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2.
目的:为增强穴位注射安全性和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以穴位注射、神经损伤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内的相关文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大多数临床报道集中在运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外伤、产伤所引起的神经损伤方面。研究表明穴位注射导致的外周神经损伤可分为3级;损伤机理可分为3类;损伤原因有取穴姿势不当、针刺角度深度有误和药物选择不当两种。结论:有必要对穴位注射疗法的操作进行规范,以避免外周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症状分区分别取相应的夹脊穴进行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设推拿牵引对照组,每组30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推拿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穴穴位注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对照组C,每组30例。治疗组A采用大杼穴注射密盖息针2 mL,每日1次;治疗组B采用大杼穴注射生理盐水2 mL,每日1次;对照组C采用肌肉注射密盖息针2 mL,每日1次。1个月后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A骨密度改善最明显(P0.01),治疗组B骨密度无改善(P0.05),对照组C骨密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与对照组C治疗后骨密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定显示,3组治疗后疼痛症状均有改善(P0.05)。结论单穴穴位注射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灸加穴位注射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 995年 7月~ 2 0 0 0年 1 1月 ,采用针灸加穴位注射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 63例 ,收到满意疗效 ,现总结于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观察组病例 63例中 ,男 3 4例 ,女 2 9例 ,年龄3 1~ 40岁 7例 ,41~ 5 0岁 2 0例 ,5 1~ 60岁 3 1例 ,60岁以上 5例 ;病程 1年以内者 1 2例 ,1~ 2年者1 7例 ,2~ 5年者 3 0例 ,5年以上者 4例。对照组2 4例 ,男 1 4例 ,女 1 0例 ,年龄 3 1~ 40岁 3例 ,41~ 5 0岁 8例 ,5 1~60岁 1 2例 ,60岁以上 1例 ;病程 1年以内者 5例 ,1~ 2年者 6例 ,2~ 5年者 1 1例 ,5年以上者 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漏齿时口角歪向健侧。由于该病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明确,所以西医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2008年7月~2009年11月,笔者采用针刺透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本病40例,取得满意疗效,并与单用针刺透穴治疗的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止痛三重效应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穴位注射玻璃酸酶方法,治疗慢性疼痛症,观察到了针刺治疗的感传现象和良好的去痛效果。三重穴位治疗效应:即时效应是在进针时数分钟及数小时内产生;慢效应是治疗后数小时至1天内的注射区痛反应和较持久的去痛效应;后作用是治疗间隔期和治疗停止后,患者继续好转的效果,这是在前项治疗效应基础上,调动和恢复了患者自身的调节功能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穴位注射组40例和单纯西药组22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其中穴位注射组的愈显率为72.5%,西药组的愈显率为40.91%,两组之间的愈显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9.
10.
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 4 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丹参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 ,治疗前后均做 TCD检查 ,并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4 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5 %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经 TC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均有差异 (P<0 .0 5 ) ,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更能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 (P<0 .0 5 )。结论 穴位注射夹脊穴能较好地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和椎 -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 ,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比中药穴位注射与口服西药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鱼腥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穴取肾俞、足三里;对照组27例采用口服心痛定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6.7%、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2%和51.8%.经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组疗效优于心痛定对照组,并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论经穴在穴位注射疗法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经穴在穴位注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穴注过程中经穴和药物的关系上揭示其治疗效应。结论:经穴与药物存在着亲和性、归经性、直达性、放大性、趋病性、速效性和延长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3.
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与西药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探讨治疗本病的最佳疗法.方法:将本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天枢、长强、足三里等穴位注射小剂量聚肌胞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内科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7.0%,对照组为60.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4.
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慢性咽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配合电针与口服药物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差异.方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天突穴穴位注射配合人迎穴电针治疗71例为治疗组,乙酰螺旋霉素、清咽片口服51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0.5%、有效率90.1%,对照组痊愈率21.6%、有效率68.6%.经χ2检验,P<0.01,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慢性咽炎疗效优于口服药物组. 相似文献
15.
16.
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寻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法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肝俞、足三里注射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隔日1次;对照组口服肝康宁片、复方益肝灵片,两组进行临床症状、肝功能及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等方面的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76.7%,肝功能及HBeAg、HBV-DNA转阴效果等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18.
19.
头针配合穴位注射降低小儿脑瘫发病率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头针及穴位注射对小儿脑瘫的早期治疗效果,旨在降低脑瘫的发病率。方法:采用头针、穴位注射及脑活素综合治疗,并与单纯脑活素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治疗组脑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及穴位注射综合治疗对脑瘫早期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