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循环内科急症,过去曾用三磷酸腺苷治疗,但由于剂量较大,有报道发生阿斯综合征、猝死者,故一度被否定。本文通过改进给药方法,并与普罗帕酮对照观察,发现小剂量三磷酸腺苷即可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复律时间明显短于普罗帕酮组,且副作用轻,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笔者认为三磷酸腺苷仍可作为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亚平 《工企医刊》1995,8(3):40-41
我科从1986年至1994年应用三磷酸腺昔(ATP)脉快速推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9岁。30例中,预激综合征3例,冠心病4例,高血压病3例,原因不明者2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剂量、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7例,以三磷酸腺苷初始剂量0.2 mg/kg不稀释弹丸式快速静脉推注,如无效,5分钟后再以0.3 mg/kg同样方法应用。结果应用ATP初始剂量0.2 mg/kg后,3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复律成功;另一例于0.3 mg/kg再用后复律,总成功率100%,室上速平均终止时间(36.2±15.7)秒。不良反应有胸闷(59.4%),头昏(40.5%),窦性停搏(13.5%),室性异搏(10.8%),Ⅱ°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8.1%),呼吸困难(5.4%),无晕厥及死亡病例,且反应轻微均为一过性。结论三磷酸腺苷静脉注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好且可重复应用,价廉易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其心率150~250次/分钟,节律规则,发作突然开始与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症状包括心悸、焦虑不安、晕眩、晕厥、心绞痛、甚至发生心力衰竭与休克[1]。我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47例PSVT患者采取快速静脉推注三磷酸腺苷(ATP)复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黄雪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7):3926-3926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治疗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采用三磷酸腺苷3~5 mg经静脉快速推入。结果:9例患儿经三磷酸腺苷治疗后一次用药后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者7例,重复给药后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者1例,治疗无效者1例。结论:三磷酸腺苷治疗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好,起效快,但必须在严密心电监护下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三磷酸腺苷(ATP)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TP组18例和普罗帕酮组21例,在动态心电监护下分别静脉注射ATP和普罗帕酮.结果 ATP组转复有效率为83.3%(15/18);普罗帕酮组转复有效率为81.0%(17/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P组从用药到PSVT终止时间为(19.7±7.1)s,显著短于普罗帕酮组的(486.0±242.0)s,ATP组与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胸闷为主要症状,普罗帕酮组2例因胸闷终止治疗.结论 ATP-与普罗帕酮相比,疗效相似,但ATP起效快,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轻微且消失较快,可以作为基层医院治疗PSVT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三磷酸腺苷(ATP)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TP组18例和普罗帕酮组21例,在动态心电监护下分别静脉注射ATP和普罗帕酮。结果ATP组转复有效率为83.3%(15/18);普罗帕酮组转复有效率为81.0%(17/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P组从用药到PsvT终止时间为(19.7±7.1)s,显著短于普罗帕酮组的(486.0±242.0)s,ATP组与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胸闷为主要症状,普罗帕酮组2例因胸闷终止治疗。结论ATP与普罗帕酮相比,疗效相似,但ATP起效快,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轻微且消失较快,可以作为基层医院治疗PSVT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小剂量三磷酸腺苷(ATP10mg)与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TP组23例和维拉帕米组25例,在动态心电监护下分别静脉注射ATP和维托帕米。结果ATP组转复有效率为87.9%;维抟帕米组转复有效率为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P组从用药到PSVT终止时间为(30.1±7.5)s,显著短于维拉帕米组的(466.0±232.0)s(P〈0.05)。ATP组与维拉帕米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低,其发生率分别为27.8%和28.6%,但不良反应的消除时间ATP组〈1min,而维拉帕米组〈10min,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ATP与维扣帕米相比,尽管疗效相似、不良反应轻微,但ATP起效快、不良反应消失较快、价格低廉,可以作为基层医院和急诊治疗PSVT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PSVT转复的心电图表现探讨腺苷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PSVT病人由静脉弹丸式推注腺苷,剂量3 mg递增为12 mg,观察用药前、后及用药过程中心电图变化,血压、呼吸及可能症状。结果:总转复14(87.5%),平均转复时间(28±10)s,平均转复剂量7.7 mg。10例(76.2%)发生缓慢心律失常,其中严重缓慢心律失常1例(7%),3例出现快速心律失常(20%),均在注药后1 min内消失。结论:应用腺苷PSVT是有效、安全的。推荐剂量从6 mg开始。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阵发性室上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长时间快速的心率可导致血压下降,甚至循环衰竭,故需及时终止,本试验比较三磷酸腺苷(ATP)和普罗帕酮终止PVST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VST阵发性室上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长时间快速的心率可导致血压下降,甚至循环衰竭。故需及时终止,本试验比较三磷酸腺苷(ATP)和普罗帕酮终止PVST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常用方法.方法:对1988~2003年间2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住院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全部转为窦性心律,5例物理方法终止,23例通过用药终止,复律时间平均30 min,其中1例出现心跳骤停,5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结论:基层医院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先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物理方法,静脉药物上首选心律平,同时应注意加强心电监护,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相似文献   

