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科于2001年8月2002年5月收治2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脏骤停的患者,行心肺复苏后分别给予尿激酶及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8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猝死患心肺复苏成功后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AMI猝死复苏成功后无明显机械损伤的患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8例猝死型心梗患溶栓后有7例(87.5%)梗死相关冠脉再通,存活。存活的7例患于长期随访中心功能,均有3级以上。结论:对AMI猝死患及时有效地复苏并在复苏成功后行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的,可以改善病人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主诉"发作性胸痛6 h",急诊入院。入院前6 h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位于胸骨后,呈压榨性,向左肩背部放射,伴大汗出,无恶心、呕吐,疼痛持续约1 h缓解,未予诊治。1 h前无明显诱因胸痛再次发作,症状同前,来我院急诊科就诊。既往病史 20年前行"胃大部切除术";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吸烟史30余年,20支/d;否认酗酒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3次/min,呼吸20次/mi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0岁。以胸骨后压榨样疼痛1h急诊入院。心电图示广泛前壁AMI,入院后10min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00mg无效。以200J电击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心肺复苏约15min。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转清,血压90/60mmHg,心率90次/min,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急诊介入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CPR)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疗效。方法91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9例经过CPR,对CPR所需时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支架置入CPR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PR所需时间1~10min平均(4.9±2.5)min。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近段闭塞5例,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2例,冠状动脉斑块2例。每支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置入支架1枚,前向血流TIMI 3级。脑复苏不全0例,应激性溃疡2例。结论急诊PCI治疗CPR后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女性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晚于男性,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男性,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则高于男性[1]。本文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于老年女性AMI患者的近期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9年1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及CCU住院,诊断为AMI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共58例,其中  相似文献   

7.
临床和病理解剖资料证实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溶栓治疗是目前AMI早期治疗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我们近年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溶栓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23例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为观察组,22例常规治疗的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再通情况。结果尿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8.5%和16.7%,两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成功后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心肺复苏(CRP)组为AMI并发心脏骤停的病人29例,心肺复苏后立即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普通溶栓组为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心脏骤停(普通组)63例给予rt-PA溶栓治疗。CPR非溶栓组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6例,心肺复苏后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结果CPR溶栓组再通率和出院生存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EF)与普通溶栓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CRP非溶栓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立即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出院生存率,较安全,成功率高,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晚于男性,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男性,而病死率则高于男性。我们发现多数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临床疗效差。静脉溶栓治疗对于女性AMI患者的疗效如何,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女性AMI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各种危险因素对溶栓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5月-2009年6月我院治疗的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并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19例患者冠状动脉再通,再通率为73.1%,无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无1例需要输血,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 急诊静脉溶栓疗效迅速,并发症少,是重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灌注的有效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微循环再灌注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溶栓治疗已被证明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住院死亡率 [1,2 ]。长期以来 ,心外膜血管影像形态学 ,即 TIMI分级一直被认为是评价溶栓疗效的“金指标”。而近年的研究发现 :心外膜血管的开通并不能保证溶栓的最终目标——心肌组织灌注的实现 ,微循环的再灌注作为评价溶栓疗效的新指标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对 AMI溶栓治疗后对微循环的认识 ,微循环阻塞的可能机制 ,客观评价微循环的手段 ,以及改善微循环灌注的措施进行简单综述。1 血管开通率与临床预后自 GISSI- 1[1]与 ISIS- 2 [2 ]试验证实溶栓治疗有效以来 ,持续、完全的…  相似文献   

13.
国产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链激酶(r-SK)经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本院2年间经r-SK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116例,其中58例行90分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临床血管再通率为69.0%,血管通畅率为70.7%,其中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占43.1%。不良反应发生率:过敏反应6.9%,低血压6.0%,黄疸1.7%,出血10.3%。9.5%患者急性期发生心力衰竭,与延迟溶栓、血管未通有关。急性期死亡率2.6%。结论:国产r-SK治疗AMI有效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比较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2013年8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每组60例。动脉溶栓组患者给予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溶栓前及溶栓后2 h、12 h、24 h、3 d、7 d、15 d、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后6 h、3 d、7 d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64,P0.05)。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5 d、30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溶栓组患者溶栓后2 h、12 h、24 h、3 d、7 d NIHSS评分均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溶栓前两组患者TT、PT及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溶栓组患者溶栓后6 h、3 d、7 d TT、PT长于静脉溶栓组,溶栓后6 h、3 d 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7 d两组患者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溶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7%,低于静脉溶栓组的25.00%(P0.05)。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相当,但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起效时间短,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治疗高龄 (≥ 75岁 )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高龄 AMI患者 70例 ,经静脉溶栓治疗患者 34例为溶栓组 ,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 36例为未溶栓组 ,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结果。  结果 :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为 6 8%。病死率溶栓组为 15 % ,未溶栓组为 2 5 % ;溶栓组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在冠状动脉再通者中 30 % ,未通者中 5 5 % ,病死率再通者中 4.4% ,未通者中 36 .4%。  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高龄 AMI可降低病死率 ,减少心力衰竭发生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远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心室晚电位等检查。对94例急性心肌梗塞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于溶栓后6个月~3年对其进行随访。结果表明:经溶栓治疗后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可防止梗塞后心室重构,有效改善左室功能,增加心电稳定性,提高运动耐量,从而改善患者晚期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20.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再通的临床标准与冠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院对四年来收入的7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作者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对AMI溶栓治疗再通临床标准(参考方案)进行了验证。结果:参考方案的灵敏度为70.2%,特异性67.7%,阳性预测值76.7%,阴性预测值60.0%,临床准确度69.2%。提示:参考方案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判定再通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