1- NA, U1-L1°,↓);颌骨的改变不明显,下颌部分发生了轻微的后下旋转(OP- SN°↑),下前牙有压低并有轻微的唇倾(L1- NB°L1-MP°↑);软组织上下唇均有后退(Z 角,NLA↑,上下唇突度减少). 结论:上颌单颌减数矫治非拥挤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改变主要发生在牙及牙槽骨.此方法适用于牙性或轻度骨性的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发育性偏颌畸形患者的下颌骨三维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一起  丁寅  彭勇  王金锋  吴莹莹  司武俊 《医学争鸣》2008,29(14):1325-1327
目的: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分析发育性下颌偏斜畸形患者下颌骨硬组织的特征性变化.方法:选择成人下颌偏斜畸形患者20人,比较三维重建后下颌骨偏斜侧与对侧在矢状向、侧向及垂直向上的差异.结果:下颌骨双侧在三个方向上的线距测量和角度测量均出现明显的不对称,其中升支长度、升支高度、喙突至下颌平面高度、下颌角点成角、髁突喙突成角、髁突内外径长轴成角及升支侧方倾斜角,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长度、喙突高度、髁突高度、髁突顶点成角、升支矢状向倾斜角及相对下颌平面成角,双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育性偏颌畸形患者的下颌骨出现立体结构的扭转变形,在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时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实验旨在了解传统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 选取22名安氏Ⅱ类错(牙合)正畸结束患者作为实验组,另22名未经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作为对照组,取正中(牙合)位与正中关系位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正中(牙合)位与正中关系位的髁突位置差异.结果 实验组髁突移位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大多数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髁突多数向后下方移位;髁突移位量与Ⅱ类牵引时间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本实验尚不能证明传统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髁突位置产生影响,但治疗中仍应重视髁突位置,争取达到咬合和关节协调一致的功能(牙合)矫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