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缺血性心肌病是一种临床表现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冠心病,通常其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为探索诊断此病的方法,我们对1984年6月至1996年6月在我院住院确认为缺血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15例缺血性心肌病和4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室壁局限性变薄及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主动脉瓣区退行性变是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特征。扩张型心肌病则表现为室壁弥漫性变薄,运动弥漫性减弱,右房室扩大,多瓣膜反流,与前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超结合患者病史是对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进行鉴别的简便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扩张型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心脏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6例扩张型心肌病、21例缺血性心肌病的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以及频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扩张型心肌病16例,缺血性心肌病21例,将诊断结果与回访结果进行对照,诊断符合率均达90%以上。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尤其在扩张型心肌病早期,宜于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4.
于忠玲  张体健 《中原医刊》2005,32(6):F004-F004
原发性心肌病分三型: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及限制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60%有家族史,而扩张性心肌病无遗传及家族史报道,我院发现家族性扩张性心肌病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人窦性心律震荡指标有相近。方法共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三组,同时测量其窦性心率震荡指标。结果三组受试者窦性心率震荡指标无差异。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指标正常,尚不能以窦性心率震荡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正>磁共振成像(MRI)以准确性和无创性应用于心脏形态和功能的评估,与已经广泛使用的超声心动图相比,具有更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及组织对比度,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已经成为心功能评价的金标准。非缺血性心肌病包括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HCM)、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等]、混合性[扩张性心肌病(DCM)、限制性心肌病等]、  相似文献   

7.
何元军  李頔 《西部医学》2005,17(6):583-58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鉴别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患者63例,分别为扩张型心肌病组33例,缺血性心肌病组30例;检查CRP、心脏彩超、心电图(ECG)、冠脉造影(CAG),并将各项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CRP、左室舒张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EF)、心房纤颤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CRP,扩张型心肌病组几乎均在正常范围内,而缺血性心肌病组均不正常,两者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可作为鉴别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一项主要指标,在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思谦  刘立群  范婷婷 《吉林医学》2012,33(12):2478-247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各40例,分别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病例在心脏形态结构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及心功能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应用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各40例,将诊断结果与回访结果进行比较,两组病例的诊断符合率均超过90%。结论:在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鉴别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适于在各类型医院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应用三电极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测定了34例扩张型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34例正常人血清中的微量元素及铜锌比值,发现Zn、Cd在各组患者中均较对照组降低,A1则明显升高。Cu、Mn及Cu/Zn比值在扩张型心肌病组增高,Ca在肥厚型心肌病组升高。微量元素与肥厚型心肌病有无梗阻、扩张型心肌病有无心衰及心肌病的严重程度均无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刘文钦  党政华 《医学综述》1995,1(6):259-261
内分泌疾病在心血管系统的表现屡有报道,但内分泌性心肌病尚未引起医生们普遍重视,临床极易误诊为原发性心肌病。因此,熟悉这些通过病因治疗后可完全恢复的心肌病,对避免误诊误治是很有必要的。1 儿茶酚胺性心肌病[1]儿茶酚胺性心肌病虽可由强烈精神创伤或儿茶酚胺类药物中毒引起,但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是嗜铬细胞瘤。当机体释放大量儿茶酚胺时,可造成心肌退行性变、弥漫性水肿和纤维样变,甚至坏死。其病理所见颇似大量儿茶酚胺引起的实验性心肌损伤和坏死,故称儿茶酚胺性心肌病,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种新的心脏病。1.1 发病机制 1儿茶酚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44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内膜心肌活检标本进行了分析,其中22例从形态学角度,用定量和半定量的方法进行观察对比。文中着重讨论了扩张型心肌病病变特点、病变程度与临床分期的关系以及早期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诊断指标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康健 《广州医药》2006,37(2):55-5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的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扩张型心肌病和2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CM组心脏多个房室腔扩大多呈"球形",室壁变薄及弥漫性减弱,心尖部心肌不变薄及EPSS增大,多瓣膜反流,以收缩功能降低较明显为其特点.ICM组以左房室腔扩大多呈"圆拱门形",心尖圆钝变薄,室壁活动呈节段性障碍,主动脉及根部钙化、主动脉增宽,单瓣膜反流,以舒张功能障碍较明显为其特点.结论彩超结合患者病史是对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进行鉴别的简便无创性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霞  苏学高 《中原医刊》1996,23(8):44-45
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王霞,苏学高,郭金明缺血性心肌病(ICM)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某些状态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成的综合征。临床上ICM与扩张型心肌病(CM)又不易区别。冠脉造影为可靠的鉴别方法。201铊心肌灌注显像对鉴别也有帮助,但是基...  相似文献   

14.
