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L-6和TGF-β1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脑出血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临床意义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起病后第1、3、7、14天连续检测IL-6、TGF-β1浓度.结果脑出血组在病程第1、3、7天三个时间点的血清IL-6水平明显增高(P<0.05), TGF-β1水平明显减低(P<0.05), 至第14天血清IL-6水平、TGF-β1水平则均接近正常水平; 血清IL-6水平在病程第1天达到峰值(P<0.05), TGF-β1在病程第3天为低谷值(P<0.05); 脑出血患者血清IL-6水平与出血量大小呈正相关(r=0.743, P<0.05), 而TGF-β1水平与出血量大小无关(r=0.125, P>0.05);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625, P<0.05), 而与TGF-β1水平无关(r=0.204, P>0.05); IL-6水平与TGF-β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89, P>0.05).结论 IL-6、TGF-β1与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IL-6浓度测定对判断脑出血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VEGF和IL-1β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以及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平衡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38例脑梗死(CI)患者发病24小时内、3天、7天、14天和1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24小时内及30名健康对照者的VEGF及IL-1β浓度.结果脑梗死组在病程各时间点上血清VEGF浓度与TIA组及对照组相比均增高(P<0.01),且呈动态变化,于第7天达高峰,第14天时仍未恢复正常;大梗死灶患者VEGF水平升高明显.24小时内脑梗死及TIA患者IL-1β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IL-1β水平在脑梗死组病程中亦呈动态变化,于24小时内达高峰,随后下降,第7天降至正常.各时间点IL-1β与VEGF浓度间未发现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 VEGF及IL-1β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VEGF可成为反映脑缺血程度及判断临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测定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GM1抗体,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30例MND患者血清和CSF中NSE和GM1抗体水平。结果 MND组CSF和血清中NSE含量均明显高于NC组(P<0.01,P<0.05),而仅在CSF中NSE含量高于OND组(P<0.01);临床分型以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的进行性脊肌萎缩症(PSMA)患者CSF中NSE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而血清中NSE水平在各临床类型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MND患者血清和CSF中不论是IgM型或是IgG型GM1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OND组和NC组(P均<0.01);MND患者血清和CSF配对样品NSE水平有较好的相关性(r=0.502,P<0.01),MND患者CSF中NSE水平与GM1抗体亦有相关性(r=0.475,P<0.05),其余各组之间均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ND患者CSF中NSE和GM1抗体水平可以反映运动系统神经元损害的程度和范围;推测这种神经元的损伤可能与GM1抗体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动态变化及其与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及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2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出血后24 h、72 h、7 d和14 d时的血清IL-1β、IL-6水平,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测量相应时间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患者入院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患者血清IL-6在各时间点上均增高,在发病24 h时即达高峰,14 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仍高。患者各时间点IL-1β较对照组均高,峰值时间约在第7天。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检查(CVDI)发现血管阻力(R)及临界压力(CP)变化较大,在第7天到达峰值,其后下降。以GCS评分分成轻、中、重3组,IL-6及IL-1β在轻组和重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及P<0.01),重组高;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与GCS呈负相关,与入院第7天脑循环动力学检查中患侧R及CP呈正相关,与第7天患侧平均血流量(Qmean)负相关。结论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增高可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并对可能发生的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和脑的缺血性损害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C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0例HCH、30例高血压(HTN)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NC)空腹血浆ET-1的水平.结果 HCH组及HTN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NC组(分别P<0.01、P<0.05); HCH组血浆ET-1水平高于HTN组 (P<0.05); HCH组血浆ET-1与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未见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 ET-1可能为HTN及HCH的共同危险因素,并参与和影响了HCH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颅脑损伤患者病程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5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儿(轻、中、重型)分别于伤后1、3、7 d(10例患者另于伤后2、3周)检测血清TGF-β1含量.结果伤后24 h内病例组血清TGF-β1含量[(46.22±11.64)μg·L-1]明显低于对照组[(76.22±12.10)μg·L-1],并有显著性意义(t=19.74,P<0.001),伤后3 d TGF-β1降至最低水平[(38.62±10.68) μg·L-1],伤后7 d有所回升[(56.42±12.08)μg·L-1],但仍低于对照组水平并有显著性意义(P<0.001);TGF-β1的变化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与对照组比较轻型患者血清TGF-β1水平降低不明显(P>0.05),中、重型患者随病情加重血清TGF-β1水平递减,重型患者不但血清TGF-β1水平低,而且持续时间长,恢复缓慢.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GF-β1降低,可能与创伤后脑细胞和血脑屏障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IL-1Ra/IL-1β比值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后血清中的变化以及与再狭窄的关系,同时探讨IL-1β与IL-1Ra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自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31例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颅内外支架成形术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就术前、术后1 h、1 d、3 d、5 d以及造影复查(术后6~12个月)时血清IL-1β、IL-1Ra和IL-1Ra/IL-1β比值以及血管再狭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31例患者在31根血管上放置31枚支架,随访6~12个月,6例出现了再狭窄(19.35%),超过50%的再狭窄为3例,余3例在10%~30%之间.2组患者术前IL-1β、IL-Ra、IL-1Ra/IL-1β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与IL-Ra呈正相关(r=0.444,0.881;P均<0.05);术后1 h、1 d、3 d、5 d 2组患者IL-1β、IL-Ra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复查时2组IL-1β、IL-Ra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但再狭窄患者IL-1Ra/IL-1β比值明显低于未再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与IL-R呈正相关(r=0.531,0.953;P均<0.05).