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尺骨梯形截骨短缩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联合大学附属骨科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共20例,男13例,女7例,左侧腕9例,右侧腕11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尺骨梯形截骨短缩术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5个月,并将随访结果应用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治疗效果,从疼痛、功能、活动度及握力四个方面进行术前术后对比。结果:术前总评分40分,评定结果良2例,可14例,差4例。术后总评分95分,评定结果:优16例,良1例,可3例,差0例。术前、术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尺骨梯形截骨短缩术来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能有效缓解腕关节疼痛,握力减低,腕关节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尺骨茎突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术后效果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6月,对23例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采用尺骨茎突截骨术,分别记录手术前、后的尺骨高度,使用改良Cooney腕部评定表对术前及术后1年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个月-2年,平均1.3年。所有骨折骨性愈合,术后患者尺骨高度得到纠正,腕关节尺侧疼痛得到缓解。改良Cooney腕部功能评分术前(56.7±5.8)分,术后1年(80.9±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0)。结论应用尺骨茎突截骨术可纠正尺骨高度,改善腕关节功能,在手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预后上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尺骨干骺端斜行截骨克氏针固定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10例,进行尺骨干骺端斜行截骨克氏针固定术,完成腕部体格检查以及相应的临床、影像学评估.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5~46个月,平均30.2个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范围、握力增大,疼痛VAS评分、DASH评分下降,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尺骨撞击综合征腕关节的影像学改变,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并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就诊的48例怀疑腕关节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在Kostas诊断标准基础上,通过腕关节正、侧位片和MR片影像学观察,结合腕关节镜分析尺骨头、月骨和三角骨的改变。结果 48例患者中,MRI检查发现腕骨信号改变,以月骨尺侧部近端和三角骨腰部最为常见,腕关节镜检查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退变及尺骨头和月骨的软骨退变比率为100%。结论腕关节尺骨撞击综合征由于缺少明确的创伤病史,尤其当X线片表现不典型时同其他引起腕关节尺侧疼痛的病因较难鉴别,应用早期MRI检查可早期明确诊断,有效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改良尺骨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5例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患者行改良尺骨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术后均获得随访,采用腕关节Mayo评分,评估术后症状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Mayo评分:优4例,良1例。5例患者术后腕关节疼痛症状立即消失,随访发现腕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其中4例握力恢复优,1例握力恢复良。结论:采用改良尺骨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操作简单易行,固定牢靠,复位满意,术后对腕关节屈伸无影响,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尺骨、桡骨远端截骨矫形治疗马德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8例马德龙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患者采用尺骨短缩、桡骨背侧楔形截骨矫形钢板螺钉固定术,恢复腕关节尺偏角及掌倾角。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PRWE评分:优14例,良1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尺骨短缩、桡骨楔形截骨矫形钢板螺钉固定术可有效治疗马德龙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保留尺骨茎突,植骨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自2004年3月~2006年3月,对18例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功能恢复欠佳的患者,通过桡骨远端截骨、撑开加压植骨、钢板内固定骨折端以及保留尺骨茎突,恢复尺桡骨的正常解剖关系,术后评估腕关节功能及骨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按Mcbride改良评分及腕关节评估标准:优11例,良5例,一般2例,优良率88.9%.结论 通过桡骨远端截骨、撑开加压植骨、钢板内固定骨折端以及保留尺骨茎突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有利于恢复腕关节正常解剖结构,促进骨愈合,使病人获得良好的肢体功能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告应用尺骨鹰嘴钩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应用尺骨鹰嘴钩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23~55岁,平均33.6岁.按Rise-Bovough分类Ⅱ度2例,Ⅲ度18例,Ⅳ度7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1~7d,平均2.7d.取肘后正中切口,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显露骨折端,"Y"型钛钢板固定骨折部位,鹰嘴部用尺骨鹰嘴钩钢板固定.结果 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5年,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优11例,良12例,一般4例,优良率为85.2%.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术后有2例发生异位骨化,术后评价为一般.术前无尺神经或桡神经损伤,术后有2例发生尺神经支配区轻度麻木,给予神经营养治疗后恢复.结论 应用尺骨鹰嘴钩钢板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能提供牢固持久固定,降低鹰嘴截骨处不愈合率,能够保证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尺骨撞击综合征直接数字化成像系统(DR)平片X线表现和DR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例腕关节尺侧疼痛,经临床和关节镜检查证实的尺骨撞击综合征病例,分析DR平片表现并进行X线测量。结果:尺骨阳性变异11例,变异范围1 mm~3.6 mm,平均2.2mm,中性变异3例,阴性变异2例,变异范围1.4 mm~2 mm。平均1.7mm,3例中性和2例阴性变异患者腕关节动力位片表现为尺骨阳性变异;16例中9例腕骨发生改变,其中3例同时出现月骨和三角骨坏死,5例单纯出现月骨坏死,1例单纯表现为三角骨坏死。结论:DR平片尺骨阳性变异和继发的月骨和三角骨坏死对尺骨撞击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尺骨截骨延长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2005年收治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36例采用尺骨截骨延长结合挠骨头与肪骨小头吻合复位后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均不行环状韧带重建。结果30例患者获1~4年平均2年随访。根据Mackay等功能评定标准本组优22例,良4例,差4例,优良率:86.7%。