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微创手术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以来 ,我们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 ,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先心病 2 0例 ,均获成功。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7例 ,女 1 3例 ;年龄 2~1 8岁 ,平均 7岁。藏族 1 5例 ,汉族 5例。体重 1 0~42kg。经心电图、心脏三位平片、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确诊房间隔缺损 1 0例 ,室间隔缺损 8例 ,肺动脉狭窄 2例。1 2 手术方法 采用 70°左侧卧位 ,将切口相应部位垫高 5cm。取腋中线切口 (8~ 1 0cm) ,经第 4肋间入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预置主动脉灌注排气针 ,头低位(3 0°) ,鼻咽温度降至 3 2~ 3 3℃ ,阻断上、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2.
心脏外科临床最常见的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多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以及心脏停搏中施实。心肌遭受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我科于1996年5月-1997年3月施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跳不停跳法,心内直视修补房,室间隔缺损。手术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跳液,临床效果良好。本组8例,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3例。年龄7-43岁。直接缝合6例,用自体心包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2例。  相似文献   

3.
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提倡的心肌保护方法 ,有利于防止术中心肌缺血和术后再灌注损伤 ,但对体外循环和麻醉技术有严格的要求。我院自 1 997年 3月至 1 999年 3月共进行不阻断主动脉、在心脏跳动下行心内直视手术51例。现将这种方法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经验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 2 3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2~ 49岁。体重 8~ 88kg。手术种类 :二尖瓣置换 2例 ,Ebstein畸形 2例 ,房间隔缺损 36例 ,室间隔缺损 5例 ,肺动脉瓣狭窄 6例。1 .2 术前用药肌注东莨菪碱 8μg· kg-1及吗啡 0 . 2mg…  相似文献   

4.
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284例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双盘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分析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4年 7月间应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双盘状封堵器治疗的 2 86例先心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 130例 ,女 15 6例 ,年龄 2~ 6 5岁 ,平均 (16 .7±8.9)岁。术前超声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 3~ 18mm ,平均 (5 .0 7± 1.89)mm。应用 7F~ 12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双盘形封堵器。封堵后 15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波检查 ,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每天口服阿司匹林 3~ 5mg kg,连续心电监护 5d。出院前、术后 1、6个月和 1年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结果  2 86例中 ,2 77例患者封堵成功 ,成功率 96 .8%。左心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 3~ 17mm ,平均 (4 .96± 1.81)mm。造影测量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0~ 12mm ,平均 (4 .4 8± 2 .13)mm。植入封堵器直径为 4~ 2 4mm ,平均 (7.0 8± 2 .5 5 )mm。未成功的 9例中 ,3例因导管未能通过室间隔缺损处 ,4例因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关闭 ,1例因术中出现低血压而放弃封堵治疗。另 1例囊袋型室缺 ,放置封堵器后即刻出现少量右房室瓣返流 ,右心室与肺动脉间存在 2 0mmHg的收缩期压力阶差 ,术后第 2天复查显  相似文献   

5.
目前 ,心脏手术的麻醉诱导多主张联合用药 ,但药物的组合各不相同。为了探讨心脏手术麻醉诱导的最佳方案 ,我们联合应用咪唑安定、依托米酯、芬太尼 ,用于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 ,并观察其诱导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3例体外循环直视行心脏手术的患者 ,男13例 ,女 10例。年龄 11~ 4 3岁 ,心功能Ⅰ~Ⅱ级 ,其中二尖瓣狭窄 2例 ,二尖瓣成型术 2例 ,先心病室间隔缺损 9例 ,房间隔缺损 10例。1 2 麻醉方法及监测 术前用药 :所有患者入室前 30min肌注杜冷丁 0 8~ 1mg/kg、非那根 0 4…  相似文献   

