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系统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变化.方法256例ACS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68例)及非糖尿病组(188例),并将100名同期在本院行体检的正常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人员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含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糖尿病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5.5±1.7)μg/L]较非糖尿病组[(8.8±1.5)μg/L]低,而两组均较对照组[(9.7±2.8)μg/L]低(P<0.01~P<0.05).糖尿病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含量[(45±3)μg/L]较非糖尿病组[(35±3)μg/L]高,而两组均较对照组[(17±7)μg/L]高(P<0.01~P<0.05).糖尿病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78±14)%]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66±11)%],而两组均较对照组[(56±14)%]高(P<0.01~P<0.05).结论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单纯ACS患者比较,其纤溶系统异常更明显,血小板凝聚性更强,提示此类患者应加强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血小板功能的研究,提示与血管病有直接关系。本文应用血液流变学及放免法测定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粘附、聚集率和TXB_2、6-酮-PGF_(1a)(以下简称6-酮)的含量,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原发性高血压组74例,男56例,女18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9.8岁。均为住院及干休所病例,检查前停药两周。经检查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随机测血压≥21.3/12.6kpa二次以上,按WHO分期均属Ⅱ期。对照组74例,男54例,女20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7.6岁。经临床检查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脑电图、血脂、血糖、眼底检查均正常。采血前二周以上未用药物。进行了血浆TXB_2、6-酮含量测定,其中50例同时检测了血小板粘附、聚集率。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总结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正常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6(平均60)岁,排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脂血症、血液系统疾病等;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8~68(平均58)岁,无心脑血管病表现,眼底检查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征象,尿蛋白阴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9~68(平均61)岁,均符合1985年全国第三届眼科学术会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血糖均控制在理想水平,所有研究对象采血前均未使用干扰血小板数量及功能检测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中血小板浓度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初步确定诱聚剂二磷酸腺苷(ADP:5.0和15μmol/L)和花生四烯酸(AA:500.0μg/ml)对血小板浓度的允许范围。方法:选取健康查体人群枸橼酸钠抗凝外周血标本72例,每12例标本混合为1组,分6组。将各组标本混合后,分别制备不同水平的血小板浓度,利用海伦娜血小板聚集分析仪分别检测AA和ADP诱导下的6组不同血小板浓度水平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当诱聚剂浓度升高,不同浓度的血小板聚集率会随之增高。随着血小板浓度升高,AA和ADP(15μ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均呈现先快速上升而后平缓的趋势,其中当Plt浓度低于200×10~9/L时,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随着血小板浓度的降低出现陡降,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随着血小板浓度的升高稍平缓些。当Plt200×10~9/L,AA 500μg/ml和ADP 15μmol/L诱导时,不同浓度Plt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平缓、波动较少,较稳定。结论: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时,AA和ADP诱聚剂对应的适宜Plt浓度应大于200×10~9/L。  相似文献   

5.
