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亦人教授医话(连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喜奎 《国医论坛》2000,15(3):14-14
  相似文献   

2.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9,14(4):12-13
编者按陈办人教授乃当今治伤寒大家,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医论坛》编委会主任委员。陈老平生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经其口还并由门生张喜奎同志以医案医话形式进行整理,已从1997年第2期开始在我刊连续刊载。目前,陈老医案医话的第一部分共14篇已发表完毕,自本期开始,将连载第二部分,仍以专题形式刊出,以嘉惠医林读者。十五、谁管换窄眩晕起非风非痰系血瘀眩,亦作用,指眼花。晕,即头晕。临床上头是与眼花常同时并见,故合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尤重者可突然昏倒。是证临…  相似文献   

3.
二十三、皮肌炎表现不一 施方药随证治之皮肌炎属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之一 ,主要累及横纹肌 ,也可伴发各种内脏损害。多发性肌炎则是指患本组疾患无皮肤损害者。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女性多见。陈老认为 ,皮肌炎与《金匮要略》中之阴阳毒十分相似。原文曰 :“阳毒之为病 ,面赤斑斑如锦纹 ,咽喉痛 ,唾脓血。五日可治 ,七日不可治。”“阴毒之为病 ,面目青 ,身痛如被杖 ,咽喉痛 ,五日可治 ,七日不可治。”阴阳毒究属何病 ,古今医家尚无定论 ,多以感染疫毒 ,侵入血分所致释之 ,此与皮肌炎的症状特点较为吻合。一般而言 ,皮肤症状通常是先…  相似文献   

4.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9,14(3):14-15
十四、胃脘膨胀隐隐痛法当滋柔缓缓通胃院胀痛系临床常见之症,现代医学之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皆可发生胃院膨胀。其轻则胃痛隐隐,食后炮胀;重则腹胀膨膨,胃痛暴作,饮食难下、是病仲景《伤寒论》称之为“痞”,指出其总病机为气机痞塞所致,“按之自儒,但气痞耳”。并将其分为实热痞(大黄黄连泻心场证、大柴胡场证)、虚寒痞(枝枝人参汤证、旋覆代猪场证)、邪实正虚痞(附子泻心汤证及半夏、生姜、甘草泻心场证)、痰食阻滞之痞(瓜蒂散证)、水蓄气滞痞(五等散证)等,用药多主刚煤,少用阴柔。…  相似文献   

5.
二十二、额窦炎头痛脓涕 辨治重清肝调肺额窦炎以鼻塞、流脓涕、前额疼痛、鼻腔异味为特征 ,因其特殊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 ,药物不易直达病所 ,故疗效欠佳。是病国医早有所载 ,《素问·气厥论》曰 :“胆移热于脑 ,则辛安页鼻渊 ;鼻渊者 ,浊涕下不止也 ,传为衄。”后世医家不断发挥 ,从机理到治法方药 ,莫不赅备。陈老认为 ,是病的发生与肝肺关系密切 ,盖肝之经脉沿喉咙之后 ,向上进入鼻咽部 ,上行连接目系 ,出于额 ,上行与督脉会于巅顶。是故肝经病变 ,多循经上扰 ,出现鼻咽病变 ,或额痛连目 ,甚则痛连巅顶。肺开窍于鼻 ,鼻为肺之门户 ,二者…  相似文献   

6.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9,14(6):18-18
十七、汗出沾农柏汁黄清化湿热通郁阳黄汗一病,临床并不鲜见。该病始载于张仲景之《金匮要略·水气病》篇,篇中对其症状描述除“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外,尚有发热,脉沉,身体肿等。并认为这种病是“以汗出入水中治,水从汗孔入得之”。所出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及桂枝加黄芪汤,均用黄芪、桂枝、芍药,意在调和营卫,固表利水。从而测知是病之机在于水温之邪留滞肌肤,壅遏营卫,卫阳不通,郁久化热,故治疗以和营通阳为大法。该病较为顽固,尤其久治不愈者,单纯应用仲景芪芍桂酒汤及桂枝加黄芪汤往往收效甚微,故临证须加重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7.
三十二、痛痹累年久不已 变通经方以应机痹证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为主要表现 ,包括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等诸多病变。其病机 ,《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并据三气之多寡分为三痹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此说对后世医家影响颇深 ,至今仍被遵为诊治痹证之准则 ,从而提出依据三痹之不同 ,分别采用祛风、散寒、除湿以疗之 ,尽管后世医家有提出久病体虚之论 ,但其治法仍未脱离《内经》指规。如其对痛痹日久者 ,仍…  相似文献   