结论 血清IL-1β、IL-1Ra与支架术后的炎性过程有关,两者的免疫失调状态可能与再狭窄有关.IL-1Ra/IL-1β比值的变化可做为再狭窄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治疗老年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异丙酚治疗老年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8例老年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对照组,各24例.异丙酚组给予异丙酚1~4 mg/kg/h微泵持续输注,同时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对症支持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颅内压(ICP)及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JDO2),记录术前和术后第7天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异丙酚组ICP和AJDO2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MAP和HR无显著变化;对照组MAP、HR、ICP和AJDO2较异丙酚组明显升高(分别P<0.05和P<0.01).术后第7天异丙酚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有助于老年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脑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N5,N10-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期抑郁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6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8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浆总Hcy水平和MTHFR基因多态性.患者入组时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第6周末评定疗效(HAMD减分率≥50%为有效,<50%为无效).结果 (1)抑郁症组的血浆Hcy水平[(17±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2±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n=30)的血浆Hcy水平[(16±5)μmol/L]与≥60岁首发患者[n=30,(19±6)μmol/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次发作患者(n=17)的血浆Hcy水平[(18±6)μmol/L]与反复发作患者[n=43,(17±5)μmol/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n=27)的血浆Hcy水平[(19±6)μmol/L]与不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n=33,(16±5)μmol/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患者(n=40)的血浆Hcy水平[(18±5)μmol/L]与治疗无效患者 [n=20,(17±6)μmol/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症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的减分率与血浆Hcy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3)MTHFR C677T基因型有3种,即纯合子突变型(T/T)、杂合子突变型(T/C)和野生型(C/C).抑郁症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患者的首发年龄、发病次数、是否伴发心脑血管疾病及抗抑郁药治疗第6周末的疗效与MTHFR C677T基因型分布均无关联(P>0.05).(4)不同基因型的受试者(不论是抑郁症组还是对照组)血浆Hcy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期抑郁症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2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20名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均以nmol/L计。结果抑郁症组血清IL-2水平为0.46±0.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5±0.19(t=2.517,P<0.05)。抑郁症组的IL-1β、IL-6、TNF-α和IFN-γ水平分别为0.32±0.57,0.14±0.37,0.03±0.05和0.05±0.13,与对照组(分别为0.23±0.25,0.08±0.23,0.05±0.09和0.01±0.0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分别为0.645,0.589,1.099和1.110,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血清IL-2水平升高,提示IL-2可能在抑郁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滴度与肌群受累程度以及SIL-2R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过程中病情一过性加重的关系.方法对30例MG患者采用改良Osserman法分型,将受累骨骼肌群分成7组,肌无力严重程度采用5等4分制记分法,记录其绝对积分作为肌无力程度的参数;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SIL-2R滴度.分析肌无力程度与SIL-2R滴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SIL-2R及肌无力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各型MG患者肌无力积分与SIL-2R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01),但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过程中病情一过性加重时,肌无力积分与SIL-2R无明显相关性(r=0.40,P>0.05).结论 MG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SIL-2R 可反映肌群受累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与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06—2016-01我院收治的9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选取同期门诊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样本IL-1β及NSE的含量,比较实验组发病入院后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血清与脑脊液IL-1β及NSE的水平。依据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32)和重度组(n=28),对比各组患者血清与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入院1d、3d,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0.05),且在发病后第3天达到高峰;发病入院后第7天,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均轻微下降。轻度、中度、重度组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均呈升高趋势,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脑脊液中IL-1β及NSE水平均高于血清(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患者TNF-α含量与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动态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中TNF-α含量,探讨其与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分类(N%)变化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对32例脑出血患者的血清TNF-α分别在发病1 d、3 d、5 d行连续检测,并监测相同时间点的WBC和N%,且与21例健康者作对照分析。结果脑出血组在病程第1 d、3 d其血清TNF-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1 d达到高峰,第5 d则渐趋于正常。脑出血组在病程第1 d、3 d、5 d其WBC及N%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3 d达高峰。随出血量增多,WBC与TNF-α及N%增加相应增多,尤以N%更明显(P<0.01)。TNF-α与WBC呈正相关(r=0.45,P<0.01)。结论TNF-α达到高峰时间比WBC要早,通过拮抗TNF-α抑制脑出血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可能是今后防治脑出血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L-6、IL-8的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2例(研究组),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度(n=40)、中度(n=32)、重度组(n=30),分别于入院后1、3、7 d检测血清TNF-α及IL-6、IL-8的水平,以我院同期门诊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TNF-α及IL-6、IL-8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关系.