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VC 和Ⅷ:C 失活,因而达到抗滤作用。此外,PC 还能使血小板释放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抑制失活,激活纤溶系统.凝血酶是唯一的PC 生理性激活剂,凝血酶一旦与内皮细胞辅因子血栓调节素(Thrombomodulin)相结合,激活PC 的作用可提高20,000倍以上。最近发现,PC 抗凝作用的表达需要另一种维生素K 依赖蛋白质—PS 作为辅因子。游离PS 与APC 能以1:1的方式形成复合物,并籍其氨基末端的r-羧基谷氨酸残基结  相似文献   

2.
连续硬膜外麻醉是闭塞性周围血管疾病和肢体坏死病人止痛的有效方法。但抗凝治疗中应用此麻醉法易发生硬膜外出血和血肿併发症。作者报告一例70岁男性病人,因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左膝胭动脉瘤和远端血栓形成,左下肢进行性坏死。为了止痛和行左腿膝上截肢术,施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达12日。用16号Tuohy氏针向腰3~4椎间穿刺,导管推进4厘米,穿刺顺利,对硬膜外血管无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麻醉因同时阻滞交感神经,所以对血管手术有利。只要避免低血压,肢体血运往往增加。但大多数病人在手术前后均接受抗凝治疗预防动脉血栓形成,术中又常用肝素,如果硬膜外间隙出血或形成血肿则可引起截瘫并伴有尿便失禁。脊髓及硬膜外血肿,文献报道已超过100例,其中1/3是抗凝治疗的病例。因此 De Angelis 等认为凡进行抗凝治疗的病人禁忌采用硬膜外麻醉。作者报道950例病人在全麻和硬膜外麻醉下实施血管再建手术共1,000次。病人术前均口服了抗凝剂。本组病人年龄平均68岁(49~90岁),体重平均73kg(56~92kg),体质 AS AⅡ~Ⅳ级。全部病人均先用戊炔巴比妥诱导,注琥珀胆碱后气管  相似文献   

4.
抗凝治疗是椎管内麻醉后形成血肿的高危因素,但椎管内麻醉不是抗凝治疗病人的绝对禁忌证,此类病人椎管穿刺时操作要轻柔,严格掌握置管和拔管时机,同时密切监测ACT时间,出、凝血时间。  相似文献   

5.
抗凝治疗是椎管内麻醉后形成血肿的高危因素,但椎管内麻醉不是抗凝治疗病人的绝对禁忌症,此类病人椎管穿刺时操作要轻柔,严格掌握置管和拔管时机,同时密切监测ACT时间,出,凝血时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疾病谱的变化,老年人手术及心脑血管病的手术愈来愈多,这些病人的术前或术后常需进行抗凝处理[1],如再需行其他手术,特别是一些短小的下腹或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能否选择?围术期处理应注意哪些问题?这已引起国内外麻醉工作者的普遍关注[2],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已制定了这方面的操作指南[3],国内尚无报道,本文对此作一简单介绍。为什么要抗凝治疗现已明确,血液滞留、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膜损伤是血管栓塞的主要原因。手术前或后卧床制动,可使血液流动变慢,据统计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栓塞(DVT)的发生率高达50%[4],在未…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已经很成熟,但术后抗凝仍然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目前对于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精准的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术后常规的抗凝药物选择及其原理、抗凝时监测的指标,抗凝出血时的补救措施等,其中抗凝的具体方法及停药时间是目前的研究重点.有效的抗凝对脾切除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均有获益.  相似文献   

8.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抗凝治疗中的出血与栓塞是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我国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主要矛盾是出血,应降低抗凝强度,减少出血并发症.近年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主要进展是采用国际标准比值(INR)监测抗凝和低强度抗凝治疗.目前国内采用的INR为1.5~2.0,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为1.3~1.5的抗凝治疗强度,有利于降低抗凝患者的出血病死率以及妊娠妇女、新生儿的并发症,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保证人工瓣膜功能正常、防止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我院1995年10月至1999年11月,对43例心脏瓣膜病病人在体外循环下实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术后常规抗凝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抗凝治疗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除去免疫因素外,胰腺移植术后早期静脉血栓形成是造成移植物功能丧失最主要的原因,其发生率为3%~10%[1].目前术后多采用小剂量肝素抗凝预防静脉血栓,但肝素抗凝会增加出血的风险[1,2].本中心1999年12月至2010年1月共为41例患者施行胰腺移植术,现将患者术后抗凝方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抗凝治疗董力综述黄旭中审校心脏瓣膜替换术后需抗凝治疗,以防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发生。但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及栓塞是换瓣术后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占所有换瓣术后并发症的75%[2]。因此,正确地掌握抗凝治疗是决定换瓣术后生存率高低...  相似文献   

