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平板及踏车运动对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小腿经皮氧分压(Tc PO2)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为不同人群最适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方法与依据。方法:将80例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平板运动组(27例)及踏车运动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平板及踏车运动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予以12周平板运动及踏车运动,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行小腿经皮氧分压、6min步行试验及行走受损问卷(WIQ)评估。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小腿经皮氧分压基线、6min步行试验及行走受损问卷评估均无显著差异(P0.05);12周运动后,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患者各项评估较治疗前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平板及踏车运动组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对比,平板及踏车运动组各项评估均优于对照组(P0.05);平板运动组与踏车运动组相比,两组间经皮氧分压基线并无显著差异(P0.05),平板运动组6min步行距离优于踏车运动组(P0.05),而在行走受损问卷评估中踏车运动组表现出更好的爬梯能力,但两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下肢运动能够改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小腿微循环情况,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同时平板及踏车运动有着相似受益程度,对于不能安全行走及运动耐力较低的患者而言,踏车运动可能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水中平板运动训练(UWTT)和普通平板运动训练(LTT)对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下肢经皮氧分压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8例轻、中度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普通平板运动组(20例)及水中平板运动组(2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普通平板运动组和水中平板运动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普通平板运动训练和水中平板运动训练。训练频率均为每天1次,每周5天,持续12周。观察以下指数在治疗前后的评估结果:踝肱指数(ABI);PAD运动能力相关指标:运动平板测试、小腿经皮氧分压(TcPO_2)、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6MWDT)及行走受损问卷(WIQ);骨骼肌力量及平衡能力相关指标:肌肉力量测试、富尔顿高级平衡量表平衡评分(FAB-scale)。结果:所有测试指标,对照组治疗前后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普通平板运动及水中平板运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BI、诱发跛行疼痛时间及达到跛行严重疼痛时间、TcPO_2、6MWDT、WIQ、肌肉力量、FAB量表评分值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普通平板运动及水中平板运动诱发跛行疼痛时间及达到跛行严重疼痛时间均明显延长(P0.001),TcPO_2、6MWDT、WIQ、肌肉力量、FAB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水中平板运动与普通平板运动相比,诱发跛行疼痛时间及达到跛行严重疼痛时间、6MWDT、肌肉力量、FAB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普通平板运动组与水中平板运动组均可以改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下肢经皮氧分压及运动能力,且水中平板运动效果优于普通平板运动。  相似文献   

3.
胡欢 《全科护理》2020,18(23):3047-3050
[目的]探讨对外周动脉疾病(PAD)病人实施回旋灸中医护理干预对其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PAD病人采用随机分组信件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平板上步行训练,观察组采用回旋灸中医护理干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经皮氧分压(TcPO_2)值、6 min步行试验(6区MWT)、行走受损问卷(WIQ)测定值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TcPO_2、6 MWT及WIQ测定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VEGF、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T-1、IL-6、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旋灸中医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PAD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平衡炎症反应和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的步行运动是否能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行走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将129名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5例、对照组64例。干预组采取为期6个月的步行运动干预(每周至少3次,每次间隔不超过4 d,建议每次50 min);对照组不进行运动干预,每2个月研究人员与其电话交谈1次,患者将近期的疾病信息(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吸烟习惯等)告诉研究人员。干预6个月后,用行走受损问卷与医疗成果简短格式调查,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行走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步行速度、躯体功能与心理状态得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期6个月基于家庭的步行运动疗法,不能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患者的行走距离,但能增加该类患者的步行速度并改善其生活质量。临床护理中,针对该类患者应考虑采取此类基于家庭的运动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不完全性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悬吊运动训练,观察组则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及悬吊运动训练。于入选时、干预8周后,对比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下肢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躯干控制测试量表(TCT)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下肢ASIA评分[(37.55±5.04)分]、BBS评分[(42.03±5.68)分]及TCT评分[(49.43±8.10)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以3~4级为主,对照组FAC分级以1~3级为主,干预后观察组FAC分级≥3级占比(54.76%)显著高于对照组(30.95%)水平(P<0.05)。 结论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S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康复科收治的106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下肢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抗阻运动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下肢功能[采用下肢功能评定量表(LEFS)]、步行速度[采用10 m步行测试(10MWT)]及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ST)]。结果:干预后,两组LEFS、QLICD-ST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两组10MWT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抗阻运动训练在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步行速度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意识关注下的下肢运动训练对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给予意识关注下的下肢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估步行功能,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定(TUGT),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活动能力,测定平均步长、步宽、步速。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各评分、BBS评分、FAC评分、ADL评分,平均步长、步宽、步速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TUGT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意识关注下的下肢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步行、平衡运动功能,并且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训练。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10 m最大步行速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胫骨前肌表面肌电积分(iEMG)进行结局指标评价。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BBS、FMA、MBI和iEM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00),治疗后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治疗后干预组FAC步行功能分级3级及以上者所占比例、10 m最大步行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水中平板运动训练(UWTT)和普通平板运动训练(LTT)对中老年超重患者心肺功能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56例(男性33例,女性23例)习惯性久坐少动的中老年超重患者(BMI:24.0—27.9)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水中平板组(UG)30例和普通平板训练组(LG)26例。两组受试者以单次训练消耗相同的能量为原则进行每周4次,为期6周的平板运动训练(1—2周:150k Cal;3—4周:200k Cal;5—6周:250k Cal)。训练前后采用运动心肺试验、坐—站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Berg平衡量表对受试者的心肺功能以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前后两组内受试者的最大耗氧量、无氧阈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水中平板组的下肢力量、步行能力以及平衡能力明显增加(P0.05),且高于普通平板组(P0.05)。结论:水中平板运动训练与普通平板运动训练均能够不同程度改善中老年超重患者的心肺功能;水中平板运动训练还能够增加该类患者的下肢力量及耐力,改善平衡能力,增加康复训练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初次发病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包括神经营养药物、神经发育疗法、主/被动牵伸、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必要的矫形器应用、传统中医治疗、言语心理治疗、康复教育等;观察组,在基础康复治疗基础上,利用电动步行浴槽水中平板步行运动系统(Hydro Physio系统型号FOCUS 565/005001)进行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20min以提高步行能力为目标的治疗师辅助步行训练;所有治疗均5次/周,1次/天,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对患者患侧下肢肌痉挛状况、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用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具体评价方法: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价、Fugl-Meyer平衡功能评价、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价及采用6min步行测试进行评价。结果:经过4周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训练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和6min步行测试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和6min步行测试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两组患者训练后患侧下肢股直肌和腓肠肌肌痉挛评分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侧下肢股直肌和腓肠肌肌痉挛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训练后功能性步行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功能性步行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中平板步行训练能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郭玲 《护理学报》2018,25(16):68-70
