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是引起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2型糖尿病患者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患者的一个主要并发症就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genesis,AS)的发展。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不能解释这些大血管并发症危险性增加的原因。糖尿病本身尤其高血糖很可能是2型糖尿病病人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的原因。随着对AS这一复杂机制的深入认识,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也有了较大进展,对其特点有了比较多的认识,现综述如下。1脂类与脂蛋白不论是在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人类因疾病死亡的病因可随不同时期而改变。以往 ,因饥荒和营养缺乏 ,瘟疫流行如鼠疫、炭疽、霍乱、黄热病等曾夺去许多人的生命 ,传染病是主要的致死病因 ,非传染病的致死率相对较低。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传染病得到明显的控制 ,致死率明显下降。我国 1 94 9年传染病死亡率为56 6 / 1 0万 ,1 995年降至 0 34 / 1 0万。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却明显上升 ,由 1 957年的 86 2 / 1 0万上升到1 997年的 2 4 4 9/ 1 0万。非传染病死因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为主。台湾地区 1 998年公布的对 1 4 50万名成人第三…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者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病症。近几十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世界性的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位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大约有2.2亿人患有2型糖尿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在许多国家已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常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及各种心理障碍,其中最常见的为抑郁症。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糖尿病患者在中国逐年增多.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由于病理基础与临床特点的复杂化,防治难度明显增大,防治策略亦有新的特点.本文将重点介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学制紊乱和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李艳波 《黑龙江医学》2004,28(6):403-404
1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达1 .5亿,预计到2 0 2 5年将增加到3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数目预计将增加1 70 % ,发达国家则增加4 2 % ,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4 % ,患病总人数约为4 0 0 0万。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携带的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大血管并发症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大约75 %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70 %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是住院的主要原因。在初次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6.
刘波  秦雪  林发全 《广西医学》2005,27(6):869-870
糖尿病是当今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患病率在3%~6%,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特别是2型糖尿病,其与生活水平、营养状况、职业、年龄等因素有关,并且糖尿病的并发症中,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病死率增加的因素。临床上糖尿病除血糖改变外,常伴有血脂异常。因此,本文收集就诊的6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进行分析,探讨其改变的规律性,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宏宇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3):81-82,87
随着人类对传染病的有效遏制,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逐渐成为人类致死和致残的“头号杀手”。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等血管相关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有300多万,占我们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50%,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重残。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65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为27.2%。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高血压,空腹血清C肽,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尿酸8个因素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关。结论:为减少并发冠心病。2型糖尿病患者除注意控制常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外,亦应注意控制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9.
侯月英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3):766-766
以往无论临床工作者还是患者都关注糖尿病(DM)的微血管并发症,而忽略了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实际上,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事件发生越早,预后越差,为提高生存质量,我们对65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脂代谢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冰 《广西医学》2000,22(6):1191-119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脂代谢变化。方法:对2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比较血脂代谢指标,同时观察新的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TCH/HDL-c)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不同空腹血糖水平等情况下的变化。结果:TCH/HDL-c较其它单项的血脂代谢指标更易反映出各组间差异。结论:TCH/HDL-c有可能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反映脂代谢紊乱的一个有效指标,与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病因的治疗及并发症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嘉祥 《医学综述》2009,15(3):452-454
治疗2型糖尿病的病因是防止合并症发生的关键。氧化应激、β细胞凋亡、炎性因子等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病因,也是并发症的共同发病途径。高糖、高脂状态增加活性氧簇,减弱抗氧化能力,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这些异常状态引起β细胞凋亡大于复制与新的B细胞产生,导致β细胞不可逆的减少,形成恶性循环。炎性因子学理论认为,2型糖尿病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一些相关的药物可改善其病因,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及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餐后状态是指从进食到血浆葡萄糖、游离脂肪酸、氨基酸和甘油三酯等营养物质恢复到餐前水平这一段时间内的生理变化。正常情况下,餐后代谢状态仅持续餐后1小时左右。2型糖尿病(T2DM)初期代谢异常表现为餐后状态逐步延长,甚至包括一天24小时的多数时间,中、晚期时可始终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作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CVD)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在CVD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尤其是许多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对于其共病的机制、不同人群血压的血压控制目标、生活方式干预及优选降压药物等制订了一系列的专家意见、共识或指南,从而有利于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进而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CVD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病区2010年年6月至2012年10月1012名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慢性并发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微血管病变将资料进行分组,微血管病变组610(男/女308/302,维/汉254/356)例,无微血管病变组402(男/女213/189,维/汉182/220)例,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族别、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高血病史、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叫旦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PIB)、糖化血红蛋白(HbA1c)、入院时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后血糖(2hPG)、肌酐(CREA)、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G)、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NPT)。采用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组问对比,并将指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进行分析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组间对比提示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病史、HbA1c、PIB、FBG、HGB、CREA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问的性别、族别、和体重指数无差别(p均>0.05)。再将这些因素拟合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分析得出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微血管独立危险因素有糖尿病的病程(r=1.098,p=0.000)、高血压病(r=1.444,p=0.016)、收缩压(r=1.017,p=0.012)、HbA1c(r=1.082,p=0.018)、纤维蛋白原(r=1.153,p=0.011)。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收缩压和HbA1c以及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集簇现象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集簇现象的因素。方法 分析了 6 4 1例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和 5 9例健康体检者体重参数、血压、血脂、血糖、外周白细胞计数 (WBC)水平 ,采用稳态模式 (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 ,并根据HOMA IR中位数 (3.2 2 98)和WBC中位数 (5 .9× 10 9/L) ,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根据心血管危险因素数量、性别、危险因素成分 ,进行分析。结果 合并 1种危险因素组 (M 1)、2种危险因素组 (M2 )、3种危险因素组 (M3)和 3种以上危险因素组 (M 4 )的体重指数 (BMI)、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空腹血糖 (FBG)、甘油三酯 (TG)和HOMA IR水平高于无危险因素组 (M0 ) (P <0 .0 5 )。随着危险因素数量增多 ,BMI、SBP、DBP、TG、HOMA IR和胆固醇 (TC)呈升高趋势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呈降低趋势 ,各种大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合并高血压或WBC升高的 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累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SBP、BMI、FBG、HDL C、TC、TG、空腹胰岛素 (FINS)、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和HOMA IR是影响男性 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集簇主要的危险因素 ,SBP、BMI、TG、HDL C和UAER是影响女  相似文献   

16.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况锦  赵春辉  陈健健 《医学综述》2009,15(14):2175-2178
罗格列酮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改善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减少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本文就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其心血管病并发症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目前对于其确切的发生机制及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仍不十分明确。强化降糖治疗对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仍有争议,但早期即刻降糖治疗获益得到肯定。糖基化终末产物及炎性反应、细胞因子在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或可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8.
治疗糖尿病(DM)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控制血糖,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心血管并发症在预后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临床资料表明,50%以上的DM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有利于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利于靶器管的保护。Laakso在UKPDS后继续研究中分析335例死于心血管疾病的DM案例。按照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的大小排列的前5个危险因子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血压、高糖化血红蛋白和吸烟。由此说明,预防DM心血管并发症仅仅控制血糖是不够的,必须兼顾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伴心脑恤管病变与血脂血压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病变患者的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将504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组156例,糖尿病无心脑血管病变组34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观察指标(血糖、HbAlC、C肽、血脂、血压),筛选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组年龄、HbA1C、C肽、TC、LDL-C、收缩压,均显著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变组(P〈0.05或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C、收缩压、餐后2hc肽是2型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糖尿病,采取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综合措施,可延缓和减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