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物理疗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综合物理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3例,分为2组,观察组63例采用半导体激光、中频电流及按摩手法复位等综合物理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颈椎牵引及中频电流治疗。结果:治疗20次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2%、53.3%,P〈0.05)。结论:物理疗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手法复位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肌痉挛、骨质增生、小关节紊乱、炎症等因素刺激椎动脉而导致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较常见.近年来,作者采用手法复位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2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科近两年来采用颈牵引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牵引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电脑的普及应用,近些年呈现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手法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手法治疗组40例与常规治疗组42例,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查TCD,观察手法治疗后血流平均速度的变化。结果:①82例患者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速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常规组治疗前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oarterial artery.LNA)、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oarterial artery,RVA)、基底动脉的值分别为(18.2&;#177;11.4),(19.2&;#177;12.3),(22.7&;#177;11.7)cm/s,手法组治疗前的值分别为(17.8&;#177;11.6),(19.4&;#177;10.9),(23.3&;#177;12.1)cm/s(P&;lt;0.05)。TCD异常率为75.6%(62/82例)。②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手法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更明显。常规组治疗后LVA、RVA、基底动脉的值分别为(23.6&;#177;10.5),(24.4&;#177;10.3)。(28.8&;#177;9.7)cm/s,手法组治疗后的值分别为(25.4&;#177;9.7),(26.6&;#177;8.9),(29.4&;#177;9.5)cm/s(P&;lt;0.05)。结论:手法治疗可以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7.
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以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45例以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2组眩晕的症状改善,伴随症状情况,颈椎X线改变及触诊压痛及棘突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症状及伴随症状、颈椎X线变化,治疗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定点复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我科除常规应用药物、颈牵引等治疗外,还采用Maitland手法治疗该病62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护理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治疗及配合护理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结果 50例患者痊愈14例,显效15例,好转17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2%。结论以手法及相应护理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确切,患者容易接受,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俯卧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47例,经治疗前后比较,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治愈显效率78.54%。其中165例行经颅多普勒复查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后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最小流速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手法及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符合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及牵引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显效16例,有效2,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经统计学检验,X2=7.1,P<0.0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药结合推拿及牵引的手法获得较佳疗效,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微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9年以来 ,我院采用微波治疗颈椎病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90例中 ,男 5 2例 ,女 3 8例 ;年龄2 1~ 78岁 ,平均 3 6.2岁 ;病程 1个月~ 2 3年 ,平均 3 .2年。诊断参照杨克勤等[1] 介绍的标准。其中头晕、头痛 90例 ,猝倒史 18例 ,记忆力下降 72例 ,恶心呕吐 3 6例 ,心慌胸闷 2 6例 ,伴神经根症状 48例 ,眼部症状 3 2例。X线片示 :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弓者 69例 ,骨质增生 60例 ,钩椎关节增生 48例 ,后纵韧带钙化 2 2例 ,椎间隙变窄 5 8例 ,CT扫描示颈椎间盘突出 63例。采用重庆产HYJ Ⅱ型智能化微波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王鹏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6):1138-1140
目的:探讨松筋、整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1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7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法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松筋、整骨法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眩晕症状与功能改善情况、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松筋、整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及功能,改变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旋转复位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为旋转复位手法的安全操作及治疗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50例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组)及健康者(对照组25例)在实施旋转复位手术使头颈受极度旋转时,以及接受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 眩晕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流速明显下降(P〈0.05),基底动脉流速有所下降,对照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下降均不明显。眩晕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速均较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反博加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料和方法  患者 197例 ,住院患者 12 3例 ,门诊 74例 ,均根椐临床症状、体征、MRI、CT、X线片确诊。分为观察组 10 5例 ,男 71例 ,女 34例 ;年龄 30~ 6 8岁 ,平均(46 .9± 7.1)岁 ;病程 1~ 16个月 ;对照组 92例 ,男5 8例 ,女 34例 ;年龄 2 7~ 6 5岁 ,平均 (46 .3±7.0 )岁 ;病程 4d~ 2 0个月。临床表现 :颈部僵硬、疼痛 ,头部因体位改变而眩晕 ,伴头痛、耳鸣、恶心或上肢麻木。体征 :颈椎压痛 ,活动受限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9例MRI、87例颈椎CT示椎间盘突出 ,10 1例侧位、斜位X线片示生理曲度变直、反张 ,椎动脉狭…  相似文献   

17.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复杂。1926年Barre和Lieon首先提出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致椎动脉受累可引起眩晕视力模糊等综合症状后,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现临床称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CSA)、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虽然经过近80年的研究,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发病机制。但随着学者们从解剖学、病理学、神经学及临床多方面对CSA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学说,使对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渐趋一致。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ulligan手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地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随机配对设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采用扩张血管药物、颈椎牵引及短波治疗,观察组加用Mulligan手法,对照组加用Maitland手法,两组均治疗1疗程。采用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以双盲法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的ESCV评分、CASCS评分、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验证旋提手法联合舒适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11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颈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接受旋提手法+舒适机械牵引,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为红外线照射+机械牵引,2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分析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S-CSA量表眩晕疗效评价、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血流参数、操作产生的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旋提手法+舒适机械牵引治疗的有效率大于红外线照射+机械牵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评价中,2组治疗后效果均强于治疗前.在VAS评分FS-CSA评分的比较中,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椎动脉血流参数均有改善,其中试验组治疗后左右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在不良反应方面,2组无显著差异,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采取旋提手法联合舒适牵引的治疗方案,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所引起颈性眩晕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操作性高,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及临床表现各异,病程缠绵难愈,近年来呈现高发病率和年轻化趋势[1]。目前普遍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