8.
二十七、经血淋漓久不止 通因通用下瘀血月经淋漓久不止 ,忽而增多者 ,中医谓之崩漏 ,其原因众多 ,既是妇科常见病 ,亦是疑难重症 ,治疗较为棘手。对于崩漏之治 ,观古今医家之论 ,多主张急则治标 ,尤于明代方约之提出塞流、澄原、复旧以降 ,遂为后世医家所遵循 ,现行高等院校《妇科学》诸版教材皆沿用此法 ,并将塞流放于首位 ,即当即用止血之法 ,以救其急。此无疑对崩漏之治提供了借鉴 ,对一般崩漏 ,确有效验。然就临床而言 ,诸多崩漏患者 ,首用止血之法 ,血非但不止 ,反如涌泉 ,愈治愈烈 ,究其病理机制乃瘀血内阻 ,血不归经之故。尽管这一…  相似文献   

9.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7,12(4):22-23
三、“意外疗效”须分辨颈椎病治获效验网报刊杂志、听学术报告,常有“取意外疗效”之说,报告者(或作者)每有洋洋之情。究之,“意外疗效”者,即医者诊病立法造方独具匠心的思维或于现行医理之外所获得的佳效.此多指药物的正效应。当然,尚有投药之后.病趋恶化,甚则一病不起,或又出现了新病者,此又为副效应.先说副效应.导致药物产生副效应之发生,虽有种种原因,然而,若按医者始动之机则要之有二:其一,医者水平较低,误诊误治.此时往往疾病表现复杂,疑似难辨,导致医者误诊,以虚为实.或以实当虚,以表为里等等,从而立法…  相似文献   

10.
张喜奎 《国医论坛》2000,15(1):14-15
十八、不寐同属坡热疾活化却需辨药力不寐一症,临床极为常见,轻者入睡困难,或时寐时籍,或寐后易醒;重者每每彻夜难眠,痛苦不堪,每易引起诸多疾患。临床观察发现,不寐每与痰热有关。痰热互结,扰动心神,致神不守舍,心烦难寐,故治疗须清热化痰为先。再据不同情况,或疏肝或和胃或滋肺等。然患者体质有强弱,病情有轻重,论治痰热,既不能太过,亦不可不及,太过则伤阳,不及则效差,故需辨别药力,斟酌选药。对病情重、痰火明显者,清化之力须强,一般选爪美、贝母、半夏、黄连等,以增强清化之力。如曾治王某,女,47岁,1993年4…  相似文献   

11.
张喜奎 《国医论坛》2001,16(1):18-18
二十四、肢颤勿忘熄肝风 却病仍当寻因机肢体震颤抖动 ,可见于诸多疾病 ,治法各异。一般而言 ,随着原发疾病逐渐好转、痊愈 ,肢颤也随之减轻、消失。然而 ,临床亦可见到单纯以肢体震颤为突出症状 ,现代医学又难以查出病因 ,或原发病虽愈 ,而肢颤久治乏效者 ,对此 ,施治首当熄风。因风为阳邪 ,其性易动 ,风邪致病 ,每有“动”之特点 ,如动摇、眩晕、抽搐、震颤等病理反应 ,即是风气内动的具体表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诸暴强直 ,皆属于风”,“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明确指出了震颤、动摇、抽搐类疾病 ,皆与风邪及肝脏有关 ,如肝阳…  相似文献   

12.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8,13(6):36-37
十一、莫道消渴属燥热,治需辩证化瘀血糖尿病属中医消渴之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是病国医早有所载,自《内经》以降,多崇辨证论治,每多获效。然于金元,河间学派力主阴虚燥热说,如其多次批评“腰肾虚冷”而用燥热之谬,“岂可以燥热毒药助其强阳而伐衰阴乎?”张子和更直接地批评肾气丸治消渴之法:“以八味丸治消渴,水未能生而反助火也。”这种治疗上的偏执性,至清代温病学说的鼎盛,愈演愈烈,以至医者论治消渴,多重于阳虚液涸、火热炽盛之说,如邹滋九在们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按中说:“三消一症,虽有上中下…  相似文献   

13.
十六、喘悸憋闷心功衰非皆阳虚寒饮塞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极为常见,如慢性支气管炎久治不愈,累及心脏,则称肺心病;久患风湿,侵及瓣膜,心脏肥大,功能不全,则名风心病;高血压经久不愈,心脏负荷加重,波及心功能,则为高心病……是类疾病,多有心悸、气喘、紫组等症,甚则水肿,进而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由阳虚水泛引发的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当以温阳利水为常法。但疾病的发生发展,常因人因时而变化,若单纯以阳虚不化、水气凌心而释其病机,显然有一定片面性。如四肢厥冷,小便短少,畏寒怕冷,伴见心悸气短,喘促水肿,脉沉细…  相似文献   

14.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8,13(5):20-21
十室性早搏心动悸,化裁复脉疗今疾张仲景之《伤寒论》,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成果,创立了六经与八纲相结合的辨证体系,制定了诸多带有普遍意义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方剂,从而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奠定了临床医学发展的基石,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典籍。其中所创方剂,历验效宏,组方严谨,被尊为经方。然因是书成于东汉,年代久远,加之言简意赅,参习不易,尤对经方运用问题,更是仁智俱见,就目今而论,要有二点。一者指认张氏之学为“众法之宗,众方之祖”,主张以经定证,原方投与,以日本学者为突出代…  相似文献   

