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造影只能显示血管腔的轮廓,而血管内超声不仅能反映管腔形态、又能显示粥样斑块的性质和血管重构,本文就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特点及其局限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广泛运用于冠心病的临床诊疗中.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冠状动脉内斑块的性质较其导致的管腔狭窄程度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而言,血管内超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IVUS可以对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判断出斑块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对此,本研究结合相关的文献...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CHD)目前仍然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早期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降低的比率也仅仅是30%-40%。冠状动脉造影(CAG)一直被认为是诊断CHD的“金标准”,但由于其不能完全反映血管壁的信息,无法确定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组成和分布。血管内超声(WUS)能检测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壁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造影只能显示血管腔的轮廓,而血管内超声不仅能反映管腔形态、又能显示粥样斑块的性质和血管重构,本文就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特点及其局限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造影(CAG)一直用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近些年来,随着微型导管超声换能器和声学成像技术的飞速进步,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它的发展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是互相平行的,成为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诊断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新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8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经CAC检查未发现冠脉有明显狭窄病变8例,而IVUS检查均发现不同程度斑块形成;CAG、IVUS的平均直径狭窄率分别为71.21%±9.81%、74.77%±8.58%,P<0.01;CAG、IVUS的平均面积狭窄率74.36%±10.75%、80.88%±7.77%,P<0.01.提示CAC可能低估冠脉病变狭窄程度,IVUS可作为有益补充,协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的临界病变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选择性冠脉造影提示临界病变的96例患者的110处病变进行IVUS检查,根据IVUS测定的最小管腔面积≤4.0 mm2作为冠脉介入治疗的标准,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分析病变的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结果:110处临界病变的平均最小管腔面积为(4.83±2.24)mm2,46处最小管腔面积≤4.0 mm2 的病变成功置入冠脉支架;IVUS显示干预组的最小管腔面积小于未干预组(3.47±0.44)mm2 比(5.69±1.57)mm2,(P<0.05);同时干预组的斑块负荷大于未干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50±5.98)%比(62.89±7.69)%,(P>0.05).两组的定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脉造影显示的临界病变行IVUS检查可进一步明确临界病变的狭窄程度和病变的性质,指导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超声(IVU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影像学技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较冠脉造影(CAG)准确,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就目前研究,综述IVUS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超声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状动脉造影一直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和标准,病理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造影所提示的影像与病理解剖结果有很大差异。其原因之一是冠状动脉造影仅提供被造影剂充填的管腔,而不能显示管壁的病变;其二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是偏心性或不规则性斑块;另外,冠状动脉在粥样斑块形成时通常发生代偿性扩大。在这些情况下冠状动脉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在不稳定型心绞痛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对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了解病变特点。指导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随访6-14个月,术后半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并与同期非IVUS指导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进行对比。结果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IVUS检查对可疑血栓病变、内膜溃疡、偏心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冠状动脉造影;用IVUS检出的平均病变长度长于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生与IVUS检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IVUS组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随访期间复发性缺血、心血管病再住院、再狭窄、再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心血管死亡两组无差别。结论IVUS能精确分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病变特点,可以指导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治疗、改善短期和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是利用安装在心导管尖端的微型超声探头从管腔内观察血管形态的一门新技术。IVUS的显像内容:(1)显示管腔形态;IVUS可观察血管横切面上管腔的形态;(2)显示管壁结构;(3)显示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测定冠脉病变血管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共46支冠状动脉血管在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后行IVUS检查。IVUS测量狭窄段血管直径和截面积、斑块性质,与相应部位定量的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的结果比较。结果QCA检出偏心性狭窄25处(54.3%);IVUS检出偏心性狭窄32处(69.6%)(P<0.05)。IVUS发现30处(65.2%)靶血管病变钙化,而CAG检出18处(39.1%)血管病变钙化(P<0.01)。CAG和IVUS检出病变血管直径狭窄率分别为62.15%和74.35%(P<0.01)。46处(100%)靶血管完成IVUS检查,34处血管介入后复查,其中1处IVUS导管无法通过支架,IVUS检出不理想支架释放8处(24.2%)。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以上,未发现严重心脏缺血事件。结论IVUS可以准确地识别冠状动脉管腔形态、斑块性质,有助于冠脉介入手术策略的选择,是对CAG的有效补充,IVUS检查本身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3.