根据治疗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4)与预后不良组(n=38),比较2组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入院后第1天,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3、7 d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同时间点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与中型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水平逐渐升高,至发病第3天到达高峰,至发病第7天下降,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脑损伤程度(GCS评分)与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52、-0.62、-0.69,均P<0.05).结论 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可有效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同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microRNA-140-5p(miR-140-5p)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对照。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miR-140-5p、IL-1β、TNF-α水平,并对观察组进行血肿体积估算、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划分及预后分组。采用Pearson法分析观察组血清miR-140-5p水平与血清IL-1β、TNF-α水平、血肿体积的相关性。用ROC曲线评估血清miR-140-5p水平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miR-140-5p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观察组血清miR-140-5p水平与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血肿体积均呈显著负相关(r=-0.511,r=-0.513,r=-0.469;均P<0.05)。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miR-140-5p水平逐渐降低(均P<0.05)。预后不良组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miR-14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发病与气温影响关系,分析脑出血气候发生学特点.方法 将867例脑出血患者分成三组,高血压性脑出血组、继发性脑出血组和不明原因性脑出血组,统计脑出血在各季节及不同气候下的发病人数.结果 脑出血发生时间上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差异性(P<0.05 or P<0.01),高血压组差异最显著,在另外二组则差异不显著(P>0.05),高血压组老年人较年轻人更具有季节的显著差异性,气温越低发病人数越多.结论 脑出血多发于冬季和低温时节,老年人发病的气候规律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L-6和TGF-β1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血清IL-6和TGF-β1的浓度。结果脑梗死组发病后d1、3和7的血清IL-6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d1和d3的血清TGF-β1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血清IL-6和TGF-β1浓度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和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出血脑患者血清MMP-2、ICAM-1与IL-6、TNF-α及脑组织周围水肿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01—2018-06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患者脑出血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血清基础金属蛋白酶2(MMP-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行头颅CT扫描,测量脑出血周围水肿体积。结果脑出血后第3天、第7天患者血清MMP-2、ICAM-1水平明显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第7天患者血清MMP-2、ICAM-1水平明显高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第14天患者血清MMP-2、ICAM-1水平明显低于第1天、第3天、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第14天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第1天、第3天、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时脑出血周围水肿体积明显大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第7天时脑出血周围水肿体积明显大于第3天,脑出血后第14天时脑出血周围水肿体积明显大于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脑出血后血清MMP-2与ICAM-1呈正相关;脑出血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清MMP-2、ICAM-1与IL-6、TNF-α、脑出血周围水肿体积呈正相关;脑出血后第14天血清MMP-2、ICAM-1与IL-6、TNF-α呈正相关,与脑出血周围水肿体积无相关性。结论脑出血发病后前7 d血清MMP-2、ICAM-1水平逐渐升高,脑出血周围水肿体积逐渐增大,且血清MMP-2、ICAM-1水平与L-6、TNF-α、脑出血周围水肿体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瘦素(Lep)、雌二醇(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方法检测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及血肿液IL-6、IL-1β、hs-CRP、Lep、E2、TNF-α的含量,并与3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液和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颅内血肿液与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进行相关分析,各指标均呈现正相关(r0.05,P0.05);重中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水平均高于轻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IL-6、IL-1β、hs-CRP、Lep、E2、TNF-α指标能有效反映颅内血肿液各指标情况,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且对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积极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水平升高的遗传和营养因素.方法对130例脑梗死和77例脑出血患者及65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浆Hcy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叶酸、VitB12水平,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基因多态性,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19.87±11.67 μmol/L、20.15±10.12 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41±3.28 μmol/L(P<0.01);而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MTHFR有三种基因型,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和对照组C/C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39、0.46、0.53,C/T型分别为0.35、0.31、0.30,T/T型分别为0.26、0.23、0.17,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3、0.39、0.32,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中T/T基因型血浆Hcy水平与C/C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病例组中C/T型血浆Hcy水平与C/C型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叶酸、VitB1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MTHFR基因677位点碱基C→T突变可能是血浆Hcy水平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与脑血管病的直接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叶酸 VitB12与Hcy水平也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