邹文武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39-194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6例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6例患者分成三组.A组:UAER<20 μg/min,共38例;B组:UAER 20~200 μg/min,共28例;C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T2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纳入T2DM+AS组,60例T2DM无AS患者纳入T2DM组,同时选择门诊健康体检人员6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Luminex200流式荧光检测分析仪测定3组研究对象血清IL-35水平。结果与对照组[8.13(3.90~10.16)μg/L]相比,T2DM组[4.01(2.24~7.69)μg/L]和T2DM+AS组[2.52(2.01~6.41)μg/L]血清IL-35水平降低,且T2DM+AS组降低更明显,明显低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T2DM+AS组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呈负相关(r=-0.357 2,P=0.005 1);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r=0.341 4,P=0.007 6;r=0.275 8,P=0.033 0;r=0.352 2,P=0.005 8)。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IL-35可能是T2DM是否伴AS的保护因素。结论提高糖尿病患者血清IL-35水平,可能是预防T2DM并发AS的可选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冻干血小板再水化后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观察冻干血小板再水化后聚集反应性变化。以4种不同浓度的凝血酶、瑞斯托霉素、ADP、胶原作诱导剂,使用APACT2型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冻干再水化和新鲜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以ADP为诱导剂,检测胞内外海藻糖对再水化冻干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凝血酶、瑞斯托霉素、ADP、胶原浓度分别为1U/ml、1.6mg/ml、20μmol/L、2μg/ml时,新鲜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达100%左右,冻干再水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达(70.17±7.36)%、(15.3±2.81)%、(68.67±6.86)%、(64.67±11.6)%。胞内外海藻糖组、胞外海藻糖组、空白对照组冻干再水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达(66.0±4.69)%、(25.3±2.42)%、(11.5±1.87)%(P<0.01)。结论凝血酶、瑞斯托霉素、ADP、胶原浓度分别为1U/ml、1.6mg/ml、20μmol/L、2μg/ml可作为血小板聚集实验的合适浓度,胞内外海藻糖使冻干再水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比较血小板分析仪、血小板聚集仪和血栓弹力图仪三者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方法:对血小板分析仪在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性能方面进行评估;分别采用血栓弹力图仪、血小板聚集仪和血小板分析仪对5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单用阿司匹林(32例)、单用氯匹格雷(23例)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不同仪器设备所测结果的相关性,将所得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结果:血小板分析仪日间和批内精密度均低于1/3总误差(7%),携带污染率为0. 30%,在4. 15×10~9/L至1379. 95×10~9/L的线性范围内的回归方程斜率为1. 02,R~2=0. 99,血小板计数所测结果与血小板参考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达85%,符合行业标准要求。血栓弹力图仪、血小板聚集仪和血小板分析仪测定T2DM患者单用氯匹格雷和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服药前明显下降(P 0. 01)。结论:血小板分析仪能够为临床检测血小板计数和聚集功能提供可靠、客观、准确的信息,并符合行业标准要求,且其与血小板聚集仪和血栓弹力图仪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结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已知维生素E(VE)为血小板聚集(PA)的抑制剂。本文评价VE在血小板前列腺素(PG)代谢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PA的作用,讨论血小板中异常的VE代谢可作为在糖尿病(DM)血管并发症有关的PA增加的机理之一。将非胰岛素依赖型DM患者分成有或无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二组,以眼底照相的结果,即多发性视网膜出血、新血管形成和出现纤维组织作为评价视网膜病变的指标。所有受检者每日服VE5mg,在研究前至少两周停用包括VE在内的抗血小板药。测定血小板聚集,ADP最终浓度为2μmol/L,血栓烷B_2(TXB_2),Siess’s法及VE含量(Thompson’s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已证实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存在缺陷,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以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观察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变化。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对象:①选取2001-01/2003-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和血液专科收治的79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男31例,女48例,平均年龄(35.76±14.14)岁,病程1~14年,符合1996年出血性血小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实验知情同意。共计167个出血部位,其中肢体皮肤瘀斑或瘀点64例,鼻出血33例,月经过多29例,齿龈出血28例,眼底出血8例,球结膜出血5例。②纳入标准:均有多部位出血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象检测无明显异常改变;根据出血部位,经内科、耳鼻喉科、妇科、口腔科和眼科等科室诊视,未发现特异诊断性病灶;血压、心率正常;经瑞斯托霉素检测,排除血小板无力症。③另选取健康献血员3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男15例,女19例,平均年龄(30.12±7.14)岁。方法:①血小板聚集率测定:以二磷酸腺苷(终浓度1.90μmol/L)、花生四烯酸(终浓度0.37μmol/L),血小板活化因子(终浓度150nmol/L)作为诱聚剂,采用Chronolog430型血小板聚集仪检测正常对照与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21%~40%为反应不良,低于20%为反应缺如。②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患者取肘静脉血3.6mL,20g/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9抗凝,正常对照组标本以同法收集。分离血浆,收集血浆层,离心去上清,加多聚甲醛室温固定,调整血小板浓度为3×107L-1。取调整好的血小板溶液100μL,分别加入异硫氰酸荧光黄标记的CD42b(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CD41(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CD61(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CD42b/CD42a(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CD41/CD61(抗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CD62p(抗P-选择素)克隆抗体200μL,混匀后室温避光孵育30min,磷酸盐缓冲液补至终体积1mL,每个样本分析10000个血小板,于FACS420型流式细胞仪上测定荧光阳性百分标记率。