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1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诊断治疗的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12例进行对照,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大体标本、镜下情况及PNCA、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大体标本情况相似,镜下观察,观察组肿瘤细胞以粒层细胞为主,呈中-重度异型性,多为结节状排列;对照组异型性较低,多为轻度异型性,肿瘤细胞排列多样无规则。观察组患者核分裂象计数、PCNA、p5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相较于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其肿瘤大体情况相似,而前者核分裂象更加显著,PNCA和p53蛋白处于高表达,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粒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本院诊治的15例卵巢粒层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粒层细胞瘤患者中,2例为幼年型粒层细胞瘤,发病年龄6~20岁,平均12岁;13例为成年型粒层细胞瘤,发病年龄26~74岁,平均46.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腹部包块、闭经、腹水。巨检为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光镜下成年型粒层细胞瘤可见典型的含Call-Exner小体的微滤泡结构及瘤细胞核内的纵行核沟,幼年型粒层细胞瘤缺乏此特征,瘤细胞有一定异型性,可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表达inhibin-α、CD99和Vimentin,部分患者Melan-A、Calretinin和S-100阳性,CKpan、EMA、PLAP、Syn和CgA缺乏阳性表达。结论卵巢粒层细胞瘤临床少见,属于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确诊依赖于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病理诊断时要与卵巢的子宫内膜样癌、小细胞癌、低分化腺癌及无性细胞瘤等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分子病理检测在卵巢粒层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卵巢粒层细胞瘤患者,均进行分子病理检测,观察患者FOXL2、AKT1、以及DICER1突变情况,并且对患者成年型粒层细胞瘤(AGCT)预后情况作出评估.结果 50例患者FOXL2、AKT1、DICER1突变情况表现如下:2例卵泡膜纤维瘤,4例卵巢两...  相似文献   

4.
卵巢颗粒细胞瘤(GCTO)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5%,及卵巢恶性肿瘤的6%,分成年型和幼年型两种类型。幼年型少见仅占GCTO的5%,主要发生在30岁以下。成年型占GCTO的95%,属低度恶性肿瘤,常发生在育龄期妇女,但也可发生于绝经后,有时发生在青春期前,预后良好,但临床有晚期复发的特点。本文报告1例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颗粒细胞瘤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对患者子宫、卵巢行多切面仔细扫查,观察患者一般临床表现,分析超声图像特点分型、不同声像类型颗粒细胞瘤大小和血流分布情况,分析患者病理结果。结果38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形态规则,边界清,平均肿块最大径范围(8.8±3.8)cm。16例合并子宫内膜增厚,4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10例有腹水。声像图类型实性6例,平均径线(5.0±2.0)cm,肿块内血流信号分级:0级1例,2级2例,3级3例,平均血流阻力指数(0.49±0.05);声像图类型为囊实混合性30例,平均径线(8.8±3.2)cm,19例表现为多发小囊散在分布于实性成分内,呈“蜂窝”征改变,肿块内血流信号分级:0级4例,1级3例,2级13例,3级10例,平均血流阻力指数(0.42±0.08);声像图类型为囊性2例,平均径线(21.0±1.3)cm,肿块内血流信号分级:0级1例,1级1例,平均血流阻力指数(0.53±0.03)。33例病理诊断为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5例诊断为幼年型颗粒细胞瘤。18例合并子宫内膜增生,4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病理结果与术前超声发现大致符合。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以囊实混合性最常见,具有一定的超声图像特征,肿块内含多发小囊散在分布于实性成分,呈“蜂窝”征改变,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超声有助于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卵巢外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瘤是极为罕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治疗目前没有统一的规范指南。本文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参考了卵巢恶性索间质肿瘤的诊治指南。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全面分期手术。针对此类患者在治疗方面仍需更多的临床积累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卵泡膜细胞瘤与卵巢纤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自2001年至2012年间,病理诊断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和卵巢纤维瘤各37例,用大体、光镜下、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鉴别诊断,并对术后患者进行跟踪,在预后方面进一步鉴别。结论良性卵巢卵泡膜细胞瘤与卵巢纤维瘤在大体和光镜下并不容易鉴别,而且预后相似(卵泡膜细胞瘤伴细胞增生活跃者应警惕),只有通过脂肪染色和免疫组化才能较准确将这两种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6例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5例在盆腔工腹腔可扪及肿块,2例有明显的男性化症状。肿瘤从微灶性 ̄35cm,2例呈囊性,2例囊实性,1例为实性。 支持细胞或/和间质细胞组成,其分化程度与恶性率有关。结论 根据临床病理观察可以诊断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手术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泡膜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2-2012年诊治的43例卵巢良、恶性卵巢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结果43例中,恶性卵巢泡膜细胞瘤3例,良性卵巢泡膜细胞瘤40例。主诉盆腔包块者26例(60.5%),12例合并腹水,其中1例同时伴有胸水,24例合并雌激素刺激相关疾病。9例行CA125检查,6例增高。40例良性卵巢泡膜细胞瘤患者经单纯手术治疗后均无瘤生存至今。3例恶性卵巢泡膜细胞瘤中,1例因放弃治疗在1年内死亡;另2例经积极手术后行放疗或化疗均存活至今,其中1例无癌生存3年以上,1例无癌生存2年。结论对盆腔包块伴雌激素刺激相关疾病的患者应注意卵巢泡膜肿瘤的可能。良性卵巢泡膜细胞瘤预后良好,恶性卵巢泡膜细胞瘤预后差,术后补充放疗或化疗,可明显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吴敏 《中国新医药》2004,3(8):61-62
