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系膜间质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来源于肠系膜的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肿块位于小肠系膜7例,结肠系膜6例。分叶状6例,不规则形3例,圆形或类圆形4例。瘤体最大直径为2.5-18.4cm,平均约为(10.5±4.9)cm。肿块密度均匀5例;肿块内坏死8例,肿块内液气平面2例。增强后肿瘤均呈不均匀轻度一明显强化,肿瘤坏死、囊变、含气无明显强化。按照肿瘤实性部分强化方式分为:Ⅰ型:静脉期下降型(8例),动脉期轻度一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动脉期病灶内可见增粗、增多的肿瘤血管强化,而静脉期强度程度下降,低于动脉期。Ⅱ型:静脉期升高型(5例),动脉期轻度一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持续增加,高于动脉期,呈渐进性强化特点。3例出现瘤体邻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论:肠系膜间质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对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4岁,以左下腹不适3d为主诉入院.入院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未见异常;血压130/85 mm Hg;体格检查发现中、下腹部搏动性包块.既往病史:患者10年前患高血压,一直口服降压药;家族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病史.患者行中、下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及腹腔大血管CT血管造影(CTA)检查,CTA表现为肠系膜下动脉近段见梭形瘤样扩张,大小约4 cm×6 cm×8 cm,瘤体近端肠管壁钙化斑伴管腔狭窄,瘤体以远肠管均匀增粗冗长,肠系膜下动脉供血区肠管及系膜轻度肿胀缺血改变;右肾动脉近段梭形膨胀,远段血管未见异常(图1~3).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附6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进行MSCTA检查,并与DSA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在62例患者中,MSCTA检出动脉瘤其66个,7例未检见动脉瘤,其中9例为多发动脉瘤,2个瘤灶者7例,3个瘤灶者2例。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者26个,大脑中动脉15个,颈内动脉12个,大脑前动脉4个,后交通动脉4个,小脑后下动脉3个,基底动脉2个。最大瘤体直径为18mm,最小瘤体直径2mm。经DSA和手术对照,MSCTA诊断准确55例,漏诊3例,动脉瘤位置判断不准3例,假阳性1例。MSCTA诊断动脉瘤敏感性883%,特异性100%,准确率91.7%,阳性预测值97.0%,阴性预测值71.4%。结论MSCTA可安全、快捷、无创性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瘤体(形态、大小、指向、轮廓)、瘤颈宽度、载瘤动脉及与颅骨之间的关系,推荐作为颅内动脉瘤检查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影像学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肠外间质瘤患者6例,对其影像学(超声检查和CT扫描)和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肿瘤位于腹膜后4例,肠系膜1例,大网膜1例,瘤体最大直径20cm,最小8cm,均为恶性。(2)超声检查和CT扫描发现均质实性肿块1例,囊实性肿块5例,中低回声和CT增强中度以上强化。(3)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6例CD117均呈弥漫性强阳性,5例CD34阳性。结论:对腹内胃肠外间质瘤的诊断,影像学表现结合病理特征分析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MSCTA)及各种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颅内动脉瘤的48例患者行M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等重组技术。其中27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21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结果 48例患者经MSCTA共检出50处瘤灶,瘤体直径最大3.5cm,最小0.5cm;其中8例瘤腔内有血栓形成,4例出现瘤壁钙化。2例MRA检出颅内动脉瘤17例,27例行DSA检出27例29处瘤灶(其中1例3处瘤灶),其与MSCTA表现一致。结论 MSCTA是一种准确、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明确显示瘤体与载瘤动脉及邻近颅骨的三维空间关系,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内脏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内脏动脉瘤患者的CT增强扫描资料,采用容积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多平面重建(MPR)行血管重建.结果 42例患者中,共发现58个动脉瘤,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其中脾动脉瘤27个(46.6%),肝动脉瘤6个(10.3%),肾动脉瘤10个(17.2%),肠系膜动脉瘤7个(12.1%),腹腔动脉瘤8个(13.8%),3个破裂(5.2%),8个合并显示载瘤动脉狭窄(13.8%).结论 MSCTA能准确诊断内脏动脉瘤及伴发或继发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病例男,38岁。5天前出现上腹痛,加重2+天来我院就诊。患者疼痛呈间断性,间有恶心,呕吐。偶有发热,体温最高38.5℃。无特殊既往史。超声检查:上腹部横切面扫查探及肠系膜上动脉起始段呈瘤样改变,大小约16.3mm×14.8mm(图1),纵切面瘤体长度范围约13.2mm,其末端管腔明显变窄,可见线状高回声分隔,分隔处最为狭窄,内径约1.9mm,瘤后管腔内径7.4mm(图2)。CDFI显示:瘤体末端血流束变细(图3),流速明显加快,脉冲多普勒测值386.9cm/s(图4)。超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起始段动脉瘤并重度狭窄,建议进一步检查。经CT血管造影及容积重建(CTA-VR)再次确认。  相似文献   