主要观察指标:①血小板聚集率。②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结果:79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与34例健康献血员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每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均对一项或多项诱聚剂诱导的聚集反应不良或缺如,而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聚集检测均无异常发现。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Ⅱb/Ⅲa,Ⅰb,Ⅲa及P-选择素的荧光阳性标记率均明显降低(t=2.50~5.57,P均<0.05);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荧光阳性标记率略微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86,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出血性血小板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于临床常规开展的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PFig)测定方法,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Fig含量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建立PFig测定方法,用超声波破碎血小板(Plt);观察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9例对照组血小板膜结合纤维蛋白原含量,采用抗人血小板表面颗粒膜蛋白质140(GMP—140)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1.50μg/ml(10^6plt)血小板,检测下限0.05μg/ml;批内CV9.68%-11.06%;批间Cv11.97%~13.94%。急性脑梗死患者PFig、GMP—140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Fig含量与血小板聚集率呈正相关,r=0.87。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PFig比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建立的方法可靠,适合于临床常规开展。PFig含量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复发有密切关系,测定PFig为临床判断病情提供了特异、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AMI)出现血糖变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本文以验AMI患者空腹血糖(真糖法)做为筛选,检查AMI84例,发现有血糖升高者38例(45.2%)。进而对有血糖变化的AMI患者动态观察血糖,并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75g)。对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年龄和性别 男23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1.5:1。20~40岁8例(21%),40~60岁16例(42%),60岁以上14例(37%)。 1.2 有糖尿病(DM)史8例,余30例均无DM史,但其中5例有DM家族史。 1.3 AMI诊断均符合WHO于1981年制定的诊断标准。 1.4 血糖及OGTT 除4例于48小时内死亡外,余34例均做OGTT。其中,呈DM曲线10例,葡萄糖耐量减低24例。住院第一周每日验空腹血糖,以后每2~4日复查一次。开始,空腹血糖均增高。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初步分析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1例作为DM组,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8例作为TB+DM组,同期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样本血清中IL-2、IL-10、IFN-γ、TNF-α的水平,进行对比。结果三组间的IL-2、TNF-α、INF-γ、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B+DM组的IL-2(0.215±0.152)μg/L、TNF-α(0.253±0.098)μg/L水平均低于DM组[(1.058±0.458)μg/L、(0.399±0.102)μg/L],INF-γ(33.560±2.370)μg/L、IL-10(1.331±0.241)μg/L水平均高于DM组[(6.010±6.730)μg/L、(0.835±0.301)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DM组和DM组的IL-2、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NF-γ、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患者血清中IL-2、IL-10、IFN-γ、TNF-α的水平对选取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指标诊断、评价该病的发生及病程,对治疗该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on protein,hsCRP)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ic mellitus,T2DM)肾病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7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20μg/min)35例、微量蛋白尿组(UAER 20~200μg/min)30例和大量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cy、IL-18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同时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UAER,与同期35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血清Hcy、IL-18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cy、hsCRP、IL-18与BUN、Scr、UAER均呈正相关(P<0.01),而Hcy、IL-18分别与hsCRP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Hcy、IL-18和hsCRP可能参与了T2DM肾病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三者水平可能对评估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一般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存在一定关系[1] 。血小板指数包括血小板数 (PLT) ,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和血小板压积 (PCT)四项指标。作者对 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指数变化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检测对象 病例组 78例 ,均系 1998年 7月至2 0 0 0年 7月在本院住院的脑梗死病人 ,均在发病后 1~ 3d入院 ,并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 ,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 4 0例 ,女 38例 ,平均年龄 70 (5 5~ 91)岁。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3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的血小板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急性期所有患者血小板计数范围在110-140×10~9/L;血小板容积正常,平均为9.2μm~3;血小板粘附率均降低;出血时间正常2例,显著延长1例,后者伴有严重的出血性素质;在加入各种诱导剂如ADP、胶原、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U46619(1种血栓素A_2激动剂)后血小板聚集均有缺陷,血浆β-血栓球蛋白(β-TG)均正常,血小板第4因子(PF4)除1例显著升高外,其余2例也都正常;血小板β-TG水平在正常值上限,丙二醛(MDA)产生减少和血小板5-羟色胺含量低,血小板膜糖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正常。对1例急性期与临床缓解期  相似文献   

17.