13.
2004年4月5日我院首例运用快速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宄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急诊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接受诊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度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诊治的先后顺序进行,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三磷酸腺苷二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结合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应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5.9%明显高于对照组67.3%,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1% (3/49)明显低于对照组26.5% (13/49),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中结合普罗帕酮行急诊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方法。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不同分ABCD4个治疗组,分别给予ATP、异搏定、心律平、西地兰治疗,观察4组患者的有效复律例数、复律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ATP的有效转复率为96.43%,无效率为3.57%,复律时间为0.31~1min;发生不良反应1例;异搏定组的有效转复率为91.43%,无效率为8.57%,复律时间为2.5~37min,未发生不良反应;心律平组的有效转复率为93.55%,无效率为6.45%,复律时间为1.8~32min,未发生不良反应;西地兰组的有效转复率为94.12%,无效率为5.88%,复律时间为35~115min,未发生不良反应;转复率ATP组最高,异搏定组最低,复律时间ATP组最短,西地兰组最长,仅ATP组发生1例,4组患者的有效转复率、平均复律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TP适用于年龄较小、血压低、无窦房结和传导系统病变、无哮喘病史的患者,起效较快;心律平和异搏定的使用禁忌证是年龄较大、心肌病变严重、心功能较差、逆传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严重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窦房结病变及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临床用药时注意避免;西地兰发挥作用时间较长,见效慢,适用于有心功能障碍但无预激综合征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宋毅  戴培源 《中国卫生产业》2013,(25):142-142,144
目的探讨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急诊治疗的疗效,为提高临床效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之间接收诊治的9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研究。结果 24例ATP治疗组患者心率转复23例(95.8%),复律时间介于0.29~1min之间;24例异搏定治疗组患者心率转复20例(83.3%),复律时间介于2.5~34min之间;24例心律平治疗组患者心率转复21例(87.5%),复律时间介于1.5~35min之间。结论临床急诊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急诊方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心率转复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简称阵发性室上速,是指连续出现3次以上的房性早搏或房室交界性早搏所组成的异常心律,多数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的快速心律。根据近几年的临床电生理研究:折返是阵发性室上速的最常见机制,约占阵发性室上速的95%以上,较少见的机制有自律性增高及触发激动等[1]。依据心动过速的机制可分为:(1)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3)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4)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8.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有或无心脏病病人,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生,突然终止,频率一般是150~220次/min,心房内刺激及房(室)性早搏可诱发或终止发作。  相似文献   

1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6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述 《职业与健康》2002,18(2):135-13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是门诊常见的心律失常,它的特点是突然发作,骤然停止,心电图表现:大多是QRS波群  相似文献   

20.
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治疗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秀 《健康天地》2010,4(3):11-11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ATP组和普罗帕酮组进行治疗。结果:普罗帕酮组患者平均复律时间显著低于ATP组,治疗有效率为86.0%,显著高于ATP组。有1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例患者出现头晕胸闷症状。ATP组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呼吸困难,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结论:在熟练掌握剂量和静注速度的条件下,普罗帕酮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