8.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颅内生殖细胞瘤,回顾性分析磁共振图像特征。结果 10例肿瘤中,5例位于松果体区、7例位于鞍上(其中4例两部位并存)、1例位于额叶,1例位于侧脑室;9例瘤体边界清晰,轻占位效应;10例瘤体均无脂肪信号;50%(5/10)的瘤体伴有囊变;10例瘤体的实体部分在T1WI及T2WI均表现为近似脑灰质的等信号;100%(8/8)的瘤体增强扫描强化;7例位于鞍上的瘤体均致垂体柄增粗,其中6例垂体后叶T1高信号消失。颅内生殖细胞瘤的MR表现具有特征性,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肠系膜上动脉瘤(superior mesenteraneurysms,SMAA)临床上罕见,发病率1/12000。SMAA破裂率约38%,破裂后病死率达30%~90%,而非破裂性SMAA病死率〈15%。因此,SMAA伴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肿瘤 ,生长在颈动脉分叉部 ,临床少见 ,该三角区肿块种类繁多 ,临床极易混淆 ,造成误漏诊。我院自 1 995- 0 4~ 2 0 0 2 - 0 6共收治 1 6例 ,误诊 6例 ,误诊率 37%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3例 ,年龄 2 7~ 69岁 ,中位年龄 39.8岁 ,6例均为单侧颈动脉三角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物 ,病史 3~1 0 a,大小 2 cm× 2 .5cm× 3.0 cm~ 4.5cm× 6cm× 4.5cm。 3例在当地医院因颈侧肿物诊断不清行局部切除术 ,术中出血剧烈 ,无法切除 ,考虑动脉体瘤转我院进一步治疗。1例初诊为颌下血管瘤 ,术中见瘤体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肠系膜动脉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50例行全腹部MSCT动脉期追踪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速率分别为3.0ml/s(23例)及4.0ml/s(27例),扫描获得原始数据后,采用容积再现(VR)、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 MIP)、薄层滑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50例肠系膜动脉均显示;对比剂注射速率为4.0ml/s肠系膜细小分支、肠壁血管网及吻合支的显示优于注射速率为3.0ml/s;VR及3D MIP图像可显示肠系膜动脉4-级以下分支;STS-MIP图像可显示4级以上分支至肠壁血管网,并可显示腹腔干(CA)与肠系膜上动脉(SMA)间、SMA内部及部分SAM与肠系膜下动脉(IMA)间吻合支;对于4级以下分支的显示VR及3D MIP更为直观,对于4级以上分支显示STS-MIP优于VR及3D MIP。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获得良好的肠系膜动脉的图像,是一种无创、快捷、准确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治疗肠系膜动脉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MSCTA)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中的监测评价作用。方法 15例TRAS实施了MSCTA,后处理方法为MPR、CPR、VR、MPVR、MIP及VP。对所有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观察移植肾动脉的情况,比较各自优缺点。结果 TRAS的CT征象表现为狭窄局部血管明显变细,肾实质强化减低。CT后处理方法:①MPR仅有1例可以将移植肾的肾动脉显示于同一层面中;②CPR的13例可在冠、矢状面上显示移植肾动脉全程情况;③VR的15例均可通过旋转体位清晰观察迂曲的移植肾动脉走行状态和血管狭窄外观;④MPVR的15例可同时显示出移植肾动脉及TRAS情况;⑤MIP中9例可以同一平面上显示TRAS的部位;⑥VP的15例可以较好地显示移植肾动脉管腔内部情况,狭窄程度显示清晰。15例TRAS中吻合口狭窄者8例,吻合口远处狭窄者4例,吻合口和远处均有狭窄者2例,全程狭窄者1例。结论 MSCTA作为术后监测TRAS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够直接清晰的显示移植肾动脉狭窄部位、形态,而且可以指导PTA及观测血管内支架植入疗效,将在临床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早期CT血管成像影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AMI)早期CT血管成像(CTA)的影像特征,为AMI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MI患者的CTA检查资料。结果 9例中1例发现肠系膜上动脉血栓,1例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分支血栓,2例发现肠系膜下动脉血栓,1例发现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发现肠系膜上静脉分支血栓,3例发现肠系膜下静脉血栓;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血栓;9例血栓性肠坏死,治愈4例(44.44%,4/9),死亡5例(55.56%,5/9)。结论 AMI早期诊断困难,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早期诊断CT检查诊断意义不大,CTA以及选择性肠系膜DSA检查有确诊意义;CTA在AMI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术前评价肺动脉闭锁(P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证实的肺动脉闭锁患儿的TTE和MSCTA资料,对比两者对PA位置、动脉水平分流、房室间隔完整性、三尖瓣及右心室发育情况、大动脉位置及其与心脏连接关系的诊断价值。结果依据手术结果,26例PA患者中室间隔完整型PA6例、室间隔缺损型PA20例。肺动脉瓣闭锁13例、肺动脉主干闭锁11例、左/右肺动脉起始段闭锁2例。肺循环由动脉导管单一供血22例、由动脉导管和体一肺动脉侧支双重供血4例。TTE和MSCTA对PA及其位置的诊断与手术一致。