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深部血管黏液瘤(DAM)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7例DAM,结合免疫组化和文献复习综合分析.结果 7例DAM,男:女:6:1,中位年龄48.5岁.肿瘤最大径半均5.9 cm.浸润性生长.瘤细胞稀疏分布于黏液样变性的胶原纤维基质中,呈星形、梭形.血管多量,厚薄不一.间质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免疫组化:7例Vimenetin均强阳性,Desmin、ER、PR均不同程度的阳性.5例CD34和SMA阳性.S-100和CK均阴性.结论 DAM少见,好发子女件阴部.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易误诊或漏诊.免疫组化对确定DAM有所帮助,但对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深部血管黏液瘤(DAM)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7例DAM,结合免疫组化和文献复习综合分析.结果 7例DAM,男:女:6:1,中位年龄48.5岁.肿瘤最大径半均5.9 cm.浸润性生长.瘤细胞稀疏分布于黏液样变性的胶原纤维基质中,呈星形、梭形.血管多量,厚薄不一.间质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免疫组化:7例Vimenetin均强阳性,Desmin、ER、PR均不同程度的阳性.5例CD34和SMA阳性.S-100和CK均阴性.结论 DAM少见,好发子女件阴部.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易误诊或漏诊.免疫组化对确定DAM有所帮助,但对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深部血管黏液瘤(DAM)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7例DAM,结合免疫组化和文献复习综合分析.结果 7例DAM,男:女:6:1,中位年龄48.5岁.肿瘤最大径半均5.9 cm.浸润性生长.瘤细胞稀疏分布于黏液样变性的胶原纤维基质中,呈星形、梭形.血管多量,厚薄不一.间质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免疫组化:7例Vimenetin均强阳性,Desmin、ER、PR均不同程度的阳性.5例CD34和SMA阳性.S-100和CK均阴性.结论 DAM少见,好发子女件阴部.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易误诊或漏诊.免疫组化对确定DAM有所帮助,但对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深部血管黏液瘤(DAM)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7例DAM,结合免疫组化和文献复习综合分析.结果 7例DAM,男:女:6:1,中位年龄48.5岁.肿瘤最大径半均5.9 cm.浸润性生长.瘤细胞稀疏分布于黏液样变性的胶原纤维基质中,呈星形、梭形.血管多量,厚薄不一.间质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免疫组化:7例Vimenetin均强阳性,Desmin、ER、PR均不同程度的阳性.5例CD34和SMA阳性.S-100和CK均阴性.结论 DAM少见,好发子女件阴部.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易误诊或漏诊.免疫组化对确定DAM有所帮助,但对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深部血管黏液瘤(DAM)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7例DAM,结合免疫组化和文献复习综合分析.结果 7例DAM,男:女:6:1,中位年龄48.5岁.肿瘤最大径半均5.9 cm.浸润性生长.瘤细胞稀疏分布于黏液样变性的胶原纤维基质中,呈星形、梭形.血管多量,厚薄不一.间质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免疫组化:7例Vimenetin均强阳性,Desmin、ER、PR均不同程度的阳性.5例CD34和SMA阳性.S-100和CK均阴性.结论 DAM少见,好发子女件阴部.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易误诊或漏诊.免疫组化对确定DAM有所帮助,但对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深部血管黏液瘤(DAM)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7例DAM,结合免疫组化和文献复习综合分析.结果 7例DAM,男:女:6:1,中位年龄48.5岁.肿瘤最大径半均5.9 cm.浸润性生长.瘤细胞稀疏分布于黏液样变性的胶原纤维基质中,呈星形、梭形.血管多量,厚薄不一.间质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免疫组化:7例Vimenetin均强阳性,Desmin、ER、PR均不同程度的阳性.5例CD34和SMA阳性.S-100和CK均阴性.结论 DAM少见,好发子女件阴部.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易误诊或漏诊.免疫组化对确定DAM有所帮助,但对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深部血管黏液瘤(DAM)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7例DAM,结合免疫组化和文献复习综合分析.结果 7例DAM,男:女:6:1,中位年龄48.5岁.肿瘤最大径半均5.9 cm.浸润性生长.瘤细胞稀疏分布于黏液样变性的胶原纤维基质中,呈星形、梭形.血管多量,厚薄不一.间质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免疫组化:7例Vimenetin均强阳性,Desmin、ER、PR均不同程度的阳性.5例CD34和SMA阳性.S-100和CK均阴性.结论 DAM少见,好发子女件阴部.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易误诊或漏诊.免疫组化对确定DAM有所帮助,但对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深部血管黏液瘤(DAM)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7例DAM,结合免疫组化和文献复习综合分析.结果 7例DAM,男:女:6:1,中位年龄48.5岁.肿瘤最大径半均5.9 cm.浸润性生长.瘤细胞稀疏分布于黏液样变性的胶原纤维基质中,呈星形、梭形.血管多量,厚薄不一.间质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免疫组化:7例Vimenetin均强阳性,Desmin、ER、PR均不同程度的阳性.5例CD34和SMA阳性.S-100和CK均阴性.结论 DAM少见,好发子女件阴部.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易误诊或漏诊.免疫组化对确定DAM有所帮助,但对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深部血管黏液瘤(DAM)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7例DAM,结合免疫组化和文献复习综合分析.结果 7例DAM,男:女:6:1,中位年龄48.5岁.肿瘤最大径半均5.9 cm.浸润性生长.瘤细胞稀疏分布于黏液样变性的胶原纤维基质中,呈星形、梭形.血管多量,厚薄不一.间质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免疫组化:7例Vimenetin均强阳性,Desmin、ER、PR均不同程度的阳性.5例CD34和SMA阳性.S-100和CK均阴性.结论 DAM少见,好发子女件阴部.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易误诊或漏诊.免疫组化对确定DAM有所帮助,但对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深部血管黏液瘤(DAM)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7例DAM,结合免疫组化和文献复习综合分析。结果7例DAM,男:女=6:1,中位年龄48.5岁。肿瘤最大径平均5.9cm。浸润性生长。瘤细胞稀疏分布于黏液样变性的胶原纤维基质中,呈星形、梭形。血管多量,厚薄不一。间质见肥大细胞和红细胞外渗。免疫组化:7例Vimentin均强阳性,Desmin、ER、PR均不同程度的阳性。5例CD34和SMA阳性。S-100和CK均阴性。结论DAM少见,好发于女性阴部。侵袭性和复发性是其主要的临床特点,易误诊或漏诊。免疫组化对确定DAM有所帮助,但对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