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探讨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为该类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选取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我院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58例,其中62例伴认知功能障碍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不伴认知功能障碍者96例为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检测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大于对照组,且随着IMT分级增加.MMSE得分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越厚,则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越高(相关系数r=0.47,P<0.01),且IMT≥0.80mm组患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是IMT≤0.60mm组的1.68倍(OR=1.68).结论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可以作为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敏感指标.针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应严密监测IMT,以防止或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4,(1)
<正>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且发生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之前[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且随着CIMT增厚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增高[2],及早干预及逆转CIMT的增厚对于消退及稳定颈动脉斑块,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积极有效的降压、降脂治疗对高血压大动脉内膜中层的增厚有一定的抑制和逆转效应,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C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常见指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T2DM患者110例作为T2DM组,同时选取无糖代谢异常及既往有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史的正常者60例作为NGT组.收集两组的基本信息,包括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及某些关联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方法对45岁以下NAFLD人群262例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208名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定量测量分析。结果(1)除个别年龄组因例数少外,NAFLD男、女各年龄组TC、TG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FPG值某些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NAFLD组男、女各生化指标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O.01)。(3)NAFLD组男、女各年龄组IMT厚度均值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年龄增加,IMT增厚越明显。(4)NAFLD组较对照组IMT与斑块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45岁以下中青年人NAFLD与cAS的关系密切,结合血脂分析,可达到预防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目的,为临床适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股动脉、腹主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超声科诊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临床资料和同期健康体检的对照组研究对象50例,两组研究对象均通过超声检查。结果对照组IMT、斑块评分均低于冠状动脉硬化组,而对照组Vdias高于冠状动脉硬化组,冠状动脉硬化组股动脉、腹主动脉和颈动脉IMT值均和各自的Vdias呈现明显的负相关,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通过对冠状动脉硬化患者的IMT值、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形态、回声特点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为临床准确的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提供可靠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指南》2016,(17)
目的探讨针药联合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4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2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治疗30 d。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与治疗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1%和85.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能有效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效发挥降压作用,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辛伐他汀分散片与血脂康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临床通过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变化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AS)进程。我们应用他汀类药物中的辛伐他汀分散片与血脂康胶囊对经超声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4,(28):2637-2639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80例高脂血症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普伐他汀20 mg,口服,qd;B组患者给予普伐他汀40 mg,口服,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HDL-C、LDL-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B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普伐他汀可减少IMT,改善颈动脉斑块,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6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用步长脑心通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IMT平均值)、最大厚度(Tmax)、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结果所有患者服用步长脑心通3个月后,IMT平均值和Tmax均明显变薄,Smax显著缩小,斑块数量明显减少,斑块检出率显著减低。结论步长脑心通能阻止IMT的进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常规治疗)、B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常规治疗)、C组(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各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IMTmax和斑块积分。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TC、TG、LDL-C、HDL-C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患者与A组及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FIB、APTT、PT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患者与A组及本组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且C组患者FIB较B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hs-CRP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而B、C组患者较A组改善更显著,C组较B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IMTmax和斑块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改善,而B、C组患者较A组改善更显著,C组IMTmax较B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独用药,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和IMT。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动脉硬化程度进展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血脂水平正常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增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健康教育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20 mg,每晚1次),治疗及随访时间为1年。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空腹血糖、颈动脉IMT及动脉僵硬度指标心踝血管指数( CAVI)。