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研究氨刺激兔鼻粘膜引起心血管反应(CVRA)的神经机制,特别是心交感神经的作用,在38只兔身上观察了心率和动脉血压的变化,吸入氨可引起心率减慢和动脉血压升高。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后吸氨时心率减慢反应仍存在,静注心得安后吸氨时心率减慢反应消失.静注酚妥拉明后吸氨时血压上升程度明显减小。去除缓冲神经后仍引起 CVRA,电刺激一侧减压神经中枢端引起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离断嗅叶后 CVRA 不变,离断中脑后 CVRA 减弱。结果表明:在 CVRA 中,冲动经三叉神经传至脑桥和延髓引起心迷走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心交感中枢抑制。高位中枢对 CVRA 可能有易化作用。减压反射与 CVRA 的中枢机制不同。因此可以认为在完整机体中,各种环境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都各表现为特殊但又有规律的整合型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家兔动脉血压神经-体液调节的研究,分析其发生机制,并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夹闭颈总动脉、结扎剪断一侧减压神经、电刺激迷走神经、同时结扎双侧迷走神经、剪断双侧迷走神经、注射肾上腺素,观察家兔动脉血压变化,并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对家兔的动脉血压进行记录。结果夹闭颈总动脉,发现动脉血压升高;结扎或剪断一侧减压神经,刺激完整的主动脉神经及其中枢端均可引起血压的下降,而刺激该神经外周端血压基本不变;电刺激迷走神经,血压下降;同时结扎双侧迷走神经,动脉血压降低;剪断双侧迷走神经,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血压下降;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后,血压降低。结论家兔的动脉血压是受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观察了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外周和中枢输注微量精氨加压素对失血大鼠血压、心率和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使失血大鼠血压回升(P<0.01);外周输注微量加压素使失血大鼠血压升高(P<0.01),存活时间延长(p<0.05);脑室输注微量加压素使正常大鼠血压升高,心率加快(P<0.05),使失血大鼠血压明显回升(P<0.05)。提示迷走-垂体后叶反射在大鼠失血状态下有升压效应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乌挂坦麻醉、双侧切断颈迷走神经的大鼠,电刺激颈迷走神经中枢端可引起各种血压反应。其减压反应可被酚妥拉明(iv)衰减,而心得安(iv)则否。室旁核(NPV)内注射普鲁卡因也能衰减该反应。A1区和蓝斑均有纤维投射至NPV和延髓头端腹外侧交感兴奋区;将普鲁卡因注入A1区可使减压反应减小,但注入蓝斑则不能,提示A1区通过交感缩血管神经和NPV参与迷走传入引起的减压反应,蓝斑不参与此反应。  相似文献   

5.
给娜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4):69-69
动脉血压调节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神经及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是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冲动分别经窦神经(并入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进人中枢(家兔主动脉弓的传入神经在颈部自成一束,称为减压神经,在颅底减压神经并入迷走神经)。感觉传人使心迷走中枢的紧张性增强,心交感中枢的紧张性降低,从而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多而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减少、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减少,结果导致心率减慢、动脉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6.
电刺激大鼠颈迷走神经中枢端引起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E)增加,血压升高。第Ⅲ脑室注射阿托品可显著降低升压反应,但不能显著影响刺激颈迷走传入神经引起的E释放增加。表明,中枢M受体参与迷走加压反应,但与刺激迷走传入神经引起的肾上腺释放E增加无关。  相似文献   

7.
在18只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大白鼠中,用一单电极在硬膜外正中线上刺激脊髓(SCS)。6只完整大白鼠表现为心率进行性逐渐减慢和血压即刻下降。在6只切除双侧颈迷走神经的大白鼠中,SCS同样引起相似的反应,但幅度较小。另外6只切去迷走神经且于C_7水平横断脊髓的大白鼠中,SCS引起与完整大白鼠几乎相同的反应。这表明SCS的降心率降血压效应是在脊髓水平直接抑制侧角交感神经元以及兴奋迷走中枢的结果。脊髓以上水平的心血管交感中枢也可能参与此过程,但其确切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前、后刺激喉上神经向中端的反应,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正常呼吸时,从呼吸中枢来的抑制性影响可抑制心迷走中枢及心血管交感中枢的活动;刺激喉上神经向中端时,由于呼吸中枢被抑制,心迷走中枢及心血管交感中枢就被从呼吸中枢的抑制性影响下释放出来;因此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前,出现血压先下降后上升的双相变化;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出现单纯的升压反应;切断心脏的全部神经后,仍引起明显的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9.
