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Adenosinetriphosphate(ATP)和uridinetriphosphate(UTP)作为细胞外信息分子 (第一信使)激活细胞表面的P2受体 ,并通过细胞内第二信使系统调节多种生理反应 ,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及病理生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常认为心血管组织中ATP通过P2X1 和P2Y1 亚型受体诱发心血管反应。近年来发现 ,UTP通过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种方式改变血管状态。在无损伤的心脏血管 ,UTP对血管平滑肌兼有直接和间接的松弛作用 ,UTP可引起血管舒张因子 (如NO)释放而松弛血管平滑肌 ,U…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法连续观察尿苷三磷酸(UT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中脑缺血再灌注(MCAO)损伤模型,大脑中动脉缺血30min后以微量输注泵采用大鼠尾静脉持续给予不同剂量的UTP,输注速度为5ml.kg-1.min-1。再灌注24h后测量大鼠脑含水量及神经损伤行为学评分(NDS),并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MRI连续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6、30、54h大鼠脑梗死情况。结果 10、30、90μg/kgUTP组大鼠NDS评分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大鼠右侧大脑半球含水量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随着UTP剂量的增加,梗死区域逐渐缩小,10、30、90μg/kgUTP组梗死体积占整个脑半球体积的百分比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90μg/kgUTP组再灌注后6、30、54h梗死区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TP对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4.
5.
《陕西医学杂志》2015,(6):656-659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胃癌细胞SGC7901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终浓度为100μg/ml黄芪甲苷处理实验组细胞48h,之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黄芪甲苷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采用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黄芪甲苷对细胞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最后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黄芪甲苷处理对细胞ERK通路的活化情况的影响。结果:100μg/ml黄芪甲苷处理胃癌细胞SGC7901 48h后,细胞凋亡比例未发生明显变化,细胞侵袭能力显著降低,MMP-2和MMP-9分子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降,此外,细胞内的磷酸化ERK蛋白水平在黄芪甲苷处理后表达减少。结论:在体外黄芪甲苷能够通过减少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而发挥抑制胃癌细胞侵袭的能力,而且其抑侵袭作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三磷酸胞苷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发病1w内突发性耳聋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44只患耳,予高压氧、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1例,45只患耳,在高压氧、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同时加用三磷酸胞苷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1.11%,显效率24.44%,有效率17.78%,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率25%,显效率18.18%,有效率22.73%,总有效率65.90%;2组比较,治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磷酸胞苷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三磷酸胞苷(CTP)作为参与磷脂、蛋白质及核酸代谢的物质有确切的药物作用,全面营养脑细胞。我科自2000年以来,应用CTP治疗重度颅脑损伤80例,收到满意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早期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塞中日益受到重视 ,但溶栓时间窗问题较难把握 ,特别是在基层医院 ,故对于基层医院治疗脑梗塞时一般不能做到及时溶栓。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从脑缺血损害的机制出发 ,联合应用尼莫通和三磷酸胞苷治疗 5 0例脑梗塞病人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AGI1基因在肝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MAGI1过表达载体,稳定转染HepG2细胞(HepG2MAGI1),应用划痕愈合实验和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HepG2MAGI1 和对照组细胞(HepG2)在细胞运动侵袭能力上的差别.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MAGI1和PTEN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的584例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根据ROC曲线确定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Cut-off值,以提高肿瘤标志物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结果: (1)肿瘤直径、淋巴结送检数目及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2)胃癌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CA-724、CA-199、CA-242及CEA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4.4%、51.9%、41.9%、41.1%;特异性分别为92.9%、82.8%、86.6%、82.5%;(4)4项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Cut-off值分别为CA-724:6.69 U/mL、CA-199:17.36 U/mL、CA-242:17.20 IU/mL、CEA:3.12 μg/L;其中,单项检测时CA724或者联合检测3项以上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高;(5)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判别的符合率达到76.6%。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以用来预测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CA-724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较好,3项以上联合时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探索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孵育人胃癌细胞SGC-7901 24 h,通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F-actin和G-actin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骨架结构的改变,通过细胞黏附实验观察胃癌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能力的变化,通过划痕实验检测褪黑素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褪黑素使人胃癌细胞SGC-7901 F-actin量明显降低,同时细胞骨架结构发生重组,应力纤维出现断裂;褪黑素可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结论:褪黑素可能通过破坏细胞内应力纤维结构的稳定,最终导致了胃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数量的变化及其与肿瘤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肿瘤细胞微流控芯片技术检测手术前1天、手术后1周胃癌患者CTCs,并与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阐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92例胃癌患者中,术前外周血CTCs阳性者58例,阳性率为63%;CTCs阳性的胃癌患者与肿瘤浸润深度、脉管侵犯、神经侵犯都具有相关性(P=0.02);术后1周60.5%患者CTCs消失或减少,CTCs数量没有变化甚至增多者主要见于TNM分期晚(Ⅳ期)患者。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TCs与其临床病理分期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1,MTA1)已知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且与胃癌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并可以通过影响信号转导途径发挥其功能,本研究拟确定MTA1是否可以被泛素化途径所调控。方法:以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胃癌细胞后,以IP/WB实验检测MTA1的表达水平,并将带Myc标签的MTA1质粒以及带HA标签的泛素(HA-Ub)质粒转入该细胞,检测Myc-MTA1的表达。结果:以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胃癌细胞MKN-45、SGC-7901后,MTA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泛素分子可以与MTA1直接结合,并且实验组较对照组相比泛素化程度明显增加;将HEK293细胞以si MTA1处理封闭MTA1的表达后,将Myc-MTA1质粒以及HA-Ub质粒转入该细胞,发现当后者存在时Myc-MTA1可被强烈泛素化。结论:在胃癌细胞中MTA1是可被泛素化途径修饰的蛋白。 相似文献
15.