目的 设计下肢运动功能锻炼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对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实施运动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方法 该系统是一种跑步机用的运动功能锻炼系统,包括跑步机、跑步机上设有的下肢功能锻炼系统.利用该系统的评估模式、自动模式、手动模式可使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在指导和监护下完成运动训练计划.结果 该系统在南京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血管外科共275例患者中使用,平均运动期限为17周,使用该锻炼系统后患者最远行走距离平均增加119.75%,无痛步行距离平均增加154.03%.结论 该系统设计科学,使用便捷,节省人力,能有效地提高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运动治疗的效率,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12周)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每天治疗1次,共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评分及上田敏式偏瘫下肢功能量表对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同时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价2组患者步行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上田敏式分级及FAC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发现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上田敏式分级及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下肢FMA评分[(28.14±3.37)分]、上田敏式分级[(10.29±1.69)级]及FAC评分[(3.86±0.77)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24.62±3.69)分、(8.85±1.73)级和(2.92±0.86)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步行训练,能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部分减重平板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综合康复治疗及部分减重平板运动疗法,治疗组加用AM-800神经功能重建仪进行下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估,评估项目包括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FIM量表得分及Fugl-Meyer下肢得分均上升,其中治疗组相比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更显著,Fugl-Meyer下肢得分上升更显著(P均<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部分减重平板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并可降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ADL能力、步行能力和速度的影响。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2002-09/2004-08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可独立或在监视下步行16m以上,且步行速度1min超过10m,排除存在限制活动的并发症者。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层随机为速度依赖性组(25例)和常规步行训练组(25例)。速度依赖性组进行结构速度依赖性平板步行训练治疗,常规步行训练治疗以神经易化技术为主。20min/次,1次/d,5次/周,连续4周治疗。两组患者仍进行除步行训练以外的其他训练内容。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Berg平衡量表、步行功能性分级、功能独立性测量和步行速度的评定。结果:45例患者完成研究,5例脱落。速度依赖性组(23例)和常规步行训练组(22例)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功能独立性和步行速度变化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01),但在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功能独立性和步行速度方面的改善效果上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比常规步行训练更为有效(ES=0.69~0.89),但在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方面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S=0.35)。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包括脱落的5例)在训练期间没有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步态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为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2017年1-7月入院的6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入院的58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步态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干预。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价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接受步态想象疗法干预4周和8周后,干预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以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步态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和步行能力,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球面运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和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法均分90例偏瘫患者为常规组、篮球组和综合组,每组患者30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篮球组患者额外增加球面物体篮球训练,综合组患者在篮球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增加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45min/次,每周6次)和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功能训练(20min/次,每周6次),一共6周。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在训练结束后进行运动想象疗法(15min/次,每周6次)。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FMA)运动功能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FMA,BBS,FAC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刘怡欣  樊梦琪  占晶 《全科护理》2023,(23):3277-3279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干预,持续干预2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病人步行能力、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FAC、FMA、BI、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10 m最大步行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可增强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活动能力,改善病人平衡功能,促进病人步行能力恢复,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耳穴压豆及艾灸联合康复运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科室住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性关节炎老年患者112例,按入院先后次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在术后进行常规康复功能锻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艾灸、耳穴压豆疗法。干预前和干预后3d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干预前和干预后7d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下肢肿胀程度。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1.76±0.52)分低于对照组(4.23±0.65)分及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分(76.72±8.01)分高于对照组(66.52±5.81)分及下肢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耳穴压豆及艾灸联合康复运动不仅可减轻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和肢体肿胀程度,并且促进了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训练。常规康复训练和运动想象疗法均每日1次, 每周训练5 d, 连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下肢部分、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10 m步行速度测试(10MWT)评估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步行能力、转移能力和最大步行速度。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的FMA评分、TUGT和10MW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TUGT和10MWT分别为(27.70±4.50)分、(21.05±11.03)s、(0.77±0.42)m/s,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的步行效率, 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