目的 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应用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6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进行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熙。结果 声像图呈实性肿块24例(66.67%),囊实性12例(33.33%),肿块周边和内部均见斑片状、条状或星点状血流信号显示,动脉峰值流速45-115cm/s,RI:0.37-0.75。超声与病理良、恶性诊断结果相比较,超声诊断假阳性和假阴性各2例,良恶性诊断符合率88.89%病理类型:纯卵泡膜瘤16例、颗粒-卵泡膜细胞瘤8例,均为良性,仅2例黄素化胞膜细胞瘤为低度恶性。36例中合并子宫内膜增生20例。子宫肌瘤16例,血HCG升高16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临床实验室资料相结合是提高卵泡膜细胞瘤诊断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多种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在卵巢粒层细胞瘤(GCT)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及组织形态学特征讨论此瘤与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SLCT)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2例GCT(成年型18例,幼年型4例)与13例SLCT(高分化6例,中分化7例),检测5种常用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包括Inhibin、CD99、calretinin、WT1和melan-A)以及其他多种非特异性标记物(包括CK5/6、CK18、EMA、Vimentin、SMA、S-100、CD10、ER、PR、AR、p53、Ki67)在这两种肿瘤中的表达特征。结果在GCT的粒层细胞,Inhibin的表达率最高(94%),而WT1的表达率最低(78%);而在GCT的间质细胞,WT1的表达率最高(100%),CD99的表达率最低(阴性)。其它非特异性标记物在GCT和SLCT中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结论结合临床特征与组织学特点,用Inhibin、CD99、calretinin、WT1和melan-A作为一组抗体,有助于GCT与SLCT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颗料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将我院1984年1月至1994年12月妇科收住的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泡膜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行手术治疗。单侧附件切除2例;全宫加单侧附件切除2例;全宫加双侧附件切除4例;卵巢癌根治术8例。术后15例仍存活(1例复发),1例失访。结论此类肿瘤属功能性肿瘤,75%以上有雌激素活性,可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和子宫内膜病变;对未生育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是可能的。手术治疗的直接反应是较满意的,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女性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强、进展快的高度恶性肿瘤,由于其病变广泛,累及盆腔脏器,目前尚没有统一、有效的化疗方案,因此预后极差。笔者报告2006年援非期间,一位女性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同时合并成熟畸胎瘤伴中期妊娠病例资料及随访情况,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辅助检查、诊断要点,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依据,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仍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卵巢颗粒细胞瘤(0GCT)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主要类型,约占卵巢肿瘤的2%~3%,系低度恶性肿瘤。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抑制素(INH)、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在卵巢颗粒细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图像,分析并归纳其声像图特点。结果12例患者中,其中病灶表现为实性肿块10例,囊实性2例;实性肿块后方伴回声衰减,囊变区内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血流不丰富;病理结果均为良性病变,未见恶变。结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超声检查方便、经济,可作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果及临床表现。方法 20例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认证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有13例为原发,7例为复发;20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右侧的11例,左侧的9例;病灶直径>10 cm的3例,病灶直径5~10 cm的11例,病灶直径<5 cm的6例;病灶边缘不光整的18例,病灶边缘光整的2例;4例为实性肿块,3例囊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13例以实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2例有明显的子宫内膜增生,3例伴有子宫多发小肌瘤,1例有子宫内膜癌变,1例胸腹盆腔积液的情况产生;20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有很明显的腹痛以及有肿块的临床表现。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和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7.
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较罕见,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 [1]。本文回顾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卵巢单纯型无性细胞瘤的临床、磁共振成像(MRI)及病理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原因,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16例的声像图及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术前均行彩超检查,肿块的超声图像特征可分为两种:①盆腔低回声实性肿块12例,其中后方回声衰减明显者3例;②囊实性肿块4例。肿块内血流信号图像情况可分为三种:①内无血流信号4例;②内有少许血流信号10例;③内有较丰富血流信号2例。16例超声均误诊,提示为子宫浆膜下肌瘤4例,卵巢畸胎瘤1例,纤维瘤5例及未能明确诊断的卵巢肿物者6例。结论典型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超声图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为包膜完整,内部呈均匀实性低回声,后方伴有或不伴有回声衰减,需密切结合临床病史进行诊断,以提高超声检查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卵巢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Sertoli—Leydig Cell tumour,SLCT)是罕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又称睾丸母细胞瘤或男性母细胞瘤,文献报道占卵巢肿瘤的0.2%-0.5%。本研究现报告1例卵巢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对其分类,临床病理特征,治疗与预后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卵巢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50例临床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孟祥兰,邵淑丽,刘尚义卵巢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均源于卵巢间叶组织或生殖腺基质属于性索间质肿瘤,皆有分泌雌激素的特点。颗粒细胞瘤被认为是低恶性肿瘤,晚期可转移或复发。卵泡膜细胞瘤多属良性。现将我院19年来手术治疗的50例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0例发病年龄为26~76岁,平均50岁。其中颗粒细胞瘤22例,平均47例;混合型颗粒卵泡膜细胞瘤8例,平均48岁;卵泡膜细胞瘤20例,平均55岁。左侧26例,右侧15例,双侧9例。绝经前21例,绝经后29例。50例均为已婚妇女,47例生育史,其中10例有自然流产史,多达3次;3例原发不孕;11例继发不孕,大多数未产在30岁之前。无妊娠与肿瘤同时存在。临床分期:Ⅰ期35例(其中卵泡膜细胞瘤均为Ⅰ期),Ⅱ期11例,Ⅲ期和Ⅳ期各2例。临床表现:绝经后子宫出血11例,个别者发生在绝经后26年。停经者5例,时间长者1年以上,短者2月,均停经后发生阴道大出血。其中1例闭经一年发现左卵巢肿物,予以单纯肿物切除。术后5年再次出现闭经一年,同时发现右卵巢肿物合并大量腹水,行手术探查右卵巢切除+全宫+大网膜及转移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