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纠正髌股关节轨迹运行不良的方法. 方法 2000年1月-2007年5月,对48例49膝TKA中出现髌股关节轨迹运行不良患者采用平衡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张力、适当调整胫骨假体位置或重建髌韧带止点的方法进行纠正.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3~76岁,平均66.8岁.病程6~23年,平均16.2年.其中骨性关节炎37例38膝,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11膝.患膝均有不同程度膝外翻和胫骨外旋畸形.膝外翻角为23~42 °,平均33 °;Q角为16~23 °,平均190 °23例有8~35 °屈曲畸形,平均220 °.术前膝关节KSS评分21~51分,平均32分;KSS功能评分29~45分,平均33分. 结果 术中髌股关节运行轨迹恢复正常,髌骨未再出现向外脱位倾向.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膝关节外翻畸形均获得矫正,3例残留5 °左右的屈曲畸形,重建的髌韧带未出现撕裂或断裂现象.术后膝关节KSS评分为76~89分,平均82分;KSS功能评分为81~90分,平均85分.术后至随访期末X线片均显示人工关节位置正常. 结论 TKA中出现髌股关节轨迹运行不良时,平衡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张力、适当调整胫骨假体位置或重建髌韧带止点是纠正这一现象的有效方法,对膝关节的功能康复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7):1563-1567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42例膝外翻畸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采用髌旁内侧入路31例,髌旁外侧入路11例;采用非限制性假体32例,限制性假体10例。比较患膝术前、术后的ROM、FTA角以及膝关节KSS评分及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42例膝外翻畸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采用髌旁内侧入路31例,髌旁外侧入路11例;采用非限制性假体32例,限制性假体10例。比较患膝术前、术后的ROM、FTA角以及膝关节KSS评分及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FTA角平均24.2°(11°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FTA角平均24.2°(11°35°),术后平均6.4°(5°35°),术后平均6.4°(5°12°)。KSS评分由术前平均27.4分(1212°)。KSS评分由术前平均27.4分(1242分)提高到平均89.3分,功能评分由术前21.0分(1442分)提高到平均89.3分,功能评分由术前21.0分(1435分)提高至87.5分(7835分)提高至87.5分(7892分)。FTA角、KS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现髌骨脱位、髌前痛、腓总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术中正确的截骨,配合充分的软组织松解,可有效恢复患者下肢力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外翻膝中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8年9月,对14例16个外翻膝行膝前正中、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外侧软组织松解,后方稳定型假体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男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5岁(45~77岁).经过随访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屈伸活动度、KSS评分、膝关节X线情况来评估手术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24~54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2°(伸直0°~屈曲120°)提高到术后120°(伸直0°~屈曲150°);KSS评分:临床评分由术前平均43分(10~6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3.9分(70~100分),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2.9分(30~70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9.3分(75~100分);胫股角由术前平均16.5°(8°~30°)改善纠术后平均7°(5°~10°),膝外翻畸形得到良好的矫正.随访中无深静脉血栓、膝关节感染、髌骨半脱位或脱位并发症发生.[结论]膝前正中、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外侧软组织松解,后方稳定型假体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TKA治疗外翻膝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半腓骨长肌腱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半髌韧带内移手术治疗骨骺未闭合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7—2018-09诊治的20例骨骺未闭合且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20 mm的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腓骨长肌腱经大收肌肌腱止点悬吊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半髌韧带内移手术治疗。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2(12~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复查均未再发生髌骨脱位或半脱位,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末次随访时髌股适合角为(-1.79±3.26)°,髌骨倾斜角为(11.11±1.08)°,较术前明显减小;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4.60±2.58)分,髌股关节功能Kujala评分为(91.05±2.33)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骺未闭合且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20 mm的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腓骨长肌腱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半髌韧带内移手术治疗可获得稳定的髌骨滑动轨迹,髌骨脱位矫正良好。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ü HS  Guan ZP  Zhou DG  Yuan YL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05-1308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4年8月74例87个膝关节外翻畸形TKA手术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男11例,女63例,平均年龄63岁(26~80岁);股胫角(股骨和胫骨解剖轴线的夹角)平均为21·59°(12°~40°);应用后稳定型假体,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加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方法。