汪琳 《中外医疗》2013,(23):185-186
目的探讨采用Tei指数和组织多普勒方案对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以及高血压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受检验者分为A(糖尿病性心肌病组和高血压性心肌病组)、B(正常组),两组患者分别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Tei指数检测计算和DTI测试,并将二尖瓣瓣环的Sa值、ET值、Ea值以及Aa值相继测出。结果 A、B两组Tei指数相比较,糖尿病性心肌病组和高血压性心肌病组远超出B组,A组二者心肌病对比而言,高血压性心肌病组Tei指数低于糖尿病性心肌病组;在收缩期时,高血压性心肌病组的最高射血速度高于高血压性心肌病组和对照组;在讨论室间隔、下壁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时,高血压性心肌病组同样高于糖尿病性心肌病组和对照组;而对于室间隔、下壁瓣环的局部射血时间而言,高血压性心肌病组和对照组短于糖尿病性心肌病组,三者之间的差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的Ea/Aa值而言,对照组大于糖尿病性心肌病组和高血压性心肌病组且糖尿病性心肌病组与高血压性心肌病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心肌病与高血压性心肌病都具有致使心肌性能消退的功能,只是糖尿病性心肌病导致的心肌性能收缩现象比高血压性心肌病的影响更为严重,该院采用采用Tei指数和组织多普勒检测方案对左心功能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5年WHO/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的标准,原发性心肌病是指一类原因不明、伴有心脏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临床上包括扩张型心肌病(DCM)、肥厚型心肌病(HCM)、限制型心肌病(RCM)、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及未分类心肌病。继发性或特异性心肌病系指已知病因或与系统疾病有关的心肌功能紊乱。随着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及对心肌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上述有关心肌病定义及分类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心脏病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探讨其与糖尿病心肌病的相关性。方法将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为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与亚临床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两组均进行CysC、肌钙蛋白I浓度及超声心电图检查。另设立正常的健康对照组30例。仅进行CysC、肌钙蛋白I浓度检测。结果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肌钙蛋白I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作为糖尿病心肌病诊治的独立因子,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扩张性心肌病组29例、冠心病组36例以及正常对照组103例心功能四项指标及有关七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扩张性心肌病组、冠心病组心功能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扩张性心肌病组与冠心病组心功能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有助于利用超声心动对扩张性心肌病与冠心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 ,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改变的心肌病。近年发现 ,有些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随年龄增长 ,逐渐呈扩张型心肌病的症状与体征 ,称为肥厚型心肌病的扩张型心肌病相[1] 。本文对我院 2 0 0 2年 2月— 2 0 0 4年 1月应用卡维地洛治疗 12例晚期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在肥厚型心肌病治疗中的价值。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2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39~ 5 7岁 ,平均 4 3.6岁。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力衰竭诊断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Ⅲ级 7例 ,心功…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老年心肌病在临床上日渐增多,本文结合基层医院心肌病的临床诊治特点与体会,对老年心肌病基层如何更好的诊治作一点粗浅分析,供临床参考。 1.老年心肌病的诊断应注意的几点 老年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个体差异大,老年心肌病中又以扩张型心肌病常见,扩张型心肌病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心力衰竭,常合并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因此,在临床上对一些老年人如有以下特点即: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肌核素显象对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鉴别价值。方法 对26例扩张型心肌病和31例缺血性心肌病进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并观察其心肌灌注特点的不同。结果 57例患者中可以看出缺血性心脏病的校素显像与扩张型心肌病明显不同,缺血性心肌病以完全缺损为主要特征占93.5%(29/31),而扩张型心肌病以均匀减低和/或花斑样改变而无完全灌注缺损占88.5%(13/26和10/26),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鉴别缺血型和扩张型心肌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