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槐花散出自《普济本事方》,原书记载“治肠风脏毒,槐花散。”后世医家多用此方治疗肠风下血证。笔者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入清热收涩药治疗内痔出血,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南宋医学家许叔微,著有《普济事方》一书,又名《类证普济本事》或《本事方》。主要收载内科23常见病的治疗方剂和针灸,方约百余首,均系试用有效者,方后多有作者的验案及论述。其中载有首槐花散方,一治胃热呕吐,一治风、脏毒。本文介绍的是后者。肠风、脏毒均指大便下血的病。凡血从肛门排出,无论在便前、后,或单纯下血,或与粪便混杂而,均称之为便血。古代医家又依便下之血的颜色清浊以及血量之少,而立肠风、脏毒之名。如《济方·下痢》说:“大便下血,血清而者,肠风也;浊而色黯者,脏毒。”《成方便读》说:“肠风者,下血鲜,直出四射,皆由便前…  相似文献   

3.
王琼  李信平 《中外医疗》2008,27(25):88-88
槐花散(汤)出白<鲁济本事方>,善清肠止血,疏风行气,治肠风下血,临床加味使用且需注毒药味的炮制,效果甚为效验.  相似文献   

4.
古验方寒喘丸(又名紫金丹),出自《普济本事方》。我们应用本方治疗顽固性哮喘病10例,疗效确切可靠,故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5.
升散法是中医眼科常用的治法之一。据杨维周氏所著《眼科临床药物》一书所附录的历代中医常用方剂605首统计,具有以升散作用药物为主药的方剂有50首,方中含有升散类药物、寓升散之法的方剂340首,共计390首,占总数的80%左右。金·李东垣所著《兰室秘藏·眼耳鼻门》共载27首眼病方中,有22首含升散药物。张望之氏所著《眼科探骊》一书中,自制五轮各主治方5贴,作为各轮疾患的首选主方,每个方  相似文献   

6.
乌梅丸归属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梅丸归属探析薛建国,赵鸣芳(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关键词乌梅丸,和解剂,分类乌梅丸一方首见于《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蛔厥、久利.后世方书.诸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方》等均载其方.对其主治...  相似文献   

7.
许叔微是宋代临床大家之一,其在《普济本事方》中设立专篇论述消渴病,详细阐述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预防禁忌等,为后世医家防治消渴病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许叔微是宋代临床大家之一,其在《普济本事方》中多处阐述了呕吐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许氏论治呕吐,根据其寒热虚实辨证施治,为后世医家防治呕吐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实脾散出自宋代严用和的《严氏济生方》,由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10味药物组成,其源头可追溯至南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中的“实脾散”。其主治病机可以概括为“脾肾阳虚,以脾为主;阴水阻滞气机”,病位为脾肾,以脾为主。古籍记载的实脾散主治病证涉及内科、儿科、产科等各科阴水肿症,以及痰病、脾胃病、泄泻、痘后浮肿、虫胀等。  相似文献   

10.
选录《普济本事方》中伤寒下利、伤神劳复、惊悸无寐、气中病与膀胱气闭等5则医案加以阐微,体现了许氏辨证细致、选药精当、治法独特,“必先涤所蓄之邪,然后补之”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1.
《普济方》中口腔医学内容初探杨兰兰医二院关键词医史文献口腔学普济方《普济方》是我国中医学宝藏中的重要著作。该书426卷,“凡一千九百六十论,二千一百七十五类,七百七十六法,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方,二百三十九图”,部头之大,在我国中医学宝藏中居于首位。《...  相似文献   