L-NNA对肾神经传入的内脏-减压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L-NNA)对肾神经传入的内脏-减压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中枢机制.方法用电刺激大鼠肾神经传入纤维的方法模拟内脏痛,比较静脉注射L-NNA前后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时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后基础血压升高(P<0.01) .用药前刺激肾神经时为降压反应,平均动脉压下降(13.54±4.37)mmHg (P<0.01),脉压减小,心率减慢;而用药后刺激肾神经时,平均动脉压升高(5.52±6.33)mmHg(P<0.01),脉压增大,心率加快;若注射L-NNA之前先注射L-精氨酸(L-Arg),无论是基础血压还是刺激后的血压变化,与用药前的自身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大鼠身上刺激肾神经传入纤维可引起内脏-减压反应;并发现L-NNA对上述反应有翻转作用,这一作用的机制可能是由于抑制了内源性一氧化氮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张锡钧等曾发现,刺激断颈狗迷走神经中枢端,体循环血压先短暂迅速下降,然后升高,持续一段时间后恢复,并证实此升压相与垂体后叶释放加压素有关,称之为迷走—垂体后叶反射。随后,一些作者报告刺激头躯完整的猫、狗、猴、大鼠等动物的颈迷走神经中枢端,也出现迷走加压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I或Ⅱ级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60例,随机分为行颈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A组)和行单纯全身麻醉组(B组)。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血压、心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B组患者插管前、插管后5min、术毕的HR、MAP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患者异丙酚的用量明显少于B组(P〈0.叭),但A组麻醉苏醒快,术后拔管快,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牵拉胃贲门、幽门和充胀胃对家兔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将家兔麻醉后开腹 ,充分暴露胃 ,然后以 15 0 g重物经滑轮分别牵拉胃贲门、幽门以及充胀胃 ,并在牵拉或充胀胃后的 3 0s~ 1min内记录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牵拉胃贲门、幽门可引起家兔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 ,以牵拉贲门部为显著 (P <0 .0 5 ) ,而充胀胃也可引起血压降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且心率不变。结论 牵拉胃不同部位和充胀胃对家兔血压和心率有一定的影响 ,但影响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采用局麻药加地塞米松行浅颈丛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局麻药加地塞米松10mg,Ⅱ组局麻药不加任何药,均行双侧颈浅丛阻滞,术中有牵拉不适辅助强化麻(氟哌啶2.5mg+芬太尼0.05mg静脉滴注),仍无法缓解辅助静脉全麻(异丙酚200mg加芬太尼0.1mg混合液泵注)。观察麻醉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术毕评定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两组血压、心率较麻醉前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但从升高数值上看,全组40例血压、心率变化均在正常值范围内;Ⅰ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Ⅱ组,Ⅰ组中无1例需辅助静脉全麻。结论浅颈丛阻滞应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发生心血管副反应程度低,加用地塞米松,可增强麻醉效果,患者能清醒配合手术,提高了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迷走和交感神经对蟾蜍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以微电极技术引导心室肌细胞电位。迷走神经刺激时,静息电位增大,复极过程加速。若事先注射阿托品,上述现象消失。交感神经刺激时,动作电位增大,但静息电位保持不变,因此主要是由于超射增加所致。交感神经刺激,尽管使心率加快,动作电位时程缩短,但动作电位的平台期却延长。这些结果提示,迷走和交感神经对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具有协调性,并共同维持着跨膜电位的正常特性。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s of vagal and sympathetic nerves on the transmembranepotentials of cardiac cells of toad were observed by means of microelectrodetechnique.The vagal nerve was stimulated there would be an increase in restingpotential and acceleration in repolarization of action potential(AP).However,ifatropine was used before stimulation the above-mentioned phenomena woulddisappear.When the sympathetic nerve was stimulated the AP amplitudeincreased,but resting potential(RP)remained the same.The increase of APresulted from the increases of overshoot.When the sympathetic nerve wasstimulated although the heart rate increased and the duration of AP wasshortened,the plateau phase of AP was prolonged.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effects of vagal and sympathetic nerves on the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of cardiacventricular cells are coordinated and the normal characteritics of transmembranepotential are maintained by both the vagal and sympathetic nerv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低浓度布比卡因用于改良颈丛阻滞,能否提高颈丛阻滞效果,减少心血管副作用。方法:择期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70例,ASAⅠ级~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用改良颈丛阻滞(患侧阻滞深丛,双侧阻滞浅丛),观察组(A组)用0.25%的布比卡因20ml含芬太尼1μg/kg;对照组(B组)用0.25%的布比卡因20ml。两组局麻药均加入地塞米松5mg。连续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阻滞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麻醉效果、心血管副反应(BP升高、HR增快)情况。结果:研究组阻滞效果达优率高于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作用时间比对照组延长(P<0.05),研究组中高血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低浓度布比卡因可提高颈丛阻滞效果,减少心血管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术中心跳骤停:一所三甲教学医院6年内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术中心跳骤停患者的医学资料,为防治这一严重术中意外事件提供一些有益的医学信息.方法 对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手术室接受非心脏手术时发生术中心跳骤停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回顾分析,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史、心跳骤停的原因、心肺复苏的过程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共72 822例患者接受麻醉手术,术中发生心跳骤停17例(2.33/10 000),其中全身麻醉15例,椎管内麻醉2例.2例(0.27/10 000)心跳骤停主要与麻醉相关.11例(64.7%,11/17)复苏成功,住院期间的存活率为58.8%(10/17).肝移植手术期间发生心跳骤停6例(1.0%,6/581),死亡2例.结论 术中心跳骤停的原因复杂,主要为高钾血症、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和大量失血.主要由于麻醉原因引起的心跳骤停非常少见,肝移植手术期间心跳骤停的发生率高.麻醉医师应警惕术中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可能造成的严重不良后果.迅速实施"快速、有力"的胸外按压是保证心脏和大脑成功复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盐酸氢吗啡酮和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物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建立静脉通路后,H1组、H2组、F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氢吗啡酮0.2mg、0.4mg和芬太尼0.2mg,5min之后常规诱导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入室后5min(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10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三组药物对MAP、HR的影响存在组间差异,其中H2组不同时相MAP、HR较平稳。结论:0.4mg盐酸氢吗啡酮和0.2mg芬太尼均能有效减弱全麻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且0.4mg盐酸氢吗啡酮在不同时相对患者MAP、HR的影响更小,全麻诱导插管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19.
王宁  蒋新  郭情 《实用全科医学》2010,8(3):394-395
目的探讨男性全麻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将男性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麻醉前10min留置导尿管)和对照组(麻醉后留置导尿管),观察两组留置导尿管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以及在麻醉苏醒期患者对导尿管的适应程度。结果麻醉前10min留置导尿管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有波动,术后苏醒期对尿管的适应性较好;而麻醉后留置导尿管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平稳,术后苏醒期对尿管的适应性较差。结论男性全麻患者留置导尿管宜在麻醉前10min时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