TTE漏诊体-肺动脉侧支2例、主动脉骑跨3例、大动脉转位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MSCTA漏诊房间隔缺损2例、卵圆孔未闭1例、漏斗部室间隔缺损2例、三尖瓣闭锁合并右心室发育不良1例。MSCTA、TTE对心内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3%(29/35)、100%(35/35);对心外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100%(49/49)、86%(42/49);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78/84)、92%(77/84)。MSCTA和TTE诊断心内、心外畸形准确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5、0.012),但两者对心内、心外畸形总的诊断准确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3,P=0.773)。结论TTE对心内畸形诊断的准确率优于MSCTA,而在大动脉位置关系及体.肺动脉侧支评价上存在局限性,联合MSCTA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病变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腹部肿瘤及血管性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搜集Aquilion 64层螺旋CT进行腹部增强扫描,并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腹部病变患者24例,采用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三期扫描方式,应用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动脉、门脉期血管重建。结果6例胡桃夹CT血管造影(CTA)表现为左肾静脉跨越腹主动脉(A0)处被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SMA与AO的夹角变小;4例肾癌可见迂曲扩张的供血肾动脉分支;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A可显示肿瘤内的供血动脉及肿瘤引流静脉;8例与腹部动脉有关的动脉瘤,如夹层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动脉瘤,CTA均显示清楚与动脉的关系;2例肠扭转,可见以SMA为轴心呈旋涡状旋转改变的典型征象。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腹部肿瘤及血管性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赖俊浩  胡斌  张翀  胡明霞 《临床医学》2013,33(10):25-26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疑似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78例患者进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阳性者30例为实验组,阴性者48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二聚体检测作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诊断方法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59.6%,阴性预测值为93.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诊断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敏感方法,可以作为排除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癌胰周血管受侵的MSCT表现及与手术结果的比较。方法 80例胰腺癌患者(后经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根据重建图像结合横断位图像对胰周主要血管进行识别。胰周主要血管包括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脾动脉(SA);门静脉(PV),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SMV)。将胰腺癌与血管的关系分为0~4级。评价270条胰周主要血管的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别计算各分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肿瘤侵犯的胰周血管及其程度各不相同,随着MSCT分级的增高,对于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而特异性逐渐升高。对于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的MSCT影像分级是2级。结论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提高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及手术可切除性判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在肾区巨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肾区巨大肿瘤患者术前CTA资料。利用血管三维重建技术,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来源、数目及变异血管情况,肿瘤病变对邻近肾内动脉分支的影响及肾动脉有无变异等。结果 30例患者CTA资料均可清晰显示腹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等血管的解剖结构,其中可见肿瘤血管26例(86.7%),变异性血管13例(43.3%),侧支血供9例(30.0%),肿瘤染色14例(46.7%),动静脉瘘7例。21例(70%)显示4个左肾段动脉,9例(30%)显示5个左肾段动脉;17例(56.7%)显示4个右肾段动脉,12例(40%)显示5个右肾段动脉。结论 CTA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可多方位立体观察肾区肿瘤血管解剖结构及变异,并清晰显示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