6.
心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 0 7~ 2 0 0 1- 0 6,我们在心不停跳下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 2 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6例中 ,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 3岁~ 32岁 ,平均 13 8岁。体重 10kg~ 60kg。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 17例 ,室间隔缺损 (VSD) 9例。1 2 手术方法 取右胸小切口经第 4肋间进胸〔1〕,或取胸骨正中切口 ,行心外探查排除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后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通道 ,转流开始即阻断上、下腔静脉 ,心跳动下自右心房切开。 17例ASD均采用双层连续缝合关闭法。 9例VSD均为膜周部VSD ,牵拉三尖瓣前瓣后可…  相似文献   

7.
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患者 188例。年龄(6 0 3± 9 6 )岁 ,有急性或陈旧性心梗者 5 6例 ,合并有糖尿病 4 6例 ,肾功能不全 14例 ,脑卒中或后遗症 2 6例。合并有心脏瓣膜病 2 1例、左室室壁瘤 7例、升主动脉Ⅰ型夹层 1例。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行CABG 10 4例 ,浅低温间断阻断主动脉行CABG 5 9例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CABG 2 5例。平均每例搭桥 2 7支。同期行MVR或MVP8例 ,AVR4例 ,DVR 9例 ,Bentall1例。术后早期死亡 11例 (5 9% ) ,2 0 0 0年后 12 4例术后早期死亡率为 3 2 %。术后晚期死亡 2例 ,4例在术后 2~5年有心绞痛复发。作者认为 :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是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 ;应正确掌握好手术时机 ,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和防治消化道出血 ,以及加强术后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1 病例简介孕妇 2 5岁 ,第 1胎 ,孕 3 2周来院常规检查。B超示 :胎位ROA ,胎心胎动可及 ,双顶径 8 0cm ,股骨长 5 8cm ,胎盘附着左前壁 ,Gr Ⅰ级 ,羊水平均深度 3~ 4cm ;胎儿心脏室间隔膜周部连续中断 0 5cm ,升主动脉直径 0 8cm ,骑跨于室间隔上 ,骑跨率 5 0 % (图 1) ,肺动脉主干直径 0 4cm ,CDFI示心室收缩期左右心室血液同时注入主动脉 ;胎儿双足交叉 ,足底平面与小腿冠状面在同一切面显示 (图 2 )。超声提示 :胎儿先心—法乐四联症 ,双足内翻。经引产后证实。图 1 主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上。 图 2 足内翻…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320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间隔缺损占先天性心脏病 12 %~ 2 0 % [1] ,其缺损面积指数大于 1cm2 /m2 或漏斗部室间隔缺损不能自行闭合 ,多需手术治疗。 1995~ 2 0 0 0年 ,我院共行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32 0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2 0例中 ,男 173例 ,女 14 7例 ;年龄 2~ 18岁 ,平均 4 7± 0 8岁。术前均有活动后心悸、气促及上呼吸道反复感染史 ,经X线胸片及超声确诊。缺损部位室间隔 198例 ,肌部 13例 ,漏斗部 10 9例 ;合并肺动脉高压 4 1例 ,合并房间隔缺损2 6例。补片修补 2 4 6例 ,不停跳手术 2 6例 ,右前外侧小切口 12例。1 2 手术…  相似文献   

10.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国产Amp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 0 0 3年1月至2 0 0 5年4月采用国产封堵器对16例VSD施行封堵术。患者年龄3.5~4 1(13.98±11.0 5 )岁,体重12 .5~5 9(32 .1±17.5 9)kg。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回声中断3.7~9mm(5 .34±1.75mm)。所有病人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完成VSD封堵治疗。结果 术中造影示漏斗部嵴内型2例,膜部14例。13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2例分别采用6 8mm、4 6mm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伞封堵,另外8例应用对称型室间隔封堵器,型号为4~10 (7±2 .39)mm。左心室造影测量室缺直径为3.2~11(4.9±1.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根部距离0 .8~9(3.1±2 .2 )mm ,10例合并有膜部室间隔膨出瘤.11即刻无分流,1例术后即刻有流速达4 .5cm s的2mm的残余分流。3例失败,原因分别为嵴内型缺损、多孔型缺损、操作粗暴损伤右房室瓣。术后发生一过性束支传导阻滞3例,永久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各2例,一过性机械性溶血1例。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国产Ampla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心脏瓣膜手术286例同期行冠脉旁路移植术2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0年5月~2006年12月共施行心脏瓣膜手术286例,男156例,女130例。年龄16~74岁,平均46.3岁。体重32kg~72kg,平均45.2kg。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0%158例,51%~59%98例,≤50%30例。X线心胸比:≤0.6178例,0.61~0.777例,0.71~0.818例,0.81~0.912例,〉0.911例。心功能Ⅱ级193例,Ⅲ级60例,Ⅳ级33例,其中,合并有左房血栓18例,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4例,升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各1例。  相似文献   