结论对于陈旧性孟氏骨折而言,术中通过尺骨截骨延长纠正尺骨短缩畸形是术后关键,同时术后4~5周拨出胧挠关节固定克氏针,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Superficial ulnar artery is an uncommon variation in which the ulnar artery is having its course superficial to the flexors of the forearm and may arise directly from axillary or brachial arteries. The proper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of variation of arterial systems is helpful for judicious planning of various reconstructive procedures in oncological, orthopaed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ies. We present a case of variant course of ulnar artery which was noted during exploration of a right distal forearm wound. We suggest few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to avoid iatrogenic complications due to variation in arterial syste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尺骨变异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择健康志愿者82名。在前臂处于旋前、中立、旋后位时分别在最大力量握拳及手放松状态下,拍摄腕关节的X线正位片,分别测量164例腕关节的尺骨变异数值,观察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在入选健康人群的164例腕关节中,正向变异49.4%(81例),中性变异30.5%(50例),负向变异20.1%(33例)。当前臂处于旋后位,手放松状态下尺骨变异值最小为(0.15±1.22)mm ;前臂处于旋前位,手用力握拳时尺骨变异值最大为(1.81±1.21)mm ;前臂处于中立位时,手由放松状态到用力握拳的过程中尺骨变异增加了(0.76±0.12)mm ;手处于放松状态时,前臂从旋后位到旋前位的旋转过程中尺骨变异增加了(1.08±0.23)mm。结论前臂从旋后位至旋前位的旋转过程中,尺骨变异值是一个逐渐增大的动态变化过程。手从放松状态到用力握拳状态的过程中,尺骨变异呈现动态变化,且趋向于正向尺骨变异。尺骨变异这种动态变化规律,随着年龄增长而明显,性别之间及左右手之间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尺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的可行性及经验。方法 35例患者经尺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术,其中22例冠状动脉造影,13例冠状动脉造影加支架术。结果 30例成功,5例失败,3例系穿刺成功后导管不能通过迂曲尺动脉,2例为穿刺后尺动脉痉挛,导丝未能进入尺动脉,13例成功行支架植入术。所有病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经尺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操作可行、安全,并发症少,是股动脉及桡动脉途径以外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路径,并且可作为经桡动脉路径失败时可以选择的替代手段。  相似文献   

14.
带血管蒂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带血管蒂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5~2006年采用带血管蒂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的57例肘管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分析年龄、病程、病因、术中发现对手术预后的影响,观察感觉障碍、爪形指、第1背侧骨间肌萎缩、手指内收外展受限等的恢复进程,并检查肘部切口瘢痕触痛情况.结果:肘管综合征轻度27例疗效优良率为96.3%,中度15例疗效优良率为93.3%,重度11例疗效优良率为9.1%,4例肘部手术瘢痕有叩击痛.结论:带血管蒂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可行、有效的方法.年龄小、病程短、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者术后恢复时间短、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经尺动脉介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皮尺动脉穿刺,将导管置入锁骨下动脉与胸廓内动脉开口处,注入化疗药物,观察肿块的缩小情况.结果本组27例, 经介入治疗后CR2例,PR22例,总有效率(CR PR)为88.89%. 结论动脉内灌注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及复发性乳腺癌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周明全  冯怀浩  王炜 《重庆医学》2008,37(7):750-751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8例,对手术入路、术后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按Cassebaum法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良率87%。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较好的入路,具有利于骨折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尺神经骨膜外前置术临床应用效果的观察,为肘管综合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应用经确诊的32例肘管综合征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17~73岁.左肘12例,右肘20例.病史3个月~5年,平均7.1个月.参照Machinnon等推荐的分期系统,中度13例,重度19例.观测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观察手法整复及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尺桡骨下段骨折背向移位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接受用拔伸牵引、旋转、分骨手法纠正侧方移位,然后行折顶手法纠正背侧移位,最后夹板外固定。对照组接受手术开放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骨折解剖对位及近解剖对位情况,对照组优于实验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手法整复治疗尺桡骨下段背向移位骨折,有利于伤肢功能恢复并能减少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肌支转位治疗尺神经高位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10具共20侧上肢标本,利用游标卡尺测量正中神经各肌支的长度、神经入肌点处的直径、分支点到肱骨内侧髁以及正中神经主干在肘窝处距肱骨内侧髁的距离.结果 正中神经前臂的主要肌支有旋前圆肌支、桡侧腕屈肌支、掌长肌支、指浅屈肌支、指深屈肌桡侧半支、拇长屈肌支和旋前方肌支,其长度分别(46.3±12.5)、(44.5±9.7)、(43.5±4.1)、(53.5±7.2)、(62.4±19.8)、(64.4±7.8)、(109.4±14.9) mm;神经入肌点处的直径分别是(1.7±0.2)、(1.5±0.5)、(0.9±0.3)、(1.2±0.3)、(1.5±0.1)、(1.2±0.3)、(1.0±0.4)mm;正中神经主干距内侧髁距离为(35.4±3.3) mm;旋前圆肌支标本可直接与肱骨内侧髁上方尺神经主干无张力缝合.结论 正中神经肌支转位治疗尺神经高位损伤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旋前圆肌支和桡侧腕屈肌支是最佳供体神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探讨腕管综合征(CTS)与尺神经腕部卡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例(22腕)CTS患者(CTS组)和20名(20腕)健康成年志愿者(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感觉远端潜伏期和运动远端潜伏期,计算并比较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感觉远端潜伏期差值,对CTS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TS组正中神经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及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较慢(P<0.05或P<0.01),尺神经感觉远端潜伏期较长(P<0.05);两组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其运动远端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S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感觉远端潜伏期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TS组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呈显著正相关(r=0.802,P=0.002)。结论 CTS与尺神经腕部卡压存在相关性,对CTS患者诊治时应充分考虑尺神经卡压并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