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皮肤炎症是导致放疗中断乃至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通过对20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颈部皮肤进行观察分析,根据各个级别的不同反应,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和合理的皮肤护理方式:冰片滑石粉、痱子粉、湿润烧伤膏、金因肽、丁胺卡那霉素、利福平等,并全身抗感染支持治疗,明显减轻了颈部皮肤的急性放射反应,缓解了颈部疼痛,使放疗顺利进行,提高了肿瘤的局控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金因肽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皮肤的保护效果。方法将8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皮肤护理基础上,从放疗第1d开始至放疗结束给予金因肽外喷放疗部位。结果观察组放疗皮肤反应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金因肽保护鼻咽癌患者放射野皮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鳞癌为主。也是放射治疗效果较好的肿瘤之一.由于鼻咽腔所在的解剖位置较复杂.鼻咽部位较深.周围又有骨组织包绕.手术治疗较困难.且对周围组织破坏严重.造成患者面部创口大.面部畸形,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而鳞癌对放射线较敏感,治疗所用的7或高能X线穿透力大,深度量高.骨吸收少.治疗不受解剖位置限制,治疗效果理想。5年生存率可达50%。但由于照射野皮肤范围广易发生皮肤反应,我们对63例鼻咽癌放疗患者进行护理,及时预防皮肤反应,对发生的皮肤反应及时治疗、护理。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贝优芬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贝优芬预防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Ⅲ~Ⅳ期初治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放疗开始使用贝优芬保护,对照组30例出现皮肤瘙痒时给予冰片滑石粉保护,两组病例均在放疗前常规做好皮肤自我保护的健康教育,根据RTOG关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级标准进行临床评价,观察Ⅱ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及时间,比较分析照射剂量对皮肤损伤的程度。结果实验组Ⅱ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20.0%(6/30),对照组86.7%(26/30),X^2=26.8,P〈0.01;在照射剂量40Gy以下I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时间实验组迟于对照组:实验组30.0%(9/30),对照组90.0%(27/30),X^2=22.5,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贝优芬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程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近10年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出现眼部损伤13例(14只眼),其中鼻咽癌Ⅱ期7例,Ⅲ期6例.放射性白内障3例(4只眼),视网膜病变5例.视神经病变4例,合并白内障1例.发病时间为单程放疗后3年-6年,再程放疗后2年4个月-3年9个月.经临床及CT检查均排除鼻咽癌的复发和转移.发病原因均系由射线直接引起晶状体囊下上皮细胞损伤和放射性血管损伤所致,与放射野的设置、总放射量、分割剂量、存活时间、肿瘤的复发、个人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我们认为预防和减少本病的发生,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周密制定放疗方案,对随访复查病人眼部检查应列为常规项目.同时对发病机理,眼部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皮肤防护剂局部应用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引超的放射线皮肤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32例鼻咽癌患者分为两组,均采用双侧面颈联合野加颈部切线照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护理,实验组整个放疗期间均于放疗前,临睡前局部给予皮肤防护剂。结果:实验组皮肤反应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皮肤防护剂局部应用对预防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鼻咽癌(NPC)放射治疗的眼部并发症。方法 对114例NPC首程放疗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最长35个月,最短6个月。于放疗前作视力、裂隙灯、电脑视野及9视诱发电位检查。对发生角膜上皮损伤者进行角膜追踪观察。结果 NPC首程放疗患者114例,发生角膜上皮损伤5例,占4.4%。Ⅰ、Ⅱ期患者3例,Ⅲ、Ⅳ期各1例。5例患者发病时及观察期间均无明显畏光、流小产痛等症状。放疗后10个月,角膜病变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比亚芬乳膏预防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需要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分为两组,40例在第1次放射治疗后给予比亚芬涂抹(治疗组),40例行常规放射治疗(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发生了程度不等的皮肤反应。轻度放射反应(I+Ⅱ度)对照组为35%(14/40例),治疗组为82.5%(33/40例)。较严重的放射反应(Ⅲ+Ⅳ度)对照组为65%(26/40例),治疗组为17.5%(7/40例)。皮肤反应发生剂量对照组为82.5%(33/40)出现于照射40Gy以前,治疗组为37.5%(15/40)。结论比亚芬能有效地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可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将120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每天放疗前于照射野涂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1次,直至放疗疗程结束;对照组60例,按常规皮肤护理。结果两组皮肤反应发生率均为100%,但严重程度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能显著降低皮肤放射反应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由病理证实的3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7个或9个野等角度分布照射:即300°、260°、220°、140°、100°、60°、30°、0°,用拓能的调强放射治疗系统进行逆向计划设计,再经过正向计算给出最后结果。采用6mv-X射线,共26次, GTV1+GTV2+GTV3=70Gy;CTV总量50Gy。结果放射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CR25例,3个月后复查又有2例达CR,CR率为90%,部分缓解PR3例,有效率100%。1年生存率100%。