12.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经右心房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提倡的手术方式。小切口手术既减轻病人因纵劈胸骨引起的术后疼痛 ,有利于身体外表美观 ,同时又可防止术中心肌缺血和术后再灌注损伤。我院自 1 997年 3月~1 999年 3月共进行该手术 2 8例。现将这种方法的麻醉经验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 ,女 2 6例 ,男 2例 ,年龄 3~ 4 9岁。体重 8~ 88kg。手术种类 :房间隔缺损 2 2例 ,室间隔缺损 6例。1 2 术前用药 肌注东莨菪碱 8μg/kg及吗啡 0 2mg/kg,术前 3 0min肌注。1 3 麻醉方法 先…  相似文献   

13.
我院 1 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5月施行体外循环( CPB)心脏跳动下心脏手术 65例 (跳动组 ) ,与同期心脏停跳手术的 65例 (停跳组 )进行比较 ,主要包括术后第 1天的血谷草转氨酶 ( AST)、谷丙转氨酶( ALT)、乳酸脱氢酶 ( LDH)、肌酸激酶 ( CK)含量、输血量、引流量、术后监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 ,探讨两种方法的差别。1 临床资料和方法1 .1 心脏跳动组病人的诊断和手术先心病房间隔缺损修复 44例 ,室间隔缺损修复7例 ,法洛三联症矫治 3例 ,肺动脉瓣狭窄切开 9例 ,心脏 Ebstein畸形矫治 1例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替换 1例。胸骨正中…  相似文献   