15.
陈亦人教授医话(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8,13(2):18-19
七、两耳轰鸣不止咎由阳虚水泛耳鸣一证,临床极为常见,或单耳鸣响,或双耳齐隆,其声或如蝉叫。或如潮涌,种种怪异,不一而足。虽不危及性命,但久鸣不止,每致心烦意乱,卧寐不安,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苦不堪言。国医对本病早有认识,至于今世,法宗古籍,论有创新。自病因机而论,多立内伤虚聋,本话心肾,为肾之阴精亏虚,心血不足所致。劳伤脾胃,元气不升则邪害清窍,系脾胃之气不升,痰浊阻滞之故。实证多因肝胆火郁气室,多倡火热之说。外邪不离少阳,但亦多夹虚。总之,病机方面,指出虚为肾之阴精不足,心之阴血亏虚,中气赢弱…  相似文献   

16.
陈亦人教授医话(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廿五、痛风关节灼热痛 清化通阳佐凉营痛风系由嘌呤代谢紊乱所致之疾病 ,常因尿酸盐的沉积引起痛风性关节炎 ,病情顽固 ,治疗颇为棘手。若尿酸盐在肾脏沉积 ,则可导致痛风性肾病、肾结石及急性梗阻性肾病等 ,引起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最终形成不可逆性病变 ,致患者死亡。痛风国医虽无此名 ,但因其常常引起患者关节部位红、肿、热、痛等症状 ,属中医学之痹证范畴 ,尤与热痹较多吻合。观今文献对热痹之论 ,多主张伴见有一派全身气分症状 ,如《证因脉治·痹证论·热痹》篇曰 :“热痹之证 ,肌肉热极 ,唇口干燥 ,筋骨痛不可按。”可见 ,诊断热痹…  相似文献   

17.
三十四、眼疾自古多责肝 邪郁肺经不鲜见因肝之经脉上连目系 ,开窍于目 ,肝与目关系极为密切 ,因此自古至今 ,多将目疾责之于肝。实则责之肝郁、肝火、肝阳上亢、肝风、肝经郁滞 ,虚则责之肝肾阴虚、肝血不足等。从而采用疏肝、清肝、平肝、熄肝风、化肝瘀、养肝血、滋肝阴等法 ,对确属肝经病变者 ,有较好疗效 ,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 ,若单纯强调目疾属肝 ,从肝论治 ,则又局限了中医之基本理论 ,不利于中医学术的发展。《内经》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谓之精”,指出了眼疾与五脏六腑关系休戚 ,脏腑之病变 ,常在目睛上有…  相似文献   

18.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7,12(6):23-24
五、心急尚需调五胜立断机因莫差迟心在于身,主血脉而藏神志,主宰人的生命活动,故《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是知心脏在机体之重要地位,若君若王,国家不可一日无君,而人体不可须臾无心,极当护佑。若外患内乱骤至,困扰心主,病情允许,病机病因单纯者,单治心则可;若病机复杂,单从心治往往乏效,当此之时,心主失控,性命攸关,何急如是?定当立断,急调五脏,容不得半点差迟。兹将几十年来对危急心脏疾患治调五脏之经验,陈述于次,以供参考。互通心附,益心明,活血脉适用于病机较为单纯,无…  相似文献   

19.
张喜奎 《国医论坛》1998,13(3):24-25
八前列腺疾癃淋坠补升开通治从脑前列腺疾患包括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系临床男性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据统计,40岁以上的男性,70%~80%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人,前列腺增生者高达90%以上。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将不断上升,因此,积极防治前列腺疾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国医无此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如排尿困难、尿储留等,当属中医灌闭范畴;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合并感染出现小便淋漓涩痛者,则属于中医之林证。对此…  相似文献   

20.
三十一、精神病幻听幻视 调心肝化痰化瘀精神病患者多属中医癫狂之证 ,其中沉默呆痴、语无伦次、幻听幻视者 ,又为癫证之范畴 ,临床极为常见。近年来 ,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 ,有效防治癫证目前已引起医学界普遍关注。考癫证之因 ,多由情志刺激 ,思虑忧郁过度 ,或先天遗传而成。其病与肝密切相关。肝主藏血和疏泄 ,对情志影响颇大。上述原因皆可致肝气郁结 ,疏泄失常 ,气血运行受阻 ,津液不得布散 ,凝而为痰 ;气不行血 ,留而为瘀 ,瘀痰互结 ,阻滞经脉 ,凝滞气机 ,加重肝郁 ;痰瘀阻脉 ,蒙闭心脑 ,清窍失聪 ,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