12.
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抗凝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艳  张用娥 《护理学杂志》2001,16(7):414-415
抗凝治疗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保证人工瓣膜功能正常、防止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我院 1 995年 1 0月至 1 999年 1 1月 ,对 43例心脏瓣膜病病人在体外循环下实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 ,术后常规抗凝治疗 ,效果满意 ,现将抗凝治疗的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43例 ,男 1 8例、女 2 5例 ,年龄 1 8~ 56岁 ,平均 42 .8岁。均为风湿性心脏病 ,病史 7~ 1 2年。其中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2 9例 ,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 5例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9例 ;心功能 级 36例 , 级 7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 ,术后第 2天开始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令的安全剂量及抗凝期间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10年10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132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进行华法令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3例,女59例;年龄27~78岁;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随访3个月~10年,分析华法令应用情况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40±96)min,体外循环时间(112±5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1±23)min。全组术后出现皮肤紫癜2例,死亡2例。随访117例,随访率90%(117/130),随访期间月经期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4例,血尿3例,反复鼻衄或牙龈出血共4例,消化道出血1例,脑出血1例,下肢栓塞1例,脑梗死1例,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正确服用华法令抗凝治疗,及时监测,注意各种干扰因素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育龄女性心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心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对妊娠分娩,月经量过多,避孕失败后人流产手术等的影响,调整抗凝方案,方法回顾我院1989年2月至1998年2月292例15-40岁育龄女性心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术后随访时间0.5-9年,比较不同抗凝方案对育龄女性术后的生理影响,结果:调整育龄女性心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方案,减少华法林用量,调控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为1.3-1.5,国际正常比值(INR)为2-3(国际敏感指数ISI=2.4校正),既能有效预防血栓栓塞,又能提高术后妊娠分娩的安全性。结论:调整抗凝方案,减少华法林用量,能有效改善心瓣膜置换术后育龄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需终身抗凝。抗凝不足易导致血栓形成和继发血栓栓塞 ,但抗凝过量又会导致出血。抗凝并发症是机械瓣置换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 ,亦是导致病人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 ,如何通过准确的抗凝监测来防止抗凝不当导致的血栓栓塞和出血 ,是临床医师和病人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就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监测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抗凝监测指标1.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TR)自 1960年成功应用机械瓣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以来 ,PTR作为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测指标 ,已有 30多年的历史。但近年来 ,PTR作为抗凝监测指标所存在的缺陷逐渐被…  相似文献   

16.
17.
曲马多治疗麻醉后寒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曲马多能抑制脊髓五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 腺素(NE)的重摄取,作用机制类似于奈福泮(Nefopam;甲苯恶唑辛),所以Pausawasdi等使用曲马多来处理麻醉后寒战。作者选72名ASAⅠ~Ⅱ级实施腹腔镜检查病人,术前晚口服劳拉西泮2.5mg,术前1h肌注格隆溴铵5ug/kg和舌下含服劳拉西泮1mg。静注氟派利多1.25mg、咪唑安定2~4mg、芬太尼2ug/kg、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术后患者口服抗凝剂华法令后抗凝指导,观察术后康复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1年收治的98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口服抗凝剂华法令的健康宣教,主要包括具体药物用法、用药期间的饮食、对出院患者相应的愈后康复指导等。结果 98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出院后,1例患者发生脑出血,经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抗凝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隐静脉曲张是常见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缝扎术、硬化剂注射术等,以及近年来腔内激光治疗术、腔内电凝治疗术等手术治疗效果好,但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逐渐增多。2002年至2004年我院外科开展术前后抗凝治疗,预防此并发症,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45~72岁。36例中19例为双侧病变,共55侧肢体实施手术,其中有4侧肢体合并足靴区皮肤溃疡,20侧肢体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全部患肢彩色多普勒检查深静脉瓣膜功能2级45侧,1级15侧。手术采用三种方式,其中28侧肢体采用大隐静脉高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