12.
吐法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理论概述吐法 ,是通过涌吐的方法 ,排出体内病邪的一种疗法。《诗·大雅·丞民》说“柔则茹之 ,刚则吐之”,是关于吐法的最早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高者 ,因而越之”一直奉为吐法的主要理论根据。汉朝张仲景精于伤寒 ,亦重视吐法 ,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说 :“宿食 ,在上脘 ,当吐之 ,宜瓜蒌散。”通观仲景用吐法 ,规范严谨 ,病位局限于“胸中”“心中”“中脘”,宜实而忌虚 ,沿《内经》之理论 ,匡定了吐法治病的定势。南宋许叔微 ,恪守经方 ,尤有发挥。屡用吐法治中风风涎潮于上膈、气闭不通证。在《普济本事方》中…  相似文献   

13.
<正>玉真散方,源出《普济本事方》中玉真散发展而来,原方只南星、防风二味,主治破伤风。明代医家陈实功在所著《外科正宗》中,增加多味祛风之品,成为治疗破伤风的常用方。古人谓"玉真"为仙人,本方以此命名,即是形容本药有起死回生之效,如同仙人所制。处方组成:生白附子600克,防风50克,白芷50克,生天南星50克,天麻50克,羌活50  相似文献   

14.
升降散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降散出自清代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一书,专治温疫及温病表里三焦大热症,该书把升降散尊为治温疫十五方之“总方”。将升降散应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疗效明显,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麻木》在中医典籍里,"麻木"的症状名称大约最初见于宋·许叔微《普济木事方》一书中。如该书"卷三"说:"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川乌粥法";"治风热成历节,攻手指,作赤肿麻木,……牛蒡子散。"至于《内经》、《金匮要略》等经典中,有不少篇章都有关于"不仁"这一症状的记载,而无麻木之各。始《内经》说:"寒痹……时痛而不仁";其不痛不仁者,  相似文献   

16.
正甘露消毒丹首见于《续名医类案》,据书中记载,本方由叶天士所创~([1]),当时在治疗温热病方面与神犀丹一起,媲美普济消毒饮。"二方活人甚众,时比之普济消毒饮云。"~([1])王孟英《温热经纬》称其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2])。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内外妇儿的多种疾病,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今就甘露消毒丹治疗验案举例如下。1粉刺患者,杨某,女,26岁,2015年8月5日初诊。面  相似文献   

17.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振子Gax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临床上生栀子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而炒炭褥子则无此作用。主要用于止血,吐血、便血、血痢。栀子的炮制方法从汉代起在历代的医方本草和炮制专著中都有记载。汉代为擘法《伤寒论》,近晋代有“烧末”的记载《肘后备急方》,唐代为去皮用《惫急千金要方》,宋代则为“槌碎”《太平圣惠方》、“烧存性”(《普济本事方》)、“炒”(《校注妇人良方》)和“姜汁拌炒”《疮疡经验全书》,元代则有“炒焦”法和“治血病炒黑用”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提起“一金散”,人们往往觉得有些生疏,其实这个方子在民间运用很普遍,只不过是人们早已忘记了它的大名罢了。什么是“一金散”呢?《方剂学词典》中找不到答案。明代朱棣等编著的《普济方》言:“大蒜贴足方,一名一金散,出肘后方,治鼻衄不止,诸药不验。右用大蒜一枚,去皮研细,摊作饼子如钱大,厚一寸许,若左窍出血,贴于左脚心下,线系定,右窍即贴右脚心,两窍俱出,即俱贴之。血止,即以温水洗脚  相似文献   

19.
正甘露消毒丹首见于《续名医类案》,据书中记载,本方由叶天士所创~([1]),当时在治疗温热病方面与神犀丹一起,媲美普济消毒饮。"二方活人甚众,时比之普济消毒饮云。"~([1])王孟英《温热经纬》称其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2])。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内外妇儿的多种疾病,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今就甘露消毒丹治疗验案举例如下。1粉刺患者,杨某,女,26岁,2015年8月5日初诊。面  相似文献   

20.
宋代医家许叔微是经方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倾心研究伤寒,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等书,深得仲景之妙谛,且博采众长,将其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他在临床上既尊重仲景的辨证论治体系,又善于从临证实际出发强调通变,并且善取诸家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