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X线外翻角度及KSS评分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评价随访时间33·8个月(5个月~9年),根据膝关节活动度数及KSS评分评估关节功能情况。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12·4°(80°~130°),KSS评分平均为81·7分(71~93分),比术前提高了59分;功能评分平均为86·3分,比术前提高了59·8分。所有膝关节在行TKA后外翻畸形基本得到矫正,随访时外翻度数(股胫角)平均为8·7°(0°~11°),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随访时1例患者有膝关节轻度不稳症状,1例术前严重髌脱位患者术后髌骨存在半脱位,其余正常。结论对于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加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以及安装后稳定型假体的方法,可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效果。方法对12例(15侧)膝关节外翻畸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前后测量胫股角(FTA),并使用KSS膝评分评估。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FTA平均16.82°,术后平均5.62°,术前KSS膝评分平均48分,出院前KSS膝评分平均68分,术后12个月随访平均评分88分。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成人膝外翻畸形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解剖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复发性髌骨脱 位29例(31膝),男11例,女18例(20膝);年龄16~32岁,平均22岁。游离自体半腱肌肌腱,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以双锚钉及骨槽固定于髌骨,股骨止点 采用界面螺钉固定,于关节镜下调整髌骨复位。5例同时行胫骨结节前内移术。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4个月。影像学评价包括测量髌 股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外移率;临床疗效评价包括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结果 术后恐惧试验均阴性,随访期间无髌骨再脱位及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髌股适合角5.65°±2.23°、 外侧髌股角3.52°±2.63°、髌骨外移率0.25±0.4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93.20±5.33)分、Lysholm膝关 节功能评分(93.02±6.08)分及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6.58±0.8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解 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近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RDP)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自体双束半腱肌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RDP 23例25膝.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膝部弥漫性疼痛均消失,上下楼梯时前膝痛消失或缓解,膝关节伸曲功能正常.Lvsholm评分术前平均(78.2±4.0)分,术后(94.2±3.4)分.结论 采用本手术方法治疗RDP有可靠的疗效,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康复快,可有效地防止髌骨脱位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锚钉缝线减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髌骨止点的技术及其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3—2013-03采用锚钉缝线减张缝合法重建MPFL髌骨止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21例,其中17例非固定型髌骨脱位,4例固定型脱位。采用自体肌腱双束重建,髌骨止点用缝线固定并锚钉加强。比较术前及术后1 d、6周、1年于膝关节0°位CT测量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锚钉尖距髌骨外缘距离,术前及术后1年Kujala评分。结果本组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术后2例髌骨再脱位,2例屈膝受限,17例膝关节活动正常、无髌骨不稳。19例术后1年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6周、1年髌骨倾斜角、髌股关节匹配角、锚钉尖距髌骨外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固定型脱位17例术后1年Kujala评分(85.8±3.4)分,较术前(54.1±5.6)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结合锚钉内固定重建的MPFL髌骨止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够明显改善髌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联合C型臂透视下定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等长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13年10月至2017年5月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58例(63膝),男26例28膝,女32例35膝;年龄16~47岁,平均(21.8±7.16)岁。采用膝关节镜联合C臂机透视下定位内侧髌股韧带等长点,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对其进行影像学评价:Q角、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TT-TG),Insall-Salvati指数、髌股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外移率;临床疗效评价包括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0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恐惧试验均阴性,随访期间无髌骨再脱位及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髌股适合角(0.20±4.19)°,外侧髌股角(3.52±1.33)°,髌骨外移率(0.35±0.1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87.46±4.04)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7.28±3.3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联合"C"型臂透视下定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等长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近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