<正>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和指导冠脉成形术(PTCA)的金标准.但它存在着某些局限性:①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壁的病变,而冠脉造影只能显示血管腔,通过血管腔丢失的程度来判断冠脉病变的程度;②冠脉是复杂的三维结构,有许多分支和弯曲,通过多个不同断面的造影,仅显示出血管长轴断面影像;③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弥漫病变过程,冠脉造影是根据病变段的冠脉和正常段的冠脉的比较来证实冠脉疾病.相反,血管内超声(IVUS)提供了一种可穿透冠脉壁的成像技术,清楚地显示和分辨正常的冠脉壁、粥样斑块的主要部分、介入治疗前后冠脉内径以及一系列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造成的狭窄.IVUS是临床上从未应用过的新技术,对深入理解PTCA重建血管的机理,决定手术方式,评价手术即刻和远期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血管内超声(IVUS)是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的,应用于临床以诊断血管病变的一种新的诊断手段,在冠心病的诊疗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由于IVUS能够显示血管的横断面图像,从而准确提供血管的诸多信息〔1〕,可以多方面弥补血管造影的不足,准确观察血管腔的形态、管壁之间的关系,测量血管狭窄程度和判断斑块的性质,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2〕。现将IVUS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局限性及冠状动脉内超声(Intracoronary Ultrasound,ICUS)应用价值.方法对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39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且CAG示无明显狭窄的50处冠状动脉血管段行ICUS检查.结果ICUS检查发现,3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6例患者有内膜钙化;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即所谓冠状动脉正常)为15例(仅占33%);22例患者有不同类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例得有钙化斑块;22例患者有纤维斑块.6例患者左主干有斑块,狭窄程度(面积)(37.6±5.9)%(35.6%~50%),2例患者左主干有斑块,但狭窄程度(面积)<(20±5.9)%;12例患者狭窄程度(面积)在(32.9±5.7)%(20%~60%);有3例患者狭窄程度(面积)超过60%(62.3%、70%、76.1%).结论ICUS在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斑块性质方面敏感性高于CAG.与ICUS相比,CAG低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ICUS能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超声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随着PCI的发展,介入医师需要对冠脉内的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以指导介入治疗,单纯冠脉造影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要,而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脉进行切面显像,不仅可观察到管壁结构和管腔形态,还可准确地测量血管直径、管腔面积和斑块面积,明确斑块的性质和偏心程度,明确血管造影中等程度冠脉狭窄病变的性质、严重性和稳定性,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已被广泛应由于临床。本研究主要对IVUS技术及其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超声技术对冠心病介入性诊疗中临床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指导及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作用。方法:对10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152处冠状动脉血管段于支架置入术前、67处血管段于术后及21处于高压球囊扩张后进行IVUS检测。结果:IVUS在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斑块的性质方面敏感性高于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更准确,血管造影低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本组152处血管,经CAG和IVUS检查符合介入治疗干预指征的血管67处,IVUS指导置入支架的大小、长度以及置入的位置,支架置入术后,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增加,斑块面积及面积狭窄率降低;高压球囊扩张前后斑块面积差异无显著性,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VUS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IVUS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IVUS能准确选择支架置入的适应症、帮助选择支架大小,支架置入后可精确评价支架扩张是否充分。血管内超声是目前指导支架置入和评价支架置入效果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血管内超声显像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所需的设备及其在正常冠脉显像,冠心病诊断和介入性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心腔内超声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ICE)是将超声换能器置于心脏导管头端,从心腔内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新技术,1994年首次被用于射频消融术。近年来其功能不断完善,目前新型相控阵超声导管不仅具有二维显像、M型显像、血流多普勒检测功能,还能进行组织多普勒显像及实时三维动态显像。它能高清晰地显示心脏解剖结构,提供全面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信息,尽管目前临床研究较多关注ICE在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90年代起,血管内超声成像(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已成为冠心病诊断和介入的弥补影像学。IVUS可显示血管壁及粥样斑块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发现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不能显示的血管病变,观察分叉处或血管重叠处的模糊病变。用于指导和评价冠脉介入治疗及效果,探讨介入治疗机制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