梁永生 《新医学》1998,29(12):649
79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均经骨髓穿刺确诊,分青年组(14~44岁)48例,高危年龄组(45~63岁)31例。化疗前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I)测定:青年组为(395±63)μg/L,高危年龄组为(216±85)μg/L,均远低于正常值(954±343)μg/L;两组分别与正常值比较,P<0.05,P<0.01。骨髓SOD-I测定:前者为(693±96)μg/L,后者为(401±82)μg/L,亦低于正常值(1015±386)μg/L;两者分别与正常值比较,P>0.05,P<0.05。两组均用AA方案(阿霉素及阿糖胞苷)或DA方案(柔红霉素及阿糖胞苷)化疗。一疗程后血清SOD-I水平下降为青年组(326±77)μg/L,高危年龄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细胞抗体(ICA)、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联合检测,探讨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发现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349例T2DM患者的血清GAD、ICA、C肽、血糖及HbAlc,检测出其中的LADA患者,并与T2DM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49例T2DM患者中共确诊为LADA患者27例(7.74%).LADA患者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分别为(0.31±0.21)、(0.90±0.22)μg/L,较T2DM患者的空腹C肽(1.23±0.85)μg/L和餐后2hC肽(3.45±2.96)μg/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A患者空腹血糖及HbAlc分别为(12.15±25.01 )mmol/L、(10.12±2.78)%,较T2DM患者的(9.45±13.07)mmol/L、(8.04±2.9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项指标联合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测可提高LADA患者的检出率,有助于LAD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亚硝基谷胱甘肤(GSNO)对冷冻血小板聚集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用血小板聚集仪对血小板的聚集率进行测定,用硝酸还原酶法对NO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新鲜液态血小板的聚集率为(63.44±2.96)%,冷冻血小板的聚集率为(35.47±2.93)%,加入GSNO后的冷冻血小板聚集率为(24.43±3.07)%.32例正常献血者新鲜液态血小板的NO浓度为(31.59±16.88) μmol/L.32例冷冻血小板的NO浓度为(22.16±6.38) μmol/L,明显低于新鲜液态血小板组.32例加入GSNO的冷冻血小板NO浓度为(45.64±6.31)μmol/L,明显高于新鲜液态血小板组.结论:GSNO增加了冷冻血小板NO的浓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保持血小板的功能,可以用作冷冻保护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尿白蛋白的作用。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5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28例,给予糖尿病饮食和使用降糖药以控制血糖,观察组2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前列地尔10μg/d,共3周;另选择无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及肾脏疾病的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均在试验前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和尿白蛋白,观察组1、2在试验后再测定血液流变学和尿白蛋白量。结果:试验前观察组1、2高切变率(150S-1)下全血黏度、低切变率(5.76S-1)下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及尿白蛋白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上述指标在两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时两观察组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及尿白蛋白量均显著低于试验开始时(P<0.01),且观察组2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1(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聚集性和尿白蛋白排出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