14.
1998年 10月~ 2 0 0 0年 1月 ,我们应用北京产Nd∶YAG激光仪治疗浅表膀胱肿瘤 ,疗效满意。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男性 2 7例 ,女性 2例 ,发病年龄 40~ 85岁 ,平均 5 8 5岁。病程 2个月至 3年。单发 17例 ,多发 6例 ,复发 6例 ,其中 3例活动性大出血。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 37个 ,两侧壁 2 6个 ,底部 3个 ,接近颈部 3个。瘤灶直径最小 0 3cm ,最大 3 0cm ,呈菜花状。活检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GⅠ 12例 ,GⅡ 10例 ,GⅢ 7例。2 仪器设备 北京产Nd∶YAG激光治疗机波长 1 0 6μm ,频率 5 0Hz,输出功率为 0~ 10 0W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嵴内型 (IVSD)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 (S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室间隔缺损患者 ,其中IVSD 2 2例 ,肺动脉瓣下型缺损6例。男 15例 ,女 13例 ,年龄 3~ 34岁 ,平均 (12 .4± 5 .9)岁。封堵器由两个圆形盘片和连接腰组成 ,腰部长 2mm ,两侧盘片呈不对称型 ,左心室侧的盘片呈偏心型 ,靠主动脉侧的边缘为 0mm ,与其相对的边缘为 6mm ,右心室侧的盘片比腰部直径大 4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 ,经 7~ 10F鞘管通过股静脉途径放置封堵器。结果 左心室造影测量的缺损直径 2~ 12mm ,平均 (4 .5 4± 1.93)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0~ 1mm ,平均 (0 .35± 0 .4 5 )mm。 2 2例IVSD患者封堵全部成功 ,6例SVSD中 4例封堵治疗成功 ,1例合并微量主动脉瓣返流。 2例因缺损大而放弃封堵治疗。未发生其他并发症。X线暴露时间9~ 4 0min ,平均 (14 .0 7± 5 .19)min ,操作时间 4 0~ 15 0min ,平均 (5 9.81± 17.76 )min。结论 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可以成功封堵IVSD和部分SVSD ,近期疗效佳 ,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右侧开胸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侧开胸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方法。方法 本组 32例 ,右侧腋下小切口 2 3例 ,右前侧切口 9例。手术种类 :室间隔缺损修补 13(干下型 3例 ) ,房间隔缺损修补 11例 ,右室流出道狭窄疏通 2例 ,部分房室管畸形修复 1例 ,右室双腔心矫正 1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伴三尖瓣关闭不全成形 2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伴二尖瓣关闭不全修复及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正各 1例。其中 ,不停跳下进行术修补 12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5 2± 9)min ,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 (36± 8)min ;术后 6~ 10d出院。结论对需采用右侧房、室切口途径的儿童有选择地行右侧开胸切口能获良好手术显露 ,完成心内畸形修复并不困难 ,且能达到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和外观美的目的 ,其为一可选择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心脏不停跳与传统的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为心脏不停跳手术的临床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同期收治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肺动脉狭窄(PS)70例.随机分为体外循环(CPB)跳动下直视手术(实验组)和阻断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冷晶体停搏液(对照组)行心内直视手术,每组35例.术前及术后1、2、6、12、24、48 h检测TNF-α、IL-6、 IL-8和IL-10、CK、cTnI含量.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多巴胺用量较少.患者血浆IL-6、IL-8、IL-10、TNF-α.含量在相同时点,实验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6 h、12 h,对照组CK、cTnI较实验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 浅低温CPB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优于停跳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124例宫颈癌放疗后的放射性直肠损伤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的 12 4例宫颈癌放疗所致放射性直肠损伤的临床资料 ,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 年龄 :患者年龄 2 4~ 80岁 ,中位数 5 2岁 ;其中 2 0~ 30岁 4名 ;31~ 4 0岁 2 4名 ;4 1~ 5 0岁 30名 ;5 1~ 6 0岁 36名 ;6 1~ 70岁 18名 ;>70岁 12名。2 临床分期 :按FIGO 1994年临床分期标准 :Ⅰ期 6例占 5 % ;Ⅱ期 6 6例占 5 3% ;Ⅲ期 4 2例占 34% ;Ⅳ期 10例占8%。3 病理类型 :腺癌 2 5例占 2 0 % ;鳞癌 86例占 6 9% ;腺鳞癌 13例占 11%。4 治疗方法 :采用体外照射和 (或 )近距离 (腔内 )照射 ,体外…  相似文献   

19.
我院 (海拔 3 70 0m)于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对 1 2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在高原地区开展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 (CPB)手术的围术期处理方法。临 床 资 料   1 2例患者中 ,男 5例 ,女 7例 ;汉族 3例 ,藏族 9例 ;年龄 0 .9岁~ 3 .0岁 ;体重 8kg~ 1 3kg。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 (VSD) 5例 ,房间隔缺损(ASD) 3例 ,VSD合并ASD 2例 ,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 2例。心功能Ⅰ级 5例 ,Ⅱ级 6例 ,Ⅲ级 1例。心胸比例 0 .54~ 0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表现诊断为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患者34例,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行经导管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其中31例应用Amplatzer不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3例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术中连续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术后1天、1月、3月、6月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超声测定膜部室间隔缺损直径为3.0~11.6mm(平均4.5mm),距离主动脉右冠瓣2.7~7.8mm(平均3.6mm),左心室造影测定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3.0~8.8mm(平均5.4mm),所选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直径为4.0~16mm(平均7.9mm)。技术成功率100%。超声心动图示术后即刻残余分流为17.6%(6/34),24h后残余分流为8.8%(3/34),1个月后残余分流为5.9%(2/34)。34例患者术中均有一过性室性心律失常,1例发生一过性心跳骤停。术后1例出现股静脉血栓形成,3例出现了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于术后24h内发生溶血,经内科治疗后完全恢复,未见封堵器脱落、主动脉瓣返流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残余分流少见,值得在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