SHI Yu-long MIAO Rui-zheng CHENG Li GUO Xiao-bo YANG Bo JING Chang-qing ZHANG Li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3,126(4):640-645
Background T-lymphoma and metastasis gene 1 (Tiam1) produces a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GNEF) that regulates guanosine triphosphatase, which transforms guanosine diphosphate to guanosine triphosphate. Recently published data indicate that Tiam1 was associated with gastric cancer.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biological effect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Tiam1 in gastric carcinoma.
Methods We analyzed the expression of Tiam1 in 114 pair-matched gastric neoplastic and adjacent non-neoplastic tissues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We investigated Tiam1 expression and its prognostic value for gastric cancer. Furthermore, the functions of Tiam1 over-expression were analyzed with stable-expression Tiam1 plasmid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
Results Tiam1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expression of Tiam1 mRNA was up-regulated in gastric cancer compared to pair-matched adjacent non-tumor tissues. Analyses of surgical tissue samples and 5-year survival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showed that those with strong Tiam1 expression had significantly shorter overall survival time than those with negative Tiam1 expression. Ectopic expression of Tiam1 promoted cell growth,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in vitro.
Conclusions In gastric cancer cells, Tiam1 affects multiple properties associated with acquisition of the metastatic phenotype, and may be a marker of gastric cance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in a subset of canc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10号染色体缺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磷酸酶基因(PTE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为寻找胃癌肿瘤标记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0例胃癌组织、54例癌旁胃黏膜组织与64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TEN的表达情况,研究PTEN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正常组织表达85.94%(55/64)明显高于癌前病变51.85%(28/54)与胃癌20.71%(29/140)(P<0.05),而癌前病变表达显著高于胃癌(P<0.05)。PTEN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腺癌、黏液癌与印戒细胞癌分别表达44.83%(13/29)、26.08%(6/23)、14.58%(7/48)、7.40%(2/27)与7.69%(1/13),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TEN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11.53%(12/104)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7.22%(17/36)(P<0.05)。在Ⅰ+Ⅱ期表达38.30%(18/47)明显高于Ⅲ+Ⅳ期11.83%(11/93)(P<0.05)。结论PTEN蛋白下调与胃癌的发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miR-139-5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 PCR 方法检测 miR -139-5p 在胃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此外检测4株胃癌细胞与正常人胃上皮细胞中 miR -139-5p 的表达。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miR -139-5p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 TNM 分期间 miR -139-5p 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以及肿瘤分化程度间 miR -139-5p 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miR -139-5p在胃癌细胞株中表达下调。结论miR -139-5p 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下调,并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 TNM分期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了胃癌的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丙泊酚下调H19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H19表达量的变化及其对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
腺癌MDA-MB-231 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DMSO组(S组),25 μmol/L 丙泊酚组(P1 组),50 μmol/L 丙泊酚组(P2
组),100 μmol/L丙泊酚组(P3组)。分别采用RT-PCR(TaqMan探针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丙泊酚对各组细胞
H19 表达量、细胞运动能力、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丙泊酚(25、50、100 μmol/L)处理24 h 后,
MDA-MB-231 细胞的H19 表达量下调率分别为:17.83%、37.50%、63.67%(P<0.05);细胞运动能力抑制率分别为:13.46%、
36.54%、46.17%(P<0.05);细胞迁移抑制率分别为:27.93%、57.90%、76.51%(P<0.05);细胞侵袭抑制率分别为:25.72%、
53.32%、81.43%(P<0.05)。结论丙泊酚可下调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H19的表达,抑制其迁移和侵袭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胃癌和30例远癌胃组织中CXCR4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CXCR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远癌胃组织(P<0.05)。CXCR4在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CXCR4高表达与胃癌进展有关,CXCR4可作为判断胃癌进展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3月-2008年9月手术治疗51例EGC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例存在淋巴结转移的EGC均为胃下部癌,粘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3.6%,粘膜癌为10.0%。≤1cm的微小胃癌和小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1%,直径1.1—3.5cm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2.5%,〉3.5cm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0%(P〈0.05)。高分化EGC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3%和20.0%。粘膜下癌可转移至N2。脉管受侵19例,淋巴结阳性率36.8%(7/19),明显高于无脉管受侵者(P〈0.05)。结论EGC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病变大小及脉管受侵有关,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EGC的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