结果观察组1例患者在服用辛伐他汀3周时出现下肢肌肉疼痛,肌酸激酶增高2倍,退出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LDL-C、HDL-C、三酰甘油水平及颈动脉IMT、CAV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胆固醇:(6.8±0.6)mmol/L比(6.6±0.6) mmol/L、LDL-C:(3.6±0.4)mmol/L比(3.6±0.5)mmol/L、HDL-C:(1.0±0.4)mmol/L比(0.9±0.5)mmol/L、三酰甘油:(2.6±0.5)mmol/L 比(2.6±0.5)mmol/L、颈动脉IMT:(1.15±0.17)mm 比(1.14±0.17)mm、CAVI:(8.6±0.8)比(8.6±0.7)](均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1年后总胆固醇、LDL-C、颈动脉IMT、CAVI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总胆固醇:(5.5±0.5)mmol/L比(6.6±0.6) mmol/L、LDL-C:(3.2±0.5) mmol/L 比(3.6±0.5) mmol/L、颈动脉 IMT:(1.12±0.17)mm比(1.14±0.17)mm、CAVI:(8.7±0.8)比(8.6±0.7)](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年后总胆固醇、LDL-C、颈动脉IMT、CAVI分别为(2.8±0.3) mmol/L、(2.8±0.3) mmol/L、(0.91±0.11)mm、(8.1±0.7),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均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效果,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本次试验实施分组讨论,观察组对象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接收的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患者,对照组研究对象选择长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健康志愿者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统计颈动脉硬化斑块数量。结果 观察组对象颈动脉内膜中层左侧厚度(1.53±0.14)mm、右侧厚度(1.51±0.12)mm,对照组对象颈动脉内膜中层左侧厚度(0.85±0.05)mm、右侧厚度(0.83±0.05)mm,组间数据比较后无明显差异存在(P> 0.05);通过对两组对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对照组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共5块(1块软斑,1块硬斑,2块混合斑,1块扁平斑),观察组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共57块(20块硬斑,8块软斑,19块混合斑,10块扁平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多集中在颈动脉交叉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中,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10 mg/d对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正常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的影响。方法102例血脂正常且无动脉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50例,两组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立普妥10 mg/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测定两组血脂、血压、CaIMT,比较两组变化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血压均较基础值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CaIMT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CaIMT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立普妥10 mg/d治疗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显著改善血脂、降低血压、降低CaIMT,能有效预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指南》2018,(10)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体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确诊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治疗前所有患者行颈动脉B超探查,6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存在颈动脉斑块,根据颈动脉斑块阳性、阴性情况平均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2组,高通量透析组(HFHD组)和普通血液透析组(HD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无急慢性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未服用降脂药及口服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选择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均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感染、心血管事件,近2周未服用任何药物。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均静脉采血,检测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对于颈动脉粥样斑块阳性的患者观察治疗后斑块面积的变化,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A-FABP、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结果 (1)治疗前所有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HD和HFHD组A-FAB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颈动脉内径及颈动脉血流较对照组降低(P<0.05),HD组和HFHD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及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无差异(P>0.05);(2)治疗后HFHD组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减低,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小(P<0.05),颈动脉内径、颈动脉血流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3)治疗后HD组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血流、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中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均升高,说明MHD患者为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中有积极作用,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MHD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脂康与脑心通联合应用对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与斑块形成的脑梗死患者300例,给予血脂康2粒,每日2次,口服;脑心通2粒,每日3次,口服,疗程半年。疗程结束后检测血脂和颈动脉IMT增厚与斑块形成的变化,并与服药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服药后患者TC,TG,LDL及HDL与服药前比较均有所变化,且颈动脉IMT厚度及斑块也有所减轻,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脂康与脑心通联合应用能有效调控血脂,具有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缩小斑块的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反映冠状动脉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我们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和颈动脉IMT,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 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肌腱蛋白 C(TN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 2021年 3月至 2021年 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 155例 T2DM病人。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TNC水平。根据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将病人分为正常组( 35例)、内膜增厚组( 48例)和斑块形成组( 7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对 T2DM病人 CIMT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 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 TNC与其他临床参数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T2DM人群中血清 TNC对 CAS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病人血清 TNC水平比较,斑块形成组 137.20(119.11,150.36)ng/L高于内膜增厚组 121.64(101.18,141.75)ng/L和正常组 110.63(84.59,125.38)ng/L,内膜增厚组高于正常组( P<0.001)。 CIMT随着血清 TNC升高而增加(趋势 P<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TNC是 T2DM病人 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 T2DM病人血清 TNC水平和身体质量指数、腰围呈正相关; ROC曲线分析显示, TNC是预测 CAS发生的良好指标。当 TNC取最佳截断值 125.38 ng/L,灵敏度为 77%,特异度为 59%。结论血清 TNC水平升高是 T2DM病人 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成为预测 T2DM病人 CAS风险的潜在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或板块形成的疗效差异。方法 90例IMT增厚或斑块形成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5例。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q.d.治疗;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q.d.治疗,连续使用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IMT厚度或斑块大小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血脂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颈总动脉IM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或板块形成的老年患者,可显著降低血脂,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和斑块形成。提高剂量可增加降血脂的功效,但改善颈动脉内膜增厚效果提高不明显,同时高剂量会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因此临床选择较小剂量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