结论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通过准确的CT定位,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精确计算使靶区剂量集中均匀,而靶区以外剂量锐减,从而达到对靶区的高剂量照射和对其周围重要结构及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安全、疗效好,疗中、疗后无痛苦。既可应用于首治患者,也可用于放射治疗后残留或复发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将124例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60例使用放射治疗防护剂涂抹为观察组;64例只作常规的健康教育为对照组。观察放射治疗皮肤防护剂预防和减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皮肤反应发生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放射治疗防护剂提高了皮肤对辐射的耐受程度.减轻了皮肤损伤程度,降低了严重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放射性脑脊髓损伤与照射剂量、照射技术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引起脑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颞叶损伤12例,双侧颞叶损伤8例,其中颞叶伴脑干损伤6例,颞叶、脑干、颈段脊髓损伤2例.放射性脑脊髓损伤部位的CT片表现为颅底线上指状低密度影;MRI片多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或混合信号.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的范围与放疗照射野的大小和照射剂量有关.结论放射性脑脊髓损伤可根据临床表现、CT/MRI的影像学特征、结合病史做出诊断.脑脊髓损伤的范围与照射野技术相关.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放射治疗一直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很多的临床试验报道同步放化疗可以改善鼻咽癌的预后,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远处转移。但在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中急性皮肤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影响了放化疗的顺利进行。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不良反应是鼻咽癌放化治疗过程中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脑干放射性损伤的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性改变。方法:分析11例鼻咽癌放疗诊断为放射性脑干损伤的病人MRI表现和临床资料及随诊观察。结果:脑干放射性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相应节段颅神经受损及对侧肢体感觉障碍,无力或瘫焕,MRI显示脑干病变可累及脑桥(9例),脑桥+中脑(1例)及中脑+延髓上升(1例),表现为局限性脑水肿并局灶性坏死;病灶为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1WT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1WI+Gd_DTPA增强扫描可见斑片状,类圆形或不规则环状强化,周围轻度水肿,无占位效应,7例经治疗后行MRI复查,1例症状改善,MRI异常信号消失。5例病灶无变化,其中2例症状有改善,3例症状体征无变化,1例症病灶增大,结论:NPC放射治疗后脑干放射性损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放射治疗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燕琴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6)
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放射治疗技术提高,病人生存期随之延长,但放射治疗的副反应与并发症也相应地增加。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放疗中的临床观察,针对不同放疗反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放疗的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本 相似文献
16.
三乙醇胺在不同时段使用治疗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颖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7):875-875
目的 观察三乙醇胺在鼻咽癌在鼻咽癌放疗中预防和治疗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5例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28例病人在第一次放疗即给予三乙醇胺用药预防,27例在出现皮肤反应后予三乙醇胺用药治疗。结果 预防组皮肤反应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结论 放疗早期使用三乙醇胺可提高皮肤耐受性,使皮肤放疗反应出现晚、程度轻,能较好的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鼻咽癌患者在放疗中的皮肤反应.方法 分析通过6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照射野皮肤预防和出现的皮肤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其中I度反应60例,II 度反应8例.鼻咽癌放疗出现皮肤反应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及时处理,是会将并发症减轻到最少,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探讨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远期预后因素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56例患者原发肿瘤均为低分化鳞癌,治疗的放射源8MV-X射线,采用常规分割、外照射放射治疗.结果:放疗后鼻咽癌患者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总生存率分别为81.82%、66.67%、54.55%、40%.全部患者中,1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失败,失败期的增加而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结论:临床放射治疗可提率为21.43%.首次失败是局部未控4例(33.33%)、远处转移8例(66.67%),临床效果随着临床分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鼻咽癌患者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临床分期,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根治性放射治疗,远处转移和局部区域复发是鼻咽癌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周海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1):818-818
大多数ICU患者由于侵袭性操作多,长期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不适当的肠内营养,肠道感染等因素,合并大便失禁后易造成肛周皮肤红肿、脱皮、糜烂,甚至溃烂、脓肿形成,严重者继发感染。我们于2008年1月-2010年1月将新适确得软膏、碘伏纱布与呋喃西林纱布交替湿敷用于肛周皮肤损伤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